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_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_高兴武

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_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_高兴武

2023-04-05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10.11.012

20082010年第111212期

中国高教研究

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

*

研究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

高兴武

胡涌

要:基于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调查问卷分析,总结了北京市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成就、经验

与问题,并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进一步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现状;问题;对策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整合了企事业、高校、研究机构的教育资源,对提升研究生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研究生素质,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是当今世界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培养模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和趋势。北京市自2006年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基地建设,第一期工程到

培养研究生基地性质是相吻合的,目前各培养基地主要以技术和技术基础研究为主,两者占基地类型总数的63.9%,产品研发占15.1%,管理学和产业化研究占21%。

2.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形式和途径。目前北京市各高校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主体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基层生产单位等,主要的联合形式有校企合作(39.7%)、院企合作(29%)、学科与企业合作(20.6%)、个人(5.6%)和委托研究(5.2%)等形式。

在各种合作形式中,合作的动力源还主要在高校。在调查的10个高校中,各高校都采取了多种合作形式,8个高校中有主动联系合作方的形式,5个高校中有导师联系合作方的形式,5个高校中有企业主动提出合作的情况,只有1个高校有行业主管部门搭桥进行合作的形式,通过政府和中介机构合作的情况尚不存在。

2008年结束,先后在10所高校建设了形式多样的产学研联合

研究生培养基地,2009年开始的第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为了摸清北京市各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取得的成就及问题,改进高校及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优化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课题组对北京市高校参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选取了基地建设一期工程中的10所高校,分别以学校管理部门(10份)、学校导师(300份)、研究生(400份)和企业负责人(50份)为调查对象发放了问卷,问卷回收率分别是:学校管理部门100%,学校导师84%,研究生97%,企业负责人90%。回收问卷全部是有效问卷。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结合对各学校的实地调查和访问,我们对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成就与经验、问题及原因有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基此,从北京市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了未来北京市进一步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对策与建议。

一、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北京市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如下:

3.联合培养的模式和培养方式。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

研究生的模式主要有:以项目为依托、联合设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生到企业实习、引进企业人才兼任研究生导师、共建合作研究中心、校企联合开办专业培养研究生、建立经济实体培养研究生、创办大学科技园、受企业委托定制培养研究生等类型,其中以项目依托为主要培养模式(表1)。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方式有三种:单一导师

表1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培养模式占调查研究生的百分比(%)

以项目为依托联合培养研究生73.2联合设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42.5

共建合作研究中心25.3引进企业人才兼任研究生导师24.4

学生到企业实习24.4参与学科建设与课程开发22.0校企联合开办专业培养研究生20.9建立经济实体培养研究生8.3

创办大学科技园8.3受企业委托定制培养研究生8.3

学科自主研发实体7.5

本表统计数据以单项指标计算百分比,如某生“以项目为依托”,

同时又是“引进企业导师”,分别统计。

1.联合培养的学科领域与研究类型。从学科地位的角度

看,目前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主要集中在各学校的国家、北京市和省部级的重点学科,占联合培养研究生学科的92.6%,一般学科只占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学科的

7.4%。从学科的研究类型来看,联合培养研究生主要集中在应

用性研究领域,其比例是68.9%,综合研究领域占29.5%,基础性研究领域占26.4%,其他研究领域占1.2%。这与产学研联合

*本文系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产学研联合及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若干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42中国高教研究

制、指导小组集体指导制和双导师制。目前还是以单一导师制为主,双导师制正普遍开展(表2)。

会性捐助还没有。

20082010年第111212期

的53.6%,企事业单位投入占35.5%,学校的投入占10.9%,社

二、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成就与经验

经过近4年的实践,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联合培养的目的和要求。在服从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

养研究生总体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各高校联合培养的目的大同小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拓宽研究生培养渠道,促进研究生的就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导师理论联系生产实际的能力,推动科研平台建设,锻炼师资队伍,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

