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届全国新高考I卷地区考向预测信息卷(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届全国新高考I卷地区考向预测信息卷(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01-21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23届全国新高考I卷地区考向预测信息卷(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相对于其他文体,报告文学是一种“外向型”的文体。它的“报告性”决定了它必须像新闻一样面对现实,参与社会生活。其他任何一种文体也许都有借口逃避现实,而报告文学不能。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它的姿态和脚步都必须是向前的。与社会现实互动,与时代发展同步,将根系深深扎入当下生活,是这个文体得以存在的前提,也是它能量和活力的源泉。

文学创作有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说法,这“四力”仿佛为报告文学量身定做。“四力”之中,最费心、劳力、耗时的当属脚力;并且脚力的意义,还依赖于其他“三力”的支撑才得以存在。如果眼力、脑力、笔力不行,纵然你走了千里万里,结果仍不得而知。数月或数年后,一部作品出来方有定论。如果作品成功,那之前的辛苦和劳动还算有了意义;如果作品失败,之前大段时间的奔波与周折,都将被宣告为“无用功”。无疑,报告文学作家总是要比从事其他文体的作家多付出很大一部分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劳动。很多天赋好一些的写作者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便转头去写小说或诗歌,没耐性也没有勇气把热情、精力和时间都花在那些难以把握的采访上。

然而,不管这件事情有多难做,终究还是需要有人做。毕竟,报告文学这一大有作为的文体需要优秀的作家群体来支撑,需要有人为其付出心血和汗水。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表现领域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的写作主题,只适合于报告文学;直接、迅捷、有力量,这些特殊的文学向度也构成作家们不能舍弃的理由。既然报告文学写作的人文价值在,其全面反映社会现状和人性复杂的文学可能性在,坚守和捍卫这个文体尊严的必要性就在。什么叫担当呢?就是要在艰难与容易、压力与安逸、约束与自在、值得与不值的权衡和选择中,依从责任和使命,而不是个人苦乐和得失。这就是一个作家应有的使命担当。

(摘编自佟鑫《报告文学的修为、使命与担当》) 材料二

1

对报告文学应该模仿客观存在的现实还是揭示更加本质的现实,不同的理论家都持有不同的观点,且争论不休。小说、戏剧和诗歌,其自身具有虚构性。亚里士多德指出的“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业已成为虚构类文学创作者信奉的圭臬。对非虚构类文学书写的讨论,则长期在反映已发生的事情上打转。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真实记录历史和社会的文体,读者天然会对其产生信任感和真实感。不过,报告文学的书写者也希望通过客观真实达到一种更本质真实的效果。毕竟所有的文学书写者反映的绝不仅仅是生活世界,而是现实与虚构交织在一起的“可,能性世界”——只是这种对可能性世界的描述潜藏于作者的想象书写中。

事实上,“可能发生的事”背后也包含着作者从“实然世界”寻找其所认为的“应然世界”的愿望和可能。除了透过事实总结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写作者往往也希望借助文学创作传达自身的某种理念和愿望。有无这些理念和愿望,可说是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的重要区别。新闻报道力图准确、客观传达事件的来龙去脉与人物的真实形象,即便书写者想透露自身的看法或无意识地流露出价值判断,也受限于文体自身的要求。但报告文学则不同,因为它是一种记忆性书写,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想象与纪实交融的情况,报告文学书写也就不再像镜子般再现社会真实,而是会打上受访者与书写者主体意识的烙印。

其实,不论是寓褒贬于纪实还是描述“可能发生的事”,都需要主客体的统一。想象恰恰为报告文学实现主客体的统一提供了基础,因为想象具有双重超越性。一重是主体对自我意识的超越。受访者和书写者总是抱有某种目的进行想象活动,这种目的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其在现实中难以获得满足,主体想象出一种让自己满意的状态来弥补现实的不足。另一重超越性便是对社会现实的超越。这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或通过报告社会现实存在的不良现象,呼唤更美好的社会,这是对客观存在的超越;或弘扬社会新风、时代精神与个人品质,这同样是对客观存在的超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柔石想象歌声是五彩美丽的云,“用了‘共产主义’的大红色的帆篷,装载着我们到了自由、平等的无贫富、无阶级的乐国”。今天,《大国重器》《最好的时代》《国家温度》《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作品,展现了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彰显了中国力量,这样的中国正是柔石等先行者期盼的中国社会。中国奇迹与时代精神激励着中国人不断奋进,超越当下,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摘编自陈想、袁勇麟《纪实与想象:作为记忆书写的报告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面对现实,参与社会生活,是报告文学的根本属性之一,也是它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的特殊之处。

