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我来到了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扎根于社区、服务于基层的社区医院,133名医护人员共同承担着辖区内绝大部分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转眼间在这里为期一周的实践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虽然短暂,却收获颇丰,一是自己比以前更加深入理解了全科医学的概念,为今后医学生涯奠定了基础;二是带教彭卫华老师的言传身教,时刻以病人为中心的负责任的服务态度,以热爱之情投身于医学事业的赤子之心使我深受感动,让我不禁联想到自己未来是否能够达到像老师一样的标准;三是观察到彭老师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与患者的交流十分融洽,让我在充分了解就诊流程的同时,也对医患沟通的体会通过实战中的耳濡目染更深了一层,患者除了在就诊交谈中叙述自己的健康状况,还可以轻松的交流着自己的家庭琐事、生活烦恼,而医生在给予患者治疗、建议和安慰的同时实际上也是以幽默的方式共同度过眼下的困难,作为一个见证了上百位患者诊疗过程的“旁观者”,我深切感受到这样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才是医患关系的正确模式。总之,这一周的社会实践给了我太多惊喜。
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清晨迎着暴雨从学校出发,到达医院时鞋裤已湿了大半,但大雨并不能浇灭我的热情,紧接着是以班级为单位与医院负责人一起的短暂介绍和参观,真正分配到各个卫生站和科室的时候已接近上午9点,我被分配到了全科诊室。进入带教老师———彭医生的诊室时里面里面正有一名患者,这是一个平常的上午,但对于我来说室内的空气都是紧张的,因为这是除导医之外第一次与患者面对面的接触,也是第一次以患者眼中医生的身份观察整个就诊过程,这样的紧张一直持续了整个上午,虽然保持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可以让我维持兴奋和专注,但这同样导致我在给一名患者测量血压时漏洞百出,那一刻我深感羞愧,所以今后我会更加注重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接触更多的人群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尽量避免在今后的生活中出现有助人之力却无能者之心的情况。感谢此次实践,不仅让我接触到了病人,也坚定了我学用并重的理念。
其实来到社区医院的全科诊室之前,即使是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仍然浅薄的认为一名全科医生应该就是字面上理解的那般无所不能,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才知道全科医生并不是万能的,全科诊室也并不是简单的“大内科”门诊和“开药”门诊,事实上全科医学是强调连续、综合、个体化的诊疗模式,整合临床、预防、康复及人文方面的综合学科,范围涵盖各类疾病,内容包括接诊、转诊、随访、体检、健康宣传、慢性病管理和建立智慧互联网健康档案等等,每个全科医生团队包括一名全科医生和一名全科护士,病人可以在这里得到连续、综合和个体化个性化的健康照顾。简言之,就是在全科医学的模式下医生和患者的距离更加贴近了,在以中老年人慢性病防治为主的社区医院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和谐的画面,这与社交网络上频频爆出的伤医事件大相径庭,我相信这将是未来很长时间内医者们的奋斗目标——打造医患共同体,共建和谐新时代。
从进入医学院的那一天起,我就从未忘记过吴阶平老校长的谨言——医者最重要的三样东西: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艺术性的服务。我时常思考,是否任何条件下医德都是排在第一位,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和体会使我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答案,是的,彭卫华老师,同时也是一名从医二十余年的全科医生的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医德为先,这就好比原本在彼此陌生的医生和患者之间隔了一扇门,医德首先是医生打开门的钥匙,之后才能用所学医术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在和彭老师交流的过程当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因为热爱,所以甘愿奉献。我的理解是,在每一位职业医生的从医生涯里,大多都会遭遇事业的瓶颈期,或是遇见不配合的患者,或是因为疏忽和犯错让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但是,能让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是那颗热爱医学和帮助他人的初心,它需要足够强大才能支撑我们的每一个向善的选择,它需要足够纯粹才能不断激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般的前进动力。
本次社会实践结束了,作为医学生的我们不会停止向前,希望自己会一直带着老师的鼓励和家人的期盼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方得始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