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2-11-29T13:10:52.5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1月总第121期供稿 作者: 滕子阳[导读] 学生时代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段。滕子阳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杨集乡陇西川初级中学 730714
摘 要:学生时代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段。明确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认清和学会的问题,而学习效率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学习效率的高低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注重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认清影响提高学习效率的因素。本文认为,学生自身的素质是影响学习效率的内在因素;环境是影响学习效率的基本因素;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情感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潜在因素。
关键词:学生 学习效率 因素 提高方法
作为一名中学教学工作者,常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有些学生学习很努力,却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呢?或许他们付出的不多,或是禀赋不足,或许学习方法不当,因而导致他们学习效率不高,影响了学习效果。结合我几年的教学工作经历,对此谈一下自己浅陋的看法。 学生随着年龄和智力的增长,学习的内容逐渐增多,难度也逐渐增大,面对学习的压力,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这种教育现状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在一定的时间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是学生、家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这就是学习效率问题。现将影响学生效率的有关因素罗列如下,从中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终南之径”。学习效率就是学习所消耗的时间、精力与获得的学习成果的数量与质量之比,用公式表示:学习效率=学习的产出/学习的投入学生要提高学习效率,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学习效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学生自身因素 1.智力因素的影响
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它是一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培养的结果,由于每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先天禀赋差异,因此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兴趣是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一面,情绪情感好坏与兴趣的大小对智力活动有很大影响。学生上学是否有兴趣,是高高兴兴地学,还是愁眉苦脸地学,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情绪能使智力活动进入积极状态,往往会唤起人们废寝忘食的钻研劲头,从而成为发掘智力潜力的金钥匙;而不好的情绪,如压抑、害怕、反感等,则会阻碍智力活动。意志即是指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在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良好的性格,如勤奋、自信、自强等,对一个人的成长能起到积极作用;而不良的性格,如懦弱、懒惰等,则会对人的成长起消极作用。总之,非智力因素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它对孩子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动力和定向的作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各个方面做起: 首先,学前教育,培养自信、专注。
每个人的智力高低具有遗传性质,但大多数的天赋相差无几。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要是后天因素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前教育必须重视,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自信专注,应当从小培养。一个孩子,刚学会走路,不要担心摔跤,即使摔倒了,大人要鼓励他站起来,不必让大人跑过去扶他起来,要慢慢地培养他的自信,慢慢地孩子会不依靠大人,自己站起来走路。一个不自信的人,往往一边学习一边怀疑自己的能力。看到一篇要背的文章,就想——这篇文章这么长,我要多少时间才能背得出?看到一道数学题,就想——这道题这么复杂,我怎么做得出来?这好比打仗,仗还没开打,你就先怯阵了,你说你还能有多少胜算?所以,在我看来,不自信实在是学习的大敌。
其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应当从以下方面做起: 第一步就是抓好课前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适当勾画和写点批注。看完书后,最好能合上课本,独立回忆一遍,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同时,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重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尝试作笔记,把预习笔记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 第二步是掌握听讲的正确方法。
要处理好听讲与作笔记的关系,重视课堂讨论,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学生必须上好课、听好课。学习成绩的优劣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如何对待每一堂课则是关键。要取得较好的成绩,首先就必须利用好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提高听课效率。 第三步是课后复习应及时。
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真正达到排疑解难、巩固提高的目的。课后要复习教科书,抓住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尝试回忆,独立地把教师上课内容回想一遍,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整理笔记,进行知识的加工和补充;课后还要看参考书,使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 发展,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第四步是正确对待作业。
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理解提高是学生对待作业的正确态度。首先要做好作业的准备工作,把预习、上课、课后复习衔接起来;其次要审好作业题,善于分析和分解题目;第三要理清解题的思路,准确表达,独立完成作业;第四要学会检查,掌握对各学科作业进行自我订正的方法。
第五步是课外学习。
要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包括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温故知新。要搞好课外学习,包括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学习能有效地使课内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增强工作才干,这也就是常说的“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
总之,课前要抓好预习,课中听讲要领悟学法,课后完成作业要巩固学法,课外学习要运用手法,还要不断总结优化学法,努力探索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为培养创造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成长环境
傅玄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体现: 1.家庭环境
经调查发现,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学生,普遍拥有一个和谐、文明向上的家庭,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使他们专心学习,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但学困生却恰恰相反,他们的家庭总是矛盾重重、困难不断,这样会导致他们学习分心,不能全力以赴。我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出身,但有办法左右自己的家庭环境。大多数孩子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人、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要竭尽全力支持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让自己孩子快乐地成长、学习。 2.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