B.在表现领域、写作主题、文学向度等方面,报告文学往往具有自身的特色,作家有可能大有作为。

2

C.亚里士多德关于诗人职责的话对小说等虚构文学影响巨大,对报告文学等非虚构文学也有借鉴意义。

D.主体在现实中未能获得满足,就可能抱着某种目的进行想象,以此达到一种满意状态来弥补现实的不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指出报告文学的创作需要有耐性和勇气,需要依从责任和使命,有担当的意识。

B.材料二从是否传达自身理念和愿望的角度论证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的区别,对比鲜明。

C.材料二举《大国重器》等例,论证了报告文学与时代精神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D.材料一指出报告文学具有人文价值,材料二引柔石言论说明了报告文学中想象的功能。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报告文学有三重门,第一重门是生活之门,其次是文学之门、思想之门。 B.报告文学要求的是“是生活”,而小说等文学门类要求的则是“像生活”。 C.“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所以人们常把报告文学形容为“行走的文学”。 D.报告文学,报告在前,文学在后,当以报告为主,文学不过点缀而已。 4.想象在报告文学中存在的原因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

5.报告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3

保卫延安(节选)

杜鹏程

“报告!”陈兴允轻轻地走进窑洞,低声喊。

“哦,你来咯!把湿衣服脱掉。”彭总走到床边,提起一件自己常穿的破旧棉衣,说,“披上。”

彭总中等以上的身材,普通工人的脸相,两道又粗又黑的浓眉下一对不大的眼睛闪着严肃刚毅的光芒。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像普通劳动人民一样质朴、淳厚。他和陈兴允谈了几句话以后,又注视作战地图,扳住指头在计算什么。有时,他来回轻轻地踱着步子。看来,他总是全副精力都贯注在某一点上,冷静地深思着。 彭总让陈旅长走到地图边,要他看其他战场敌我态势以及敌人在陕北的分布情况和动向。有时候,他回头看陈兴允的眼睛,仿佛在观察:“他是否懂了这一切呢?” 陈兴允觉得彭总那严肃深沉的眼光,直射到人心里。在这样的眼光下,软弱、犹豫、自私都无法隐藏,正像眼睛里不能有针尖大的灰尘一样。

彭总沉静地站在地图面前,使人感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并不使你感到冷淡,相反的,这是耐心的启发、等待和父兄般的关怀。

虽然将要进行的战斗,是部队在陕甘宁边区作战的第一次攻坚战,虽然部队攻坚经验很少,可是陈兴允一站到彭总面前,他就觉得蟠龙镇一定会拿下。 彭总深思着,偶尔和陈兴允说一两句话。

陈兴允在这第一次和彭总接近的时刻,彭总的举止言谈使他微微感到奇异。他回忆起自己每一次对干部交代任务的时候,生怕他们了解不清,总是反复地给他们讲,要他们中间某些人复诵。可是彭总老是冷静地、精神非常集中地谋虑着,而很少说话。彭总不长篇大论地讲话,可是他的话里,压缩着宝贵的思想和丰富的经验。他的话,会让你联想起很多的事情。他的话,一投入你的脑子中,你那很多模糊感觉到而说不出的凌乱、片断的经验,便连贯起来了,系统了,明确了,提高了。这时,你会惊奇地对自己说:“啊!事情原来这样简单、明确!可是以前我怎么觉得它是那样复杂和没有头绪呢?”

陈兴允正寻思,三个小娃娃跑到彭总住的窑洞门口。这些个娃娃最大的有六七岁,最小的只有四五岁。警卫员一边瞪眼吓唬,一边低声喊:“小鬼,别乱跑,回来!”娃娃们根本不理睬,连跳带蹦地闯到彭总住的窑洞中去了。

彭总弯下腰,轻轻摩着娃娃们的头,问:“噢,你们有什么军国大事要来讨论?”

