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2020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与顺序》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2019-2020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与顺序》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2021-01-10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位置关系的认识在人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认识,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同时培养学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左右”比认识“上下”与“前后”要困难一些,有关的研究表明,学生常常在判断物体的左右位置时将左右颠倒。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本知识的切入口是放在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习惯上,特别重视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情境和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物体相对位置关系的认识。

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让学生学会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让学生学会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4. 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5.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2. 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3. 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 前后 1课时

2 上下 1课时 3 左右 1课时 4 教室 1课时

前后。(教材第62~63页)

1. 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2. 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重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难点:学会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得到一个好消息,动物们正在开“森林运动会”,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吧!(出示课件:森林运动会)

师:你们一边观察一边交流,画面上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学生喜爱的“森林运动会”创设故事情境,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导入自然。

1. 创设情境。

学生先自己说,然后让同桌相互说说。

师:谁能把你看见的情境完整地说出来?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 组织交流。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生1:瞧!跑道上的运动员在进行跑步比赛,小鹿跑在了最前面。 生2:小兔在小鹿的后面,蜗牛在乌龟的后面。 师:哪位同学还能说出谁的后面是谁? 生:小兔的后面是乌龟……

师:我们看小蜗牛现在虽然排在最后一个,可它还是怎么样? 生:一直在爬。

师:同学们要学习小蜗牛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赞同地点点头)

设计意图:教师能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师:现在我们从后往前观察,跑在小蜗牛前面的有谁? 生:乌龟、小兔、小松鼠、小鹿。

师:你们想不想扮演这几只动物?老师给同学们发头饰,请戴了头饰的同学说说这只动物跑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谁在它的前面,谁在它的后面?

生1:(扮小兔)小松鼠在小兔的前面,它的前面是小鹿……

生2:(扮小鹿)小鹿跑在第一,它的后面有小松鼠、小兔、乌龟、蜗牛。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前后”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图中发现问题,学习描述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建立起扎实的前后位置概念。

师:同学们,赛跑马上就要结束啦!猜一猜动物们继续跑下去,它们前后的顺序有没有可能改变?

生1:小松鼠可能会跑第一。

生2:我猜小兔可能会跑到小松鼠的前面。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最后的结果,赶紧给你喜欢的动物加油吧! (屏幕出现:动物奔跑冲刺后,动物的前后顺序变了。)

师:赛场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说说它们现在的前后位置吗? 生:小松鼠落在小兔的后面、蜗牛爬到了乌龟的前面……

师:你喜欢的动物它的前后位置变了吗?现在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猜测比赛结果,达到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深化认识的目的,同时渗透了猜疑与验证的数学思想。

师:刚才我们说了很多前面和后面,这就是今天的新内容。(出示课题:前 后) 师:下面,谁愿意把你座位前面、后面的同学介绍给大家? 师:你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师:再请大家向后转一下,看看现在坐在你前面、后面的又是谁,发生了变化吗。 生:我前面原来有2个人,后面有3个人;转过身后,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2个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从学生身边找数学问题,通过指出座位前后的同学加以体验,既便于教师组织和学生操作,又能让学生很好地体会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物体的前后位置具有相对性,这是本课的目标之一。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一块儿来做做课间操吧。 拍拍前面同学的肩,握握后面同学的手,大家都是好朋友。 3. 进一步体会。

师:好,我们回到运动场上。大家看,赛车又开始啦!(出示森林运动会赛车场景)认真观察,能不能把你看到的完整地说给大家听?

生:第一名是2号车,4号车在2号车的后面、3号车的前面。 师:谁能根据画面提一个问题?试一试。

生:3号车在几号车的前面?4号车的前面是几号车? 师:你很会动脑筋。现在请同桌合作,一人提问另一人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条件,使学生在观察、讲述中进一步体会前后的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直观提问能力。

师:今天的数学课感到有趣吗?在观察实际情境的过程中,你能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吗?在实际情境中你会说物体间的“前后”关系吗?

前 后

我的前面是( ),我的后面是( )。 ( )在( )的前面,( )在( )的后面。

1.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课是空间方位的概念教学,一年级小朋友在学前对此有些模糊认识,为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师借助“森林运动会”的场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留给学生自由思考和表现自我的空间。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让他们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自主学习中建立“前后”概念,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体现了新课标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

3. 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由于一年级学生还没有较系统的思维方式,教师很好地注意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如有序观察、完整描述、猜测与验证等,使学生从小建立起数学思想,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A类

算一算,摆一摆。(把得数小的排在前面) 5+2 7-3 8-0 4-2 1+2 8-2 1+9 4+5 2+3 6-5

(考查知识点: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能力要求:会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B类

