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新闻报道

对新闻报道

2023-05-01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对新闻报道“泛故事化”的冷思考

作者:司孟夏

指导老师:李娟红

摘要:新闻报道故事化的现象在当今进行着激烈竞争的媒体市场几乎无处不在,这种新闻写作、制作、播报的故事化自问世以来便得到了众多媒体的青睐,它突破了传统宣讲式新闻报道的模式,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以其新闻报道的易读性、贴近性、传播性和人本主义色彩等特点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但与此同时,新闻报道故事化的滥用而导致的“泛故事化”现象也在滋生蔓延。本文将对当今新闻报道“泛故事化”现象的滋长,从本质源流、特点、产生原因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辨证的

分析探讨,并从中得出有效的应对策略,谋求其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闻 泛故事化 市场化 弊端 冷思考

一、新闻报道故事化的本质界定

关于新闻故事化的定义,公认的是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富兰克林的定义—即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客观实践中隐含着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报道上就是新闻故事化。这种写作报道方式借用了文学化的表现手法,用形象的事实说话,尽可能地寻找实践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使得平面化的新闻报道变得丰满而立体,极大地增添了新闻报道的魅力。新闻报道故事化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栏目,这个栏目的成功之道就是“用好的方法讲述好的故事”。而在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首先把“讲故事”的理念带入新闻报道,一改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单一、刻板的形象。这

之后,用故事化的手法去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念在中国得到迅速的普及。新闻故事化无论在电视荧屏上还是纸质媒介上都成为了一种遍地开花的新闻叙事模式。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新闻与故事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富兰克林的定义表明,新闻报道故事化只是采用外在的表现手法来对新闻

进行报道和传播,而新闻的本质特征真实性和实效性不变,仍属于新闻范畴。

新闻报道故事化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离不开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人们需要不断地获得新的信息,以便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决定今后的行动。新闻事业的出现使得社会性的大规模信息传播成为可能,而新闻报道作为新闻事业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形式便顺理成章地担负起了传播信息这一重大的使命。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较,故事化新闻报道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新

的特点。

首先,故事化新闻报道在传递信息的基础上首次打破了单向信息传播的模式,使新闻报道者开始站在受众的位置上去思考新闻的传播报道方式,并注重与受众的交流沟通。受众的接受能力、喜好开始逐步受到重视,媒体不再单方面的只是主观的考虑所要传播的信息内容,而是将“我要传播的信息”变成了“受众需要、关心什么信息”的理念 。在价值取向上,传统新闻更注重新闻的重要性,而故事化新闻更倾向新闻的接近性、趣味性和人情味价值。这就意味着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开始越来越

被提高,传受双方的地位开始有所平衡变化。

其次,故事化新闻时代的到来也使得过去传统的宣讲式新闻报道方式逐渐被时代所淘汰。新闻报道也逐渐开始以受众的兴趣、需求等为导向,具备了更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故事化新闻不但着重纯粹地提炼、概括,更注重将新闻回归事实,还原成一个真实的故事,发掘事实中最具人性、人情的因素。传统的新闻报道“倒金字塔”结构,强调的是信息发布和传达,对新闻作为故事叙述的生动文学美感侧重不多。而如今故事化新闻则充分运用了实践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赋予其新的审美理念和

深层意味,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好奇心和阅读欲。

再次,在故事化新闻报道中主角、情节描写,逻辑关系的凸显。新闻是因“人”而生动的,在新闻诸要素中,新闻人物是主角,是构成新闻的主体,。因此在采写新闻时,要做到见物更能见到人。抓主角,新闻报道才能鲜活起来。同样,细节是新闻中最生动、最传神、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故事化新闻最明显的优势便是细节的凸显。或许很多新闻报道过后一段时间,在手中的脑海里逐渐消减,形象日趋模糊,而传神的细节,如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等,往往能触动人的心灵,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新闻的核心是事件,新闻首先是报道事件的,是某个行为主体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对具有某种新闻价值的事情所做的描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程士安教授说过“新闻的本质就是‘说事’,新闻学又称‘事学’。可以说,新闻报道什么都可以没有,可以没有主张,没有情感,可以没有故事,可以没有情节,但惟独不能没有的就是事件,没有事件就够不成任何新闻。事件是构成新闻报道最基本的单位。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个接一个的事件之间都有着或明显或潜在的产生原因,许多引人入胜的叙述往往需要把平淡的故事背后的原因挖掘出来,而要挖掘这个原因就必须对生活原生态中得故事进行重新安排和组合,这就是情节。但是在叙述事件的同时,叙述的目的发生了变化而导致了原来叙

