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综合训练报告书
报告题目 GIS应用模型构建 专 业 遥感科学与技术 班 级 遥感14-2班 学生姓名及分工
高长鑫 徐浩然:邻近度分析,适宜性分析,分析叠加 张世盟 赵晓宇:生成TIN ,DEM,结果分析
实验步骤: 1.数据源和主要研究内容 以综合训练一建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研究区域,结合综合训练二文件夹中提供的土壤类型数据、控制点数据(模拟),参考书中提供的方法,建立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并对该区域进行评价,得到评价结果。 指 评价对像:玉米,通过评价将研究区分出不同的适宜性等级 N1适宜,N2导 较适宜,N3不适宜。? 教 评价方法:土壤类型(供肥),控制点得到的坡度差异,水系缓冲区(供水)。当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时适宜种植。 师 2.具体过程如下: 意 【空间分析】 利用给出的阜新地区地图文件(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壤类型数据、见 控制点数据),应用空间邻近度分析方法得到河流缓冲区,将控制点文件转成TIN数据,再转为栅格数据,进行坡度分析。 (1) 应用空间邻近度分析得到河流缓冲区 (2) 点击ArcToolbox工具:→Proximity→Multiple?Ring?Buffer,对水体进行缓冲区分析,建立多环缓冲区 但是出现错误,无法建立多环缓冲区 在建立多环缓冲区多次失败后,退出arcgis,删除刚刚建立的水源图层,再重新进入,按照之前的步骤再做一次,缓冲区建立成功。 各个缓冲区的属性如图 【建立tin】(不规则三角网) 建立TIN三角网,将控制点数据文件转成TIN数据 第一步:点击加载提供的控制点数据文件。? 第二步:点击ArcToolbox工具:3D?Analyst?Tools→Date?Management→TIN→Create?TIN,如下图所示。 【数据格式转换】 将控制点数据转为栅格数据,进行坡度分析。点击ArcToolbox工具:?3D?Analyst?Tools→Conversion→?From?TIN→TIN?to?Raster,生成栅格图,如下图所示。 【坡度分析】 点击ArcToolbox工具:?3D?Analyst?Tools→Raster?Surface→?Slope,生成坡度图。 坡度分析结果如图 【坡度重分类】 将空间分析结果转换成栅格结构文件,根据各因素的适宜性高低对因素评分,按评分标准的得分进行栅格重分类,对坡度图进行重分类。 点击ArcToolbox工具:Spatial?Analyst?Tools→Reclass→Reclassify,对坡度图进行重分类。其中坡度在.002073 - 11.146036度时,得分1;坡度在11.146036 - 21.746392度时,得分2;坡度在21.746392 - 33.162159时,得分3坡度在33.162159 - 49.742202时,得分4;坡度在49.742202 - 69.312088时,得分5,坡度得分越高,种植作物的适宜性越低。最终生成坡度栅格分类图,如下图所示。 重分类后的栅格图像结果如图 【土壤类型格式转换、重分类】 生成土壤类型栅格图,及对土壤栅格图进行重分类。 第一步:点击加载提供的土壤类型数据文件。 右击左栏中的土壤类型,打开Open?Attribute?Table属性表,可查看将土壤分为棕壤,褐土,暗棕壤,水域,黑土,沙土六大类。 土壤类型的栅格图如下 【水体缓冲区格式转换、重分类】 生成水体缓冲区栅格图,及对水体缓冲区栅格图进行重分类。 第一步:点击ArcToolbox工具:Conversion?Tools→To?raster→Feature?To?Raster?,生成水体缓冲区栅格图 *此处应该注意栅格的大小与之前的栅格图像一致,否则无法对各个栅格图像进行最后的叠加分析 生成的水体缓冲区的栅格图如下 点击ArcToolbox工具:Spatial?Analyst?Tools→Reclass→Reclassify,对水体缓冲区栅格图进行重分类。 ???根据水体对作物种植的适宜程度,相应的对水体缓冲区分配相应的得分,(0,10)米得分1,(10,15)米得分2,(15,25)米得分3,(25,40)米得分4,(40.60)米得分5 【分析适宜性总分】 按各因素得分进行栅格叠加,分析栅格单元适宜性总得分。 对坡度重分类栅格图、水体缓冲区重分类栅格图、土壤重分类栅格图进行栅格叠加计算,土地适宜性评价图。通过ArcToolbox工具:Spatial?Analyst?Tools→Map?Algebra→Raster?Calculator,生成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如下图 【土地适宜性评价重分类】 对土地适宜性评价图进行重分类。 点击ArcToolbox工具:Spatial?Analyst?Tools→Reclass→Reclassify,对土地适宜性评价图进行 按照已经确定好的不同的适宜性等级 N1适宜,N2较适宜,N3不适宜,对土。综合权重分类在3~5为适宜,等级N1;综合权重分类在6~10为较适宜,分类等级为N2;综合权重分类在11~13为不适宜,分类等级为N3。 重分类结果如图 【分析结果,意见与措施】 综上,我们从土壤类型、坡度、河流缓冲区三方面综合分析了土地的适宜性,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如图所示。根据上述操作,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可以看出在N1区域是适合种植农作物,该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N2区域是可以种植玉米的,因为该区域对于种植虽然算不上最佳,但不存在坡度较大或者是水源不足的问题,而N3地区则不适合种植玉米,因为该地区坡度较大,水源的灌溉量不能保证充足,不能保证作物的种植和生长需求。 选择spatial analysis tools中的zonal,zonal statistics table就可以统计出栅格单元的数量。先选择要统计的数据,再选择统计的属性依据,输入同一个坐标范围的栅格数据,默认路径输出。所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统计的表格,打开表格,就能看到每个等级所占的栅格单元的面积。 计算出了三个等级分别所占的栅格单元的数量,对于各个地区的面积与所占的比例有了更加直观地了解。 【实验过程问题与解决】 1.生成TIN时,要打开3D分析的按钮,才可以实现TIN的生成; 2.与上述同理,在栅格图像的处理中,要打开工具箱中栅格计算的权限,否则无法实现有关栅格的计算; 3.在最后,计算各个等级的栅格单元个数时,由于第一次操作时只选中了ID值为2的栅格单元,所以只计算了2 的栅格单元数量,在经过操作后,取消对2的单独选中,最后计算成功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