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垫江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常言“真金不怕火炼”从化学的角度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金在高温下发生了钝化 B. 金越炼硬度越大 C.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变质 D. 金的硬度大,高温下难于变形
2.“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放出的热量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 A. 氯化钠与水 B. 生石灰与水 C. 铁粉和浓硝酸 D.浓硫酸与水
3.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此元素是( ) A. Na B. Si C. P D.S
4.下列物质属于同位素的一组是( )
13 A. H和H B. 淀粉和纤维素 C. O2与O3 D. CH4与CH3﹣CH2﹣CH3
5.目前,工业上冶炼铝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锌置换法 B. 铝热反应法 C. 氢气置换法 D.电解法
6.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但得到的液溴中常常溶有少量氯气,除去氯气应该采用的方法有( )
A. 加入适量的FeCl2溶液 C. 加入适量的饱和食盐水
7.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 金属性:Li<Mg<Al C. 酸性:H2SO4<H2CO3<HNO3
8.下列物质中,不含共价键的是( ) A. Na2S
B. NH3
B. 加入适量的KBr溶液
D. 加入适量的Na2S溶液
B. 热稳定性:HCl>H2S>PH3 D. 沸点:H2O>H2S>H2Se
C. HClO
D.Na2O2
9.对于反应:S(s)+O2(g)⇌SO2(g),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通入O2④增加硫的量⑤降低压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0.下列试验中可以用来鉴别乙醇、乙醛、乙酸三种无色液体的是( )
A. 浓溴水 B. FeCl3溶液 C. 银氨溶液 D. 新制的Cu(OH)2悬浊液
1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我们常用的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A族的元素全部都是金属元素 B. 元素周期表与18个纵行,即有18个族 C. 同周期中的I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D. 元素周期表中右上方区域的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12.甲烷作为一种新能源在化学领域应用广泛,用作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为:负极:CH4+10OH﹣8e═CO3+7H2O,正极:2O2+4H2O+8e═8OH,该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B. 每转移2mol电子,电池内增加2molH2O
+
C. C正极附近c(H)增大 D. 负极附近溶液的pH值降低
13.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
﹣﹣
( ) A. 图1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 图2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D.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14.乙烯发生的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与水反应生成乙醇 B. 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 C. 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烷 D. 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5.150mL浓度为3mol•L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
﹣1
﹣1
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
A. 加入适量的6mol•L的盐酸 C. 加入数滴硝酸铜溶液
B. 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D.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1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X、Y、Z、W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原子半径大小:W>Y>X B. 核电荷数:W>Z>Y>X
C.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D. X是ⅥA族元素,其最高化合价为+6价
17.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X、Y的物质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Y
B. 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 t1时,Y的浓度是X的2倍
D. 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18.把1.2molA气体和0.8molB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3A(g)+B(g)⇌nC(g)+2D(g),5min末生成0.4molD,若测知以C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l/(L•min),则n的值为( ) A. 2 B. 3 C. 4 D. 5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
19.在人们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中都离不开化学物质,比如:金属是人类生活中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即使有毒的苯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面与金属和苯有关的问题: Ⅰ.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铝加热反应炼铁:__________; (2)由苯制取硝基苯:__________;
Ⅱ.现有X、Y、Z、W四种金属片,①把X、Y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X
+
上有气泡产生;②把Z、W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溶液中H移向W;③把X、Z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子流动方向为X→导线→Z. (1)在①中,金属片发生氧化反应__________; (2)在②中,金属片__________作负极; (3)如果把Y、W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则金属片__________上有气泡产生; (4)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__________.