述结构的变化,凸显了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那么,新闻报道故事化与传统的新闻报道之间差异表现在新闻要素上,就有了以下的变化和表现。

第一,what转向情节,即何事转为情节。新闻报道最重要任务就是传递新闻信息,对事件进行报道,也就是向受众传达信息what。What是最基本的要素。也是众要素中惟一不可或缺的。就信息传递而言,在传统新闻报道里对于事件的报道重在将事件交代清楚。但是故事化新闻不一样,它更关心

事件发生的过程。只有将过程演绎成情节,新闻事件才能转化为新闻故事。

第二、who向人物形象的转变。在传统新闻里,作为五要素之一的who,指的是行为的发出者或者接受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者某些机构,他们的基本作用就是为了传递事件的信息。故事化

新闻里,人物一般专指人。他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符号,对于他本身就含有丰富的内容。故事化新闻提倡“事件人物化,人物命运化”,在新闻诸要素当中更注重突出人物要素。故事化新闻中的人物既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情感的传递者,更是新闻本身要加以表现的对象。因此,在故事化新闻中,叙事是围绕任务展开的,描写人物特定的生存境遇,传达人物特有的思想感情,每个人都是独特不可取代的。

第三、when向过程的转变。在新闻中,时间不仅仅具有作为记录事件进程标记的作用,既可以提示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也能阐释许多事件的意义并揭示事件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时间具有相对的叙事能力。新闻报道所讲述事情时况与叙述实况之间的差别可以造成时况上的扭曲,而这种扭曲是叙事作品在将事件实况转换成作品时况时的必然结果。时间作为表明事件先后顺序的维度,在传统新闻里通常用以告诉受众每个时间点所对应事件的状态和结果。故事化新闻的时间的延续性,将它表现为一种过程,以时间来串联起事件的起因、发展及结果,并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新闻故事对时间顺序的调整,并没有改变事件的性质,但却可能形成悬念等故事元素。因此在故事化新闻中,时间

要素已经有了超越本身意义的功能。

第四、where向现场的转变。对于纸质媒介来说,现场感缺失是一大弱点。这恰恰成为文字新闻提供了可以努力拓展的空间。任何新闻事件是与特定的地点联系在一起的。故事化新闻要做的就是把事发地点转换成现场,将事件中最生动过程、最传神的细节描绘出来,引领读者本身身临其境进入故事,感受故事。现场感来自好的描写。故事化新闻的一个特点就是一种突出描述艺术,强调文字描述对感官的刺激、生动的细节总是重要的内容。在何地向现场的转变过程中,鲜活的直接引语、生动的

细节总是重要的内容。

第五、why向内因的转变。Why在新闻中通常指的是新闻的背景要素,也就是相对新闻主体事实而言的外围事实和信息。他不是事件发生的最新状态和动态,而是用解释、说明新闻事实的各种其它事实材料。包括事实背景、人物背景和知识背景等。新闻背景可以从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来展示事件及人物,有利于故事情节铺叙和气氛的营造。当做为新闻背景的信息转化为人物、事件的内在动因以后,

读者能更加清楚整个事件的全貌,在整体上把握新闻故事,更加清晰地体会到新闻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在有些故事化报道当中(比如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的《法制在线》的故事化报道方式,故事只是一个由头,背景信息才是核心。从辩证的角度来说,外因与内因的区别只有在一定的范围才有效。扩大事件的范围,就能显现出新闻背景与新闻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背景也能成为推动事实发展的内在动力。