4

娃娃们傻呵呵地互相瞧瞧,一对对的黑眼珠,像那荷花叶上的水珠一样滚转。他们憨溜溜地笑了。接着,他们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一拥上去抱住彭总的腿,有的向彭总要子弹壳,有的向彭总要一支很小很小的手枪。

彭总给一个小娃绑好鞋带,给另外一个小娃擦了擦鼻涕,然后又跟他们有趣地谈了一阵,最后说:“这里不需要你们发言!”娃娃们跳着往出走,彭总用手照护着他们,一面走,一面说:“好,到外面去玩。对你们是不能讲原则的。小心,不要跌跤!”

彭总望着:走远了的娃娃们,故意踏着泥水,倒退着、跳着向他招小手,他坦然地笑了。

(有删改)

文本二

彭德怀速写 丁 玲

“一到战场上,我们便只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动。就是刚上火线的,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不懂得害怕。只要他一声令下,我们就找不到一个人不高兴去迎着看不见的死而勇猛地冲上去!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

这是一个24岁的青年政治委员告诉我的。当他述说这一段话的时候,发红的脸上隐藏不住他的兴奋。他说的是谁呢?就是现在我所要粗粗画几笔的彭德怀同志,他现在正在前方担任红军前敌副总指挥。

穿的是最普通的红军装束,但在灰色布的表面上,薄薄浮着黄的泥灰和黑色的油,显得很旧,而且不大合身,不过他似乎从来就没有感觉到。脸色是看不清的,因为常常有许多被寒风所摧裂的小口布满着,但在这不算漂亮的脸上有两个黑的、活泼的眼珠转动,看得见有在成人脸上找不到的天真和天真的顽皮。还有一张颇大的嘴,充分表示着顽强,这是属于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顽强的神情。每当遇到一些青年干部或是什么下级同志的时候,看得出那些昂奋的心都在他那种最自然诚恳的握手里显得温柔起来。他有时也同这些人开玩笑,说着一些粗鲁无伤的笑话,但更多的时候是耐烦地向他们解释许多政治上工作上的问题,诚恳地显示着对一个同志的勉励。这些听着的人便望着他,心沉静了,然而同时又更奋起了。但一旦他不说话沉思着什么的时候,周围便安静了,谁也唯恐惊扰了他。有些时候他的确使人怕的,因为他对工作是严格的,虽说在生活上是马马虎虎;不过这些受了严厉批评的同志却会更爱他的。

5

拥着一些老百姓的背,揉着它们,听老百姓讲家里事,举着大拇指在那些朴素的脸上摇晃着说:“呱呱叫,你老乡好得很……”那些嘴上长的有长胡的也会拍着他,或是将烟杆送到他的嘴边,哪怕他总是笑着推着拒绝了。后来他走了,但他的印象却永远留在那些简单的纯洁的脑子中。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本一中“自己常穿的破旧棉衣”的细节,文本二中“最普通”“不大合身”等表述,都体现了彭德怀衣着简朴的特点。

B.文本一没有直接描写彭总与陈兴允关于战斗的具体对话,而是借助陈兴允的心理活动主要刻画彭总严厉和坚强的一面。

C.文本二开头以青年政治委员的话倾诉爱戴,文末写彭总留给百姓的深刻印象,别具匠心,都运用侧面描写手法。

D.文本一着重刻画彭德怀眼光的严肃、刚毅和深沉,文本二突出其眼神的活泼、天真和顽皮,角度虽异,传神却同。

7.关于文本一中彭德怀与娃娃们交谈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娃娃们闯进彭总窑洞,折射出彭德怀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受群众爱戴。 B.彭德怀摸娃娃头的动作,与“军国大事”的问话反差鲜明,尽显幽默。 C.“荷花叶上的水珠”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娃娃们的天真无邪。 D.彭德怀对娃娃们充满爱心,但“这里不需要你们发言”,凸显其原则性。 8.文本二说:“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9.文本一和文本二是如何塑造彭德怀形象的?并据此概括“速写”的文体特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佛肸以中牟叛,置鼎于庭,致士大夫曰:“与我者受邑,不吾与者烹。”大夫皆从之。至于田卑,曰:“义死,不避斧钺之罪;义穷,不受轩冕之服。无义而生,不仁而富,不如烹。”褰衣将就鼎,佛肸脱屦而生之。赵氏闻其叛也,攻而取之;闻田卑不肯与也,求而赏之。田卑曰:“不可也一人举而万夫俯首智者不为也赏一人而惭万夫义者不取也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不义。”辞赏徙处曰:“以行临人,不道,吾去矣。”遂南之楚。

