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航] 1.了解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开始的原因。(重点)2.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重点)3.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难点)
一、“九十五条论纲” 1.原因
(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会对德国进行神权统治和经济搜括。 ①经济: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②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极力阻碍德意志的统一。 (3)思想因素: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
(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发表: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
3.影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思维点拨]
1.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旧文明的矛盾冲突加剧、德意志近代化的发展要求,这一切决定了宗教改革必然首先在德意志地区展开。
2.教会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的愤怒,成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宗教思想
(1)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认为人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 (2)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每个信徒都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
(3)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2.宗教仪式: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1
3.世俗权力
(1)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2)德意志应当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特别提示]
“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修行观,适应了工商业市民阶层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沉重打击罗马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
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1.对德意志:冲击天主教会统治。
(1)改革主张迅速传播,不少宗教团体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
(2)掀起反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引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3)把《圣经》译成德文,推动宗教改革拓展,也推动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1555年,德意志确立“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
2.对欧洲: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新教,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思维点拨]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及意义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史论要旨]
1.16世纪初,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严重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使得天主教会有很大的影响力。
2.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是对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特权的否定,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思想统治,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图示]
2
主题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史料一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的本身,正如……所写的:“①义人必因信得生”),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史料二 上面所说的,虽然只就新兴的中等阶级必然要同现存的教会发生冲突这方面提到了两点,但已经足以证明:第一,在反对罗马教会权力的斗争中,最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阶级是资产阶级;第二,当时反对封建制度的每一种斗争,②都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必然首先把矛头指向教会。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史料解读]
①体现了“因信称义”的主张。“义人”是指灵魂得到拯救的人,灵魂得到拯救的关键是对上帝的虔诚信仰,而不在于繁缛的仪式和向教会捐赠等“善行”。 ②指出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形式,即“披上宗教的外衣”。 [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一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观点有何意义。
提示 “因信称义”否定了教皇的神权地位,否定了罗马教廷支配下的天主教会存在的必要性。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的观点。
提示 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必然会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对;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小,这种斗争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 [史论总结]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1)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主张,它把灵魂得救的决定权由教皇、教士手中转移到个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
(2)认为宗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从而否定了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这样就否定了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 (4)反对购买赎罪券,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5)主张全体信徒皆教士,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地位平等的思想。
3
1.16世纪初,德意志有一句谚语说:“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下面漫画形象地说明了( )
A.罗马教皇对德意志搜刮掠夺 B.罗马教皇对德意志的重视 C.德意志的畜牧业发达 D.德意志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答案 A
解析 漫画寓意德意志在教皇掠夺下由健康走向衰亡,讽刺的是教皇掠夺对德意志的危害,故A项正确。
2.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主张,认为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这一主张(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A、C选项矛盾,C项符合题意和史实,所以选C项。 3.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为欧洲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B.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C.16世纪末取得合法地位 D.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答案 C
解析 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教诸侯签订和约,规定“教随国定”的原则,从此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
4.(2016·厦门高二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从路德说出了人们必须用《圣经》本身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他的教义这句话以后,人类的理性才被授予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且这理性在一切宗教领域中才被认为是最
4
高裁判者。 ——H·海涅《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材料二 路德认为教权所辖范围仅涉及灵魂,不应涉及金钱、土地以及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预国家事务。在国家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德意志的宗教不能是罗马的臣属,德意志的牧师、僧侣应享有自己的宗教权利。
——邢来顺、李富森《马丁·路德民族思想的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路德关于个人信仰的基本主张。分析“这理性在一切宗教领域中才被认为是最高裁判者”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路德的思想,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哪两对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思想的政治影响。
答案 (1)主张:个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因信称义。
作用:使人获得了信仰的自主权;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思想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任答两点即可)
(2)关系:教权与王权(教会与国家);罗马教廷与德意志教会。
影响: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使政教分离;有利于民族教会的建立;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基本主张,结合材料一“人们必须用《圣经》本身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他的教义”可知,路德认为个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路德的主张是“因信称义”。第二小问历史作用,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关系,结合材料二“教权所辖范围仅涉及灵魂……不能干预国家事务。德意志的宗教不能是罗马的臣属,德意志的牧师、僧侣应享有自己的宗教权利”可知,材料二中路德的思想主要涉及教权与王权、罗马教廷与德意志教会的关系;第二小问政治影响,可以从对天主教会、世俗权力、民族国家的发展等政治方面的影响回答。
[基础达标]
1.(2016·晋江高二期中)对如图“兜售赎罪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天主教会搜刮钱财的一种手段 B.是激化天主教会和德意志矛盾的导火线
5
C.可以使教徒赎清自己的罪行
D.16世纪中期,在各方反对声中废止了这一做法 答案 C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维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声称可以用来抵消世间的一切罪恶。此举引起了德意志各阶层的愤怒,马丁·路德强烈反对,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露赎罪券的荒谬,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分析选项,C符合题意。
2.1517年,为反对教皇借兜售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即宗教改革的火焰。这说明( ) A.神学禁锢了人们的头脑 B.罗马教皇是欧洲封建主 C.当时社会矛盾相当尖锐
D.“论纲”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 答案 C
解析 注意材料信息“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时在思想上天主教会对欧洲人民进行严密的精神统治;在经济上天主教会大肆搜刮欧洲各国人民;在政治上天主教会干涉各国的内政,引起欧洲许多君主和贵族的不满,因此教会与德意志各阶层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故C项正确。
3.(2017·成都高二检测)《欧洲文艺复兴史》中写道,“《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文中的“他”划燃火柴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九十五条论纲》为马丁·路德的著作,他在德国开始了宗教改革,故“划燃火柴的地点”是德国,图中①为英国,②为法国,③为德国,④为瑞士,故C正确。
4.(2017·西宁高二检测)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上述观点( )
6
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 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 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 答案 A
解析 由“信者就是上帝”“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可知上帝的意志服从个人的意志,故本题选A。
5.(2016·深圳高二期中)“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这段话旨在( ) A.否定神的重要性 C.抨击专制制度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即“因信称义”,强调对上帝信仰的重要性。A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C、D与题干材料的含义不符。 6.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这一主张的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答案 A
解析 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生活中从事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A项符合题意;B、C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均排除。 [能力提升]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
7
B.肯定信仰的权威 D.强调“道”的重要性
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
——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马丁·路德传记》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
答案 (1)主张:因信称义;简化圣礼;反对教皇对德国的掠夺;主张世俗王权统治。 (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改革。
条件: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人文主义影响。
解析 第(1)问“主张”结合“不再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和所学知识综合概括作答;第(2)问“理解”依据“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和所学知识“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分析理解;“社会条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作答。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