为达到上述目的和目标,各学校对参与联合培养的学科、导师和研究生都设立了准入条件和考核要求。各高校参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主要集中在重点学科和面向应用的技术研究、技术开发领域。导师的遴选上,在调查的10个学校中,有8个学校要求参与基地的导师有副教授以上的职称,导师遴选采取学校选任和导师申请两种方式。对参与研究生的选拔坚持公开、公平和择优录取的原则,选拔方式有根据科研项目、企业要求和导师推荐等3种方式,选拔标准主要是科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实践经验和外语水平等。同时,大多数学校对参与研究生都建立了相应的考核和奖励机制,其中8个学校要求发表1篇以上的学术研究论文,或提交研究报告,或相关科技成果,如专利、发明等,每半年或1年考核1次,并根据论文数量、获得专利情况、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驻企业时间、为企业进行人才培训和完成了联合培养的各项要求等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

1.主要成就。通过对问卷调查显示,不论是在提高研究生

的科研和实践能力,还是在学校培养模式改革和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等方面,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一是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和实践应用能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以项目为依托,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中心,直接面向应用性的研究,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和提高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能力都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在“能力提高”项的问卷调查中,研究生对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的认同度是最高的两项(表5)。在问卷调查中,67.5%的研究生表示联合培养对“学术成长的帮助程度”很大,87%的导师和100%的学校管理负责人表示联合培养“提高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以参加学术会议为例,在接受问卷调查的388名研究生中,其中有355人在联合培养期间参加了1次以上的国内学术会议,

266人参加了1次以上的国际学术会议。

二是提高了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两阶段、双导师”的培养方式,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得到紧密的结合,学生视野得以拓宽,社会经验快速增长,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因此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广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在问卷调查中,研究生普遍认为联合培养对就业有很大的帮助(表6),61.3%的导师和90%的学校管理人员也认为联合培养有助于促进研究生就业。

三是调动了企事业单位参与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校与企业、事业单位的联合,共享科研资源、信息和人才,企事业单位获得的收益是多方面的。以企业为例,学校导师和研究生的引入,提高了企业的科技研发水平,既可以解决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又可以通过共同的产品研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其次,参与联合培养的企业也可获得许多来自政府和政策层面的信息、资源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此外,企业如果能够留住参与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不仅引进了自己需要的人才,而且还减少了搜寻、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诸环节的成本。从调查问卷来看,企业负责人对联合培养研究生这种培养模式普遍持认可态度,有62.8%的企业“很重视或比较重视”,76.7%的企业对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持“很乐观或比较乐观”的态度(表7)。从访谈结果来看,很多参与联合培养的企业与学校、研究生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一部分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了企业工作,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研究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较高。

四是开创了一条积极有效的研究生培养新途径。通过培养基地的建设,加强了学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整合了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各部门间的优势互补,既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

5.联合培养的项目和经费来源。以项目为依托是目前北

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项目来源的途径主要有相关行业项目、国家项目、合作机构项目、政府项目、学校项目和其他形式的项目等,其中主要以前3种项目为主(表

3)。与项目来源相适应,基地建设的经费来源有:政府资助、导

师课题、企业出资、学校出资、学校与企业共同出资、行业出资

表3北京市产学研联合

等(表4)。其中主要经费来源于政府,占基地建设总投入

表2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指导方式

受访者(研

百分比

究生)回答

(%)

的频数

单一导师制双导师制指导小组集体指导制

其他合计

培养研究生基地的科研项目来源

受访者(校

百分比

导师)回答

(%)

的频数行业课题国家课题合作机构政府学校其他合计

24188551385

62.622.914.30.3表5100.0

877362169224934.929.324.96.43.60.8100.0

表4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的经费来源

经费来源学校个数

政府资助导师课题企业出资学校出资

学校与企业共同出资

产学研联合培养对能力的提升

受访者(研

百分比

究生)回答

(%)

的频数

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专业知识社会沟通能力学术兴趣治学态度道德修养写作能力合计

