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池完美版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池完美版教案

2021-12-07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学科 课题名称 重教学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 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涵咏,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要注重重点分析 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学生通过把一首首诗重重难点分析 句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他们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 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就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只是流于背诵。难点分析 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结合诗句想象画面,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 1、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重难点 教学方法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语文 年级/册 一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第六单元 12 古诗二首 小池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古诗《小池》。 导入 2、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初读诗,感受意境。 1、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2、认识生字:泉、流、树、爱、尖、角。 3、认识生字并指导书写:无、树、爱、尖、角。 4、再读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地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爱指喜欢,晴柔指晴天里柔美的风光。谁喜欢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怎么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指导读。 (5)惜,爱,拟人手法。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小荷才露尖尖角 (2)早有蜻蜓立上头 (3)体会“露”“立”巧妙用法。 “立”: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4)后两句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理解古诗诗句的意思。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试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赏读诗,内化意境。 杨万里通过描写小池的景物,带我们走进了大自然,陶醉在这初夏的美景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还有很多美景等待着大家去发现。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小结 小池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 认识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3. 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读诗联想画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导入揭题 1. 复习描写春天的古诗。

2. 是啊!对于春天,诗人们总有写不完的话题。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可春光易逝,一转眼,春天就悄悄的溜走了,迎来的是——(夏天)

3. 夏天到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几百年前,宋朝大诗人杨万里在野外郊游。这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他走到一个小池塘边,【课件图片】被小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由得停下脚步细细观赏起来,那是怎样的一个小池呀:只见一道细细的泉水缓缓地从泉眼里流出来,没有一点声音。阳光柔柔的洒向大地,池面上倒映着浓密的树阴。塘里,一些嫩绿的荷叶才刚刚长出水面,叶子还没有展开,有的只露出尖尖的小角。这时,几只蜻蜓飞来了,轻轻地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呢!

4. 看到这里,杨万里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可给这首诗加个什么题目呢?)

5. 板书:小池(理解:小池塘) 二、初读古诗,随文识字

1. 学生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2. 列出本文生字,带拼音认读,口头组词练习。 3. 去拼音巩固字音认读。 三、图文结合,理解古诗

1. 出示小池图,说说你在图上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孩子自由回答,老师根据回答板书:泉眼、树荫、小荷、蜻蜓)

2. 理解第一句: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泉眼”“树荫”,再体会诗意: 泉眼里的泉水是怎样流的?为什么流的这么细,这么小?(指导理解“惜”) 指导朗读。

3. 理解第二句:出示图片,理解“小荷”(指导孩子区别“小河”)指导朗读诗句。

4. 指导读整首诗,读好停顿。 四、书写生字

1. 出示“尖”、“树”,让孩子自主识记生字。

2. 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提示写字姿势,字的笔锋) 3. 展示 五、总结 板书设计:

小池

泉眼 尖 树荫 树

小荷 蜻蜓

教学反思:《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小池》一诗中,我主要以孩子朗读为主,在读中去体会诗意,并配有一些插图,直观地讲一些难点展示在孩子眼前,帮助他们理解,减少教师的讲解。但在朗读指导方面还是有些欠缺,特别是对第一行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没能够让孩子深刻体会“惜”所蕴含的情感,再进行朗读。

小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读记“池、惜”等6个生字,理解“惜、露、树荫、晴、柔”在诗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情感目标:初浅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初浅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加深对词的识记。

2、在多形式诵读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积累课外诗句。 教学流程:

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孩子们,开学初咱们就走进春天,积累了描绘春天的词汇,欣赏了描写春天的儿歌,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更品读了优美的春天的诗——(播放多媒体课件)

①(师说:听着清脆的鸟鸣声,看着零落的花瓣。)你会想起——《春晓》跟着旋律读——(幻灯:古诗《春晓》)

②(杨柳图)看到这样的风景,想到哪首古诗?——《咏柳》你来读—— 关于美丽的春天,诗人总有写不完的话题,可一转眼春天过去了,迎来的是什么季节?(夏天)

关于它,宋朝诗人杨万里也给咱们带来一首优美的古诗——(看老师写课题:小池,“池”——师边写边解字:“也”边有水读作“chí”。)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出示古诗,教师导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3)自由朗读古诗,要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 2、读完了吧,考考你,行不行?(抽读生字卡)

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泉”“流”“爱”“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甲骨文字形像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2)课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相机用“爱”组词并说话。

(3)引导学生用“加一加”或“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角”。

3.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老师再读。 (2)这首古诗听起来很美,你会读吗?

(3)诗就像歌一样有节奏,(出示划分节奏的古诗)请你也这样读一读,读出节奏。

(4)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师生接力读,全班接力读。 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 (一)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荷花池、泉眼、树荫、荷叶、蜻蜓。) (二)理解诗意。

1.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理解“爱晴柔”?