20.碘是人体必须的元素之一,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以碘离子存在的碘元素,在实验室中,从海藻力提取碘 的流程如下:
(1)第①步灼烧,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__________(填代号,限填3项);
A.试管B.瓷坩埚C.坩埚钳D.铁三角架 E.泥三角F.酒精灯G.烧杯 (2)上述提取碘的过程中步骤④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
(3)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_______(填序号); A.酒精B.醋酸C.四氧化碳D.苯
(4)在步骤③中,通入Cl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5)在步骤③中所加氧化剂最好选用__________ (填代号). A.浓硫酸B.新制溴水C.KMnO4溶液D.H2O2理由是
__________.
21.用石油裂化和裂解过程得到的乙烯、丙烯来合成丙烯酸乙酯的路线如图1: 根据以上材料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由CH4═CH2制得有机物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 (2)A与B合成丙烯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 (3)由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合成聚乙烯塑料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
(4)将光亮的铜丝置于酒精灯上加热,待铜丝变为黑色时,迅速将其插入到装有A的试管中(如图2所示),重复垂直2﹣3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22.A、B、C、D、E、F是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A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中最大的、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C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D元素与C元素同主族,E元素原子与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1:1,F的一种原子中,质量数与质子数之差为零,请回答下列问题: (1)C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__________;
(2)B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化合物ABF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3)A、B、E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用具体符合表示);
+
(4)用B2和F2以及30%的KOH溶液制造一种电池,电池工作时,电解质力的K向__________(填“正”、“负”)极移动,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5)在FeCl3溶液中通入EB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2﹣
重庆市垫江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常言“真金不怕火炼”从化学的角度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金在高温下发生了钝化 B. 金越炼硬度越大
C.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变质 D. 金的硬度大,高温下难于变形
考点: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金属的通性. 分析: 真金不怕火炼体现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与熔点、硬度等无关,据此解答. 解答: 解:“真金不怕火炼”从化学的角度说明该金属的性质非常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与硬度无关,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的性质,熟悉金的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放出的热量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 A. 氯化钠与水 B. 生石灰与水 C. 铁粉和浓硝酸 D. 浓硫酸与水
考点: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 根据反应时是否放热判断,即食即热型快餐就是利用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放热进行的,且要在放热时确保安全性.
解答: 解:A.氯化钠与水不反应,故A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B正确;
C.常温下,铁粉在浓硝酸中会钝化,且浓硝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不适用于食物的加热,故C错误;
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故不适用于食物的加热,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石灰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氧化钙的性质进行解答.
3.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此元素是( ) A. Na B. Si C. P D. S
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分析: 某元素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最外层电子数为4,核外电子排布为2、8、4,以此可确定元素种类. 解答: 解:因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所以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每一层上的电子数分别为:2、8、4,原子序数为14,硅元素,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高频考点,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结合题意确定核外电子数,进而确定元素的名称,难度不大.
4.下列物质属于同位素的一组是( )
13
A. H和H B. 淀粉和纤维素 C. O2与O3 D. CH4与CH3﹣CH2﹣CH3
考点: 同位素及其应用. 分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互为同位素原子具有以下特征: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研究对象为原子;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首先是单质,其次是同种元素;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据此分析解答.