楚太子建以费无极之谮见逐。建有子曰胜,在外,子西召胜,使治白,号曰白公。胜怨楚逐其父,将弑惠王及子西,欲得易甲。陈士勒兵,以示易甲曰:“与我,无患不富贵;不吾与,则此是也。”易甲笑曰:“尝言吾义矣,吾子忘之乎?立得天下,不义,吾不取也;威吾以兵,不义,吾不从也。今子将弑子之君,而使我从子,非吾前义也。子虽告我以利,威我以兵,吾不忍为也。子行子之威,则吾亦得明吾义也。逆子以兵,争也;应子以声,鄙也。吾闻士立义不争,行死不鄙。”拱而待兵,颜色不变也。

芋尹文者,荆之欧鹿彘者也。司马子期猎于云梦,载旗,旗长拖地,芋尹文拔剑齐诸较而断之,贰车抽弓于,援矢于筒,引而未发也。司马子期伏轼而问曰:“吾有罪于夫子乎?”对曰:“臣以君旗拽地故也。王者之旗拽于地,国君之旗齐于轸,大夫之旗齐于较。今子荆国有名大夫,而灭三等,文之断也,不亦可乎!”子期悦,载之王所,王曰:“吾闻有断子之旗者,其人安在?吾将杀之。”子期以文之言告,王悦,使文为江南令,而大治。 (节选自《新序·义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可也一人举/而万夫俯首/智者不为也/赏一人而惭万夫/义者不取也/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不义

B.不可也/一人举而万夫俯首/智者不为也/赏一人而惭万夫/义者不取也/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不义

C.不可也一人举/而万夫俯首/智者不为也/赏一人而惭万夫/义者不取也/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不义

D.不可也/一人举而万夫俯首/智者不为也/赏一人而惭万夫/义者不取也/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不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7

A.“大夫”是古代官阶名称,地位低于“卿”“士”,后世成为一般任职者的称谓。 B.“褰衣将就鼎”与“金就砺则利”(《劝学》)两句中的“就”字含义相同。 C.“惠王”的“惠”为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D.“引而未发也”与“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引”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佛肸占据中牟发动叛乱,在中庭放置大鼎,对士大夫说,不听者驱离,听从者将从鼎中分一杯羹。别人纷纷听从,只有田卑不为所动。

B.赵氏平息了佛肸的叛乱,听闻田卑没有参与谋反,于是便寻找他想予以封赏。田卑认为如果接受了封赏则不合道义,所以推辞并移居别处。

C.司马子期在云梦之地狩猎时,他车载的旗帜拖曳于地,芋尹文看到后当即拔剑将旗帜斩断,并指出不同身份的人车旗应当有不同的规制。

D.楚王本来准备杀掉芋尹文,但在听闻子期的禀告后转怒为喜,并让原先地位卑贱的芋尹文管理江南区域,使得该地政治清明、局势安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义死,不避斧钺之罪;义穷,不受轩冕之服。无义而生,不仁而富,不如烹。 (2)楚太子建以费无极之谮见逐。建有子曰胜,在外,子西召胜,使治白,号曰白公。

14.面对白公胜的威逼利诱,易甲是怎么应对的?为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元日述怀 卢照邻

筮仕①无中秩②,归耕有外臣③。

8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注】 ①筮仕:古人出外做官前,先占卜吉凶。②中秩:中等官位。③外臣:本指他国之臣,后也指隐居之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的不是一般的仕途无望、归隐田居,而是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认识与感慨。

B.“花舞大唐春”写鲜花迎来的不是小山村的春天,而是整个大唐的春天,尽显诗人的胸襟与气魄。

C.“三径”运用典故写居处荒芜而内心凄凉,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的用法相近。

D.尾联卒章显志,诗人毫不掩饰地抒发了自己喜悦的心情,祝愿年年岁岁风物常新。

16.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同样是描写元日万象更新的景象,王诗与卢诗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诗经·大雅·荡》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相近,都强调善始善终的重要性。

(2)王安石主张义、利统一的价值观,他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为国理财和与民争利的区别。

