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2018届高考历史名师第二轮预测试题19 精品

最新-2018届高考历史名师第二轮预测试题19 精品

2020-04-02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8届高考名师第二轮预测历史试题(19)

1.下列改革措施中,不是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A.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B.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C.组建陪审法庭 D.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 2.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 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县的地位比郡高 ②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 ③县的出现比郡早 ④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 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贵族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经过演变,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与平民阶级相比,贵族阶级享有更多的特权,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利。

材料二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

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三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材料一 方田均税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均税,是对清丈完毕的土地重新定税,做到:纠正无租之地,使良田税重,瘠田税轻(注:秋税按亩征收粮食;夏税以收钱为主或折纳绸、绢、绵、布);对无生产的田地,包括陂塘、道路、沟河、坟墓、荒地等都不征税;一县税收总额不能超过配赋的总额,以求税负的均衡。

——摘编自周泽民《北宋方田均税》

材料二 1873年7月,政府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政府缴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政府还按地税的l/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附加税——村费,一律用货币交纳。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实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地税征收上具有哪些特点?(6分)指出地税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的积极

影响

材料三 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确立了资产阶级司法制度的原则: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司法改革被认为是19世纪60、70年代最激进的一项改革。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前俄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弊端。(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哪些权利。这些权利的获得说明了什么?(3

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比较,俄国的司法改革又有哪些进步?但仍存在怎样的问题?(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俄国司法改革的认识。(2分)

(2)你是否同意该学者“阿里改革是一场‘反现代化运动’……是‘现代化的延误”’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3分)

9.(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需要的只

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有一个原因,即是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一项中国的科技发明,为这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维基百科《宗教改革》

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意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

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是如何“心灵紧

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9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的不同原因。(6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 辩(者)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2.(26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比较大的改革有十几次,大的改朝换代也有十几次。改革几乎失败,暴力的改朝换代却几乎获得成功。中国人普遍接受推翻而不接受改革,屈从暴力而拒绝改革。

材料二 唐代中期“二王八司马”的改革,主角是王叔文,但是他不懂得妥协。反对改革的太子与王叔文多次沟通,改革派尽是不给脸面。支持改革的唐顺宗身体不好要让位给太子,王叔文的老师有名的大官僚杜黄裳出主意,要王叔文组织改革派迎立太子为皇,以免新皇报复,王叔文却严厉斥责。不久,太子登基称宪宗皇帝,对改革派实行非常惨烈报复。

材料三 林则徐主张抗英大部分人支待,当他提出要学习外国的时候却遭来朝野上下一

片“汉奸”的骂名,此后的徐继畲、魏源、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都背过“汉奸”的骂名。很难想象英法德美向别国学习,会被骂成“英奸”、“法奸”、“德奸”、“美奸”。

材料四 清朝有很多改革的机会,可是一延再延,错过时机。清义和团乱后,慈禧想改革了,提出9年立宪,但是迟迟没有动作,到了辛亥革命爆发前5个月才搞出个“皇族内阁”来,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

回答题目: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造成中国历史上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8分)

(2)康有为的改良运动和孙中山的革命运动几乎是同时开展的,但是最后革命取代了改良。请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折这两者的消长变化过程。(1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请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实行改革开放的有利因素。(6分)

【参考答案】

1、B.题目是个逆向选择,“不是梭伦改革内容的”,“B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是伯里克利时期的措施。

5.答案:B。解析:从引文“长洲”“萨摩”这两处地名可知所述是1868年日本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倒幕派的力量主要集中在长洲、萨摩、土佐、肥前等地。在倒幕成功后开始了明治维新。1853年美国打开日本门户,不符合提干19世纪后期的时间。日本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引进、制定、改造的。引文中没有反映日本对外战争开始的线索。

6.(1)梭伦:限制奴隶主贵族特权。商鞅: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严厉打击奴隶主贵族。

成因: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梭伦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所处时代不同:梭伦处于雅典奴隶制国家形成时期;商鞅处于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

(2)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度。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3)保留了天皇制度和武士道精神

7.(1)解析:分析目的可从农民、政府(国家)等角度入手,并要注意结合材料一,如“以求税负的均衡”等进行全面概括。

(答案)目的:增加政府收入;均衡税负;减轻农民负担,缓解阶级矛盾。(6分) (2)特点类试题要材料分析。“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可以看出按比例纳税;还要注意缴纳的载体,以及地税的构成等方面入手。

(4)认识: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维护贵族的利益,改革不彻底。

9.(1)解析:第一问实际考查的是阿里改革的原因:可以从内忧——政治、经济;外患——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重。第二问考查的是阿里改革的内容:可以从经济、军事等方面作答。

答案:原因:西方列强入侵,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政局动荡;经济残破。(3分) 表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建立现代工厂;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建立现代海军。(4分) (2)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果同意:可以从给个的局限性方面作答;如果不同意:可以从改革的积极作用加以阐述。

答案:同意:阿里的政治改革未变革封建制度,没有实现向现代化的根本突破。(3分)

不同意:阿里改革建立了近代机器大工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3分)

10.(1)使德意志民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因信称义”。

(2)印刷术。圣经的大量印刷,信徒皆可自主阅读和独立理解,有助于否定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地位;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文艺作品被更广泛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

11.解析:第一问中,我们要善于理解题意,即闭关到开放,也就是从封建到资本的转变,其次要结合所学

知识来归纳答案。结果是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成为近代亚洲唯一走上繁荣富强的国家。第二问中,中日两国在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共同原因在于两国民族危机深重,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严重冲击,但改革结果完全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民众态度、文化传统等多个角度来分析。

(1)“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确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13.答:(1)中国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屈从暴力而拒绝改革;不善于妥协;抵触向外国学习;没有抓住有利时机。

(2)(12分)两者的消长变化过程: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提出民主革命,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

车上书”展开改良运动;1898年的“百日维新”改良运动从高潮转入低潮;1918年孙中山建立同盟会革命运动高涨;清朝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改良运动失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政府,革命运动达到高潮。(只要围绕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的发展演变来表述,就可以酌情给分。例如,革命党人领导的诸多起义和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改良派的办报结社等宣传活动等等都可以给分)

(3)实行改革开放的有利因素:政治上打倒四人帮,文革的结束;经济上计划经济的破产;思想上真理标准的讨论解放思想。(例如: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安徽小岗村家庭联产责任制等等都可以给分。也不一定按政治、经济、思想的答题形式来答,只要答到相关内容即可,题目并没有要求按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来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