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技术:润滑油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
一. 润滑油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
①确定润滑泵的工作压力。
1.润滑油集中润滑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润滑系统,包括全损耗与循环润滑方②确定润滑泵的排量Q。 式的节流式、单线式、双线式、多线式及递进式等类型。全损耗润滑方式又称压
力强制润滑,是由主机上的传动机构带动附装在主机上的油泵或润滑器施压强制③润滑泵的有效功率Ne。 供送润滑油到各润滑点,但使用过的润滑油不再流回油池循环使用。例如活塞式 空气压缩机的气缸、蒸汽机车、电动空气锤等都采用这种润滑方式。
(4)确定定量分配系统。根据各润滑点的耗油量,确定每个摩擦副上
润滑点,选用哪件类型的润滑系统,然后选择相应的润滑泵及定量
压力循环润滑方式多用于润滑点相对较多的单机器或由若干台机器组成的成套其中多线式系统是通过多点或多头式的每个给油口直接向润滑点供阀门、滤油器、油箱、冷却器及热交换器、控制装置及仪表、指示、报警及监测 装置等,一般是标准的成套润滑站。
2.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的任务和步骤
(5)油箱的设计及选择。
(6)冷却器和热油器的设计及选择。
生产线。压力循环润滑系统通常包括油泵及驱动装置(电机)、分配阀、管路及线式、双线式及递进式润滑系统则用定量分配器(或称分油器)供
1)润滑油(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的任务 根据总体设计中机械设备各机构和(7)油管直径的选择。 摩擦副的润滑要求、工况和环境条件,进行集中润滑系统的综合设计以确定合理
的润滑系统,包括确定润滑系统的型式、计算及选定组成系统的各种润滑元件及 3.润滑系统的测量、监测及报警装置
装置的性能、规格、数量,及系统中各管路的尺寸布局等。
2)设计步骤 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步骤:
中配置测量、监测及报警装置。
为了保证润滑系统向各润滑点持续供油以防止因供油不足而损坏,
(1)根据润滑系统设计要求、工况和环境条件,考虑必要的参数,确定润滑系统的在润滑系统中常见的故障有油泵失效、供油管路堵塞、轴承过热及关尺寸等;工况参数:如速度、载荷及温度等;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砂尘、通常采用以下测量装置: 水气等;运动性质:连续运动、变速运动、间歇运动、摆动等。力能参数:如传 递功率、系统的流量、压力等要求。在此基础上考虑制定系统方案。
方案。如几何参数:最高、最低及最远润滑点位置尺寸、润滑点范围、摩擦副有咬粘、分流器工作不正常、污染严重、给油循环时间不准确等。润
1)测温装置 在油箱、润滑泵、冷却器的进口与出口、重要的轴承等
装测温装置及显示、控制装置如水银温度计、热电偶及接触温度计
(2)计算各润滑点所需润滑油的总消耗量。根据初步拟定的润滑系统方案,计算出及时看到这些部位的温度变化。 经过润滑后,各摩擦副工作时克服摩擦所消耗的功率和总效率,以便计算出带走 作用所需油量,即为润滑油的总消耗量。
Q、工作压力P、润滑泵的类型和相应的电动机。
处于运转中摩擦副产生的热量所需的油量,再加上形成润滑油膜,达到流体润滑2)压力测量装置 在润滑泵出口处过滤器的进、出口处等部位安装压
号。
以观察压力变化值。必要时还可安装压差报警器,当压差过高时发
(3)计算及选择润滑泵。根据系统所消耗的润滑油总量,可确定润滑泵的最大流量
3)油面及流量测量装置 在油箱中装有油标及油面指示器,在管道中
计或流量监控计来观测流量。
在集中润滑系统的控制系统中一般要考虑到可以调整润滑循环时间