这样,背景就成为新闻故事的内在组成部分。这也是why要素在故事化新闻中得特殊转变。

第六、how向语境设置的转变。首先应该明确的是,how所代表的“结果”,并非报道的主体事件的结果,因为作为事件一部分的“结果”已经包含在what要素之中。“how”相对于新闻主体事件发生所产生的意义和影响,也包括对事件后续发展的预测。受众对新闻事实后果的评价直接决定着他们情感的反应强度,这种评价往往是与他们自身的利益紧密相关的。受众了解了主题事件的信息之后,就会对事件的影响以及人物的命运产生较为强烈的关切之情。而利用“how”要素所提供的信息在受众身上唤起了独特的阅读反应和情感效果,从本质上讲属于新闻叙事的时候的语境设置。故事化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一般应该具备几个特点:它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受众自身的利益,或者满足受众某些情感诉求,能进一步引发受众的注意力,让新闻故事具有持续的吸引力,深刻地保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三、新闻报道泛故事化的原因

新闻报道故事化的现象自问世以来受到众多媒体和受众的青睐,那么,存在即合理。深究其原

因,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新闻报道的市场化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泛故事化现象。受众是新闻市场的消费者,注意力经济时代,信息传受双方的关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由匮乏变为过剩,受众的注意力成为媒体争夺的核心资源。媒体为了实现对新闻资源和目标受众最大限度的占有,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目的,不断迎合、满足消费者的口味,从而奠定了新闻故事化的市场基础。其次,新新闻主义的影响推动了新闻泛故事化现象的发展。新新闻主义最早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作为一种倾覆传统的

新闻理念,主张新闻不仅仅是客观性报道,还可以注入更多的情节、情感,以一种更生动和文学化的方式呈现。新新闻主义强调记者的能动性,主张通过记者的采访和发现去构建新闻。这就给新闻故事化创造了适宜的理论土壤。新闻报道故事化强调“硬新闻软着陆”,自然有其一定的优势。新闻故事化能够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突出新闻事件当中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对事件中的人物关系进行重新润色、整理,设置悬念和矛盾,满足受众的猎奇欲望;同时新闻故事化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多种表现形式及受众信息接触形态,受众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收新闻信息,发现一些独到的新闻价值。

四、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弊端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两面性。在新闻报道故事化飞速进入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媒介,并以其生动形象贴近的特点深受广大受众喜爱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其负面的影响。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闻人,我们必须保持冷静态度,审慎的对待新闻报道故事化这一现象,并用辨证的思维

方式来思考其利弊。

新闻报道泛故事化削弱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对于新闻报道的媒体而言,坚持新闻真实是其首要职责,也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的电视节目为了讲好一个故事,舍本逐末丢失了它本身应有特质。比如新闻节目的本质是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但有些新闻为了追求故事化效果,在信息传播中主观化介入过多,就会有新闻失实的现象出现,有的记者为了达到预想效果,甚至会出现摆拍、补拍的现象。对于媒体而言,一旦强调趣味性和矛盾冲突而对新闻的实效性,新闻的来源有所忽略,便会对新闻是消费的的真实性构成一种潜

在的威胁。。

(2) 新闻故事化讲求一定的度,过度就是泛滥,就成了“泛故事化”。对故事内容和情节的过分追求,一味的强调“新、奇、特”,容易导致新闻报道的庸俗和流于浅薄。加之主持人、编辑在故事加

工过程中得矫揉造作、危言耸听,出现泛故事化现象,使节目呈现不伦不类的状态。如中央电视台的一宗科学探索节目,通常以“村边树林真的住有野人?”河南卫视的《程云热线》通常以惊悚的音乐、“XX遭遇如此残忍的杀害,凶手究竟是谁呢?他为什么要下如此毒手呢?”《小华探案》更是其中的力作。特别是电视传媒是大众媒体,绝不是个体传媒。如果故事化使电视节目背离了那些宏大叙事,一味地朝着个人空间收敛,这种对个人情感的,个人感受的重视,使电视朝着私密化的方向发展,就不符合大众传媒的特征,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导向。最终可能诱发观众“窥视欲”,容易让节目和观众

走向庸俗化

(3)形成同质化的怪圈

电视节目同质化几乎是现代媒体难以摆脱的宿命,同质效仿的现象不断涌现,潮流一波又一波。复制一个收视率高的节目方便快捷,并有一定的成功保证,远比原创节目省时省力省心。但这种做法始终不是长久之计。首先节目的雷同必定会让受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失去收视热情。受众不会永远沉浸在电视人创造的曲折动人、悬念重重的故事中乐不知疲。其次,故事消费的分众化现象不容忽视。故事消费更偏重于老年观众,滥用过于沧桑和煽情的故事将会把青年观众排除在电视观众之外,会使一部分人可能转向更加自主的电视节目。最后,一波又一波的故事化效仿热潮会导致新闻人价值观的变化,对新闻的本质的认识的忽略,新闻职业道德的下滑,从而使得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的下降

