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质是幸福的基础结合现代事例

物质是幸福的基础结合现代事例

2023-07-13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物质是幸福的基础结合现代事例

人类幸福生活以物质为基石、精神为食粮。《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确,世间万物生灵一生一世、来去匆匆,天地并不会因为怜悯而优待谁,当然也不会因为傲慢而对谁有所怠慢。“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婴儿降生之时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们都拥有同样机能健全的身躯、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完全相同。但是,随着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辅助下不断成长,他们的生活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异,他们开始有了民族和国家认同,有了穷人和富人之分、贵人和贱人之差,愚人和贤人之别。这一系列差异化出现的根本不在物质、而在精神,孩子出生之后从家庭之中特别是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不同的生活、学习习性,在与父母朝夕相处的生活中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习惯给自己的生活添上了习惯的印记,简单的说就是不同的精神文化成长环境使得每个人拥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改革开放的总规划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物质是世界存在的基础,没有物质世界将不复存在;精神是人在满足物质生存条件基础上创造的悟性,是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精神同样是人区别于世界其他生命体成为“万灵之长”的根本。

物质给予生活看得见的幸福,物质延续生命,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人体同样是自然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同时,人体生命的延续也要继续不断的吸入新物质、排除旧物质,从而达成生理上的物质平衡。“熵增定律”告诉我们任何小范围封闭环境内的条件都会越来越混乱,自然界正是秉持了开放互通的基本规律才得以“生机盎然”。万物生长都离不开空气、阳光和水,而这三者正是充当了自然环境的调剂品,空气流通让地表生命能够在呼吸上形成互补,植物借助阳光为动物创造氧气,而动物排出体外的气体又成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备原料;水是自然生命体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生命体构造物质之中中半数以上的成

分都是水,比如人体内含水量就在50%以上。水同样也是地表的“血液”,土壤中养分的交互都是通过水完成的。

人体每天都必须根据生命体征摄入不定量的空气、食物和水,不断吸入新的物质才能保障生命肌体维持正常。但是,物质生活越是被无条件的满足,个人反而失去了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比如古代的荒废朝政安于享乐的帝王、今天享受安逸舒适生活的富二代,他们的生活因为被无条件、无限制的被满足而变得毫无乐趣可言。

精神为生命提供长期成长动能,人体分为有机统一的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物质构成的躯体;另一部分是由精神构成的灵魂。躯体为灵魂提供主体支撑、灵魂为躯体行向何方指引方向,物质躯体和精神灵魂是个人具备完整人格特质的基本前提,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精神是从人生成长历程中的“指北针”,它为人生成长进步导航、它源于对前人智慧经验的借鉴再运用,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到:“善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人生最大的成长乐趣不是“吃饱了没事而干”,而是吃满了之后有一系列的事情等着去做,甚至是在未能吃饱的情况下要为各种追求而努力奋斗,比如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进步时期的革命者、艰苦朴素的劳动人民,他们都在为梦想中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生活就是一步一步实现自己心中期待的那个目标、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小挫折,让自己前行的脚步变得越来越稳健。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车头是带动火车前行最直接的动力展现,其实在火车头的前方还有一个动力源头,那就是下一个站点。人生学习成长历程中的成长目标就是生命之中的精神站点,是它指引我们奋力向前进、给我们不断提升自我的全新成长目标。

物质生活被满足之后就会追求满足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人类生活总是在不断的追求更好,也就是人在生活上的追求总是“一山还比一山高”、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欲望是无止尽的。物质生活是能够被感知的,在特定时期、地域其受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巨大,比较容易被满足,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则是永无止境的,文化精神领域的哲学、宗教、科幻、神话等都充满无尽的遐想,而且这些遐想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社会生产、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