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承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之探究 统论角度看其弊端更大。因此,大量非人类中心主义 学无疑给征服自然、无视破坏生态后果的人敲响警 (如动物解放/权利论、生物中心论、生态中心论)价值 观涌现出来。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 一钟,有助于人们投身于动物保护运动,尤其是他深切 感到文化问题的实质是伦理问题,现代社会中文化衰 落实质上是伦理精神的沦丧,文化和伦理精神同步才 是完整的。但敬畏生命也包含固有矛盾,他只制定敬 是动物解放/权利论。受英美思想家仁慈主义 畏生命的原则,而没有规则和范畴体系,现实操作性 不强。 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辛格的《动物的解放》和雷根 的《为动物权利辩护》掀起新的动物解放运动。辛格 泰勒在《尊重自然》一书中将其环境伦理学称为 认为一切物种均应平等,应把人类平等所依据的伦理 原则推广应用到动物身上,同等地关心每一存在物的 利益,此乃“平等原则”,但平等只是“关心的平等”而 不是指权利的完全平等;意识和感觉是获得道德关怀 的根本条件,他还把物种歧视主义与种族歧视主义、 性别歧视主义联系起来进行考察。雷根认为我们对 待动物的方式是错误的,因为它允许把动物当作资源 来看待,他对间接义务论、仁慈论和功利主义进行批 判,提出动物也拥有和人同等的内在价值和获得尊重 的平等权利。之所以这样,究其原因是动物和人一样 也是生命的体验主体。 动物解放/权利论把道德关怀由人类扩展至动 物,这是环境伦理学从人类中心主义迈出的第一步。 虽然其只强调动物的个体权利,道德共同体范围相对 狭小,是一种个体主义而非整体主义观点,但纳什对 动物解放/权利论给出相当高的评价:“应该承认,动 物解放主义者的著作对道德平等性的论述较少,但很 明显至少在某些场合,作为建构更为宽广的环境伦理 学理论大厦的大师,他们是当之无愧的。” Ⅲ 二是生物中心论。生物中心论把道德关怀的对 象扩展至所有存在物。在倡导生物中心论思想家中, 阿尔伯特・施韦泽是其创始人,他提出“敬畏生命”伦 理观,认为生命之间存在普遍联系是敬畏生命的缘由 所在。从人能够意识到除自己以外其他生命意志和 生命意志的分裂,从而能理解敬畏生命的逻辑出发, 提出敬畏生命伦理的核心内容:爱并尊敬一切生命, 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度发展。他 重新定义善恶概念,善的本质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 使生命达到其最高度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损 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他否定生命的价值序列, 认为对生命尊重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本性。 “道德的直接目的在于调整人与人、人与其他生命的 关系,在于重建人类自身以及人类与大自然一切生命 之间的新秩序,从而促进和保证人类及大自然一切生 命之存在和发展,敬畏生命伦理的精神正在于建立一 种和谐、互助的新秩序” Jl科。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 “尊重自然”论。他首先区别存在物的好和固有价值 两个概念,认为所有有生命的个体都是有其自身好的 存在物,判断一个存在物是否拥有自己好的标准是该 存在物能否受益或遭损而不是它是否有利益。泰勒 的伦理界限标准是,只有生物——有生命的存在物才 有资格成为道德关怀的对象,其环境伦理学首要因素 是关于自然的生物中心论世界观,他把这一世界观的 核心内容概括成四种信仰并制定了一套行为规范和 准则:不伤害原则、不干涉原则、忠贞原则和补偿正义 原则。其环境伦理学的积极意义自不待言,其不足是 没区分功能目的与实践目的的本质差别,没对动植物 生命目的与人类生命目的作出区分以及解释动植物 生命价值与人类生命价值的差别,其中有的观点含有 反人类之倾向。 三是生态中心论。生态中心论把道德关怀的对 象扩展至物种和生态系统整体。其最大特征在于它 是一种整体主义的而非个体主义伦理学。其中利奥 波德的大地伦理学、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环境伦理 学、杰姆斯・拉夫洛克等人的“盖娅假说”、纳斯的深 生态学等流派是其理论的典型代表。 利奥波德在其代表作《沙乡年鉴》中认为,大地 伦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扩展道德共同体的界限,使 之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或由它们组成的整 体——大地。把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行为限制在既 有利于维护人的生存,又有利于其他物种生存权利范 围内,把人的角色由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大地 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普通公民,把保护大地共同体的 和谐、稳定和美丽视为最高的善。尽管利奥波德的大 地伦理思想有些过激,但其思想是“现代生物中心论 的整体主义的伦理学最重要的思想源泉” 。其理 论缺陷是整体主义原则可能导致为满足整体利益而 牺牲个体利益甚至是生命,另外,从逻辑上讲,从事实 陈述不能推出价值陈述,即从某事物是自然的不能推 断该事物是好的。 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环境伦理思想体现在《科学 与宗教》、《哲学走向荒野》、《环境伦理学》、《保护自 ・10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夏承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之探究 然环境》等著作中。其核心思想是肯定自然价值从而 导引出人类对自然应尽义务。他认为自然界是产生 价值的源泉,价值客观地存在于自然中,即使所有意 识突然消失,自然本身的某些价值仍将留在自然界 中;自然界承载着多种价值。正是由于自然界的多种 价值,人类应遵循自然,保存自然价值。其自然价值 论环境伦理学从更高的道德角度关怀自然,为环境保 护提供新的哲学依据,但其中自然主义谬误问题是其 受到指责和批判的集中之焦点。 “盖娅假说”首先由英国的大气化学家杰姆斯・ 拉夫洛克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后经过他和美国 微生物学家林恩・马格利斯的共同推进,逐渐受到了 西方学界重视。