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22-01-09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I TE专题 I 总第226期 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目张学虎 从1946年世界上诞生的第一台体积庞大ENIAC到 作用。 现在小巧轻便的平板电脑;从单台计算机使用到现在的 国际互联网络的信息互联互通;从当初计算机只用于科 学计算到现在融入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 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尤其发达国家 都把信息技术提升到推动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高度, 我国同样制订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区域教育 总体目标为“三基本、两显著”。分别为:基本建 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 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各级各 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 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通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 信息化的建设是将国家政策落地的具体体现,笔者从以 下几个方面分享对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效机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 用,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覆盖,优质数字教 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 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方针 合,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 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支撑学习型;吐会建设,形成与 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末,根据“三通工程”各地报送 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82.7%的学校 实现网络接入,其中实现10 M以上宽带接入的学校达 推进教育信息化国家提出以下工作方针:首先,面 向未来,育人为本。面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求, 面向未来国力竞争和创新人才成长的需要,努力为每一 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 境和服务;其次,应用驱动,共建共享。以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建立政府引导、多方 45.6%,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234.2万间,占 普通教室的61.7%,73.4%的学校已实现至少拥有一间 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再次,统筹规划,分 类推进。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经济社会 发展水平,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最后, 多媒体教室;有30.6%的学校建有校本资源,有38.1% 的学校实现全部班级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全国 各级各类学校中,师生实名空间开通数量增加到4 095 万个,有420.6万名教师应用空间开展网络教研,326.8 深度融合,引领创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 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 万名教师应用空间开展课堂教学。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 共建共享2015年6月5日,教育部科技司组织对“德 育与安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项目”及“精品专题教育 4"4现代敏唷装各 201 5年9月  JI TE专题 社区建设项目”等5个项目进行了财务评审,10日,组 织专家对教学点新增版本数学、音乐、美术、品德与生 活(社会)1~3年级上学期的资源进行了审查。截至6 月底, “一师一忧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平台的报名教 障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使北京市教育信息化整体上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推动北京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 化、建立智慧城市。 师达409万人,哂课总数270万堂,各地共在活动平台 的“教研”频道内创建学科教研工作室2.6万多个,活 动评审系统已上线,投票系统于7月中旬上线。中国大 二、对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理解 1.做好本地区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 按照国家政策文件规定,做好本地区的教育信息化 学视频公开课上线838门、累计5 910集,中国大学资 源共享课已有2 675 f--j上线井签署知识产权保障协议; 爱课程网新增1.2万人下载安装客户端、新增注册用户 4.1万人,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在授课程99门, 顶层设计,制定3~5年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学 校的信息化建设。制定规划时要明确四个目标:建设目 标、应用目标、服务目标、保障目标。具体实施实施时 建设好三层架构:基础设施层建设、基础服务支撑层、 新增素材2 423条,新增报名人数10.9万人。 北京作为首都,在“十二五”既定目标中提出: (1)不断提升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 提高终端设备的配备水平,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基础设 施,拓宽网络覆盖范围,兼顾校园及家庭,满足教育改 革和发展对于信息化基础环境的要求。 (2)构建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与服务体系,创新资源服务模式,优化整合各类资源,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资源服务质量及资源使用 效益,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 业务应用服务层。充分利用前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成果,有效整合已有硬件、软件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 已有投资,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转变以往以 硬件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各项工作始终围绕实际 应用来展开。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标准,考虑与智慧城市 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避免出现“无序建设、信息孤岛” 问题。 2.