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设计一个异步四位二进制计数器实验报告 捞金版

设计一个异步四位二进制计数器实验报告 捞金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广西大学实验报告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曾宪金 0802100513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 085班 2009年12月18日

实验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 宋春宁 【实验名称】

设计一个异步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

【实验目的】

学习用集成触发器构成计数器的方法。

【设计任务】

用D触发器(74LS74)设计一个异步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 要求使用的集成电路芯片种类不超过3种。(提供器件:74LS74、CC4030)

【实验用仪器、仪表】

数字电路实验箱、万用表、74LS74、CC4030等。

【设计过程】

用四个D触发器串接起来可以构成四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每个D触发器连接为T'触发器)。计数器的每级按逢二进一的计数规律,由低位向高位进位,可以对输入的一串脉冲进行计数,并以16为一个计数值环。其累计的脉冲数等于2n(n为计数的位数)。减法计数器的计数原理与加法计数器的计数原理相反。

1. 根据题意列出状态表,如表1。

1

令A=0时,计数器为加法计数器;A=1时,计数器为减法计数器。

表1 异步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状态表 A=0(实现加法) A=1(实现减法) n1n1Q3nQ2nQ1nQ0n CPCPQ2n1Q1n1Q0n1 CPCPQ2n1Q1n1Q0n1 32CPCP10 Q332CPCP10 Q3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1 1 1 1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2

2. 根据状态表画卡诺图确定各触发器的时钟信号方程:

CP3QnCP22A01A001110

CP1Qn0A01001110

由卡诺图化简可得各触发器的时钟信号方程为:

CPAQnn2AQ2AQn32CPn2AQ1AQn1AQn1 CPAQn0AQn0AQn10CP0为输入脉冲信号。

各触发器的输出信号为:

Q3、Q2、Q1、Q0

各触发器的激励方程为:

Qn1n0D0Q0 Qn11D1Qn1 Qn12D2Qn2 Qn13Dn3Q3;

3

Qn101001110

各触发器的状态方程为:

nnnQ3n1D3CP3Q3CP3Q3CP3Q3CP3

Q2n1D2CP2Q2nCP2Q2nCP2Q2nCP2

nnnQ1n1DCPQCPQCPQ1111111CP1 nnnQ0n1D0CP0Q0CP0Q0CP0Q0CP0

作状态转换图:

Q3Q2Q1Q0A0000011111000010001010010010011100100110001011111101111100110100111101100011011作逻辑电路图:

Q0Q1101010101100101000Q2Q31DCP0计数脉冲Q1DQ1DRQ1DRQQFF0QQQFF3RDRDFF1=1=1RDDRFF2=1AR

4

运用EWB5.0仿真平台仿真电路:

该电路已在EWB5.0平台仿真通过。

5

利用两片74LS74芯片和一片CC4030芯片连接实验电路图:

RA5VY1B11Y1B5VQ3Q2Q15VQ0CP0

6

【实验步骤】

1. 打开数字电路实验箱,观察实验箱,看本实验所用的芯片、电压接口(+5V)、

接地接口的位置。

2. 按下开关按钮,检查74LS74和CC4030芯片是否正常。

检验74LS174芯片是否正常的方法:将74LS74的“Ucc”端接+5V,“GND”端接地。将芯片的一个D触发器的Q端和D端连接,这就把D触发器接成了T'触发器。然后把D触发器的控制端CP接输入脉冲信号,把输出端Q连接到发光二极管。若控制端CP每输入脉冲信号(上升沿),输出端D的输出信号翻转一次,则表示该D触发器正常。74LS74为双D触发器,芯片的两个触发器都必须检测是否正常。

检验CC4030芯片是否正常的方法:将CC4030的“Ucc”端接+5V,“GND”端接地。若芯片的异或门对应输入端输入不同信号,对应输出端(接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为低电平(发光二极管不亮);则对应异或门正常。 3. 按实验线路图所示接线,注意接线之前,必须检查导线是否正常。方法是:

一只手拿住线的一端,另一段接发光二极管。若发光二极管发光,则导线正常导通;若不亮,则导线不正常导通。

4. 将芯片第一个控制端CP0一次次输入脉冲信号,查看输出端输出结果。输出

端接发光二极管,若输出端所接的发光二极管亮则说明输出高电平,对应记录输出结果为“1” ;发光二极管不亮则说明输出低电平,对应记录输出结果为“0” 。

5. 将测得的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中。 测量结果见下表:

7

表2 异步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实验结果状态表 初状态 A=0(实现加法) A=1(实现减法) Q3nQ2nQ1nQ0n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Q3n1Q2n1Q1n1Q0n1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0 0 0 0 Q3n1Q2n1Q1n1Q0n1 1 1 1 1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实验结果分析】

8

1. 实验记录的数据表格得出的状态表与设计过程中的状态表一致,理论与实际一致。说明实验成功的利用了74LS74与CC4030芯片设计出了一个异步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

2. 实验结果可知:当将A置低电位时(A=0),进行加法计算,从0000 加到1111,到达1111后又变回0000进行下一循环的加法计算。而将A置于高电位,则进行减法计算,从1111减值0000,到达0000后又变回1111进行下一循环的减法计算。各触发器的脉冲信号输入为异步输入,有四个脉冲信号输入端。对二进制进行加法和减法计算,即电路是一个异步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

【实验总结】

1. 做实验设计时,应该按步骤设计:列真值表→根据真值表列出逻辑函数表达式并化简→根据化简了的逻辑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选择适当的电路芯片合理布线设计实验线路。

2. 实验设计选择电路芯片时,应该先了解芯片的构造,原理,主要用途。像本实验要求用74LS74和CC4030芯片。通过了解可知道到74LS151芯片是由两个D触发器构成(双D触发器),而CC4030芯片则是四个异或门。那以后的实验若要用到D触发器则可以尝试用74LS151芯片实现。

3. 做实验时发生了这样的情况:接脉冲信号的时候,有些同学将5V的电压接在脉冲信号输出端,这直接导致将脉冲信号芯片烧了。另外,有些同学输入脉冲信号,可是只有低位的两个二极管可以亮,高位的两个二极管始终不会亮。这就很有可能是异或门出了问题,脉冲信号无法冲到高位。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实验时需要注意的。

4. 做实验时需要用到很多的连接导线,在连接导线时一定要小心、耐心,根据逻辑表达式可以直接接线,但是容易接错。最快捷的接法是将芯片引脚对应逻辑电路图的输入输出端分别编号,接线时就可以直接按编号接。 5. 本实验室的芯片管脚有时会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若实验时检查接线已经正确而无法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则可用手轻轻按压芯片检查一下芯片管脚是否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