“盖娅”“覆盖于地球表面是包括地 球生物圈、大气层、海洋和土壤的复杂整体,这个整体 有反馈和控制系统,主动调控着大气中活性气体的成 分,地球表面湿度以及地表沉积物的氧化还原作用和 PH,以便为地球上的生命寻求一个最佳的物理和化 学环境” 。“盖娅假说”提供了从整体观察自然 界、生物、非生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视角,有助于回 答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因而是一种 新的地球系统观。 “深生态学”由纳斯首先提出,迪伏和塞逊斯在 《深生态学:“物质的自然仿佛具有生命”》一书中全 面阐发深生态学,由此而成为其理论形成标志。纳斯 为深生态学理论创立两个“最高规范”:“自我实现” 和“生物中心主义的平等”。这两个最高规范是其环 境伦理的理论基础。纳斯指出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经历从本能的自我到社会的自我,再从社会的自我到 形而上的“大自我”,即“生态的自我”过程。这种“大 自我”或“生态的自我”才是人类真正的自我。深生 态学“自我实现”这一最高规范强调其个体特征与整 体特征密不可分,“自我与大自然密不可分”。人的自 我利益与生态系统的利益是完全相同的。“生物中心 主义的平等”所强调的是,生物圈中所有的有机体和 存在物,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一部分,在内在价值 上是平等的,每一种生命形式在生态系统中都有发挥 其正常功能的权利,都有“生存和繁荣的平等权利”, 纳斯把这种生物中心主义的平等看做是“生物圈民主 的精髓” ”。 此外,纳斯和塞逊斯提出深生态学著名的“两个 最高规范”和“八个基本原则”,集中反映深生态学理 论的本质特点。它们既是一种新型的生态价值理念, 又是一种环境保护运动的行动纲领。深生态学是一 种深刻复杂的生态哲学理论体系,是对人类生态智慧 ・】08. 的概括发展,包括许多合理的现代生态价值观念。如 “‘生态大自我’的环境整体主义观念;生命物种平 等、生命的丰富性、多样性观念;所有的自然物具有内 在价值的观念;物质上的足够使用和再利用,恰当的 技术、非主宰的科学观念;控制人口增长的观念,手段 简单,目的丰富的观念” 。这些观念对人们转 变传统价值观念,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新视 角,富有启迪性,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推动“人一社 会一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其从纯自 然主义出发,完全抛弃人的社会性,贬低人的主体性, 以及“自我的直觉与经验”为基础在理论认知层面上 的局限性。 三、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 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生 态伦理观的述评,并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之上,我认为, 应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这种 生态伦理观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它是在扬 弃和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 基础上,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相结合,在人类利益和 生物圈其他物种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的原则上建构 的,也即“红”与“绿”的结合。将“红”与“绿”紧密结 合起来,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把社会的解放、人的解 放与自然的解放一并考虑,使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优 化同步进行 。 首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伦理观建构的必要 性。纵观全球,仍然存在着单纯为了经济发展而破坏 生态的盲目性、短视性和极端功利性行径。许多发达 国家也以各种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生态灾难,环境 正义仍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践踏;违背自然规律,破 坏生态平衡的行径屡见不鲜。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 发展中国家,都应对生态环境问题予以重视。否则地 球千疮百孔,作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人类也难逃其 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其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伦理观建构的可能 性。人与自然存在着天然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的无机 身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曾说:“自然界, 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正是自然界孕育了人类,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自然 界的神秘启迪着人类的智慧,自然界的灵秀培养了人 类的美感,自然界的厚德载物造就了人类的宽容和合 精神。人类应从心理上去感知自然,从情感上去关爱 自然,摒弃那种对自然的陌生感、疏远感、离异感。人 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种属,确立一种归属感、认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夏承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之探究 感和安全感,担负起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人又 谐发展生态伦理观是建立在系统论、生态学以及生态 具有社会性,自然自有人类那天起,人类就通过实践 哲学等基础之上的。 