间,以及显示及控制润滑剂供应不足或过量以及润滑泵过载等情况
E-mail:myhj_0813@163.com
万谋成20061231 制
润滑理论
一、润滑的作用和类型
1.润滑的作用
润滑的目的是在机械设备摩擦副相对运动的表面间加入润滑剂以降低摩擦阻力和能源消耗,减少表面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润滑的作用如下: 1)降低摩擦
水、灰尘及其他杂质的侵入。 2.润滑的类型 阻力形成。
1)液体润滑(摩擦),两表面完全为润滑剂隔开,摩擦为流体
2)减少磨损 3)冷却,防止胶合 4)防止腐蚀
2)混合润滑(摩擦),两表面之间又有液体润滑状态,又有边态的混合情况。
3)边界润滑(摩擦),两表面之间由边界膜(吸附膜或化学膜润滑。
4)无润滑(干摩擦),无或很少润滑剂的情况。 动压润滑、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流体静压润滑等。
此外,润滑剂在某些场合可以起阻尼、减振或缓冲作用。润滑剂的流动,可将摩擦表面上污染物、磨屑等冲洗带走,起清洁作用。 有些场合,润滑剂还可起到密封作用,减少冷凝
流体润滑自然是最佳的润滑状态。形成液体润滑的方式主
二、流体动压润滑
运动副工作时,两工作表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可将润滑剂带入工作区,并建立一定的油压(动压)支撑外载荷,形成油膜,保护工作表面,形成所谓\"流体动压润滑\"。流体动压润滑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 1)两表面之间有相对的运动(滚动或滑动); 2)两表面之间有楔形间隙,润滑油从大口进入; 3)两表面之间有润滑剂(有粘度)。
4) 变密度效应。
这就是所谓的流体动压润滑三要素。
动压润滑理论就是探讨间隙中流体的流动、压力等关系。1886年雷诺导出了经典的Reynolds方程。
1.雷诺方程
雷诺方程是流体润滑理论的基本方程:
雷诺方程假设条件: 1)忽略体积力的作用。
2)沿流体膜厚度方向,流体压力不变。
3)与流体膜厚度相比较,轴承表面的屈率半径很大,因此,不流体速度方向的变化。
2.雷诺方程的求解 1)压力分布
从理论上讲,当运动速度和润滑剂粘度已知时,对于给定的
h(x,y)和边界条件,将雷诺方程积分,既可求得压力分布p(x,y) 2)载荷量
E-mail:myhj_0813@163.com
万谋成20061231 制
流体润滑剂膜支承的载荷量W可在整个润滑剂膜范围内将压
在密度等随时间变化的场合,雷诺方程可写成:
式中: U,V,W-分别为流体沿坐标x,y,z方向的速度分量; ρ-密度; η-粘度; t-时间; h-流体膜厚度; p-压力;
这就是普遍形式的雷诺方程。左端表示流体润滑膜压力在润滑表面上随x,y的变化。右端表示产生润滑膜压力的各种效应,各项的物理意义为: 1) 流体楔动压效应;
2) 伸缩效应;
E-mail:myhj_0813@163.com
积分求得,即:
积分的上下限根据压力分布来确定。 3)摩擦力
在流体膜润滑系统中,要克服的摩擦力F0,h 主要是由速度及的流体层中的切应力形成的, 即:
式中,正号为z=0表面上的摩擦力,负号为z=h表面上的摩擦力
粘性定律 可得
对于下表面z=0,可得摩擦力为
对于上表面z=h,可得摩擦力为
万谋成20061231 制
3) 挤压效应;
摩擦所发生的发热量。 4)润滑剂流量
通过流体润滑剂膜边界流出的流量Q可以按下式计算:
摩擦力求得之后,就可确定摩擦系数μ=F/W,以及摩擦功率损失
将各个边界的流出流量相加,可求得总流量,根据计算的流损失还可以确定润滑剂膜的热平衡温度。
定必须的供油量以保证间隙内添满润滑剂,同时根据流出流量和
三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当滚动轴承、齿轮、凸轮等高副接触时,名义上是点、线接触,实际上受载后产生弹性变形,形成一个窄小的承载区域。弹性变形引起的接触区域增大和接触区表面形状的改变,都有利于润滑膜的形成。