1.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讲数学故事——龟兔赛跑。

2. 在生活中寻找含有“前后”的例子,并用上“前后”写出一句话。

(考查知识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能力要求: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6-5 4-2 1+2 7-3 2+3 8-2 5+2 8-0 4+5 1+9 B类:略

教材习题

教材第63页“练一练”: 1、2. 略 3. 3

4. 去动物园还有3站,下一站是太平路。 5. 略

上下。(教材第64~65页)

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2.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 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获得有关上下的体验及其相对性,能用语言描述物体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难点:体会在描述物体位置前,必须先确定参照物,从而体验上和下的相对性。

课件,书,文具盒。

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今天是大树爷爷的生日,可是小兔把请帖放到一个盒子里找不到了,你们愿意帮助它找到请帖吗?(出示盒子)

师:那你们猜猜它在哪个盒子里?这可是一个神奇的盒子,只能打开一次。不过有两条提示:①请帖在1号盒子的下面,它有可能在哪?②请帖在3号盒子的上面,它在哪?

生:2号盒子里。 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因为请帖在1号盒子下面,它有可能在2号、3号盒子里;请帖在3号盒子上面,它就只能在2号盒子里。

师:那我们来看有没有呢?(教师打开2号盒子拿出请帖)你们真能干,都能当小警察了。刚才我们一起寻找请帖的过程就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上 下)

设计意图:由生动活泼的动脑筋故事引入并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兴致很浓。通过看、说、问,初步掌握对“上下”相对位置的认识。

师:小兔子拿着请帖和小鸟最先到达大树爷爷的家,给大树爷爷庆祝生日。 (一)出示小鸟和小兔子的情境图。 师:谁来说说小鸟和小兔子的上下位置?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生1:小鸟在上面,小兔子在下面。 生2:小鸟在树上,小兔子在树下。 ……

师:不一会儿大树爷爷的好朋友——小松鼠(出示小松鼠图)也赶来了。你能说说小松鼠在哪里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生1:小松鼠在中间。 生2:小松鼠在小兔子的上面。 生3: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

师:老师想说,小松鼠在上面,你们觉得怎样?

(这时需要给学生一点时间思考后,再指名学生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生1:我认为不正确,因为小松鼠是在中间。

生2:不够准确,因为小松鼠跟小兔子比,小松鼠是在小兔子的上面,但是跟小鸟比,小松鼠是在小鸟的下面。

(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都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体验上和下的相对性。 (二)操作体验、理解位置。 1. 游戏(找一找)。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学得多认真哪!能很快地说出小动物的位置。老师看有些小朋友有点累了。现在,我们来活动活动一下双手,好吗?请跟老师一起做:嘴巴、鼻子、眼睛、眼睛、嘴巴。(边说边用手指)

小朋友看看同桌的眼睛、鼻子和嘴巴,说一说它们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设计意图:加深对“上下”相对位置关系的理解。 2. 我说你摆。

学生按照老师说的要求摆放数学书、铅笔盒、橡皮。摆好后用“上下”进行描述。 3. 我摆你说。(同桌互相合作,一个摆一个说。)

师:按自己喜欢的方法摆好书、文具盒、橡皮的位置,然后请同桌说。摆错了,帮助改正。 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在摆玩具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上下”的位置关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动物及其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也体验到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位置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数学吧!

上 下

在的 面;

在的 面;

在的 面;

的 面。

1.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生动活泼的动脑筋故事引入并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 通过玩具的摆放和找一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感性信息,体验上下的相对性。在游戏中,加深对“上下”相对位置的认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把评价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既是对学生的肯定,又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

A类

把下面的式子按照得数的大小,从上面往下排。 4+3= 9-3= 10-1= 8-5= 9+1=

(考查知识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力要求: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B类

“上”和“下”是一对好朋友,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今天回去之后到商场和家里再观察观察,看看还有哪些东西也有这种上下位置关系,用你的巧嘴讲一讲、说一说,并用“上下”编一个故事讲给同学听。

(考查知识点: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能力要求: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9+1=10 10-1=9 4+3=7 9-3=6 8-5=3 B类:答案不唯一。如:书包在书桌上面,饭桌在吊扇下面…… 教材习题

教材第65页“练一练”: 1. 下 上 下 上 2. 答案不唯一。如: (1)大象在最下面。

(2)小狗。它在大象的上面;它的上面有小兔和小猫;第3层是小兔子。 (3)小猫住在最上面,它的下面有小兔、小狗、大象。

3. 宝物在②号盒子里。

4. 小红在最上面,小兰在最下面。

左右。(教材第66~67页)

1. 通过有趣的活动,领会“左右”的意义。 2. 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3. 能在实际的情境中,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难点: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

在上课前的休息时间里,教师用录音机播放儿歌“让我们荡起双桨”。上课铃响,录音机关,师生问好。

师: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同学们喜欢听吗? 生:(愉快地)喜欢!