13
解答: 解:A.H和H质子数相同为1,中子数分别为0、2不同,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
B.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为(C6H10O5)n,由于n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也不是同位素,故B错误;
C.O2与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不是不同的原子,故C错误; D.CH4与CH3﹣CH2﹣CH3都是烷烃,二者结构相似、分子间相差2个CH2原子团,所以二者互为同系物,不是不同的原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等概念,明确概念的要点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5.目前,工业上冶炼铝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锌置换法 B. 铝热反应法 C. 氢气置换法 D. 电解法
考点: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分析: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一般来说,活泼金属用电解法,较活泼金属用热还原法,不活泼金属如Hg、Ag等用热分解法冶炼,据此解答. 解答: 解:铝为活泼金属,通常采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冶炼,明确金属活泼性与冶炼方法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但得到的液溴中常常溶有少量氯气,除去氯气应该采用的方法有( )
A. 加入适量的FeCl2溶液 B. 加入适量的KBr溶液 C. 加入适量的饱和食盐水 D. 加入适量的Na2S溶液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分析: 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把溴离子氧化生成单质溴,所以除去液溴中溶有的少量氯气,可以加入适量的溴化钾溶液,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溴、氯气均可氧化亚铁离子,则不能利用FeCl2溶液除去氯气,故A不选; B.氯气与KBr反应生成溴,则加入适量的KBr溶液可除杂,故B选; C.饱和食盐水与氯气不反应,不能除杂,故C不选;
D.溴、氯气均可氧化硫离子,则不能利用Na2S溶液除杂,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及除杂的原则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7.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 金属性:Li<Mg<Al B. 热稳定性:HCl>H2S>PH3 C. 酸性:H2SO4<H2CO3<HNO3 D. 沸点:H2O>H2S>H2Se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分析: A.Mg、Al同周期,原子序数大的金属性弱; B.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D.水中含氢键,沸点最高,而H2S、H2Se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
解答: 解:A.Mg、Al同周期,原子序数大的金属性弱,则金属性为Li<Al<Mg,故A错误;
B.非金属性Cl>S>P,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为HCl>H2S>PH3,故B正确;
C.非金属性N>S>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为H2CO3<H2SO4<HNO3,故C错误;
D.水中含氢键,沸点最高,而H2S、H2Se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则沸点为H2O>H2Se>H2S,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性质比较、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规律性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8.下列物质中,不含共价键的是( ) A. Na2S B. NH3 C. HClO D. Na2O2
考点: 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分析: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第IA、第IIA族元素和第VIA、第VIIA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解答: 解:A.硫化钠中钠离子和硫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A正确; B.氨气中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B错误;
C.次氯酸分子结构式为H﹣O﹣Cl,分子中氢原子、氧原子,氧原子氯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中钠离子和过氧根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过氧根离子中氧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判断,根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来分析解答,注意不能根据物质的元素判断化合价,全部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物质中可能含有离子键,如铵盐,为易错点,该题注意过氧根离子中的化学键,题目难度不大.
9.对于反应:S(s)+O2(g)⇌SO2(g),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通入O2④增加硫的量⑤降低压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 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加入催化剂等都可以增大反应速率,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①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 ②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所以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
③通入O2,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
④增加硫的量,不影响活化分子百分数或活化分子数,所以不影响反应速率,故错误; ⑤降低压强,降低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所以反应速率降低,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可以通过改变浓度、温度等方法改变反应速率,注意:固体或纯液体的物质的量多少不影响反应速率,为易错点.
10.下列试验中可以用来鉴别乙醇、乙醛、乙酸三种无色液体的是( ) A. 浓溴水 B. FeCl3溶液 C. 银氨溶液 D. 新制的Cu(OH)2悬浊液
考点: 有机物的鉴别.
分析: A.浓溴水和乙醇、乙酸都不反应; B.氯化铁和乙醇、乙酸都不反应; C.银氨溶液只和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D.乙醇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互溶但不反应,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乙酸和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中和反应.
解答: 解:A.浓溴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乙醛生成乙酸,所以浓溴水会褪色;但乙醇和乙酸都不与浓溴水反应,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A错误;
B.氯化铁和乙醇、乙酸都不反应,现象相同无法鉴别,但氯化铁能氧化乙醛,故B错误;
C.银氨溶液只和乙醛发生银镜反应;但和乙醇、乙酸不反应,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C错误;
D.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乙醇不反应,乙醛在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乙酸和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铜溶解,所以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鉴别,为高频考点,明确有机物性质的差异性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及性质,注意:溴水、氯化铁都能氧化醛基,为易错点.