式中 EL-拉梅常数;EL=πE'
3)油膜厚度计算公式 1>圆柱与圆柱接触
微小项略去不计,在x处的油膜厚度h为
由于载荷集中作用,接触区内产生极高压力,其峰值甚至可达几千兆帕。压力引起接触区内润滑剂的粘度的增大是极为显著的,比常温常压下的粘度要大几百几千倍。一般,粘度随压力按指数规律增大。同时,接触区摩擦产生的温度很高,又会减低润滑剂的粘度。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弹性效应、粘-压效应、粘-温效应等是不能忽略的。考虑了这些效应的流体动压润滑就称为弹性流体动压润滑。这是近40年来人们所发现并取得突破进展的新研究领域。
在弹流润滑的接触区中,油膜厚度在μm级,很薄,仅为接触区宽度的
设圆柱中心处的油膜厚度为h0 ,两圆柱半径分别为R2(R1<
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为求得接触区的油压、变形和膜厚,要联立求解雷 诺方程、弹性方程,如果考虑温度的影响(热弹流润滑),还要联立能量方程和热传导方程等,成为一个复杂和困难工作。这个工作一般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求解的。
1.格鲁宾(Grubin)近似解
在艾特尔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格鲁宾等首次将雷诺方程与赫兹弹性变形以及粘度-压力关系联系起来,求解了线接触的等温全膜弹流问题,求得了膜厚计算的近似解,简介如下。 1)考虑了粘压关系的雷诺方程
将巴露斯提出的粘压关系式η0=η0e代入一维雷诺方程:
ap
如果取R=R1R2(R1±R2),式中“+”号用于外接,“-”号用称为换算曲率半径。可得
2>圆柱与平面接触
E-mail:myhj_0813@163.com
万谋成20061231 制
设圆柱中心处的油膜厚度为h0,略去高阶微小项,则在x处的
令
由此
这个方程就是置换后的考虑了压力-粘度关系的一维雷诺方程,这个方程与等粘度的雷诺方程的形式相同,只是因变量用诱导压力q来代替p。 如果两表面均运动,其运动速度分别为u1与u2,则式中的u可以用(u11+u2)/2 代替,即
式中 ηp-压力为p时油的动力粘度; η0-大气压下油的动力粘度; α-油的压粘系数。 2)线接触的弹性变形
根据弹性理论,一个弹性圆柱和刚性平面线接触时,当施加载荷W以后,两表面相互挤压产生变形,在宽度为2a 的接触平面上,接触应力按椭圆分布,此时在接触应力作用下,接触区以外的表面也要产生变形,结果使表面的曲率半径增大。此时在接触区以外x处的间隙h的方程为:
E-mail:myhj_0813@163.com
为
根据以上这些关系,艾特尔-格鲁宾推论认为润滑油进入接
压力很高,粘度趋于极大值,诱导压力趋于常数。在接触区入
度接近恒定。因此,不论有无油膜存在,其压力分布都由赫兹定,弹性圆柱体的变形只取决于接触区内的赫兹压力分布。
将入口区的间隙形式计算式 代入考虑粘性关系的雷诺方程
量纲化处理,并将边界条件代入,采用数值积分方法对于一系列
出定积分值,再将结果整理成经验关系式,得出著名的Grubin
这就是弹流润滑理论中著名的格鲁宾公式。
式中, W-线载荷,W=P/L,P为载荷,L为接触长度;
u-速度;
R-换算(当量)曲率半径,R=R1R2/(R1±R2); 又 G*-材料参数,G*=αE'; U*-速度参数, U*=η0u/E'R; W*-载荷参数,W*=W/E'R;
上式相当准确地给出了高压区的油膜厚度近似值,通常, 约大20%左右。在下列情况下准确度有所降低:
(1) G<1000,也就是润滑油粘度的压粘系数较小,或材料的较低;
(2)载荷参数 ; (3)速度参数较大,以至于入口处润滑油因剪切而发热,
较大降低;
(4)供油不足。此外,只考虑了润滑油入口区,没有探讨
情况。尽管如此,格鲁宾理论仍被人们广泛地用于处理其他弹流
这种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而巧妙地分析弹流润滑的近似