行业出资社会捐资其他

87522100

17291543113116338145.123.914.28.13.42.91.60.8100.0

4320082010年第111212期

困境,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又解决企事业单位在实践中面临的人才、科技资源不足的问题;既锻炼了学生和师资队伍,促进其面向现实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创新,又促进了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的改革。从调查问卷分析,研究生、导师、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对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都普遍持认可的态度。因此,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及基地建设是一种各联合主体互利共赢的制度创新,适应了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应大力推进和完善。

中国高教研究

体系。这些政策体系,包括联合培养的资源投入政策、促进部门或机构的合作政策、财税政策、人员流动政策等。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能够取得成绩,与政府每年每个基地100万财政投入有很大的相关性,首先保证了联合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管理运行经费,尤其在企业联合意愿不强或前期合作风险较大时,财政投入的保证就至关重要。

三、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北京市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正处在发展的第二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既有观念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发展阶段性和制度建设不完善的原因。

2.基本经验。经过近4年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北京市

各高校积累了宝贵的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经验:

一是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校特色和优势学科的联合培养研究生途径和模式。第一期的基地建设,北京市教委除了支助经费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和形式都由各高校自行选择和决定。调查发现,虽然各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模式都各具特色、形式多样,但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原因是各高校能从本校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校的途径和模式。因此,今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应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的原则。

二是加强规划和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调查发现,产学研联合培养卓有成效的高校的共同特征是:重视前期的规划,强调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相对完善的总结和评价机制。

三是加强合作主体间的交流与协调,建立合理的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较为成功的院校,大多是在此前已经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彼此了解较为深入,合作的共识已经建立起来。产学研联合的过程就是一个三方利益博弈的过程,联合主体的各方目的目标和利益要求各不相同,这就要从利益分析的角度综合考虑合作主体各方面的利益,尤其是参与的企业,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对企业发展有帮助,包括人才引进与培养、科技水平的提升与创新、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的提高等,因此,建立合理的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是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成功的重要环节。

四是建立和完善支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政策

表6产学研

联合培养对就业的帮助

受访者(研

百分比

究生)回答

(%)

的频数

很大较大一般较少无帮助合计

表7企业对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前景的看法

受访者(企

百分比

业负责人)

(%)

回答的频数

很乐观比较乐观一般比较不乐

观合计

表9

1.主要问题。这里的问题是基于对实地调查和问卷分析

的综合,而分析主要从参与主体和主体间相互关系两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从政府层面来看。目前,北京市政府在支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资金投入不足,相关的配套政策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和认识不足等(表8)。

其次,从学校层面来看。目前,高校在联合培养研究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少产学研联合培养的长效体制和机制,缺少与企事业单位的广泛联系与沟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度与广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社会服务意识不强,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等(表9)。

第三,从企事业层面来看。目前,企事业单位在参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中的主要问题有:期望值过高与急功近利,缺乏相关投入,积极性不高,技术创新项目少,对知识产权的归属有分歧,企业实际指导不够,对学生不够信任等(表10)。

第四,从导师层面来看。目前,北京市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中都实行的是以学校导师为主,学校与企业双导师制度。从学校导师来看,存在主要问题有:缺少应用性研究项目,与企事业单位联系不够,对产学研联合培养认识不够;对导师的考核指标不够合理,导师的应用研发能力弱等。从企业导师来看,主要问题有:企业导师的指导投入少,缺乏与学校导师的交流,企业导师对产学研联合培养重视不够,缺乏指导经验

影响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校因素等(表11、12)。

受访者中认为是

第五,从研究生层面认同

主要问题的人数

影响因素的学来看。目前,产学研联合百分比(%)

校数

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存在的主要问

缺少产学研联合培

养的长效机制缺少与企事业单位

的广泛联系缺乏行之有效的政

策和措施缺少稳定的产学研

基地过于强调SCI等学术论文的发表而忽视应用性成果学校的成果不能满

足企业需求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缺乏社会服务意识

其他

60.255.344.844.632.128.421.020.23.1

70.250.249.246.940.435.119.017.63.1

856923220

题有: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缺乏对企事业和社会的了解,适应和沟通协调能力差,缺乏做应用性研究的积极性等(表13)。

