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

江苏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

2023-05-06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论 蓟 江苏农秘经济l麓310嬲 江苏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 王勇赵勤瑞/江苏省土肥站 随着江苏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物单 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秸秆资源越来越 丰富。由于煤、气、电、新炭材等能源逐 步替代农村秸秆能源,大量的秸秆就必 须有出路,让其得到充分利用。剩余秸 秆的出路问题应该说一直是各地想解 决而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尽 管秸秆在饲料、燃料、肥料和工业原料 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利用,但用量都不 是很大,仍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剩余。如 何更好地利用秸秆,已经列为政府着手 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江苏秸秆的资源量及利 用现状 江苏省秸秆资源非常丰富,据统 计,年秸秆产量约3876万吨,其中以 稻、麦为主,水稻产草2164万吨,小麦 产草1205万吨,两者合计3369万吨, 约占秸秆总量的87%左右。相比之下, 其它如玉米秸秆、油菜秆、棉花秆,不仅 量少,而且因为是作为饲料或燃料的好 原料,已得到农民的充分利用。所以江 苏省秸秆处理问题的重点在稻、麦秸 秆,难点也在稻、麦秸秆。 江苏省每年有1000多万吨秸秆作 为燃料和能源。占秸秆总量的30%左 右:500多万吨被用来还田,占秸秆总 量的15%;550万吨作为饲料,占秸秆 总量的16%左右;120多万吨作为食用 菌基料,占秸秆总量的3%;秸秆发电、 造纸、编织及其它利用180万吨,占秸 秆总量的4%;还有30%左右,约120 万吨秸秆被废弃或在田间直接焚烧掉, 66 201 1/04 这些被丢弃或在田问直接焚烧掉的秸 秆主要是稻、麦秸秆。 、秸秆主要利用方式的制 8-9因素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20世纪 90年代试验超高茬麦田套稻栽培技术, 在麦子生长后期套种水稻,麦收时留茬 30cm左右,其余麦秸就地散开或就近 埋入麦田沟内。自然腐解还田。不耕地、 不整地、不插秧,是一种经济、高效、简 便的水稻轻型栽培模式。但这些技术体 系或模式以小田块人工作业为特色,机 械化作业程度还较低,有待于实现机械 化来进一步提高节本高效、高产增收的 综合效益。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已推广应用 多年了,已是~项成熟的技术。是当前 秸秆直接还田的主要方式,使用40KW 以上的大中型配套动力机械,如旋耕机 等,可以实现秸秆全量还田,能保证秸 秆还田的数量和质量。但由于机械化秸 秆还田要增加耕地机械的耗能和降低 耕地效率,在农民不愿增加机耕费用的 情况下,拖拉机手不愿将田中的秸秆翻 入地下还田,要农民白行处理完秸秆后 才愿耕地。农民为了省事,往往将秸秆 付之一炬,烧了省心。 江苏秸秆利用方式是多样的,但各 种利用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大 量消化秸秆,只有将秸秆集中工业化利 用或秸秆机械化还田这两种方式才有 可能大量处理和利用秸秆资源,使大量 剩余秸秆得到充分利用,可这两种利用 方式目前也都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才 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秸秆的集中利用成本大。限制 了工业用秸秆的数量和范围。目前我省 农村缺少经济可靠的秸秆收集、打捆设 备,秸秆由田问到田头,再由田头到秸 秆利用点的运输机械化程度低。 二是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不 到位。秸秆直接还田可就地利用秸秆, 不存在秸秆的收集和运输问题,在目前 农村劳动力紧张,人力成本高的情况 下,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可低成本有效 地解决大面积秸秆利用问题,目前的技 术和机械设备也可满足要求,只所以没 有得到全面推广。问题在于秸秆还田效 益不直观,还要增加机耕费和多施氮 肥,由于对秸秆还田的重要性宣传不到 位,农民对秸秆还田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深,农民不愿对其多投资金,政府又缺 少有效的激励政策和相应的资金支持, 所以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一直未得到 有效推广。推广面不够广。 三、解决剩余秸秆出路的对策 秸秆综合利用是一个世界性的课 题。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已作了大 量研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它的应用 也主要是在四个领域:饲料、燃料、肥料 和工业原料。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田块 大,多为单季耕作,用于燃料的秸秆收 集的机械化作业程度更高,大方捆( 2.5m X 1_2m X O.8m)从集捆、装卸到运 输都采用机械化作业。秸秆还田方面, 国外也有一些例子。如加拿大首都渥太 论 坛 华以北6O公里处的农业区。这里以耕 种玉米、小麦和养牛业为主。