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
第一单元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第二单元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第三单元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 第四单元 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 (BRMS) 第二节 特殊心理评估的实施
第一单元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WISC) 第二单元 儿童行为量表 (CBCL)
第三单元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第2版)(MMPI—2) 第三节 测验结果的解释
第一单元 中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的解释 第二单元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及MMPI—2)的解释 第三单元 90项症状清单(SCL-90)的解释
第一节 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
第一单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一、学习目标:掌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实施与记分方法。 二、工作程序 (一)测验的实施
①测验材料:■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于1960年编制,本量表有17项、21项、和24项3种
版本,这里选用的是24项版本。并可归纳为7类因子结构
②适用范围:■本量表适用于有抑郁症状的成年病人 (二)步骤、解释与记分
A、实施步骤:①一般采用交谈和观察的方式,检查结束后,2名评定员独立评分
②HAMD大部分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少数项目评分为0—2分3级
B、记分:HAMD将之分为7个因子,分别是:
①焦虑\\躯体化 ②体重 ③认知障碍 ④日夜变法 ⑤迟缓 ⑥睡眠障碍 ⑦绝望感 每个因子个项目得分的算术和即为因子分
C、解释:总分≥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总分≥20分,可能是轻或中度的抑郁;总分<8分,
则没有抑郁症状。在17项版本中则相应的分分别为24分、17分、和7分。
三、相关知识 四、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一、学习目标:掌握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实施与记分方法。 二、工作程序 (一)测验的实施
①测验材料: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由汉密尔顿于1959年编制,本表包括14个反映焦虑症状的
项目,主要涉及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两大类因子结构
②适用范围:用于评定神经症及其他病人的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但不适宜估计各种精神病时的焦虑状态 (二)步骤、解释与记分
A、实施步骤:①一般采用交谈和观察的方式,检查结束后,2名评定员独立评分 ②HAMA所有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
■③HAMA没有工作用评分标准
B、记分:HAMA的得分为总分和因子分。总分即所有项目评分的算术和。为0—56分 C、解释:·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总分≥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总分≥14分,肯定
有焦虑;总分≥7分,可能有焦虑;总分<7分,没有焦虑症状。
·HAMA总分≥14分,提示被评估者具有临床意义的焦虑症状
三、相关知识 四、注意事项 第三单元: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
一、学习目标:掌握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的实施与记分方法 二、工作程序 (一)测验的实施
①测验材料: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于1962年编制,是精神科使用最广泛的量表之一。
■本表初版为16项,以后增加为18项,按5类因子记分,并增添2个项目,为20项
②适用范围:BPRS是一个评定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的量表,适用于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
大多数重性精神病患者,尤其适宜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二)步骤、解释与记分 A、实施步骤:
①对病人观察和病人口述,BPRS一般评定病人近一周的症状情况。
②常用18个项目,所有项目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法,没有或不能评定时记0分,统计时删除 ③我国量表协作组增加的2个项目为:①自知力障碍 ②工作不能
B、记分:BPRS的记分有总分、因子分和单项分。总分所有项目得分的算术和,BPRS为5类因子 C、解释:确定病人入组标准分>35分,BPRS为分级量表,总分反映精神病性障碍的严重性。
总分越高,病情越重。
三、相关知识 四、注意事项
第四单元: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 (BRMS)
一、学习目标:掌握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的实施与记分方法 二、工作程序 (一)测验的实施
①测验材料: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于1978年编制,是目前应用较广的躁狂量表。
本量表有11个项目,将量表协作组增添的2个项目(幻觉和妄想)包括在内,共有13个项目。 ②适用范围:BRMS用于评定躁狂的严重程度,适用于情感性精神病和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发作
的成年患者。
(二)步骤、解释与记分 A、实施步骤:
①专业人员采用会谈与观察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家属或有关知情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评定 ②BRMS共11项,各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
③一般评定时间范围为最近1周,若再次评定则间隔2—6周。
④BRMS对每一项症状都规定有具体的工作用评分标准。
B、记分:BRMS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总分反应疾病严重程度,总分越高,病情越重。 C、解释:·0—5分为无明显躁狂症状,6—10分为肯定躁狂症状,≥22分为严重躁狂症状。 ·国外对BRMS分数进行了标准化,低于15分提示轻躁狂发作,20分左右为中等程度躁
狂发作,28分左右提示重度躁狂发作。
三、相关知识
躁狂发作可分为 ①轻躁狂:是指不伴有幻觉和妄想,且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轻度损害的躁狂发作。 三种严重程度
②无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状更加严重,明显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 ③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症状的躁狂发作
这三种严重程度的躁狂发作,与BRMS总分划分的轻、中、重度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不是绝对的一一对应。一句BRMS总分划分的严重程度,仅仅反映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症状的性质没有联系。 而在临床诊断标准中更强调症状的性质。所以,在BRMS总分为重度时,患者可能是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而BRMS总分为中度,患者也可能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 四、注意事项
专栏 如何提高评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多选) ①严格误差 一、常见的评定误差
二、如何减少评定误差
①对评定者进行一致性训练 ②选择适合于评定对象的量表 ③评分后对关键特征给予说明 ④评定等级不可过细 ⑤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⑦正确掌握评定方法
⑥提高评定者动机
⑧最好由两名或更多评定者分别评定
②宽容误差 ③趋中误差
以上三中误差都将缩小分数的分布范围而使评定的信度和效度降低。 ④逻辑误差 ⑤“光环”效应 ⑥期待效应
三、检验一致性的统计方法
1、符合率:一般符合率达75%即可,达90%就比较理想。有时符合率与卡方检验联合使用,如符合率较高,评定
者之间统计学差异又无显著性,则表示评定结果较可靠。
2、相关分析法:计算两名评定者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常用的是Pearson积差相关法和Spearman等级相关法;对
于多名评定者,可用组内相关系数法。一般相关系数0.7以上即可接受,大于0.9则认为评定结果较可靠。 3、Kappa系数法:两名评定者、两种评定结果的一致性,采用普通Kappa系数(K)计算方法即可;两名评定者、
多种评定(多级评定)结果,则采用加权Kappa系数(Kw)计算方法;多名评定者、多种评定 结果则要用泛用Kappa系数(GK)计算方法。一般要求Kappa系数大于0.5,则认为评定者之间一致性检验符合要求。
第二节:特殊心理评估的实施
第一单元: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
