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就这样过去了,我想围绕着三个词,来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
一、充实
本学期虽然时间漫长,洋洋洒洒22周多,但我们也着实没闲着。
在完成九上、九下两本教材的经典课文以及课标里的另外八篇古诗文的教学的同时,在4班,我们仍坚持着“每月经典诵读”与“每周一活动”。
本学期我们“每月经典诵读”的篇目为《中华成语千句文》。我选取其中“民族神话”“戏曲小说”等约3分之一的内容,分成五页陆续打印给学生。
每天课前,学生诵读其中一张的内容,四周一更新。周末辅以问答、串词成篇等作业,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积累了不少成语。
“每周一活动”除考试周外,基本都有开展。这一学期里我们开展了“千古风流人物”系列活动、“经典小说”读写活动、“青春”系列综合性学习等。
最后一次的活动——“趣读小说”,让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真的长大了。他们独立完成策划、组织、分工、合作、表演、展示等工作,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他们这一年半里真的没白“玩”。
本学期初,我还在4班成立了语文兴趣小组,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所长。由此我也更加明确,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
还有几次即兴课堂,“小组PK”“小组代表上讲台解疑释惑”,孩子们乐在其中,我则站在他们身后喜出望外。
由于学生基础以及学情能力等方面的原因,6班平时主要以基础教学为主,但常有一些在4班无法解决的难题,竟然在6班迎刃而解。
本学期在6班,我经常会感慨:“哇,你们真的很厉害噢,你们再努力一点,个个都是学霸呢!”
6班的孩子们,老师看好你们,要加油噢!
唯一遗憾的是,本学期两个班对作文的“研究”都少了点!
二、充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基础教育、应试教育,学生的成绩至关重要。成绩不好,一切都是空谈。
怎么保证我的活动不“影响”学生的成绩?如何斟酌损益、权衡利弊,我也是煞费苦心。
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我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1、充分备课
学期初,我一般会宏观规划、统筹安排这一整学期里的教学内容。
每星期,我会提前一周确定下一星期里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每一堂课前,我必须再次明确这一节课里的教学目标。
课文教学要大胆取舍,无需篇篇都教、面面俱到,但也要能把握住重点和经典。
活动则需紧扣教材,借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我的“桦语课堂”貌似随意任性,实则经过深思熟虑的。
2、充分利用每一节课
按照本校的课程安排,初三各班每周有6节语文课。这6节课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就看如何安排了。
因为4班有经典诵读、活动课等特色课程,(经典诵读一般安排在每节课课前5分钟,活动课基本在周五举行)因而平均每周用于课文教学的大约仅有3节课。
所以,4班的课文教学我不得不大刀阔斧,每单元只取一二篇,且基本挑重点、难点来讲,甚少拓展(不得不说,这也是欠缺的地方)。
6班以基础教学为主,除每周用一节课做基础训练外,大约一星期有5节课可以用于课文教学,所以,6班的课文篇篇都上,但也只是抓基础、抓重点。
这学期因认同“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在6班,我已初步形成了每节课每生必有一得的教学模式,而且貌似有一定的成效,下学期可继续实践。
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看似简单,实属不易,我确实还需努力。
3、充分复习
不知为何,我这届带的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均不高,尤其是背诵默写等家庭作业让我烦心让我忧,哪怕我反复强调、反复检查、反复批阅,完成情况也不尽人意,6班如此,4班亦是如此。
最终我只能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专家说:“教学要快,复习要充分。”好吧,那我就耐着性子,一遍一遍,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周而复始地复习背诵篇目。
只可惜,仍有一部分臭小子,还是掌握不了、错字连篇,我也只能仰天长叹了!
不过,所谓的`“充分”,也只是我的自我感觉罢了,最终结果如何,可能还是得靠成绩来说话。
只是,成绩真的可以说明一切吗?
三、冲劲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花样年华,砥砺青春。我们和孩子都需要有一股冲劲。向着阳光,努力成长;向着未来,奋力奔跑。
但现在的孩子,学习太被动!
我是一个喜欢给自己和学生加油鼓劲,甚至打鸡血的人。但无奈的是,我得到的认可与支持少之又少,日久生惰,有时也会累,会迷茫,以至于泄气。
我知道发牢骚、抱怨、生气、气愤都不是明智的选择。恨铁不成钢、怒其不争,也都无济于事。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有的轨迹,我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
我能做的,就是坚持我想坚持的,改变我改能改变的。
坚持做一个追梦人,不忘初心,我相信我可以做得到!
改变自己做事急躁、不够细致、落实不到位的缺点,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我相信最终我也可以做得到!
为了拥抱更美好的明天,为了做更优秀的自己,整装待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