(4)新闻故事化使得整个社会风气流于不严谨的状态

新闻的真实性是其区别于其它各种信息的最本质的特征,但是大众媒体的过多的故事化的手段的应用,就导致了受众对于新闻信息与其它信息界定的模糊,从而导致媒体公信力的下降。受众对于新闻媒体的信任程度不够,这将是很严重的的社会诚信的危机。一旦爆发,将会对社会稳定造成非常严

重的危害。直接从人们的思想认识方面侵蚀,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

新闻故事化易走向文学故事化,使报道重心偏移。在新闻故事化写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为了受众的阅读需求,记者往往采用文学手段加以自身的合理想象,无意中加入很多主观情绪,强调报道的细节化合情化,为追求情节的生动性,以玩噱头来吸引受众。特别是都市类的媒体对目前社会类新闻

的选择与看在的标准的把握上还存在着误区,社会类新闻呈现出走向“黄色新闻”的趋势。

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备受青睐,使得新闻人对自身职业道德的要求标准下降,导致新闻事业走向歧途。新闻人在新闻的制作报道的过程中担当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新闻人在获取新闻编辑新闻与报道新闻的时候一味的可追求新、奇、特,这会让新闻人迷失在故事与新闻的分叉路口,也使新闻失去其最根本的灵魂。新闻人的迷失直接导致了新闻质量的下降,新闻事业自然也将走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应对新闻报道故事化的措施

为了防止“新闻报道泛故事化现象”的逐渐升温,我们新闻人在处理新闻报道故事化的过程中应

把握好新闻写作的故事化,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平衡度。

在写新闻故事时,重点是突出新闻,把握新闻和故事的本质区别。新闻不是文艺作品,它决不能脱离新闻真实本身。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有取舍地再现真实,借助某些有深刻意义的典型现象和细节进行描写,摄取晓得视觉范围跟踪运动着的事物,以连贯流畅的描述无限地去接近事实。(2)情感抒发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增强文章感染力就必须以情动人,因此适当的情感抒发是必要的,,但在编辑和记者挑选事实的过程中,须坚持真实性这一生命原则,围绕主题挖掘鲜活

生动的例子。

要突出新闻故事的社会性价值,体现媒体的人文关怀。在具体的新闻故事化操作过程中,选择新闻事实的同时还要注意在情节上的尺度,不能单纯的着眼于对事件过程做绘声绘色的描述,让血腥和泪水占据人们的视野和头脑,使读者读完这段文字,仿佛一幅幅灰色的照片展现在眼前,一股血腥为

扑鼻而来,媒体应该少一些细节上得描述多一份对事件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在做到吸引受众的同时以后不缺乏新闻品味,是新闻的品味自然得到提升,突出新闻的社会性价值,彰显出媒体的人文情怀。

要找准故事的着力点,构成新闻故事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体现报道的真实性新闻故事化和可信性。新闻故事化的过程中,作为新闻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社会各方面的动态,找寻有新闻点的故事,故事的生动性在于事情本身的内涵,要靠作者在采访时深挖细采,在采访上下足功夫,把事实的关键要素、矛盾点、曲折处了解的一清二楚。构成新闻故事的系统性、完整性,凸显报道的真实性、增强报道的可信度;深入挖掘隐含在平凡故事中的新闻价值,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始终将新闻对社会带来

的影响作为第一考虑的因素,寻求一种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陈云凌、李遥,《新闻写作故事化刍议—新闻战线》2006年

孟继恩,《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得与失》2005年

薛国林《当代新闻写作》2005年版

《西雅图时报》的查理·德萨勒这样区分信息和效率的----《中国记者》》新闻要善于讲故事》

何纯《新闻叙事学》2002年版

黄雯《电视新闻故事化存在的问题探析》2008年版

屈定琴《读解电视节目的故事化潮流》2010年

刘璐《中国近二十年来新闻报道庸俗化研究》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