(3)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感慨于人生悲欢离合,故而含有“人生”二字的古诗词名句也屡见不鲜,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田间地头到抗疫现场,从祖国边疆到异国他乡,从足球赛场到绚丽舞台,从扫黑一线到绿色军营,创作者将十年间无数为国家、为社会、为生活努力奋斗的身影浓缩进11个故事中,以点带面地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①________的变化——在播出的众多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剧目中,《我们这十年》以宏大的时代格局、鲜明的主题立意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格外引人注目。

在“我们这十年”作品主旨的统御下,多维聚焦,全线出击,将蓬勃宏大的时代发展转换为真实生动、鲜活可感的现实生活故事,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大时代折射小人物,对新时代中国重大发展成就进行集中巡礼。在创作格局、题材视野和叙事角度上,该剧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出发,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全方位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为作品赋予了②________的深度、广度、力度与温度,具有宏大的历史视野、高远的创作格调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我们这十年》是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彰显了中国气魄。作品为现实题材影视创作赋予了新时代的审美风范和文化气象,必将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留下③________的一笔。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拒糖于千里之外”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健康共识。大家普遍认为糖是肥胖的祸源,因此将无糖食品当成减肥食品。无糖食品,是指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的甜味食品,但①____________________,如糖醇或低聚糖等甜味剂品种。

10

无糖食品就代表食品零能量吗?无糖食品强调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添加糖,但是食物本身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均可为机体提供能量,因此无糖食品并不等于无能量食品。对于有减肥需求的消费者而言,除了要关注食品的含糖量,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家为弥补无糖食品甜味不足的缺陷,在食品生产中加入食用代糖这一甜味剂以提高食品的甜味。根据来源的不同,代糖可以分为天然来源的甜味剂以及人工合成甜味剂。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糖的甜味,③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预防肥胖等食品中。实际上,代糖的使用与体重控制之间尚没有科学定论。单纯选择食用无糖食品并非减肥良策,消费者还得在能量平衡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21.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乡土中国》不足八万字,是本典型的“大家小书”,值得我们好好阅读。 B.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做足一个大家闺秀,通常很少表现自己的性情。 C.李教练赛后点评本场比赛道:“今天大家的防守做得比较努力,有一股拼劲。” D.两旁的道路上,随处可见“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她”一类的标语。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青年人要敢想敢为,“敢”应该是青年人做事的态度和认识,正如鲁迅所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故而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青年在山河飘摇的危难之际,发出“我们不干,谁干”的呐喊。

青年人又要善作善成,“善”是青年人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方法,青年人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会“自讨苦吃”,多受一些“热锅”上的煎熬,多经历一些“磕磕绊绊”,多面临一些“惶恐不安”的心理挑战,在摸爬滚打、风霜雨雪中“壮筋骨、练胆魄、增智慧”。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11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向预测信息卷(三)答案解析

试卷总评:本套试卷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文化传承,关注学生成长,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培育目标自然融入试题之中。现代文阅读Ⅰ关注了报告文学的发展,致力于探讨报告文学的使命与担当问题;现代文阅读Ⅱ、古代诗歌阅读的文本分别选自当代作家杜鹏程、现代作家丁玲和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作品,文言文选自《新序·义勇》,都具有典范意义;语言文字运用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情景设置更贴合实际应用。 试 题 详 解

1.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试题解析]A项,“面对现实,参与社会生活……也是它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的特殊之处”说法错误。从第一段“像新闻一样面对现实,参与社会生活”可知,“面对现实,参与社会生活”并非报告文学特有,新闻也有这种特点。 2.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试题解析]C项,“论证了报告文学与时代精神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说法错误,从材料二最后一段可知,文中举《大国重器》等例,是论证想象对社会现实的超越。

3.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

[试题解析]材料一的观点是“报告文学需要深入生活(也就是‘脚力’)”。A项所说的是报告文学的三个方面,并没有涉及深入生活的内容。B项所说的是报告文学与小说等文学的区别,没有涉及深入生活的内容。C项“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强调了报告文学深入生活的重要性,符合材料一的观点。D项强调报告文学中真实的重要性要高于文学性,没有涉及深入生活的内容。

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原因:①报告文学追求客观真实之上的本质真实,须借助想象来描述可能性世界;②报告文学是记忆性书写,反映受访者与书写者的主体意识,必然存在想象。(2分)

12

作用:报告文学需要主客体的统一,而具有双重超越性的想象可以为其提供基础。(2分)