1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我们常用的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A族的元素全部都是金属元素
B. 元素周期表与18个纵行,即有18个族
C. 同周期中的I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D. 元素周期表中右上方区域的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分析: A、IA族包含碱金属与氢元素;
B、元素周期表含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零族、1个第Ⅷ族; C、同周期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D、半导体材料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应在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
解答: 解:A、IA族包含碱金属与氢元素,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含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零族、1个第Ⅷ族,共有16个族,故B错误; C、同周期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不为同周期关系时,金属性强弱不一定,故C正确;
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意元素多为半导体材料元素,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都是绝缘体材料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明确位置与性质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2.甲烷作为一种新能源在化学领域应用广泛,用作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为:负极:
CH4+10OH﹣8e═CO3+7H2O,正极:2O2+4H2O+8e═8OH,该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B. 每转移2mol电子,电池内增加2molH2O
+
C. C正极附近c(H)增大 D. 负极附近溶液的pH值降低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 碱性甲烷燃料电池,具有还原性的甲烷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
﹣﹣
2﹣
﹣﹣
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7H2O,通入氧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
﹣﹣
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根据电极反应确定液的pH变化情况以及电子转移和物质量之间的关系.
﹣﹣
2﹣
解答: 解:A.氧气得电子,被还原生成OH,故A错误;
﹣2﹣
B.由电极方程式可知总反应为CH4+2O2+2OH=CO3+3H2O,则每转移2mol电子,电池内增加molH2O,故B错误;
C.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OH)增大,则c(H)减小,故C错误;
﹣﹣﹣2﹣
D.负极发生CH4+10OH﹣8e=CO3+7H2O,c(OH)减小,则pH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甲烷燃料电池,根据电极上得失电子、电子流向、原电池的概念来分析解答即可,注意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为正极,题目难度不大.
13.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
( ) A. 图1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 图2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D.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考点: 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 A.图I所示的装置没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 B.图II所示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D.化学反应时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放出能量.
解答: 解:A.图I所示的装置没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没有电流通过,所以不能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A错误;
B.图II所示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蕴藏量是有限的,故C错误;
D.化学反应时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该题是2015届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较低难度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对的原因、影响反应热大小因素以及原电池构成条件的熟悉了解程度,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14.乙烯发生的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与水反应生成乙醇 B. 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
C. 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烷
D. 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考点: 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分析: A.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B.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C.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
D.乙烯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解答: 解:A.乙烯与水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醇,该反应为加成反应,故A错误;
B.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从而使溴水褪色,该反应为加成反应,故B错误;
C.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烃乙烷,该反应为加成反应,故C错误;
D.乙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乙烯的燃烧反应,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乙烯的性质、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影响的化学性质及常见有机反应类型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及判断方法.
15.150mL浓度为3mol•L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
﹣1
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
A. 加入适量的6mol•L的盐酸 B. 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 加入数滴硝酸铜溶液 D.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 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氢气总量,可以通过增大酸浓度、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等方法来实现,但加入物质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加入适量浓度较大的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但稀盐酸物质的量增大,所以生成氢气总量增大,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铜溶液,Zn置换出Cu,Zn、Cu和稀盐酸构成原电池而加快反应速率,且稀盐酸物质的量不变,所以生成氢气总量不变,故B正确;
C.加入硝酸铜,Zn置换出Cu,Zn、Cu和稀硝酸构成原电池而加快反应速率,但稀硝酸和金属反应生成氮氧化物而不是氢气,所以影响氢气生成总量,故C错误; D.加入少量氯化钠溶液,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为高频考点,明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C,注意加入硝酸铜后生成氮氧化物而不是氢气,为易错点.
﹣1
1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X、Y、Z、W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原子半径大小:W>Y>X B. 核电荷数:W>Z>Y>X
C.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D. X是ⅥA族元素,其最高化合价为+6价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分析: 由五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O元素,Y为F元素,W为Cl元素,Z为Ne元素.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进行,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B.同周期自左而右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越多核电荷数越大; C.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一定为强酸,如HClO属于弱酸; D.氧元素没有最高价+6. 解答: 解:由五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O元素,Y为F元素,W为Cl元素,Z为Ne元素.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进行,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W>X>Y,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而右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越多核电荷数越大,故核电荷数:W>Z>Y>X,故B正确;
C.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一定为强酸,如HClO属于弱酸,故C错误; D.X是氧元素,属于ⅥA族元素,但氧元素没有最高价+6,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难度不大,注意周期表中元素化合价的特殊性.