2.Dowson膜厚公式:
万谋成20061231 制
线接触弹流膜厚计算式中,常用的是道森与希金森1961年
个全数值解膜厚公式,1967年提出了修正公式:
hmin=2.65α0.6(η0U)0.7R0.43E'0.03W-0.13
式中 W-单位宽度上的载荷; E'-当量弹性模量,
点接触膜厚公式常用哈姆洛克-道森公式:
Hmin=3.63U其中,k=1.03(Ry/Rx)
0.68
G
0.49
W
-0.073
(1-e
-0.68k
)
0.64
,Ry/Rx为接触区在y和x方向的曲率半径
υ1-材料1的泊松比; υ2-材料2的泊松比;
四、流体静压润滑
1.流体静压润滑系统的基本类型 1)定压供油系统
这种系统供油压力恒定。 2)定量供油系统
这种系统各油腔的油量恒定,随油膜厚度变化自动调节油腔压力,来适应载荷的变化。
1.流体静压润滑常用计算公式 1)空载流量计算公式
1>空载时一个油腔向外流出的流量
式中 ps-供油压力 p0-支承空载时油腔压力 a-小孔流量系数,a=0.6-0.7 Qc0-空载流量(cm3/s) d0-节流小孔直径(cm); ρ-润滑油密度(g/cm3) 2]毛细管节流器
式中 dc-毛细管直径(cm);
lc-毛细管长度(cm); 其余同上。 3]滑阀节流器
式中 P0-轴承空载时油腔压力(MPa); θ0-轴承油腔张角之半(rad); l1-轴承轴向封油面长度(cm); l-轴承油腔长度(cm);
式中 hc-滑阀体和滑阀之间的节流半径间隙;
E-mail:myhj_0813@163.com
万谋成20061231 制
b1-轴承周向封油面宽度(cm); R-轴承内孔半径(cm);
Q0-轴承一个油腔向外流出的流量(cm3/s); h0-轴承半径间隙(cm);
2>空载时通过节流器流入支承一个油腔的流量 根据流体力学的有关公式可得到。 1]小孔节流器
dc-滑阀直径(cm); lc-滑阀节流长度(cm); 其余同上。
4]薄膜节流器
式中 hc-薄膜处于平直状态下与圆台的距离(cm); rc1-圆台进油孔半径(cm); rc2-圆台半径(cm);
五、动静压混合作用式
根据流体动静压润滑的工作原理,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静压浮起、动压工作
这种润滑系统在支承起动、制动或速度低于某一临界值时,静压系统工
3.静压工作为主,动压作用为辅助式
作;而在支承正常运行过程中,动压系统工作而静压系统停止工作。常用于重载的球磨机、水轮发电机、轧钢机、重型机床等,特别是带载起动的
这种润滑系统静压工作为主,动压工作为辅助。可以充分利用油
机械。
2.动静压混合
这种润滑系统的特点是静压系统不只在支承起动、制动或速度低于某一
用,增大支承承载能力,而当静压作用万一失效时,又有一定
作用,使支承不致损伤。常用于对安全要求与主轴旋转精度要求密机床等。
同。一般可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
动静压润滑系统的理论基础大致与流体动压和流体静压润
临界值时工作,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也连续工作,此时动压系统同时起作用。它的承载力是由动压效应和静压效应共同作用形成的。常用于轻载又同时要求轴承刚度高的场合,如机床,特别是机床主轴轴承。
润滑系统设计和润滑装置
一.润滑系统的分类和选择要求
润滑系统是向机器或机组的摩擦点供送润滑剂的系统,包括用
2)集中润滑系统的类型
大致可分为以下7种类型:
集中润滑系统是在机械设备中应用最广泛的系统,
以输送、分配、调节、冷却和净化润滑剂以及其压力,、流量和温
度等参数和故障的指求、报警和监控的整套装置。在润滑工作中,根据各种设备的实际工况,合理选择和设计其润滑方法、润滑系统和装置,对保证设备具有良好的润滑状况和工作性能以及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节流式 利用流体阻力分配润滑剂,所分配的润滑滑点可多至300以上.