一、学习目标:掌握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实施与记分方法 二、工作程序 (一)测验的实施
①测验材料: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最早由美国韦克斯勒于1949年编制。
②适用范围:本测验适用于6—16岁的少年儿童。城市和农村受测者共用一套测验。 (二)步骤、解释与记分
A、实施步骤: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交叉进行。
B、记分:受测者的准确实龄(几岁、几月、几天)是计算智力商数的依据。 C、解释:
智力等级分布表 智力缺陷的分等
智力等级 极超常 超常 高于平常 平常 低于平常 边界 智力缺陷 IQ的范围 ≥130 120—129 110—119 90—109 80—89 70—79 ≤69 人群中理论
智力缺陷等级 IQ的范围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50—69 35—49 20—34 0—19 占智力缺陷 的百分率(%) 85 10 3 2 分布比率(%)
2.2 6.7 16.1 50.0 16.1 6.7 2.2
三、相关知识:
①此量表在1974年重新修订并建立常模,称为: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WISC—R) ②1980—1986年,重新修订的WISC—R,称: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WISC—CR) ③龚耀先等于1993年修订完成的WISC—R,称: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 ●本书选用的是WISC—CR,共有12项目分测验。 四、注意事项
①不得有第三者在场,必要时,可加主测者助理一人。主测者和受测者隔桌对坐。 ②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
③测题的指导语应该用自然的谈话语调来表达
④要尽可能使全部测验一次施行完毕,如有困难,可分两次进行,但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周。
第二单元 儿童行为量表(CBCL) 又叫:儿童行为清单 一、学习目标:掌握儿童行为量表的实施与记分方法 二、工作程序
①家长用 ·2—3岁用表
(一)测验的实施 (2种) ·4—18岁儿童用表 ①测验材料:·儿童行为量表于1970年编制,CBCL有四种版本 ③老师用
·这里选用的是我国修订的4—16岁家长用表 ④年长儿童自评用
■·本量表内容分3部分:一般情况、社会能力、行为问题
②适用范围:·CBCL主要用于筛查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
·主要用于识别和评价行为和情绪问题高危儿童,但并不能给出心理障碍的诊断
(二)步骤、解释与记分
A、实施步骤:①可由熟悉儿童的父母或照料者填写,填写近半年来的情况 ②第一部分的项目不记分,第二部分除个别条目外,均需评分。
B、记分:第一部分不记分,第二部分的社会能力归纳成3个因子,即活动情况、社交情况、
学习情况,得分越高,表明社会能力越强
C、解释:得分越高,表明社会能力越强 三、相关知识 四、注意事项
第三单元: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第2版)(MMPI—2)
一、学习目标:掌握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2)实施与记分方法。 二、工作程序 (一)测验的实施
①测验材料:MMPI—2编制于1989年。该表共包括567个自我报告形式的题目,
①基础量表
分三大类 ②内容量表——包括10个临床量表(有7个可分为若干亚量表)、7个效度量表
③附加量表
如果只为了精神病临床诊断使用,可做前370题
②适用范围:适用于18—70岁的受测者,文化程度在小学毕业以上。因取样主要是城市人口,故 对农村受测者适用性较差
(二)步骤、解释与记分 A、实施步骤:
B、记分:MMPI—2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了原MMPI所没有的“一致性”T分计算法。
C、解释:MMPI—2的美国常模则改为65分,但MMPI和MMPI—2的中国常模的区分点是一致的,都定位60分 三、相关知识:MMPI—2共有567个项目,被保留的项目多集中在MMPI—2第370题以前的测验部
分,第370题以后的部分多为改动或新增的项目。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 测验结果的解释
第一单元: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的解释 一、学习目标 二、工作程序
(一)总智商(FIQ)的分析
IQ值常常不是该受测者的“真正值”,而是估计值。通常可用测得的IQ值加减5(85%—90%的可信限水平)的方法判断IQ值的波动范围,如测得的IQ值为105时,他的IQ值便在100—110的范围内变化。因此,在报告中分析受测者的智力水平时,不能只看测得的IQ值,更要考虑它的可信限度
(二)分量表的平衡性分析
分别计算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是韦氏智力测验的一个特点。