17.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X、Y的物质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Y
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t1时,Y的浓度是X的2倍
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 达到平衡时,N的物质的量为2mol,变化6mol,M的物质的量为6mol,变化4mol,反应的方程式为3X⇌2Y,结合图象解答该题.
解答: 解:A.达到平衡时,N的物质的量为2mol,变化6mol,M的物质的量为6mol,变化4mol,反应的方程式为3X⇌2Y,故A错误;
B.t2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则正逆反应速率不等,故B错误;
C.t1时,Y的物质的量为6mol,X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Y的浓度是X浓度的2倍,故C正确;
D.t3时,达到平衡状态,则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与图象问题的考查,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为2015届高考常见题型,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图象曲线变化的趋势以及平衡状态的判断. 18.把1.2molA气体和0.8molB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3A(g)+B(g)⇌nC(g)+2D(g),5min末生成0.4molD,若测知以C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mol/(L•min),则n的值为( ) A. 2 B. 3 C. 4 D. 5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 D的反应速率==0.04mol/L,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
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据此判断n值. 解答:
解:D的反应速率=
=0.04mol/L,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
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n:2=0.04mol/(L•min):0.04mol/(L•min)=1:1,所以n=2,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有关计算,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明确计量数之比与反应速率之比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
19.在人们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中都离不开化学物质,比如:金属是人类生活中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即使有毒的苯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面与金属和苯有关的问题: Ⅰ.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铝加热反应炼铁:2Al+Fe2O3(2)由苯制取硝基苯:
2Fe+Al2O3;
;
Ⅱ.现有X、Y、Z、W四种金属片,①把X、Y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X
+
上有气泡产生;②把Z、W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溶液中H移向W;③把X、Z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子流动方向为X→导线→Z. (1)在①中,金属片发生氧化反应Y; (2)在②中,金属片Z作负极;
(3)如果把Y、W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则金属片W上有气泡产生;
(4)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Y>X>Z>W.
考点: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铝的化学性质. 分析: I.(1)高温条件下,铝和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
(2)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
II.在原电池中,一般来说,较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现有X、Y、Z、W四种金属片,①把X、Y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X上有气泡产生,说明X是正极、Y是负极,则金属活动性Y>X;
+
②把Z、W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溶液中H移向W,则W是正极、Z是负极,金属活动性Z>W;
③把X、Z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子流动方向为X→导线→Z,则X是负极、Z是正极,金属活动性X>Z,
通过以上分析知,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W,结核题目分析解答. 解答: 解:I.(1)高温条件下,铝和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反应方程式
为2Al+Fe2O32Fe+Al2O3,故答案为:2Al+Fe2O32Fe+Al2O3;
(2)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
;
II.在原电池中,一般来说,较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现有X、Y、Z、W四种金属片,①把X、Y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X上有气泡产生,说明X是正极、Y是负极,则金属活动性Y>X;
+
②把Z、W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溶液中H移向W,则W是正极、Z是负极,金属活动性Z>W;
③把X、Z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子流动方向为X→导线→Z,则X是负极、Z是正极,金属活动性X>Z,
通过以上分析知,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W,
(1)在①中,Y是负极、X是正极,负极上Y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答案为:Y; (2)在②中,金属片Z作负极、W作正极,故答案为:Z;
(3)金属性Y>W,如果把Y、W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构成原电池,Y是负极、W是正极,则金属片W上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W;
(4)通过以上分析知,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Y>X>Z>W, 故答案为:Y>X>Z>W. 点评: 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强弱判断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侧重考查原电池原理及铝和苯的性质,明确正负极判断方法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金属活动性强弱与失电子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多少无关,题目难度不大.
