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考题:富国强兵(古代、现代):富国→经济建设,强兵→国防建设,从二者的关系角度出发如何理解富国强兵?
富国与强兵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富国是强兵之本,只有国富,国防才有可靠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强兵也是富国的重要保证,没有巩固的国防,一旦外敌入侵,经济建设就无法进行;为了保持一个安全的经济建设环境和生活环境,必须建立与国家地位相适应的国防。这是社会发展史反复证实了的客观规律。
2.和平时期为什么要加强国防建设?
(1 )和平时期仍存在着种种不安定的因素, 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伏彼起,不加强国防建设,就难以应付可能发生的突然事变。
(2 )战争准备是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进行的, 只有在平时加强国防建设才能在战争突然爆发时赢得优势和主动。
(3 )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和平的重要保证,在政权巩固、经济繁荣, 有足够的防御能力和充分战争准备的国家面前,任何敌人都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增强国防实力,是全面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战争威胁并未根本消除。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必须加强和巩固我国的国防。
3.轨道十二法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4.思考题:我国面临的海洋现状?
1.东海问题的现状如何出现?日本方面提出的中间线原则中国为什么不接受?
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源于中日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资源归沿岸国拥有。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很多海面的宽度388海里,日本主张以两国海岸基准线的中间线来确定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即所谓的“日中中间线”。但日方提出的中间线主张没有依据。中方一直没有承认。而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日之间的专属经济区界线划分应该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中方考虑到存在争议,为了维护两国关系,一直没有在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对于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议,中方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多次强调,“主权归我,合作开发” 是解决东海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5.思考题:结合上课讲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三个特征,分析现阶段周边安全环境状况(P110)
1. 首先,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十分复杂。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
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周边国家多达29个,其中直接接壤的邻国就有14个。2. 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聚集在我国周围。新世纪阶段,我国外部特别是周边一些地区仍然充满变数,如朝鲜核问题、伊朗问题等,对我国安全利益和发展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3. 其次,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周边安全环境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不断改善,且这种势头迄今仍在加强。
答案2:陆地邻国和临海国家多,安全环境少周边影响大;
内陆滨海国家,边界漫长,海域辽阔,周边安全环境受国际争议和海洋权益纠纷的因素多; 我国地处大国利益交汇出,安全环境收外部影响的因素复杂。 6.西昌 优越条件
据航天专家介绍,这里具有“天然发射场”的优越条件: 一是
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
二是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的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
三是晴好天气,“发射窗口”好。年平均气温18℃,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
总之西昌的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因此,一座现代化高科技的卫星发射中心,就高高矗立在西昌北部的大山里,这里也是我国目前唯一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航天基地。
7为什么我国不接受日方所谓的中间线?
(重点:理论上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政治上中方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多次强调,“主权归我,合作开发”)
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源于中日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资源归沿岸国拥有。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很多海面的宽度388海里,日本主张以两国海岸基准线的中间线来确定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即所谓的“日中中间线”。但日方提出的中间线主张没有依据。中方一直没有承认。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和77条,2500米是切断大陆架的标准,而东海界线中琉海沟深度达2940米,这一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日之间的专属经济区界线划分应该遵循 “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中方考虑到存在争议,为了维护两国关系,一直没有在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对于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议,中方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多次强调,“主权归我,合作开发” 是解决东海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8 我国的第一个航天发射场在酒泉,但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地球同步轨道)是在西昌,为什么?
西昌为什么可以发射地球同步卫星:因为西昌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
9对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有人认为美国是依靠先进武器取得胜利的,你如何看待人和武器对战争的影响及两者的关系?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在战争中怎么发挥作用?(可举例说明,如甲午战争,抗美援朝,苏联入侵阿富汗等)
(重点: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关键;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构造创新作战方略;尽量分析四场信息化战争啊!!!) 答: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推动下,人类的战争形态也从机械化战争逐渐步入信息化战争。战争的基本特征、基本样式等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战争面貌焕然一新。人与武器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也变的更加复杂。
首先,高技术武器对于战争制胜的作用更加突出。信息化战争中,高技术武器渗透于战争的一切领域,对军队的所有行动都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也就更加突出。要想打赢一场信息化战争,必须要有强大的高技术武器的支持。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更加强调高技术武器的较量,谁拥有更强大的高技术武器,谁先抢占了高技术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战争的自主权和主动权,谁就更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但是,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在信息化战争中,人依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人可以非现场、非直观、非接触地实施作战行动。但是这并不就意味着人丧失了主体地位。谁都无法否认: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再先进的信息化武器系统,也是受人支配的;其设计性能在实战中发挥到何种程度,除了取决于战场环境外,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技术素质和精神素质。战斗意志、战术技术水平、指挥谋略能力等人的因素,在信息化战争的对抗中仍然至关重要 而信息化战争中的人又有了特殊的内涵,一方面,他们具有很高的科技素养和宽广的知识面,了解高新技术武器的性能和威力,具有较高的军事技能和过硬的军事素质,拥有丰富的军事经验,掌握先进的军事理论。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一个群体,既有指挥人才,又有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既有战略战役指挥人才,又有战术指挥人才;既有专业型人才,又有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说,军事是政治的工具,是流血的政治;武器决定战术,但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 信息化战争的胜负最终还是取决于人与武器能否有机结合。人与武器对于战争的胜负影响是辨证统一的,我们不能只看到武器装备的威力,看不到人的作用;也不能只看到人的作用,看不到武器装备的威力,而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最好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器装备的效能。这样才有可能赢得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