我们或许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据说,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一个和谐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三次搬家。我所带的学生,有一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学生总是喜欢一个人呆在操场背书,而且记忆力超强。但是如果让她呆在教室里,她怎么也看不进去,甚至在她很累的时候趴在教室的桌子上也睡不着。根据这位同学的情况,我提出了:“为什么环境会对学习状态产生影响?”经查资料得知:因为嘈杂的环境很容易使人注意力转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心;而安静的环境下,一般不会有其他外界的干扰,注意力就不容易发生转移,能够保持较长的时间专注,这样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环境保证。 其次,要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所谓社会环境,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社会环境对我们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狭义上仅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劳动组织和其它集体性社团等。社会坏境对人的发展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人类生活能给予社会环境以深刻的影响,而人类本身在适应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变化。 三、教师专业素质 1.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能有效实施的教学方案。它应该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有着流畅的教学过程,合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觉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在教学设计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也就是要充分地备学生。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要把握学生的思维水平,确定教学深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学生思维水平,恰到好处地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度,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实现由“现有水平”向“发展水平”的知识迁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有适当难度、跨度和坡度的问题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此,教师要研究学生、认识学生、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对学习的需求,注重研究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另外,还要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水平,研究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学模式的选择。每一节课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同样的教学目标。但教学除了它的知识性以外,更重要的应该是它具有培养学生解决多种问题能力的潜在价值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根据几年以来的教学经验,我发现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确实有它独特的魅力。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为目的相比,它更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本堂课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对今后的发展有着更长远的意义。
当然,课堂教学模式并非单一的,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不同的知识、思维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第三,教具和学具的选择。教具和学具的合理使用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物质因素,如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现在我们所使用的课改教材十分重视过程教学,很多都要学生动手去操作,教师千万不能因为准备教具麻烦而略去这一环节。
第四,教学时间的安排也至关重要。课堂教学时间是固定的,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2.教师和学生的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教学应引起良好的情绪感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敞开心扉、吮吸知识的良好环境。只有在愉快的情绪下,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这其中包括教师的情绪和学生的情绪,而教师的情绪又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因为我们的学生,心理上正处于发育阶段,极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教师开心,学生也能感染这种愉快的情绪,从而能够快速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师所组织的学习活动中。但如果教师的情绪是压抑的、愤怒的,学生会敏锐地觉察到,从而使他们的情绪受到影响,表现出情绪低沉、思维不活跃、缺乏创造力等等。所以课堂中,教师的情绪起着主导作用。
另外,教师应该善于觉察和调控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中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比如是开心的还是忧郁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做好思想工作,用信任与赞扬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平时要多赞扬学生,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和潜力,让学生喜欢老师和所教的学科,从而创设最好的学习环境。 3.教师的人格魅力
乌申斯基曾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可见,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心灵的影响和冲击。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常常是潜移默化的。比如说,学生喜欢哪个任课教师,那他在这个老师的课上就听得很认真,这门课就学得特别好,这就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具体表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更多的是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它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还表现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长期的教育熏陶,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够不教而教,使学生能够自
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促使学生把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自由、生动活泼地发展。所以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与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使之形成令学生钦佩的人格魅力,并以之影响、陶冶学生。
综上所述,学生自身素质,所处的环境,教师的教学设计、情绪、人格魅力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学生自身的素质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
总之,学习是一门艺术,只有致身于其中,方能享受其中之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