龙山寺是台北第一名剎,列为二级古迹;位于台北西南,临淡水河,供奉观世音菩萨,创建于清乾隆3年(1738),是当地居民信仰、集会、大大小小事情的指挥中心。其地万华(原艋舺),是台北市开发最早的地方。二百多年来,龙山寺经过多次的修建,结构呈回字形,在传统的寺庙中是很尊贵的布局。在广场上,可注意地板石材,其中切割较不整齐的部分,已有古老的历史。
从前中国台湾海峡又叫“黑水沟”,风浪很大,移民都用石板来压船舱,以便能安全渡海来台,而这些石板,后来也就用来铺设龙山寺前的部分广场。殿前有中国台湾独一无二的铸铜龙柱,屋檐下的木雕、彩绘,也都非常生动。尤其用来支撑屋顶的“网目斗拱”,是中国台湾寺庙的首次创作。另外,大门左边的石雕窗上,雕有精彩的三国演义故事;右面则有一个八角竹节窗,上刻竹干,是“竹报平安”的意思,由于正门只在节庆祭典才打开,所以平时都从庙宇左边的门进入,右边的门出来。进到庙里,可看到很多善男信女虔诚祭拜、诵经念文。出了前殿,在天井上有一个香炉,香炉上有“憨番抬庙角”的有趣雕塑。天井两旁还有钟楼和鼓楼,早上敲钟、晚上击鼓,来作为诵经、法会的提醒。从石阶上正殿,正殿四面有一道走廊,廊上的壁面、石柱都有精巧的石雕作品。
进了正殿,可以看到主神-观世音菩萨。在第二次界大战中,龙山寺正殿曾被炮火击中,殿堂全毁,但此神像却丝毫无损,所以让信徒更加敬拜。来到后殿和左、右翼殿,会看到很多的神佛,有人说 “龙山寺是众神的聚会所”,就是说庙内可供奉的神佛非常多,号称主、附神约有一百多尊。在这里可注意后殿殿前的一对人物石柱,造形生动,和一般寺庙以 “龙”为题材石柱不同。此外,左、右翼殿入口外侧的壁面,有“红毛番吹法螺”的石雕,也和香炉上“憨番抬庙角”有相同的趣味性。每日来龙山寺参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每年的元宵节灯会,更是人潮汹涌,热闹非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