20.碘是人体必须的元素之一,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以碘离子存在的碘元素,在实验室中,从海藻力提取碘 的流程如下:
(1)第①步灼烧,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BEF(填代号,限填3项); A.试管B.瓷坩埚C.坩埚钳D.铁三角架 E.泥三角F.酒精灯G.烧杯 (2)上述提取碘的过程中步骤④操作名称是萃取;
(3)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CD(填序号); A.酒精B.醋酸C.四氧化碳D.苯
(4)在步骤③中,通入Cl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I2+2Cl.; (5)在步骤③中所加氧化剂最好选用D (填代号).
A.浓硫酸B.新制溴水C.KMnO4溶液D.H2O2理由是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
﹣
﹣
染.
考点: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分析: 将海藻灼烧得到海藻灰,灼烧时需要坩埚、泥三角、酒精灯、三脚架、坩埚钳;将海藻灰用蒸馏水浸泡,然后过滤得到含有碘离子的溶液及残渣,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或氯气,双氧水或氯气具有氧化性而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向碘水中加入有机溶剂萃取碘水中的碘,然后利用蒸馏方法得到碘单质晶体, (1)根据各种仪器作用选取仪器;
(2)将碘从碘水中转移到有机溶剂中,上述提取碘的过程中步骤④操作名称是萃取; (3)萃取剂不能和原溶剂互溶,不能和溶质反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4)在步骤③中,通入Cl2,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 (5)在步骤③中所加氧化剂要氧化碘离子且不能引进杂质.
解答: 解:将海藻灼烧得到海藻灰,灼烧时需要坩埚、泥三角、酒精灯、三脚架、坩埚钳;将海藻灰用蒸馏水浸泡,然后过滤得到含有碘离子的溶液及残渣,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或氯气,双氧水或氯气具有氧化性而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向碘水中加入有机溶剂萃取碘水中的碘,然后利用蒸馏方法得到碘单质晶体,
(1)通过以上分析知,第①步灼烧,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瓷坩埚、泥三角、酒精灯, 故答案为:BEF;
(2)将碘从碘水中转移到有机溶剂中,上述提取碘的过程中步骤④操作名称是萃取,故答案为:萃取;
(3)萃取剂不能和原溶剂互溶,不能和溶质反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A.乙醇和水互溶,所以不能作萃取剂,故A错误; B.乙酸和水互溶,所以不能作萃取剂,故B错误;
C.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且碘和四氯化碳不反应,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四氯化碳能作萃取剂,故C正确;
D.苯和水不互溶,且碘和苯不反应,碘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苯能作萃取剂,故D正确; 故选CD;
(4)在步骤③中,通入Cl2,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其反应的离子方
﹣﹣﹣﹣
程式为Cl2+2I=I2+2Cl,故答案为:Cl2+2I=I2+2Cl;
(5)在步骤③中所加氧化剂要氧化碘离子且不能引进杂质,
浓硫酸、溴、高锰酸钾溶液都具有强氧化性,但引进杂质;双氧水氧化碘离子生成碘,而双氧水被还原生成水,且不产生污染,所以最好选用双氧水,
故答案为:D;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 点评: 本题考查海带中碘的检验,侧重考查实验操作能力,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流程图中发生的反应及操作方法,知道萃取剂选取标准,题目难度不大.
21.用石油裂化和裂解过程得到的乙烯、丙烯来合成丙烯酸乙酯的路线如图1: 根据以上材料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由CH4═CH2制得有机物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2=CH2+H2O该反应的类型是加成反应;
(2)A与B合成丙烯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H2=CHCOOH+CH3CH2OHCH2=CHCOOCH2CH3+H2O,该反应的类型是取代反CH3CH2OH,应;
(3)由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合成聚乙烯塑料的反应方程式是
;
(4)将光亮的铜丝置于酒精灯上加热,待铜丝变为黑色时,迅速将其插入到装有A的试管中(如图2所示),重复垂直2﹣3次,观察到的现象是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产生刺激性气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考点: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有机物的推断.
