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9例临床分析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9例临床分析

2021-12-18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内科药物治疗情况及其预后。方法 选取不同意接受血运重建术而在我院接受内科药物治疗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者19例。结果 19例患者中16例抢救成功于2w后出院,1例遗有梗塞后心绞痛,3例死亡。结论 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复杂,病死率高,需密切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演变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及早明确诊断及治疗,缩小梗死范围,挽救濒死心肌,防止心室重构,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标签: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特点;治疗及预后

冠心病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性血管疾病,非ST段抬高型动脉(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NSTE-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之一,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本征的及时正确诊断和早期规范治疗,对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根据心肌损伤血清生物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或心脏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测定结果将NSTE-ACS分为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现就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9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60~80岁,其中60~75岁16例,76~80岁3例。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

1.2纳入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的演变,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查结果,符合AMI的诊断标准中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排除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引起肌钙蛋白阳性的其他疾病,如主动脉夹层、心肌炎、外伤、手术后甲状腺疾病等,切不同意到上级医院行血运重建术的患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给予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吸氧。以典型胸痛为主的给予小剂量镇痛、镇静治疗,防止焦虑和恐慌,一般给予吗啡3mg静注。无禁忌证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mg,5min后可以重复应用1次,总剂量不超过1.5mg 。无出血倾向的尽快给予负荷量的阿司匹林150~300mg口服,能耐受的可长期1次/d(75~100mg)口服,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的可给予氯吡格雷口服。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对所有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使治疗目标心率在50~60次/min,对β受体阻滞剂禁忌的给予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早期应用ACEI类药物,防止心室重构,对不能耐受ACEI类的患者可给予ARB类药物口服。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率小于40次/min,有明显症状的,可给予阿托品0.5~1.0m静注。心率大于50次/min,收缩压不低于110mmHg可给予静滴硝酸酯类药物。抗凝药物可给予

低分子肝素钠(钙)3000~5000IU,12h一次皮下注射,可应用8d。对所用患者均可给予降胆固醇治疗。对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给予原发病治疗。有心衰的纠正心衰,存在休克的纠正休克。

1.4观察指标 19例患者均在入院时,入院后2h、4h、8h、24h、3d、7d、14d行心电图检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收集的病历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数据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并采χ2检验进行对比,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9例患者中16例抢救成功于2w后出院,1例遗有梗塞后心绞痛,3例分别因合并多种原发病、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于入院第1d,第3d,第6d死亡。

3 讨论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同之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虽严重狭窄但常常存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栓性不完全阻塞,为白色血栓,故药物治疗重点是抗血小板治疗而不是进行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包括两方面即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酶。

据国外资料报到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逐年上升趋势,占心肌梗死的30%~60%,可能与检测心肌标记物的敏感性增高及患者的平均寿命延长有关。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范围及梗死的严重程度小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残存的濒死心肌存在预后较差,另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老年人居多,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有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给诊断和治疗上带来许多困难,容易被误诊和漏诊,所以要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是关键,及早做出诊治,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挽救濒死心肌,防止心室重构,改善患者预后。

表2中3例死亡患者分别合并有多种高危因素,合并未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休克及心衰,合并有其它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患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机率高,死亡率高。笔者考虑本组死亡病例中分别患有未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衰、心律失常及休克。患者均于一周内死亡,这与闭塞的血管没有及早再通,心肌得不到再灌注及没有建立有效的车侧枝循环有关。

参考文献:

[1]沈卫峰,胡大一.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诊断和治疗[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2,4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