及流孔尺寸成正比,供油压力范围为0.2~1.5
E-mail:myhj_0813@163.com
万谋成20061231 制
一般而言,机械设备的润滑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1) 保证均匀、边续地对各润滑点供应一定压力的润滑剂,油量充足,并可按需要调节。
2)工作可靠性高。采用有效的密封和过滤装置,保持润滑剂的清洁,防止外界环境中灰尘、水分进入系统,并防止因泄漏而污染环境。
(2)单线式 润滑剂在间歇压力(直接的或延迟的)下
主管路被送至喷油嘴,然后送至各润滑点.供油压
0.3~21MPa,润滑点可多至此200以上.
(3)双线式 润滑剂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由一个方向控
换流向的两条主管路送至定量分配器,依靠主管路中
交替升降操纵量分配器,领先主管路中润滑剂压力的纵定量分配器,使定量润滑剂供送至润滑点.供油
3)结构简单,尽可能标准化,便于维修及高速调整,便于检查及更换润滑剂,起始投资及维修费用低。
4)带有工作参数的指示、报警保护及工况监测装置,能及时发现润滑故障。
5)当润滑系统需要保证合适的润滑剂工作温度时,可加装冷却及预热装置以及热交换器。
在设计润滑系统时必须考虑以三种润滑要素,即:①摩擦副的种类(如轴承、齿轮、导轨等类支承元件)和其运转条件(如速度、载荷、温度以及油膜形成机理等);②润滑剂的类型(如润滑油、脂或固体、气体润滑剂)以及它们的性能;③润滑方法的种类和供油条件等。
1.润滑系统和方法的分类
1)润滑系统和方法的分类
目前机械设备使用的润滑系统和方法的类型很多,通常可按润滑剂的使用方式和利情况为分散润滑系统和集中润滑系统两大类;同时这两类润滑系统又可分为全损耗性和循环润滑两类。
除以上分类而外,还可根据所供给的润滑剂类型,将润滑方法分为润滑油润滑(或称稀油润滑)、润滑脂润滑(或称干油润滑)以及固体润滑、气体润滑等。
(1)分散润滑 常用于润滑分散的或个别部件的润滑点。在分其润滑中还可分为全损耗(或“一次结油润滑”)型和循环型两种基本类型,如使用便携式加油工具(油壶、油枪、手刷、氯溶胶喷枪等)对油也、油嘴、油杯、导轨表面等润滑点手工加油,以及油绳或油垫润滑、飞溅润滑、油环或油链润滑等。
E-mail:myhj_0813@163.com
0.3~40MPa润滑点可多达2000个.
(4)多线式 多头油泵的多个出口各有一条管路直接将
剂送至相应的润滑点.管路的布置可以是并联或串联
压力范围0.3~40MPa,润滑点亦可多达200
(5)递进式 由压力升降操纵定量分配器按预定的递进剂送至各润滑点.供油压范围0.3~40MPa,
00个以上.
(6)油雾/油气式 油雾/油气润滑是压缩空气与润滑
经凝缩嘴或喷嘴后呈现油雾或微细油滴送向润滑点
式.供油量可以调整,润滑油能随压缩空气中含有悬对环境有污染,必要时可用通风装置排除废气.
采用此润滑方式时,必须采用经过除水分和净化的
同时,润滑油最好加抗氧化添加剂.
油雾和油气润滑的区别是,前者的油颗粒尺寸为1~后者的油颗粒尺寸为50~100 m,通常为微小油
送距离较前者短得多.
(7)混合式 由上述润滑系统组成而成的润滑系统.