师:喜欢听的同学请举手。举好,别放下,能不能说说你举的是哪只手? 生1:我举的是右手。 生2:我举的是右手。 师:另一只手是哪只呢? 生:左手。

师:每个同学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哪只是右手?哪只是左手?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给同桌听)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 右)

“左”字和“右”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红粉笔描出不一样的地方。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生动活泼,从学生课堂上经常发生的动作——举手出发,直奔主题,有效地组织课堂,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始就洋溢着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

(一)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1. 摸一摸。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在我们的身体中,除了左手和右手是一左一右的外,还有什么是一左一右的?

生1:脚。

师:哪只是左脚?哪只是右脚?

生1:这只是左脚,这只是右脚。(边摸边说)

师:对!左手和左脚是在同一边的,右手和右脚是在同一边的。来,同学们一起摸一摸,边摸边说,左脚、右脚……

生2:还有左耳和右耳。 生3:还有左眼和右眼。 生4:还有左肩和右肩。 ……

(学生每说一种,教师都引导全体学生用手摸一摸。) 2. 动作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活动活动自己的双手。老师喊口令,你们做动作。 (学生十分高兴) 起立!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用你的左手摸左耳,用你的右手摸右耳, 用你的左手摸右耳,用你的右手摸左耳。 用你的左手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拍右肩, 用你的左手拍右肩,用你的右手拍左肩。 用你的左手拍左腿,用你的右手拍右腿,

用你的左手拍右腿,用你的右手拍左腿。

设计意图: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右,从而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时也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自己身体上也有数学。

(二)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 摆一摆。

师:游戏做完了,现在我们要开始摆文具了。同桌互相合作,听清楚老师说的话。 请你在桌上放一块橡皮; 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支铅笔; 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

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 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个卷笔刀。

学生摆好后,教师用小黑板出示正确的排列顺序,学生检查自己的排列。 2. 数一数。

师: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生:从左数橡皮是第二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四个。 师:为什么橡皮一会儿排第二?一会儿又排第四? 生:因为反了一下。

师:什么东西反了?能讲得更清楚一些吗? 生:数的顺序反了,开始是从左数,后来是从右数。

师小结: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物体,从左数和从右数,排的顺序就可能不一样。 3. 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哪个同学愿意和老师对口令?其他同学当裁判。 (学生纷纷举手)

师:同学们都知道文具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那你能不能说说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呢?

(提问两个学生,然后让每个人说给自己的同桌听。)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让学生动手实践”这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1. 想一想。

师:同学们愿不愿帮老师一个忙?老师举的是哪只手?(教师举右手) 生1:是右手。

生2:不对,老师举的是左手。

师:有的同学说左手,有的同学说右手,老师举的到底是哪一只手呢? (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左手,有的说右手。) 师:同组的同学讨论一下,交流一下意见。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结果。

生1:我们组认为老师举的是右手,因为刚才老师是用这只手写粉笔字的。 师:不错,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确实是用这只手写字。 生2:老师,你举的是右手,因为你转过身去,就和我们一样了。 师:你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个大秘密。 (师转身验证)

体验:同桌中左边的同学向右转,右边的同学向左转,同时举右手。

师小结:如果面对着面,你的左手就会对着同桌的右手,你的右手就会对着同桌的左手。 设计意图:教师巧妙地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判断教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亲身经历“猜测—验证—数学解释”的过程,从而发现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

2. 小游戏。

师:老师和你面对面站着,老师举右手,你也举右手,老师举左手,你也举左手,看谁举得又对又快。

(学生十分投入地做游戏)

设计意图:教师适时、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表演、验证,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最后的小游戏旨在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同时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3. 爬楼梯。

师:上楼梯时我们要靠哪边走? 生:右边。

师:下楼梯时我们又要靠哪边走? 生1:左边。

生2:不对,应该靠右边走。

师:教学楼中间有一个楼梯,同学们想不想去走一走?

(全体学生进行室外活动:走上楼梯,又走下楼梯。下楼梯时,教师又提醒:下楼梯时你靠哪边走。)

(回到教室)

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下楼梯时靠哪边走了吗? 生:(齐声)右边!

师:为什么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呢? 生:如果不这样走,上、下楼梯的人就会相撞。

师:对!特别是下楼做课间操时,楼梯比较拥挤,如果相撞就会发生危险。我们平时上学应该靠哪边走?放学呢?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到课堂外参加实践活动——走楼梯,进一步体验左和右的相对性,并训练了学生左右的方向感,及认识到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指导了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文明规则。学生兴趣盎然。

今天我们一起上了一节愉快的课。在我们的生活中,认识“左右”给我们许多帮助,就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体会吧!