第六,从主体合作层面来看,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主要以校、企事业单位合作为主,影响双方合作的主要因素有:投入不足,高校难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期望

6022679127384表8

15.658.920.63.11.8100.0

8258243

18.658.118.64.7100.0

影响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政策因素

受访者(学校导师)中认为是主要问题的人数百分比(%)

政策因素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相关的扶持政策政府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

政府的认识不足

72.371.148.027.3

44中国高教研究

值过高与急功近利,缺乏技术创新项目,双方缺乏合作积极性,对知识产权的归属有分歧等(表14)。

20082010年第111212期

产学研联合培养的良好社会环境尚未建立起来。可以说,目前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涉及的相关主体都有相互合作的意愿,如何使这种意愿转化现实的动力,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必不可少,因为它提供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直接动力。发达国家开展产学研的经验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作为产学研联合的一种重要的形式,离不开政府政策法律法规体系的支撑,这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人才发展政策、合作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技术转让法等。而目前北京市尚缺乏支撑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联合培养的政策法律和社会意识环境尚未建立起来,影响着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制度创新和发展。

三是体制机制不健全,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力与优势尚未体现出来。这些体制体制包括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的行政管理体制、经费的筹措机制、合作协调机制、奖励惩罚机制、学术交流机制、选拔任用机制、监督评价机制、考核机制、成果归属认定机制等。这些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程度直接决定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效果,问卷调查的结果也可以说明这一点(表15)。

四、结论、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对北京市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成就、经验、问题及原因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过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影响因素

表13影响产学研联合

培养研究生的研究生因素

受访者中认为是

主要问题的人数认同百分比(%)的学

校数

研究生导师

2.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北京

市乃至全国都是一种新式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形式,其发展完善需要经历一个观念转变、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逐步规范的过程,这也是目前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其具体体现在:

一是观念转变不到位,开放培养人才的思想还未真正树立。研究生的培养是适应生产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教育教学与

表10影响产学研联合

培养研究生的企事业单位因素影响因素期望值过高与急功近利缺乏相关投入缺乏积极性缺乏技术创新

项目对知识产权的归属有分歧

诚信差其他

受访者(学校导师)中认为是主要问题的人数百分比(%)

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自古至今都是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方针。但随着教育教学与生产的相对独立,尤其是理论研究的相对超前,使教育与生产也逐渐发生疏离,直至发展到各自相对封闭。这种封闭性发展在我国建国以来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落后性与教育文化相对超前的矛盾造成的,如高新技术的研究与低端产业发展的矛盾,封闭培养人才的观念由此形成。产学研培养研究生适应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必须转变封闭培养人才的观念为开放培养人才的观念,而这个过程的长期性是目前产学研联合各主体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从上述的问卷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各主体普遍反映了“认识不到位或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二是配套政策体系不完善,

67.954.352.346.728.020.22.8

表11影响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校导师因素

受访者中认为是

认同

主要问题的人数

的学

百分比(%)

校数

研究生学校导师

影响因素

缺少应用性研究项

目缺乏与企事业单位

的广泛联系学校导师对产学研联合培养认识不够学校对导师的考核

指标不合理导师的应用研发能

力弱

其他

66.163.134.231.424.94.2

69.366.846.330.726.15.1

876850

1.北京市产学

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成效显著,开创了一条适应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研究生培养途径。这种成效,不论是从研究生素质、学校服务社会水平和企业收益,还是从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等方面都充分地体现出来。

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缺乏对企业和社

会的了解适应和沟通协调

能力差缺乏做应用性研究的积极性解决不了企业的

实际问题

其他

69.664.952.451.4-2.8

65.860.854.645.844.24.2

10782-0

表12影响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的企业导师因素影响因素企业导师的指导投入少缺乏与学校导师的交流

企业导师对产学研联合培养的重视不够

表14影响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主体间因素问题缺乏相关投入高校难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期望值过高与急功近利缺乏技术创新项目

双方缺乏合作积极性对知识产权的归属有分歧

诚信差其他

受访者(企业负责人)认为其是主要问题的人数百分比(%)

