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0-05-18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赵泽

来源:《学理论·中》2014年第05期

摘 要:使用Link贬低-歧视感知量表、病耻感应对量表及病耻感情感体验量表对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的11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的平均分为(2.53±0.37)分,与量表均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9,p\\>0.05);应对方式中5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与量表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1,p\\< 0.05)。在情感体验方面,“误解”与“不同/羞耻”这两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68±0.46)分、(2.11±0.31)分,与量表均值比较,有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13,p\\ 关键词:精神障碍;歧视;应对方式;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4-0046-02

病耻感(stigma)的概念最早是于1963年由社会学家 Golfman提出[1],指患者因其自身患病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的耻辱体验,是一种患病后的心理应激反应,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些特殊人群的负面认识而形成的歧视和隔离,也表示特殊人群因为自身的负面标记而产生的羞耻感。病耻感令患者有自卑自责、感觉被歧视等负面的心理体验,从而选择逃避和隐匿病情、拒绝社交、就医等消极的应对行为,严重影响了精神障碍患者的疾病康复、社会交往和工作生活。西方学者[2-3]认为,“病耻感是精神卫生工作的最大障碍”,它可以损害患者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我效能,影响患者的治疗并且不利于患者的正常社交。国外在证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存在及严重性方面已经有十多年的研究,有学者 [4-5]在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高水平的病耻感。本研究于2013年6月-12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调查了110例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目前病耻感的状况,有助于精神卫生工作者,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性的健康教育,来减轻患者的病耻感。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3年6-12月,在郑州市某精神病专科医院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准备出院的精神障碍患者110人,其中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焦虑症患者。 (二)测量工具

采用Link的病耻感系列量表,分为3个分量表。

1.采用Link于1987年编制的贬低-歧视感知量表[5],量表 共有12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从“非常同意”计4分到“非常不同意”计1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采用Link于2002年编制的病耻感应对量表[5] ,量表分为5个维度:保密、退缩、教育、挑战和分离。量表共有27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从“非常同意”计4分到“非常不同意”计1分。

3.采用病耻感情感体验量表。分为2个维度:误解、不同/羞耻。均是与量表的均值比较。 (三)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精神病患者完成问卷的填写。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所需时间、匿名性,以及告知其有自愿填写和自由退出的权利。统一发放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回收问卷时,及时回收问卷并检查,获得尽可能大的应答率和填写完整率。 (四)资料整理和统计方法

调查后,先对问卷进行核对确保问卷的有效性,然后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一般资料

在110例调查对象中,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8.07岁;男性占51%,女性占49%;汉族占98%;患者发病时的年龄为13-54岁,平均的发病年龄为25-53岁;首次发病的患者有24例,占19.2%;其住院次数在1~16次,平均数为261次;病程为0~38年,平均为10.50年;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49例(44.5%),抑郁症患者41例(37.3%),焦虑症患者20例(18.2%)。

(二)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

从表l部分可知,精神障碍患者在“贬低一歧视感知”的平均得分为(2.53±0.37 )分,与量表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9,P\\>0.05)。应对方式中5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与量表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1 , p\\< 0.05)。在这5种应对方式中,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挑战”、“保密”“教育”“分离”“退缩”。退缩维度的平均分与量表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7,p\\>0.05)。在情感体验方面,“误解”的平均得分为(2.68±0.46)分,与量表均值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3,p\\ 三、讨论

(一)患者的歧视感知状况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本研究中,结果显示虽然患者的歧视感知没有高于量表均值,但是从精神障碍患者对于对问卷条目的选择结果来看,多数还是感知到了公众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普遍歧视。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被歧视方往往会强化并内化外界的歧视态度[6]。西方有学者提出,歧视的感知要比实实在在的经历了歧视之后,给患者造成的危害要更大[7],学者还提出歧视感知,也会影响患者的自我评价、自我效能、自尊等[6],更易于倾向于负面。 (二)患者的应对方式状况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在面临贬低和歧视的时候,为了减轻或避免身份威胁的产生会采取各种应对策略。在本研究中,在应对方式的5个维度中,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挑战”“保密”“教育”“分离”“退缩”。其中得分最高的是“挑战”,说明患者对于外界给予的歧视,最先的应对方式是挑战和反驳。Major等[8] 认为人们在面临危险和威胁的时候最自然的反应是躲避或是逃离,如果不能或是无法逃避,就会反抗、消灭或是转移。这同时也与中国人爱面子有一定关系,也符合研究结果显示得分最低的是“退缩”。 (三)患者的情感体验状况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认为他们之所以不能被他人所理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目前社会上普遍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误解本身有关系。此外精神障碍患者采取保密、分离和退缩等方式来应对歧视,这就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进行比较的机会,而且很难得到其他群体的各种支持,同时也阻止他们获得积极体验的机会。不同/羞耻的得分低,表明了大多数的精神障碍患者并没有过于明显的羞耻或感受。可能与中国人爱面子,不愿意报告羞耻感有关系。 总之,精神障碍患者普遍存在病耻感。精神卫生工作者,要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性的健康教育,来减轻患者的病耻感。同时多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多交流、多沟通,以便更好的获得各方面的支持。此外,应加强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改变公众的歧视性态度。 参考文献:

[1]Goffma.E/Stigma: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M].Prentice-Hall,1963:423. [2]Angermeyer Mc,Matschinger H.Public attitudes to people with depression:have there been any changes over the Last decade[J].Joum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04,83(2):177-182. [3]Ritsher BJ,0tilingam PG,Grajales M.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a new measure[J].Psychiatry Research,2003, 12l(1):31-49.

[4]Link BG,struening EL,Neese一Todd S,et a1.Stigrna as a barrier to recovery:the consequences of stigma for the self-esteem of people with mental iIlnesses[J].Psychiatr Serv,2001,52(12):162l-62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Link BG,Struening EL,Neese-Todd S,et a1.0n describing and seeking to change the experience of stigma[J].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Skills,2002,6(2);201-231.

[6]管健.污名研究: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分析[J].江淮论坛,2007(5).

[7]Perlick DA. Special section on stigma as a barrier to recovery introduction [J]. Psyychiatric Services, 2001, 52(12):1613-1614.

[8]Major B,O’brien L.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stigma [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5,56:393-4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