(2)指导朗读: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到水面,忽明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 (4)“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交流)

(5)引言: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①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②配乐读。

2.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

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杨万里不仅带领我们欣赏了小池宁静,感受了小池的趣味,还让咱们记住了那棵害羞尖角的小荷。关于夏日的荷塘,那真是多姿多彩。看(出示组图:初夏一过,池塘里不仅荷叶满满,还有许多——(荷花),这婀娜多姿的荷花是盛夏池塘的主角呢,她让杨万里诗兴大起,提笔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配乐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写字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爱”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重点注意:观察“爱”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比例。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欣赏评议。

总结:美丽的夏日荷塘,让我们记住了杨万里的《小池》,也领略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

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孩子们,夏日荷塘还留下了哪些名诗名句呢?回去请爸爸妈妈好好找找,补充在课文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在充分挖掘想象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地朗读,这样,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借助课件资源,紧紧抓住“爱”“惜”“早”“立”等学生难以体会的字、词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在评价中适时借助课件资源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课件资源,让学生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小池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把握诗句的节奏。 3理解诗句内容,初浅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

2多形式诵读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积累课外诗句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首古诗了,不知道同学们都还记不记得。让老师来考考大家,一起来“看图猜古诗”。出示ppt 引导学生复习并背诵学过的古诗,锄禾,春晓,静夜思,寻隐者不遇……

师:这些古诗中都用了非常优美的语言诗句来描绘一些景物与事物。今天向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里面也有非常美丽的景色。 出示ppt 二初读感知

1首先,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次吧。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2请同学们自己利用课本上的拼音将诗句读通顺。(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是太好了,老师也会读呢。咱们合作来读读好不好。首先请同学们读前面四前四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合作读) 同学们读的真好,咱们换一换吧。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四个字。(读)

咱们的合作实在是太棒了,真是天衣无缝。

3那么你觉得这一首诗中都有哪些美景呢。请认真读每一句诗,提醒大家,每一句诗中都有一处美丽的景物。

生答,分别是泉眼,树荫,小荷,蜻蜓。同时出示ppt

注意指导学生分辨小荷是什么,从课本插图引导,图中只有荷叶没有荷花,知道小荷指的是荷叶

4再看看同学们的课本上有没有像老师一样将它们圈出来呢。(引导孩子形成上课做笔记的习惯) 三创设意境,品悟感读

老师在上课之前特意找了几幅与这首诗相关的图片,你能不能猜出

来,这到底是古诗中的哪一句呢? 1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示图片,生猜测,并读出来: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还记得荷叶圆圆中,怎么说的吗,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说的是小蜻蜓“立”在荷叶上,注意这里的姿势是立在。和我们今天学习的一样,都是“立”。

一起来读一读“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蜻蜓飞落下来立在荷叶上。 2小荷才露尖尖角

出示图片。生猜测,并读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

提问:同学们来看,我们现在知道,小荷代表的是荷叶,那么,现在在图片上看到的荷叶与平时见到的荷叶一样吗? 不一样,平时看到的荷叶是平平的,绿绿的,圆圆的,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荷叶是什么样的? 尖尖的,长条形状的……

那你知道它为什么与我们平时见到的荷叶不一样呢?

因为他还没长大,还没长开呢,还没展开呢。出示ppt展示荷叶展开的过程。

同学们能不能发挥你的想象,你觉得没有展开的尖尖的荷叶长得像什么呢?

像一个滑梯,像一个数字7,像一把镰刀……

3泉眼无声惜细流。

来看第三幅图,出示图片。生猜测,并读出来:泉眼无声惜细流。 同学们,你怎么知道是这一句啊? 原来你看到泉眼了!

天气这么热,看到泉水,我就忍不住想要蹲下去捧起泉水喝一口,呀,什么感觉啊? 凉爽,甘甜……

再看看这幅图,这鱼儿是不是飞在天上的啊?

不是,是泉水特别的清澈,都看不见水了,所以看起来好像鱼儿在天上一样。

我们还知道这里面的是泉水而不是河水,你知道泉水与河水有什么区别么?

你遇到泉水就忍不住地蹲下去捧起泉水喝一口。那泉水可真是非常的香甜,凉凉的,这是河水可以做到的吗。这么香甜、清亮、清澈、干净的泉水,要不要我们去珍惜她呀。

让这么珍贵的泉水,就在大自然中静静流淌吧。所以说泉眼无声“惜”细流,珍惜它。

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泉水都非常非常的奇特,比如说我国山东济南的趵突泉,没有任何人工的装置,泉水就会自己从地底下冒出来。非常的奇特,有趣。 4树阴照水爱晴柔。

来看第四幅图,出示图片。生猜测,并读出来:树阴照水爱晴柔。

最后一张图是什么?树的影子倒映在河面上,多么美好的一幅情景呀,树荫照映着美丽的景色,让大自然都觉得特别的美好。 5将四句诗句连起来一起读一读,男女生读,各种读。

6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这泉,这树,这小荷,这蜻蜓,这一幅美丽的景色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到底该有多美呀?有谁能描述一下么?

把话题引到蜻蜓上,让学生尝试用“有的…有的…有的…”来造句。 四结束

再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