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社会现实是报告文学得以存在的前提,也是其能量和活力的源泉;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表现领域和写作主题只适合于报告文学。②报告文学可通过想象实现对社会现实的超越,或通过报告社会现实存在的不良现象,呼唤更美好的社会,或弘扬社会新风、时代精神与个人品质。

6.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试题解析]B项,“主要刻画彭总严厉和坚强的一面”不正确,主要是刻画其沉着和智慧。

7.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

[试题解析]D项,“凸显其原则性”错误,这是彭德怀与娃娃们开玩笑。 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分析作品内容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彭德怀“严肃深沉的眼光,直射到人心里”,令软弱、犹豫、自私都无法隐藏;对工作十分严格,令部下在战场谁也不敢乱动。所以“我们是怕他的”。②彭德怀关心同志,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甚至有点天真顽皮,能够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指挥作战镇定自若,举重若轻,在军民中富有崇高威望。所以“我们更爱他”。

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分析文本体裁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参考答案]第一问:①文本一通过与陈兴允讨论、与孩子们交谈这两个场景展开,有连贯的故事情节,细节富有想象力,描写具体细腻。②文本二抓住彭德怀最本质的性格特征进行简笔勾勒,基本上没有故事情节,纪实性强,描写简明凝练。(4分)

第二问:速写具有纪实性、篇幅短小、简练生动的特征,强调用具有概括力的笔墨描摹人物、叙述事件、复现场景。(2分) 10.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13

[试题解析]“一人举”和“万夫俯首”之间是因果关系,意思紧密,如与前面“不可也”连在一起,则意思不连贯,排除A、C两项。“不义”是对“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一事的判断,应单独成句,排除D项。

11.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和辨析文言实词的能力。

[试题解析]A项,“地位低于‘卿’‘士’”错误,“大夫”地位低于“卿”高于“士”。 12.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试题解析]A项,“不听者驱离,听从者将从鼎中分一杯羹”错误,原文为“与我者受邑,不吾与者烹”,意为“顺从我的人获得封邑,不顺从我的人就会被烹煮”。 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参考答案](1)为道义而死,可以不逃避斧钺死刑;为道义而困苦,可以不接受高官厚禄。不讲道义而苟活,不讲仁德而富贵,还不如被烹煮。(“义死”“无义”“不仁”各1分,句意1分)

(2)楚国太子建因为受到费无极的诬陷而被放逐。太子建有一个儿子叫胜,流亡在外,子西召回胜,并让他去治理白地,称为白公。(“以”“谮”“见”各1分,句意1分)

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易甲采取了拱手待兵、泰然赴死的应对方式。(1分)②因为他认为士应遵循不屈于“利”和“威”的道义,无论是武力反抗还是发声应和,这都与“立义”的宗旨相矛盾。(2分) 参考译文:

佛肸凭借中牟发动叛乱,在中庭放置锅鼎,招致士大夫并说道:“顺从我的人获得封邑,不顺从我的人就会被烹煮。”大夫们都顺从他。到了田卑,他却说道:“为道义而死,可以不逃避斧钺死刑;为道义而困苦,可以不接受高官厚禄。不讲道义而苟活,不讲仁德而富贵,还不如被烹煮。”说着就牵起衣服准备走近锅鼎,佛肸急忙加以阻拦,让他活了下来。赵氏听闻中牟发生叛乱,攻占夺取了该地;听说田卑不肯附和佛肸,寻求田卑并想要封赏他。田卑说道:“不可以,一个人被选拔出来而使万人低头,这是有智慧的人不肯做的事。封赏一个人而使万人惭愧,这是秉持道义的人不肯获取的事。我如果接受封赏,会使中牟的士人怀有羞耻,这是不道义的。”田卑辞去封赏迁徙别处说道:“因为德行而凌驾于他人之上,这是不道义的行为,我还是离开吧。”于是南行来到楚国。