2润滑系统的选择原则
在设计润滑系统时,应对机械设备各部分的润滑要
分析,确定所使用润滑剂的品种,尽量减少润滑剂和
类别.在保证主要总值件的良好润滑条件下,综合考
点的润滑,要保证润滑质量. 应使润滑系统既满足设
润滑的需要,又应与设备的工况条件和使用环境相适
生不适当的摩擦、温度、噪声及过早的失效。 应使润
的油保持清洁,防止外界尘屑等的侵入造成污染、损伤
提高使用中的可靠性。 复杂润滑系统的主要元件如泵
万谋成20061231 制
(2)集中润滑 使用成套供油装置同时对许多润滑点供油,常用于变速箱、进给箱、整台或成套机械设备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润滑。集中润滑系统按供油方式可分为手动操纵、半自动操纵以及自动操纵三类系统。它同时又可分为全损耗性系统、循环系统是指润滑剂送至润滑点以后,不再回收循环使用,常用于润滑剂回收困难或无须回收、需油量很小、难以安置油臬或油池的场合。而循环润滑系统的润滑剂送至润滑点进行润滑以后又流回油箱再循环使用。静压润滑系统则是利用外部的供油装置,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剂输送到静压支承中进行润滑的系统。
过滤器等应适当地组合在一起并尽可能标准化,便于
护、清洗,降低设备运转与维修、保养费用,防止发备安全事故。
在选择润滑系统时,要注意该系统自动化程度和可提高设备开动率和使用寿命。
装设指示、报警和工况监控装置,预测和防止早期润
润滑技术:导轨的润滑
一.导轨的润滑
导轨是在机床上用来支承和引导部件沿着一定的轨迹准确运动或起夹紧定位作用的轨道。轨道的准确度和移动精度,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目前应用的导轨有滑动导轨、滚动导轨和静压导轨。导轨的截面形状主要有V形、矩形、燕尾形、圆柱形及平面形等。
常用的导轨材料是铸铁、钢、镶嵌或涂复在铸铁上的塑料或复合材料等。
1.导轨润滑剂的作用
1)既作液压介质又作导轨油的润滑油 根据不同类型
的需要,可选同时用作液压介质的导轨润滑油,既要
要求,又是满足液压系统的要求。例如对于像坐标镗
床,导轨油的粘度(50℃)应选择得高些(40~9
s),但像各类磨床,常常将导轨润滑油由液压系统供
2
系统的要求较高,必须满足,此时导轨-液压润滑油
0℃)应选得低些(20~40mm/s),即液压粘度。
2)按滑动速度和平均压力来选择粘度。
3)根据国内外机床导轨润滑实际应用来选择,在选择
作,以减小摩擦阻力,降低驱动功率,提高效率。
滑剂时,还可参考国内外现有机动床导轨润滑实际应选用。
3.液体静压润滑导轨
1)导轨润滑剂的作用之一是使导轨尽量接近液体摩擦状态下工
2)减少导轨磨损,防止导轨腐蚀。流动的润滑油还起到冲洗作用。
3)避免低速重载下发生爬行现象,并减少振动。
4)降低高速时摩擦热,减少热变形。
2.机床导轨润滑油的选择
根据经验及数据,选用机床导轨润滑油时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液体静压润滑导轨通常可分为开式,闭式及卸荷式三
式静压导轨是指导轨只设置在床身的一边,依靠运动
载荷保持运动件不从床身上分离,因此只能承受单向
承受偏载力矩的能力差,适用于载荷较均匀,偏载和
的水平放置的场合。而闭式静压导轨是指导轨设置在
方向,并在导轨的几个方向开若干个油腔,能限制运
上分离,因此能承受正、反向载荷,承受偏载荷及颇
力较强,油膜刚度高,可应用于载荷不均匀,偏载大
载荷的场合。卸荷静压导轨没有油膜分开两导轨面,
直接接触的,但在两接触面仍有少量流动的润滑油,其
结构较简单,适用于要求导轨的接触刚度较大,同时
轨磨损,工作台在低速下运动均匀或运动件特别长的机
润滑材料:金属切削(磨削)液
E-mail:myhj_0813@163.com
万谋成20061231 制
