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第17卷第29期 药物与临床 阿昔洛韦治疗d,JL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 崔彦勇 (广东省电白县人民医院,广东电白525400) 【摘要】目的:研究和讨论阿昔洛韦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和相关要点。方法:将2008年12月-2009年12 月在本院就诊的61例手足口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C及常规抗病毒药物;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日外加服用阿昔洛韦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有效的隔离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67%,对照组为77.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参与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可 有效地减少局部El腔溃疡,减少病痛,缩短愈合时间,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阿昔洛韦;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 『中图分类号1 R51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b)-051-01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是低龄儿童的 多发病之一,其致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胃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手、足、口等部位的出疹性疾病,严重的可能发展为脑膜炎、 脑炎、肺水肿和心肌炎等【 -2],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 71型为常见病毒【3J。本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使用 阿昔洛韦参与治疗,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 3讨论 表1两组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手足口病是儿科的多发病之一,主要由胃肠道病毒感染 引起,且发病速度快,并伴随高传染性,若治疗不及时,很可 能引发各种炎症,甚至死亡嗍。感染病毒以肠道病毒71型、科 萨奇病毒A16型为主,如何有效地清除此类病毒,亦成为治 疗的重点嘲。 本院l}缶床发现阿昔洛韦在治疗d,JL手足口病时.可以作 为一种无环的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并且进入受感染细胞,与脱 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腺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 性阿昔洛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组织病毒DNA链复制,从而 阻碍病毒的滋生。同时,阿昔洛韦对手足口病相关并发症也 者61例,其中,男36例,女25例,平均年龄3.42岁,将其随 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 者年龄、性别、治疗时间、病情状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 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手足121病诊断标准》;②年龄范围在10岁以内; ③能听从医生做好各项检测;④无其他原发性疾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方式,每日饭后服用维生素B、c,消炎 药,抗病毒药剂,3次/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 有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缩短患者发热程度和出疹性病症的 愈合时问。减少患者病痛[61。 自2008年本院开始使用阿昔洛韦协同治疗以来.效果 较为理想,本文71例患者,阿昔洛韦参与组治疗率较高,可 昔洛韦5-10 m ̄(kg・d),每日3次,或加用阿昔洛韦20 mg/kg 加入10%葡萄糖液100 ml静滴,1次,d。所有入选患者均于 病程第2天开始治疗,疗程4 d。 1.4疗效判定 有效地减少局部口腔溃疡,减少病痛,缩短愈合时间,且无明 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f参考文献】 【1]单宇慧,郝振荣.更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效果比较[J].交通 医学,2008,22(2):188. 【2]刘培辉,杨跃萍,邹新英.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29例疗效观 察fJ】.中国热带医学,2007,7(7):l144—1145.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痊愈:体温恢复正常稳定,口腔异常 消失,皮肤出疹性症状消失,无明显症状及体征;显效:体温 维持正常范围,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有效:发热减退,症状 及体征有所改善;无效:持续发热、症状没有减轻迹象或恶 化。总有效为痊愈+显效+有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治疗 [3】杨智宏,朱启镕,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 毒7l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 14-18. 效果和康复情况进行对比,统计其治愈率,P<O.05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f4张寿斌,41廖华,黄呈辉.深圳237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血清型基因及临 床特征[J】.中国当代杂志,2008,10(1):38-41. [5】袁新宇,王胜辉,刘桂荣.dxJL手足口病945例临床分析[J】_中国现代医 2结果 经过1个疗程有效的隔离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 对照组为77.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具体见 表1 生,2010,480):150. [6李颖.6】上海市长宁区2006~2007年手足121病流行特征fJ1.中国现代医 生,2008,46(34):72. (收稿日期:201o-研一26) CHINA MODERN MEDICINE中国当代医药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