一部分玉 米整秆作青贮饲料,另一部分玉米在成 熟收割时,收割机一边收割一边把玉米 秆切碎,切碎的玉米秆作为肥料返到田 里。再如近年日本约68%的稻草是翻 人土层中还田,其次作为粗饲料养牛的 约占10%;与畜粪混合做成肥料约占 8%;制成畜栏用草垫约占5%。从以上 国外一些地方应用的秸秆处理技术中, 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秸秆处理的途径是 多方位的,其处理利用过程中的机械化 作业程度很高,规模效益显著。 根据我省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借鉴国外利用秸秆的成功经验,要想彻 底解决剩余秸秆的利用问题,在巩固现 有的利用渠道的基础上,要在工业化集中 利用和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这两种秸 秆利用方式上多下功夫,只有这两种方 式才是解决大量剩余秸秆的可行方式, 尤其是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在我省目 前的技术水平和经济能力下,是解决当 前大量剩余秸秆的最切实有效的途径。 1、加强宣传和管理,让机械化秸秆 还田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秸秆是宝贵 的有机资源,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不仅仅 是减少秸秆焚烧的重要措施,而是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众所周知,发 达国家化肥、水的利用率为60%,而我 国仅为30%,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这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施肥、灌溉技术落 后,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土壤基础肥力不 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养分结构不 平衡,保肥、保水能力差所致。实践证明 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特别对缓解我国 氮、磷、钾比例失调的矛盾,弥补磷、钾 化肥不足有十分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和 部门要充分认识秸秆还田的重要性,利 用 ̄ET,J、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深入到 农村宣传,让秸秆还田的意义在农村家 喻户晓,让农民自觉进行秸秆还田。不仅 间到地头(村头)集中的问题,有两种对 要做好宣传,而且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 策:(1)研究、推广田间散草的集垛机械 作,要明确和突出政府对秸秆综合利用 化技术和装备,即在农忙季节,能把田 的主要责任,还要明确农民和农村集体 问的散草快速、大量、低成本地向田头 组织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任务和责任。 或村头集中的技术和装备,改变目前人 2、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让农民从 力作业为主的局面。(2)研究、推广半固 秸秆还田中得到看得见的实惠。这些 定式秸秆集中打捆技术和装备,即在农 年,我省各地政府在秸秆开发利用方面 忙季节或农闲季节,能把风干的散草以 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 流动作业车的形式打捆,适应秸秆中、 但由于支持力度不够,财政补贴、税收 长途运输的需要。秸秆从农村到工厂的 减免等政策和措施没有跟上去,公共服 运输问题,规模化工业利用中,在解决 务不到位,民间投资也不到位,使加工设 农村就地将秸秆压成草捆、加工成固体 备、基础处理设施配套不足的状况长期 成型燃料问题的同时,还要研究、推广 延续,秸秆综合利用严重滞后。政府要制 秸秆从农村到工厂的运输问题。建议研 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一方面限制将秸秆 究、推广运量大、易装卸、行驶安全的适 乱堆乱放,甚至随意焚烧的行为,另一方 于散草短途运输的装备以及适应我国 面要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技术 国情的草捆、草块运输装备。 推广及利用各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扶 4、调动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的途 持。增加专项资金用于对秸秆还田机械 径加以解决。即要以市场化的理念来认 机耕作业的补贴,还要将现有的各项农 识秸秆的资源价值,看待其发展前景, 业补贴资金尽可能的与秸秆综合利用, 以政策和资金支持,调动企业综合利用 特别是秸秆还田结合起来,秸秆利用充 秸秆的积极性,以企业化的制度来推进 分的农户可以多得补贴,秸秆没有得到 秸秆的综合利用,拓宽其开发利用的途 充分利用,甚至在田间焚烧秸秆的农户 径。通过政府、企业、农村集体组织和农 应减少农业补贴,甚至不予补贴。 民的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3、加快技术研发,降低秸秆综合利 建立起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 用成本。目前秸秆工业化利用的难点在 我省的剩余秸秆一定能有好的出路,成 于秸秆的集中和运输。为解决秸秆从田 为宝贵的有机质源。口 201 1/04: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