一. 金属切削(磨削)液 1.金属切削(磨削)液的作用与性能 使用金属切削液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切削时的切削力及刀具与工件之的摩擦,及时带走切削区内产生的热量以降低切削温度减少刀具磨损,提高刀具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加工效率,保证工件精度和表面质量,达到最佳经济效果。切削液的作用如下: 4)防锈作用 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工件要与环境介质如水、硫、二氧化碳、氯离子、酸、硫化氢、碱和切削液分解或氧化变质腐蚀介质接触而受到腐蚀,机床与切削液接触的部位也会产生工件加工后或工序间的存放期间,如果切削液没有一定的防锈件会受到上述环境介质的影响而产生腐蚀,造成工件生锈,因削液具有较好的防锈性能,这是切削液最基本的性能之一。 2.切削液的性能 切削液必须具备下列性能: 削液不应产生沉淀或分层。 1)冷却作用 切削液的冷却作用是通过它和因切削而发热的刀具、切屑和工件 间的对流和汽化作用把切削热从固体(刀具、工件)处带走,降低切削温度,减少工件和刀具的热变形,保持刀具硬度和尺寸。 2)润滑作用 在切削加工中,刀具与切屑,刀具与工作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切削液就是减轻这种摩擦,形成部分润滑膜的润滑剂。 3)清洗作用 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屑、铁粉、磨屑、油污、沙粒等常常粘附在工件和刀具、砂轮上,影响切削效果,同时沾污机床和工件,不易清洗,所以要求切削液有良好的清洗作用。 1)储存稳定性好,在加工过程和冷却系统中使用以及在仓库储2)对于乳化液和合成型水基切削液,应具备良好和稳定性,不 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工业污水排放标准。 皂,对细菌和霉菌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不易发臭变质,使用周3)对人体无害,无刺激性气味,便于回收,不会污染环境。废 1.切(磨)削液使用性能分类 特殊应用 更具体应用 组成和特性 具有抗腐蚀性的液体 具有减磨性的MHA型液体 具有极压性(EP)无化学活性的MHA型液体 品种代号L MHA MHB MHC 备注 使用这些未经稀释液体在特殊成型加工可加 用于切削、研磨或放电等金属除去工艺;用于冲压、深拉、压延、强力旋压、拉拔、冷锻和热锻、挤压、模压、冷轧等金属成型工艺 首先要求润滑性的加工工艺 具有极压性(EP)有化学活性的MHA型液体 具有极压性(EP)无化学活性的MHB型液体 具有极压性(EP)有化学活性的MHB型液体 用于单独使用或用MHA液体稀释的脂、膏和蜡 MHD - MHE MHF MHG 对于特殊用途可加入E-mail:myhj_0813@163.com
万谋成20061231 制
皂、粉末、固体润滑剂等或其他混合物 与水混合的浓缩物,具有防锈性乳化液 具有减磨性的MAA型浓缩物 具有极压性(EP)的MAA型浓缩物 具有极压性(EP)的MAB型浓缩物 用于切削、研磨等金属除去工艺;用于冲压、深拉、压延、旋压、线材拉拔、冷锻和热锻、挤压、模压等金属成型工艺 首先要求冷却性的加工工艺 与水混合的浓缩物,具有防锈性半透明乳化液(微乳化液) 具有减磨性和(或)极压性(EP)的MAE型浓缩物 与水混合的浓缩物,具有防锈性透明溶液 具有减磨性和(或)极压性(EP)的MHG型浓缩物 润滑脂和膏与水的混合物 MHH 使用此类产品不需MAA MAB MAC MAD MAE - 使用时,这类乳化液会MAF MAG MAH MAI 对于特殊用途可加入 1.资料来源:GB7631.5-89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 第5部分: M组(金属加工)
E-mail:myhj_0813@163.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怀疑对方AI换脸可以让对方摁鼻子 真人摁下去鼻子会变形
女子野生动物园下车狼悄悄靠近 后车司机按喇叭提醒
睡前玩8分钟手机身体兴奋1小时 还可能让你“变丑”
惊蛰为啥吃梨?倒春寒来不来就看惊蛰
男子高速犯困开智能驾驶出事故 60万刚买的奔驰严重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