左 右

从左数橡皮是第 个,从右数橡皮是第 个。尺子的左边有 ,右边有 。在铅笔盒的左边,在橡皮的右边,它是 。

1. 整节课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上课前播放节奏轻快活泼的儿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喜欢听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一只手”两句话很随意地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进入教学情境,从而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富有情趣。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留给学生广阔的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本节课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使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我举起右手,让学生说一说我举的是哪只手,有的学生说左手,有的说右手,这时我并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刚才用这只手写粉笔字”“老师转过身去,就和我们一样了”,在思考与交流中,学生体验到了左和右的相对性,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 为学生提供在实践中探索的机会。

当学生对“下楼梯时是靠左走还是靠右走”发生争议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室外活动——爬楼梯,可以起到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又如,我让学生用橡皮、尺子、小刀等学习用具“摆一摆”,然后我问“从左(右)数橡皮是第几个”(数一数),“尺子的左(右)边是什么”(说一说),这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左右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左右的位置关系。

A类

先算一算,再把得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2= 8+4= 6+8= 14-3= 15-5= 9+9= 12-6=

(考查知识点:能在实际的情境中,初步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力要求:能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B类

用“左右”各说一句话。

(考查知识点: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能力要求:能够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8 14 12 11 10 6 5

B类:我用右手写字;我左手拿馒头,右手拿筷子…… 教材习题

教材第67页“练一练”: 1、2. 略 3. 书包 书 4、5. 略 6. 是

教室。(教材第68~69页)

1. 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2. 综合应用所学的前后、上下、左右的知识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难点: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课件。

(一)创设情境。

师:(课件出示教室)这是哪儿? 生:教室。

师: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一定对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气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介绍教室。

1. 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 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 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 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根据自己本班教室布置的情况发言,学生说得有道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

6. 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我们请淘气坐到第一排从右数第三个位子,大家找一找这个位子在哪,请他入座。鼓掌欢迎。

现在大家再一起找一找第二排从左数第二个同学是谁? 生:小兰。

师:不错,你们很聪明!

师:(出示课件电视柜)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说的是什么?这个物品在电视的下面,在地球仪的左边?

生:我知道了,是花。 师:说说看为什么?

师:电视的下面有书、花和地球仪,可是在地球仪的左边只有花,所以是花。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我使用了课件,做到了图文并茂。

1.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做游戏吗? 生:愿意!

师:老师说,你们摆。(由慢到快)

同学们准备好尺子、铅笔盒、橡皮、数学书。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排放好各种物品,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好。把铅笔盒放在课桌的最前边,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右边,数学书的上面放一把尺子,尺子又要在橡皮的下面。

(学生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摆放的情况。) 2. 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慢到快。)

3. 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手指指向与老师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4. 和老师一起做。(健康歌)(节选) 小朋友们 来来来 跟爷爷做个运动 左三圈 右三圈 脖子扭扭 屁股扭扭 早睡早起 咱们来做运动 抖抖手啊 抖抖脚啊 勤做深呼吸 学爷爷唱唱跳跳 你才不会老 笑眯眯 笑眯眯 做人客气 快乐容易

爷爷说的容易 早上起床哈啾哈啾 不要乱吃零食 多喝开水咕噜咕噜 我比谁更有活力

饭前记得洗手 饭后记得漱口漱口 健康的人快乐多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爱玩、好胜、好动的特点设计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生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 教室是同学们共同的家,每天同学们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物品按一定的顺序摆放好,使我们的教室更整洁、更美观。那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呢?介绍的时候,要说说你家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他家是什么样的。

(同桌互相介绍情况后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描述自己家里物品的位置) 2. 指名给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设计意图:进行品德教育,劳动最光荣,更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原则。

同学们,通过对教室这一真实情境的具体描述,对前后、左右、上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还能进行有条理的表达。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教 室

前 上 左 右 后 下

本节课是在前面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综合性活动课。 1. 根据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教师安排一系列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前后、左右等方位,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表述自己的想法,逐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 体现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3. 组织的活动体现不同层次,给学生提供很多表达交流的机会,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A类

1. 从前往后数,教室里最左边有几位小朋友。 2. 从左往右数,第一排有几位小朋友。

(考查知识点: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能力要求:能够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B类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回家后,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房间的物品按一定的位置顺序摆放好。

(考查知识点:用语言准确地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能力要求: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略 B类:略 教材习题

教材第69页“练一练”:

1. 前面有游乐园,后面有汽车,左边有楼房,右边有信号塔。 2. 从左往右依次是小红、小文、小丽、小明。 3、4. 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