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2. 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有:a.地壳的变动 b.海平面的升降 c.人类的活动。 3. 理解板块构造学说,能运用板块构造理论举例说出山脉、海洋等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 教学过程中利用化石、板块拼图、动画和视频资料,结合学生活动,加深对海陆变迁的认识,以达到知识和技能目标。 2. 通过合作探究,寻求海陆变迁的实例和原因,体验探寻大陆漂移证据的艰辛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地球演变史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2. 增强学生防震、减灾的意识。 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难点: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海洋生物化石、板块拼图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展示石燕化石,唤起同学们的求知欲。 导入新课 石燕湖找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现在是陆地。点题:海陆的变迁。 学习新课 一、沧海桑田 〖活动一〗举出实例,分析质疑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际,寻找证明海陆变迁的实例并解释海陆变迁的原因。 教师归纳: 地壳的变动 主要原因 海洋 陆地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的活动 转承:人们在认识海陆变迁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观点。 二、大陆漂移假说 〖活动二〗角色扮演,龙虎争辩 通过学生辩论,引出大陆漂移假说,并让学生寻找证据。 教师归纳: 大陆轮廓基本吻合 通过江声实验学校的科普活动导入《海陆的变迁》 寻找证据,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利用辩论活动增强学生对大陆漂移的证据 古老地层基本相似 生物物种基本相似 〖活动三〗观察动画,描述内容 教师播放大陆漂移的动画,让学生总结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学生归纳: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互相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原始大陆分成几块发生,缓慢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格局。 转承: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开启了大地运动论的先河,为板块构造学说奠定了基础。 三、板块的运动 〖活动四〗合作读图,理解学说 展示“地球六大板块分布图”,讨论回答:你能在图中获取哪些地理信息?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2、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活动五〗学生板块拼图游戏 学生上台,拼合并介绍六大板块 〖活动六〗师生互动,典例分析 学生和学生一起或老师和学生一起做碰撞挤压演示,体验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说明板块通过碰撞挤压运动形成高原、山脉等。 展示题目: 你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吗? 学生活动,演示张裂运动 观看板块张裂运动的视频,说明板块张裂运动会形成裂谷和海洋。 〖活动七〗观察现象,探索究竟 播放“地震”和“火山”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理现象。 展示“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了解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提出问题: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有什么关系?(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活动八〗走进生活中的地理 展示“汶川地震”相关图片,提问:为什么汶川所在地区地震多,而岳阳所在地区地震少? “避震小游戏”:如果发生地震,我们怎么办? 小结:通过对本堂课《海陆的变迁》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壳是变动的。持续的地壳变动奠定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总格局,塑造了地貌的雏形,再加上人类活动等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千姿百态。 转承:例如我们家乡的洞庭湖。 拓展延伸一: 根据资料,分析洞庭湖的形成及湖区面积变化的原因? 拓展延伸二: 研究大地运动的学说,除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外,你还能通过下列网站了解更多的学说。(如海底扩张说、地质力学、槽—台学等) “大陆漂移假说”的了解 利用学具体验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利用学具体验板块的张裂运动 通过游戏活动加深印象,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联系身边地理,解决实际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