一般可视VIQ大于、等于或小于PIQ以及两者相差到何种程度而决定其意义。例如优势半球有损害,则VIQ明显低于PIQ;非优势半球有损害,则PIQ明显低于VIQ;若是弥漫性损害,其表现则相似。 韦克斯勒提出VIQ与PIQ的差异达15分时才有意义,考夫曼则认为达到12分便可以解释了,而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相差10分才有意义。
VIQ和PIQ差异显著时的意义
VIQ>PIQ ①言语技能发展较操作技能好 PIQ>VIQ ①操作技能发展较言语技能好 ②听觉加工模式发展较视觉加工模式好 ②视觉加工模式发展较听觉加工模式好 ③可能在完成实际行动或任务上有困难 ④可能操作能力差 ⑤可能有运动性非言语技能缺陷 ③可能有阅读障碍 ④可能有言语的缺陷 ⑤可能有听觉性概念形成技能缺陷 (三)比较各分测验的差异 (言语平均分12分,操作平均分11分,全量表平均分11分)
分测验高于平均分3分及以上,即为强点,在表中相应处标“S”表示, (强S) 分测验低于平均分3分及以上,则为弱点,在表中相应处标“W”表示 (弱W)
三、相关知识
1、智商不与因素分数相对应: 量表和因素之间不是完全对应的 2、言语能力对操作能力缺陷的补偿
3、轮廓中得分的分散:每当言语或操作量表内部的分测验分数非常分散时,V—P差异就毫无意义 4、再测效应:在几个月内再测,第二次测得的总智商和V—P差异都是值得怀疑的。通常再测后,
言语智商(VIQ)的增加量为3.5;操作量表(PIQ)增加量为9.5,所以,第二次实施所得P>V差量比第一次增加6分,从而掩盖实际存在的显著的V>P的差异
四、注意事项:
①从智商开始解释并不意味着把这个总分提高到首要地位 ②VIQ与PIQ的差异的意义是相对的
①IQ高,VIQ>PIQ
一般,正常人可相差9—10分,其 ②IQ低,PIQ>VIQ
③IQ在80分以下,PIQ>VIQ达11分以上 ③比较各分测验的差异时,计算是按照年龄量表分进行的,而且是自身比较 第二单元: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及MMPI—2)表的解释 一、学习目标:
掌握MMPI一般解释程序。 ■ 掌握MMPI效度量表的解释程序。 掌握MMPI临床量表的解释程序。 掌握MMPI-2内容量表的解释方法。 掌握MMPI-2附加量表的解释方法。 (一)一般解释程序 (三个步骤)
①分析传统量表(Q、L、F、K)的模式,及MMPI—2新增效度量表分数,从而判断受测者态度 ②分析临床量表,特别要对H、D、Hy、Pd、Pa、Pt、Sc、Ma等8个量表形成的编码类型和整体剖
面图模式进行仔细的解析
③分析内容量表和附加量表:内容量表有助于了解受测者在工作、治疗等生活功能方面的表现和验
证从临床量表得出的判断。
(二)效度量表解释程序
①MMPI—2原有4个效度量表(Q、F、L、K)
②Fb量表(称后F量表),如果Fb量表T分≥90,但F量表T分≤89,则位于前半部分的 临床量表的结果有效,而内容量表及附加量表等则无效。
③VRIN高分即T分≥80,表示受测者以随机方式回答项目内容、测验结果无效;若70≤T分≤79,表示受测者不加区别地对测验项目给予肯定回答,低分则相反,表明受测者倾向于作出否定回答。 另外,香港张妙清编制出一个中国人低频量表,简称ICH。ICH≤10分,答卷有效 (三)临床量表解释程序
①两点编码解释: 突出编码 非突出编码(两者相差不足5个T分的编码)
②因子分分析解释:■精神质因子(P)、神经质因子(N)、内外向因子(I)、装好—装坏因子(F)、
反社会因子(A)、男子气—女子气因子(M)
③剖面图整体模式:整体模式呈“左高右低”,为神经症性模式;呈“右高左低”,为精神病性模式
T分在40—60分是正常范围;在30分以下或70分以上则是显著异常;在30—30和60—70分之间是轻度异常
二、工作程序
(一)一般解释程序 (二)效度量表解释程序 (三)临床量表解释程序 (四)内容量表解释程序 (五)附加量表解释程序
三、相关知识:
(一)效度量表的几种典型组合模式 (二)常见两点编码的意义 (三)MMPI各因子分的意义 (四)典型的临床量表剖面图模式 (五)内容量表的意义
·效度量表的几种典型组合模式:①全答“肯定”或全答“否定”的模式
②装好模式 ③自我防御模式 ④症状夸大模式
看书P230——P246(含四、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
(一)重点掌握同一类型量表所形成的剖面图或编码的含义,以及不同类型量表之间的关联。 (二)用两点编码法解释时,如临床量表高分点多,应逐个配对解释,尤其要重视最高点。同时
要注重考察图形的整体模式。
(三)因子分析应与两点编码法、图形的整体模式相互印证,并要重视对关键项目的分析。 (四)要将内容量表解析和临床量表解析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这是MMPI-2分析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 (五)进行内容量表的分析时,要考虑效度量表反映的情况,即测验情境对受测者测验态度和测
验动机的影响。
(六)MMPI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不能单纯依靠分数作出被试者有无异常或属于何种异常的判断,
应结合病史及其他有关信息进行分析。 第三单元:90项症状清单(SCL—90)的解释 1、病情愈轻,总分愈低;病情愈重,总分愈高 2、减分率≥50%为显效,减分率≥25%为有效
3、SCL—90有两种评分方法,分别为:1—5的5级评分和0—4的5级评分。 总分超过70分,因子分≥1分,可考虑筛选为阳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