分析: CH2=CH2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为CH3CH2OH,CH2=CHCHO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为CH2=CHCOOH,CH2=CHCO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根据官能团的性质和变化判断反应类型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2)乙醇和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3)由石油裂解产物乙烯俺有不饱和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 (4)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
解答: 解:CH2=CH2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为CH3CH2OH,CH2=CHCHO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为CH2=CHCOOH,CH2=CHCO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
(1)CH2=CH2含有C=C,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反应的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 故答案为:CH2=CH2+H2O
CH3CH2OH;加成反应;
(2)CH2=CHCO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也为取代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H2=CHCOOH+CH3CH2OH故答案为:CH2=CHCOOH+CH3CH2OH
CH2=CHCOOCH2CH3+H2O,
CH2=CHCOOCH2CH3+H2O;取代反应;
(3)CH2=CH2含有C=C,可发生加聚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
(4)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现象为: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产生刺激性气味,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
2CH3CHO+2H2O,
2CH3CHO+2H2O.
故答案为: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产生刺激性气味;2CH3CH2OH+O2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明确反应条件及反应类型的关系、物质中官能团及
碳原子数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2.A、B、C、D、E、F是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A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中最大的、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C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D元素与C元素同主族,E元素原子与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1:1,F的一种原子中,质量数与质子数之差为零,请回答下列问题: (1)C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第三周期ⅣA族;
(2)B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2﹣
,化合物ABF的电子式为
2﹣
2﹣
+
;
(3)A、B、E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O>Na(用具体符合表示);
+
(4)用B2和F2以及30%的KOH溶液制造一种电池,电池工作时,电解质力的K向正(填
﹣﹣
“正”、“负”)极移动,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5)在FeCl3溶液中通入EB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O+SO2+2Fe=2Fe+SO4++4H.
考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 A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中最大的主族元素,则A为Na元素;F的一种原子中,质量数与质子数之差为零,则该原子中无中子,则F为H元素;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则n为2或8;C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则L层含有8个电子,故n=2、m=6,B含有2个电子层,其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B为O元素;C含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6﹣2=4个电子,为Si元素;D元素与C元素同主族,则D为碳元素;E元素原子与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1:1,则E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为S元素,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中最大的主族元素,则A为Na元素;F的一种原子中,质量数与质子数之差为零,则该原子中无中子,则F为H元素;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则n为2或8;C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则L层含有8个电子,故n=2、m=6,B含有2个电子层,其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B为O元素;C含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6﹣2=4个电子,为Si元素;D元素与C元素同主族,则D为碳元素;E元素原子与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1:1,则E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为S元素,
(1)C为Si元素,原子序数为14,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ⅣA族,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ⅣA族;
3+2+2﹣
(2)B为氧离子,其核电荷数为8,核外电子总数为10,氧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2﹣
;化合物ABF为NaOH,氢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
2﹣
2﹣
+
(3)A为钠元素,B为氧元素,E为硫元素,三者的简单离子分别为Na、O、S,Na、
2﹣+2﹣2﹣2﹣
O电子层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Na<O,O、S最外层电子
2﹣2﹣2﹣2﹣+
数相同,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所以O<S,所以离子半径S>O>Na,
2﹣2﹣+
故答案为:S>O>Na;
(4)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氢氧燃料碱性电池中,负极上氢气失去电子,负极反应为:H2+2OH﹣2e=2H2O,正极氧气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电解质溶液中,正电荷从负极流向正极,则钾离子流向正极,
故答案为:正;O2+4e+2H2O=4OH;
(5)将SO2气体通入FeCl3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
3+2+2﹣+
2H2O+SO2+2Fe=2Fe+SO4+4H,
3+2+2﹣+
故答案为:2H2O+SO2+2Fe=2Fe+SO4+4H.
点评: 本题考查了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涉及原电池原理、离子半径大小比较、离子方程式书写、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元素推断等知识,注意掌握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明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为解答关键.
﹣
﹣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