受访者(研究生)中认同认为是主要问题的的学人数百分比(%)校数

59.456.649.741.225.33.7

887756

65.153.553.532.614.07.06.7

2.成就与问题

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向未来,要抓住机遇,克服困难,继续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体制机制创新与改革。北京市开展产学研联

企业导师缺乏指导经验给企业导师应有的报酬低

其他

4520082010年第111212期

合培养研究生制度创新的尝试是成功的,虽然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但这是制度创新与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发展中的问题要靠继续发展来解决,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问题要靠进一步推进改革来解决。

针对北京市目前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中存在的问题,可资采用的对策与建议有:

中国高教研究

机制在于创造合作的动力,合作机制有利于合作的实现,利益分享旨在保持合作的可持续性,而有评价考核机制才能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3.以学校为重点,加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过程管

理。高校是目前产学研联合培养网络中的中心节点,是联合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关键主体,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效率效果主要取决于高校在各合作主体间桥梁作用的发挥程度,因此加强以高校为重点的产学研管理至关重要。过程孕育结果,要克服目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决策布置、结果总结,轻过程管理和监督”问题,重视从学科专业选择、学生导师遴选、合作主体选择与评价、监督与控制到成果考核、学生毕业等全过程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实现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无缝隙管理。

1.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培育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政

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促进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提供政策法律依据;完善投融资政策,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机制,促进多渠道、多样化的资金筹措体制形成;完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参与到联合培养研究生中来;建立支持人才交流、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的制度规范体系,促进产学研主体间交流与合作,等等。

4.完善导师培养和选拔制度,提升导师面向实践和对外

合作研究的能力。目前以项目依托为主要联合培养研究生形式,学校导师的选择主要以是否有项目为选择条件,缺乏完善的导师准入选拔制度,从而影响了对外合作的质量和水平。问卷调查反映的“与企事业交流不足”的问题也要求加强导师培养和选拔制度建设,尤其是要提升面向实践和对外合作研究的能力。

2.改革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以

表15影响产学研联合

培养主体间合作成败的因素合作成败的因素是否有畅通的信息沟通和有效的互动在合作前是否对技术和市场有充分的调研和分析

合作过程中能否相互理解和信任是否有周密的研究进度表并严格监督是否签订了明确的契约协议是否有恰当的利益分配方式是否有研究人员的变动(如研究人员毕业、出国)

其他

受访者(企业负责人)认为其是主要因素的百分比

教育主管部门宏观指导、以学校和企事业主体为中心的、各具特色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行政管理体制。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北京市前期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和特点,充分发挥各高校探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途径、模式和方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2.160.560.555.846.534.916.3

5.建立面向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课程体系。问卷中

反映出的研究生面向联合培养中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还是以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为主,面向实践应用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严重不足。因此,要建立面向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提升研究生面向实践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改革,要加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根据合作的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开发出一套体现学科前沿性、实践性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课程体系,不断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1]。

(高兴武,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北京

100083;胡

涌,北京林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

逐步形成适合本校8.9

特色的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要创新行政管理机制,建立全过程、多层次、规范化的制度体系,使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各个环节、各主体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目前,亟待健全的机制主要有激励机制、合作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激励

100083)

参考文献

[1]王匀,李萍萍,等.工科研究生“产学研”培养基地建设模

式的探索[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欢迎订阅2011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集政策指导性、学术理论性和应用服务性于一身,是教育部指导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是服务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主要阵地,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战线上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刊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每月1日出版综合版,11日出版教学版,21日出版理论版。全年共36期,总字数约540万字。杂志为大16开本,80页,附有彩色插页,图文并茂,每期定价9.50元,全年定价342.00元。

本刊邮发代号:82-866,请及时到当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为方便读者,本刊编辑部亦可随时订阅全年杂志,或分别订阅综合版(全年114.00元)、教学版(全年114.00元)、理论版(全年114.00元)。订阅时请务必分别注明订阅版次及相关份数。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9层开户银行:北京银行营业部

邮编:100029

电话:(010)58556728

传真:(010)58556724

户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账号:01090520500120112002342

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