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化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脑神经科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94.6%,高于对照组的83.8%(P<0.05);仅有1例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6例(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标签:脑梗死;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脑梗死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患者在发病之后不仅仅会出现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表现,甚至还会伴随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广大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依从性会产生一定干扰,使患者的康复速度减慢。本文分析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现就研究的内容和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42~76岁,平均54.6±7.9岁;脑梗死发病时间1~18小时,平均5.1±1.3小时;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40~79岁,平均54.5±7.2岁;脑梗死发病时间1~19小时,平均5.4±1.8小时。上述自然资料数据,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数据可以进行科学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脑神经科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1)环境: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应该保证适宜,安装色彩较为温馨的窗帘,探视和不必要的操作应该尽可能减少,避免出现喧哗、吵闹等情况。(2)心理:尽可能多与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对患者的真实想法耐心进行倾听,针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心理疏导。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树立积极心态及战胜疾病的信心。(3)行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始终面带微笑,保持乐观心态,以此对患者进行良性影响,帮助其迅速建立积极心态。督促患者坚持锻炼,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充分的家庭支持,定时按摩,从心理和肢体等两个方面给予患者安慰。(4)康复训练:可对肢体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督促患者每天坚持进行锻炼,争取使治疗效果提高。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2)并发症情况;(3)住院时间。
1.4 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脑梗死治疗结束出院的当天采用满分为100分的不记名打分问卷方式调查满意度。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以上含60分为基本满意,超过80分为满意[1]。
1.5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并以(x±s)表示,P<0.05认定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94.6%,高于对照组的83.8%,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仅有1例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7%,少于对照组的6例,发生率为16.2%,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住院时间
对照组患者共住院治疗(18.94±2.67)d,观察组住院治疗(13.30±2.14)d,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主要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三个基本特征,虽然近年来随着相关医护人员临床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医疗技术水平也在逐渐的进步和完善,对脑梗死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也在随之不断的更新,但患者预后和治疗效果仍然不是十分的理想。有效的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病情的控制过程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优质细节性护理干预属于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护理工作模式的一种,该项护理模式的实施一方面更加的注重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更加的注重护理工作的细节性操作[2]。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 燕,陈剑英,张仙飞,等.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2):145-149.
[2] 雷 瓊.探究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7):124-1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