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3-4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 x-t图象中t1时刻v1>v2
C. 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2.甲、乙两人同时由相同位置A沿直线运动到同一位置B,甲先以速度v1匀速运动了一半路程,然后以速度v2匀速走完了剩下的后一半路程;乙在由A地运动到B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运动速度为v2,若v1<v2,则甲与乙相比较( )
A.甲先到达B地 B.乙先到达B地
C.只要v1、v2取值合适,甲、乙两人可以同时到达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3蹦床运动要求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空中运动.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训练时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弹性网所受的压力,并在计算机上作出压力—时间图象,假如作出的图象如图1-2-1所示.设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
2
可视为质点,则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是(g取10 m/s)( )
图1-2-1
A.1.8 m B.3.6 m C.5.0 m D.7.2 m
4.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 s与5 s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5∶4 B.4∶5 C.3∶4 D.4∶3
5.如图1-2-6所示,传送带保持1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将一质量m=0.5 kg的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的a点上,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5 m,则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为(g取10 m/s2)( )
图1-2-6
A.5 s B.(6-1) s C.3 s D.2.5 s
6.(2013届宿州模拟)某同学在学习了动力学知识后,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a、速度v、位移x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t=0时刻,初速度均为零,则下列图象中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是( )
7.(2011·福建高考)如图1-3-17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 )
甲 乙
图1-3-17
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8.
图2-1-7 (2012·山西康杰中学模拟)如图2-1-7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B.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C.C有沿地面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右的摩擦力
D.将细绳剪断,若B依然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地面对C的摩擦力为0
9.(2013届重庆考前训练)三个质量均为1 kg的相同木块a、b、c和两个劲度均为500 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2-1-13所示,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g取10 m/s2.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 )
A.4 cm B.6 cm C.8 cm D.10 cm
10.如图2-1-18所示,物块M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绳与小物块m相连,斜面的倾角θ
可以改变,讨论物块M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则一定有( )
A.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θ角越大,摩擦力越大 B.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θ角越大,摩擦力越小 C.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θ角越大,摩擦力越大 D.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θ角越大,摩擦力越小
11.(2013届合肥一中模拟)如图2-1-20所示,物体P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左边用一根轻弹簧与竖直墙相连,物体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大于原长.若再用一个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P,直到拉动,那么在P被拉动之前的过程中,弹簧对P的弹力FT的大小和地面对P的摩擦力Ff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FT始终增大,Ff始终减小 B.FT保持不变,Ff始终增大 C.FT保持不变,Ff先减小后增大
D.FT先不变后增大,Ff先增大后减小
12.如图2-2-8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置于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小球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上的P点,小球静止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弹簧的伸长量为( )
图2-2-8
mg3mg
A. B. k2k3mg3mgC. D.
3kk
13.(2013届阜阳模拟)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半圆柱体P和挡板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如图2-2-14所示为这个装置的截面图.现使MN保持竖直并且缓慢地向右平移,在Q滑落到地面之前,P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 B.P对Q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C.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
D.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14.(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如图2-2-16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
成6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
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图2-2-16
A.3-1 B.2-3
313C.- D.1- 222
15如图2-2-22所示,滑轮本身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滑轮轴O安在一根轻木杆B上,一根轻绳AC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且绳保持水平,C端下面挂一个重物,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45°,系统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改变θ的大小,则滑轮受到木杆的弹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只有θ变小,弹力才变大 B.只有θ变大,弹力才变大
C.无论θ变大还是变小,弹力都变大 D.无论θ变大还是变小,弹力都不变
16.一根光滑杆弯成半圆形,杆上穿着质量为m的小球,用细绳系于杆的一端,如图2-3-5所示,测得细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设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FT,球所受杆的弹力为FN.则( )
A.FT=mg,FN=mg B.FT=mg,FN=2mg C.FT=mg,FN= 3mg
22 3
D.FT=mg,FN=mg
33
17(2011·海南高考)如图2-3-11所示,墙上有两个钉子a和b,它们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a点,另一端跨过光滑钉子b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子距a端l/2的c点有一固定绳圈.若绳圈上悬挂质量
m1
为m2的钩码,平衡后绳的ac段正好水平,则重物和钩码的质量比为( )
m2
A.5 B.2
5
C. D.2 2
18.2013届合肥一中模拟)如图2-3-20所示,将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μ>tan θ,滑块将下滑
B.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μ<tan θ,滑块将减速下滑 C.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拉力大小应是2mgsin θ D.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拉力大小应是mgsin θ
19如图2-3-22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D两点,A、B两端被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2l.现在C点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为使CD绳保持水平,在D点上可施加力的最小值为( )
3
A.mg B.mg
3
11C.mg D.mg 24
20.(2013届六安模拟)如图2-3-23所示,水平细杆上套一环A,环A与球B间用一不可伸长轻质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A和mB,由于B球受到水平风力作用,A与B球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球受到的风力为mBgtan θ
B.风力增大时,轻质绳对B球的拉力保持不变 C.杆对A球的支持力随着风力的增加而增
mBD.A球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A+mB
二实验题
1.(2012·山东高考)某同学利用图1-4-3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4-3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甲
乙 图1-4-3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s2,
a
若用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
g
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2-4-9.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如坐标图2-4-10中,请作出F-L图线.
图2-4-10
(2)由此图线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弹簧的原长为L0=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N/m.
(3)试根据以上该同学的实验情况,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不必填写其实验测得的具体数据)
(4)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 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天津高考)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不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不能太长,否则细绳方向不易确定
三.计算题
1.(14分)(2013届南开中学模拟)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板,如图1-1-15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3.0 s.试估算:
图1-1-15
(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3.甲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 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0.5 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
(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图2-1-5
4.如图2-1-5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放在地面上的竖直轻弹簧B上,现用细绳跨过定滑轮将物体A与另一轻弹簧C连接,当弹簧C处在水平位置且右端位于a点时它刚好没有发生形变.已知弹簧B和弹簧C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不计定滑轮、细绳的质量和摩擦.将弹簧C的右端由a点沿水平方向拉到b点时,弹簧B刚好没有形变,求a、b两点间的距离
5.(2012·广西南宁二中模拟)如图2-1-9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物体P和Q叠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当它们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时,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P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9
6.(15分)如图2-1-22所示,物体A、B的质量mA=6 kg,mB=4 kg,A与B、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3,在外力F作用下,A和B一起匀速运动,求A对B和地面对B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g取10 m/s2).
图2-1-22
7.(16分)如图2-2-27是压榨机的原理示意图,B为固定铰链,A为活动铰链,在A处作用一水平力F,滑块C就以比F大得多的压力压物体D.已知图中l=0.5 m,b=0.05 m,F=200 N,C与左壁接触面光滑(滑块和杆的重力不计),求D受到的压力多大?
图2-2-27
8.(15分)如图2-3-24所示,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被水平力F推着静止于斜面上,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