一方面改变着自然的面貌,另一方面又用人的精神需 总之,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既有 求物化自然,使自然界人化,只有人化的自然界才更 其现实可行性,又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更有其理论 有意义和价值。“被抽象地、孤立理解,被固定为与人 和实践双重意义。只要我们把改造自然、建设自然、 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叫”。我们既反对 美化自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就会造就出美的产品、 不顾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和承载能力,违背自然 美的环境以及美的人类,就会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 生态规律,对自然进行盲目的、无序的、破坏性的开 态伦理观达到美的境界。 发;也反对降低人的社会性、主体性,使人退回到“茹 毛饮血”的原始状态的做法。既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 [参考文献] 首要问题是生存和发展问题,又反对奉行生态达尔文 [1]徐嵩龄.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M].社会科学 主义、生态帝国主义和生态殖民主义。就是说,人作 文献出版社,1999. 为一种自为的、能动的、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要“像 [2] 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册[M].商务 保护自身健康一样来保护自然界无机身体的健康;像 印书馆,1983. 预防疾病那样防止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像治疗自身疾 [3] I.Kant.Rational Beings Alone Have Morla Worth[c]// 患那样治理环境污染;像锻炼身体一样来积极建设自 L.P.Pojman.Environmental Ethics:Reagings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Wadsworth,2000:31—32. 然,美化自然;像增强健康意识一样树立人类应有的 [4] 章建刚.人类中心主义、内在价值和理性[c]//徐嵩 环境意识和生态伦理意识” ’。 龄.环境伦理学的进展——评论与阐释.社会科学文 再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伦理观建构的现实 献出版社,1999. 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伦理观的建构存在着现 [5]王正平.环境伦理学——环境伦理的跨学科研究[M]. 实的基础。在世界观上,人们已经用生态有机世界观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取代了机械世界观;在价值观上,生态价值观正取代 [6] 叶平.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J].哲学研究,1995 经济价值观而上升为主导;在思维方式上,个体主义 (1). 功利思维方式让位于整体全局思维方式;在科技观 [7] 万以诚,等.新文明的路标——人类绿色运动史上的经 上,绿色科技也取代“科学至上,技术万能”的技术观; 典文献[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8]纳什.大自然的权利[M].青岛出版社,1999. 人们生活生产方式也正在克服“异化”现象,摒弃那种 [9]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M].黑龙江人 崇尚物质享受、过度消费以及高生产、高污染的方式 民出版社,2002. 而走向对资源的“明智利用”、“手段简单、目的丰富”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 的全新生活价值观念和消费方式。此外,人与自然和 ON TI皿ECOLOGICAL ETHICS OF T耻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XIA ChengboI, (1.College ofHumanities and Literatur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Chin,010021; 2.Graduate Student Management Branch,Baotou Medical College,Baotou,Inner Mongolia,China,014010) Abstract Ecological ethics originates from the reflection 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nan and nature and its devel— opment has experienced a transi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anthropocentrism to modem anthropocentrism and to non—-an・- thropocentrism.The nature of both anthropocentrism and non・anthropocentfism ecological ethics is to construct a new ecological ethic view about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It is necessary and possible and especial— ly realistic for it is not only the ecological requirement of times but also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implementa— tion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ory. Key Words ecological ethics;anthr0p0centrism;non—anthIl0p0centrism;harmonious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 张慧英] ・1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