14

楚国太子建因为受到费无极的诬陷而被放逐。太子建有一个儿子叫胜,流亡在外,子西召回胜,并让他去治理白地,称为白公。胜怨恨楚国放逐了自己的父亲,准备杀掉楚惠王和子西,并想获得易甲的支持。(胜)部署士兵,并把他们展示给易甲看,说:“服从我,不用担心没有富贵;不服从我,这些人就要杀了你。”易甲笑道:“我曾经说过我所遵循的道义,您忘了吗?立即获取天下,如果不合道义,我不会获取;用武力威吓我,如果不合道义,我也不会服从。现在您将要屠弑您的君王,却让我听从于您,这不符合我先前所说的道义。您即使用厚利诱劝我,用武力威吓我,我也不会屈从做这样的事。您施行您的威势,我也彰显我的道义。领兵反击您,这是争斗;发声迎合您,这是令人鄙夷的。我听说士坚持道义不争斗,慷慨赴死也不做令人鄙夷之事。”于是拱手等待兵众,脸色一点也没改变。 芋尹文是楚国放牧鹿、猪等动物的人。司马子期到云梦之地狩猎,车上插着旗帜,旗帜因过长而拖曳于地,芋尹文拔出宝剑齐着横木斩断了旗帜,子期的副车随从从弓袋里拿出弓,从箭筒里抽出箭,拉开弓弦而没有射出。司马子期伏在车轼上问道:“我有什么地方得罪您了吗?”芋尹文回答道:“我是因为您的旗帜拖曳于地才这样做的。天子的旗帜拖曳于地,国君的旗帜和车轸齐平,大夫的旗帜和车的横木齐平。现今您是楚国有名的大夫,却抹杀这三个等级的差别,我斩断它,不是可以的吗?”子期听后很高兴,用车将他载到楚王处所,楚王说道:“我听闻有人斩断你的车旗,这个人在哪里?我将杀掉他。”子期把芋尹文的话禀告给楚王,楚王十分高兴,让芋尹文担任江南之地的长官,当地被治理得政治清明,局势安定。

15.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试题解析]C项,“居处荒芜而内心凄凉”“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的用法相近”错误。“草色迷三径”形容春草萌发,生机勃勃。诗人所居环境草色迷人,风光优美,左邻右舍无不惊叹、艳羡,表达了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1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王诗更多地取材于民间习俗,摄取百姓过春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等,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②卢诗更多地取材于自然风光,撷取春日来临时的自然风光,抓住有代表性的物候细节,如花枝舞动、草色迷离、风光怡人等,充分表现出初春的盎然生机,富有乐观向上的精神。 1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参考答案](1)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2)为天下理财 不为征利

15

(3)(示例一)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示例二)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示例三)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1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翻天覆地 ②海纳百川 ③浓墨重彩 1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参考答案]该剧多维聚焦,全线出击,将蓬勃宏大的时代发展图景转换为真实生动、鲜活可感的现实生活故事,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2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参考答案]四个“从……到……”的大排比和三个“为……”的小排比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体现了《我们这十年》创作题材之广、范围之大的特点,凸显了该剧宏大的创作格局、多彩的时代图景和以点代面的艺术构思。 21.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准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试题解析]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指代的是不限范围的所有人。A项,“大家”指的是某一领域内有所建树、有公认成就的人,这里特指费孝通。B项,“大家”指的是世家望族。C项,指代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D项,指代的是不限范围的所有人。

2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加入了食用代糖 ②更要关注食品的能量值 ③却没有糖的能量 2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立意探索]材料第一段主要讲青年人做事的态度和认识,即“敢”,材料第二段主要讲青年人做事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方法。这两段材料,实际是从青年人的想和做两个角度对青年人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敢”,就是敢想敢为,就是说青年人应该无所畏惧,无论条件多么简陋,环境多么恶劣,都不能阻挡青年人前进的脚步。由此可以联想,我们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能够给我们打下江山,凭的就是敢想敢为的劲头和精神。当今社会,一些青年

16

人继承了老一辈的这种精神传统,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总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我们的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当然,也有一些青年人应该反思,“佛系”“摆烂”思想要不得,因为这样不仅不利于自己进步,更不能让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进步。 “善”就是善作善成,就是说青年人除了具有无所畏惧的精神外,还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做事情时讲究方法。因为要想干成一件事情,只凭无所畏惧的精神是不够的。现实是复杂的,无论干什么事情必须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在不断的锻炼中让自己成长、成熟起来。也许过程是坎坷曲折的,但是,必须坚持下去,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壮大起来。

写作时,不能只写其中的一个方面,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因为这两个方面涉及想与做的问题,在文章中应重点论述如何想与如何做。 参考立意:

①敢想敢为,善作善成;②既要敢想,又要善作;③既要有积极的态度,做事还要讲求方法。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