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理解。
学 奕①
弈秋②,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③二人弈,其④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⑤将至,思援弓缴⑥而射之⑦。虽与之俱⑧学,弗若之矣。为⑨是⑩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①奕:下棋。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②秋:是人名。因为棋下得好,所以叫他奕秋。 ③诲:教,教导。 ④其:其中。 ⑤鸿鹄:天鹅。 ⑥缴:系在箭上的丝绳,射鸟用。 ⑦之:这里指代鸿鹄。 ⑧俱:一起。 ⑨为:同“谓”,认为。 ⑩是:这个人。 1.对照注释,逐字逐句理解文段的意思。
2.奕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 ,另一个 ,结果 。
3.“奕秋诲二人”,为什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完全不同?请写出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古文阅读。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供,乃引③绳④于泥中,举以为人。
(注释)①抟(tuán):把东西捏成团。②剧务:工作繁忙。③引:牵,拉。 [1]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 A.女娲造人 B.女娲补天
[2]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________。
[3]“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
[4]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王育苦学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③,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选文有删改)
(注)①豕(shi):猪。②鬻(yù):卖。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育常有暇拾薪(空闲,没有事的时候) B.闻而嘉之(用鼻子嗅)
1 / 7
C.育遂博通经史(于是,就)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育的“苦学”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上。 [4]郭子敬赞赏王育是因为( )
A.王育是个孤儿,家里很贫穷,小小年纪就给人放牧。 B.王育收集柴草,用卖柴草的钱,请人帮他抄书。 C.王育丢了牲畜,想卖身偿还雇主的损失。
4.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未成,弃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白感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卒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杵成针”的故事最后成为一句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下列汉字。
溺:________ 故:________ 堙: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7
[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理解。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本文选自《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两个和“精卫填海”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理解。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发书映光而读之③。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凿穿。②其:它的,指蜡烛。③之:指代书。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偿:报酬、回报。⑥遂:于是、就。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 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
[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匡衡身上有哪些你值得学习的品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内阅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本文主要学习古人___________的精神。
[3]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
10. 课内阅读。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________。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________,湖底石块________。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________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照样子,写词语。
一座座雪峰 一幅幅________ 一道道________
3 / 7
[3]选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种景物,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①”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用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
[5]瀑布是怎样形成的?用“横线②”标出文中的语句。
[6]这些湖泊为什么叫做“五花海”“五彩池”?用“ ”在文中标出来。
[7]九寨沟这么美,请你用一句简短的话来宣传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读《弟子规》节选,完成练习。
冠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②紧切。置③冠服,有定④位,勿⑤乱顿,致污秽。
(注释)①冠:___________。②俱:___________。③置:___________。④定:___________。⑤勿:___________。
(译文)(出门)帽子要戴正,扣子要系好,袜子和鞋都要穿平整紧凑。(在家)衣帽都要摆放好,各自都要有固定的位置,不要乱丢,把家里弄得又脏又乱。
[1]请根据译文内容,猜一猜加点字的意思,补全注释。
[2]这段话所讲的事情中,哪些你还没有做到呢?以后准备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理解。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给文中画横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世传(________) ①世代相传。 ②世上传说。 卒业(________) ①完成学业。 ②诵读完毕。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其”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媪是怎样回答李白的?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理解。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太夫人②以荻③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⑤,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孤:小时候死了父亲。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③荻(dí):
4 / 7
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像苇叶,秋天开紫花。④闾(lǘ) 里:乡里。⑤文字:文章。
[1]“家贫无资”的“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当这个字表示“供给;提供”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_________。
[2]“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 )。 A.他从小时候开始写诗歌文章时,个子就和大人一样高了。 B.他从小时候起开始写诗歌文章,下笔就和大人一样镇静了。 C.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水平已经和大人一样高了。 [3]选文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苦读的故事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_____》。( ) A. 《三字经》 B. 《山海经》
[2]“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 A. yān B. yīn
[3]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A. 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B. 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于东海美景不愿返回。 C. 女娃到东海游泳,不愿起来。 D. 女娃到东海游水,溺死没有回来。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 炎帝之/少女
B.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C. 常衔/西山/之木石
[5]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 A. 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 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15.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破瓮救友》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爱之(_______) 破之(_________) 足跌没(__________)水中 了(_________)其大旨(_________) 光持石击瓮 (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
A.司马光 B.归有光 C.黄继光 D.李四光
[3]“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下列词语中“释”的意思和句中“释”的意思相同的是( )
5 / 7
A.爱不释手 B.难以释怀 C.冰释前嫌 D.解释清楚
16. 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①之市,而忘操②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③。”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至:等到,直到。 ②操:拿、持。 ③度(dù):量好的尺码。
[1]解释下面的字。 郑人有欲买履者。
欲:_______ 履:_______ 者:________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 (1)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之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归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A.做事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丢三落四。
B.做事要有时间观念,否则就会像郑国人一样失望而归。 C.遇到事情要懂得变通,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办法。 D.要坚持原则,才能把事情做好。
1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 常)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é shé)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选择( )里正确的字词或读音,用“√”表示。
[2]王戎凭借什么断定“此必苦李”?(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阅读理解。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起光,以书映光以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数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西京杂记》) [1]解释下列词语。
6 / 7
(1)逮__________ (2)愿___________ (3)给__________ (4)大学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主人怪问衡_______________ [3]用过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邻舍有烛而不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文段中写了那几件事来表现匡衡勤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向匡衡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