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及进行教育的现实意义

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及进行教育的现实意义

2023-05-26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关键词】弱势群体 和谐校园 和谐社会 学生成才

2010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46所,招生数和在校生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现,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就高职院校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与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弱势群体教育的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在解决弱势群体方面总结的经验、教训,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弱势群体概述

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的研究显示,农民与农民工、产业与服务员工子女较多就读高职高专院校,高职院校贫困家庭和农村家庭学生占很大比例。[1]高职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权益实现、教育资源和机会的占有与获得、竞争能力、自身素质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或比较劣势地位的学生人群,是在参与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相对薄弱,与社会主流脱节,由此很难影响社会政策及事务,社会参与能力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群体。主要包括经济拮据型、生理缺陷型、心理障碍型、学习障碍型、交际沟通障碍型、家庭破裂型等。

二、高职院校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要妥善处理高职院校弱势群体问题,必须要了解及分析他们形成的原因。高职院校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公众和社会的冲击是高职院校弱势群体产生的直接原因;学生个体和家庭的困扰是弱势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学校和教师弱势群体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自身的原因

包括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生理缺陷主要指身体有缺陷、残疾、体弱多病的学生。他们当中有的身体局部残疾或畸形,有的对自己的身高、体重、皮肤等外表特征不太满意。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他人的歧视,承受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压力,导致性格内向、孤僻、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学生。心理缺陷主要指心理脆弱、性格孤僻、认知失调等。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认识自我、情绪、情感、学习等方面存在问题。[2] 2、家庭的原因

包括城乡的差别、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温暖,父母过于溺爱或苛求等。随着教育的扩招,近年来家庭经济困难的高职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贫困学生要承受更多的精神压力,如果不能恰当地缓解压力,则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使高职很多学生缺乏适应社会和生活的能力,独立意识较差,不能适应丰富、多变、复杂的社会,情感脆弱,缺乏创造力和活力,严重压抑了其个性的发展。

3、教育管理和教师的原因

大学的教育管理和高中的大相径庭,强调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对大学生自我控制与自我监督能力要求较高,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因基础差、自控能力弱、学习方法不适合自己、动手能力差等原因,变为弱势群体的一分子。部分教师的管理理念缺乏创新,教育方式不恰当,不太适应高职学生的变化特点,对于弱势群体缺乏相应的针对性救助措施。 4、社会的原因

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社会风气、大众传播如: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对大学生的影响。由于大学生世界观的不成熟,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思想很容易引起大学生在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发生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