升级改造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提升服务能力 升级改造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加强教育宽带 网建设和管理,结合国家宽带升级战略,确保各学校校 (3)建设首都学习门户及其支撑体系,支持处处可学、 时时能学的终身学习模式,支撑学习型城市构建,提升 教育公共服务能力。 (4)努力推进并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与融合,推动教育内容、方法、手段、观念的改革创新,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园网高速、稳定和安全地接入互联网,实现绿色上网。 推进智慧校园升级改造,部署传感器、无线通信网络融 合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智能化或智慧的教育应 用系统。鼓励各种新型信息化功能教室的建设,比如智 慧教室、探究实验室、未来学习体验室、创客空间等, 推动平板电脑、电子书包进课堂。 (5)建立北京市教育管理信息基础数据库,构建教 育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育总体状况与学生成长 全程的动态监测与管理,支撑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 3.建立区域智慧教育综合云服务平台规范区域信息 化技术标准 建立区域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的业务要能 改革,支撑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教育管理与决策的效 率及水平。 (6)构建强有力的教育信息化CIO管理体系,建立 科学全面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建设高水平、稳 定的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不断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应 用与信息加工利用能力,提高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 够涵盖全区核心教育业务,同时要与上级部门相关系统 之间实现教育数据无缝共享。平台应采用一体化架构, 可以快速实现灵活扩展和功能重组。制定平台应用绩效 评价办法,委托第三方对所有应用系统的运行状况、使 用频度、用户满意度等定期开展评价,并给出相关处理 建议,以不断推进平台应用。 中国观代敏唷装各 I TE专题 1 总第226期 整合资源,建立区域教育信息中心,是加强区域教 育信息化统筹水平的必然选择。与相关教育教学业务部 和价值,获得他们对发展智慧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门相互协作,根据区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以 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的原则统筹全区域信息化 的基础建设和应用推广。 按照“肥中心、瘦学校”的建设思路,信息中心对 全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实施,为各 三、密云县“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情况 密云县作为北京市的一个远郊区县,非常重视教育 信息化的建设与投入,按照规划每年对教育信息化的投 入持续增长。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类学校提供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为基础教育、职 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等提供全 方位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服务,为相应的应用群体提供 电子化学习平台、内容及服务。各学校只需联入教育城 域网,即可使用由“中心”承载的各种优秀应用系统的 功能,而不必投入大笔资金在每所学校中建设复杂的“数 字校园”IT系统。 4.加强干部教师信息技术应能力的培训促进教师专 业发展 提升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利用网络实现跨校、跨区域协同研修。围绕教与学方式 的根本转变,开展各项信息化应用培训,重点提升广大 师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建立区级与校本教师信息技术 (1)教育数据中心建设,与市信息中心万兆互联, 与学校千兆互联。 f2)无线环境建设密云教育城域网建设安全准入系 统的建设目标,是在市教委2015年实现校园100%无线 覆盖的背景下。为了集中实现有线和无线网络的授权和 访问控制,对每个接入用户的接入数据和访问数据进行 记录,并实现与教育云统一认证系统对接,同时与原有 无线认证系统整合,通过对记录的统计分析,可以对每 个用户的操作进行查询管理,实施用户数据的逆向追溯。 (3)远程教学系统的升级,针对城乡学校间的数字 鸿沟和教育差距,利用网络通信和远程协同技术,实现 城区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向乡村快速输送的创新模式。 (4)课堂直播系统及录播教室建设。 培训体系,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跨学校、跨区域 的教师研修共同体运行机制,实现跨省市、跨地区、跨 学校的教师经验分享活动,全面推进区域性网络研修和 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促进全体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 (5)数字校园环境建设,市级实验校5所。县级实 验校15所,2015年数字校园达到全县总数的30%。 (6)平板互动教学实验项目,中小学26个班开展云 课堂、电子书包、移动学习等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选拔一批教师组成智慧教师种子队伍。大胆开展多种模 式的智慧教学,生成若干具有推广价值的智慧教学案例, 2.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 (1)启动了密云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 带动全区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实现教师个体与群体的 专业发展。 5.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各项保障机制 进一步健全和创新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和运作体制, f2)开发视频资源云管理平台。 (3)教育资源搜索与共享服务系统建设。 (4)教师网络培训平台建设。 (51数字化教研中心建设。 吸引广大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探索政、产、学、研、用 合作的形式与方法。破除妨碍信息化教学开展的各种不 合时宜的制度,鼓励在现行政策允许范围内,多渠道筹 (6)密云家校平台建设。 (7)开展干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措资金,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区域智慧教育的建设与 运营,实现多元投入、广泛参与的组织实施机制。突出 公众宣传,使更多的社会大众认识智慧教育的战略意义 四、目前存在的问囊及对“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 设的晨苴 目前,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问题仍是最大 中国现代姗装备 201 5年9月 f I TE专题 的问题。教育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及标准不统一,互 联网环境下,缺乏大数据挖掘, “项层设计”还是一 个时髦的词汇。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素养有待提升,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还需加大力度研究。教 体发展水平达到郊区县前列。 以“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实现数 字化校园、优质化资源、信息化管理“三个全面覆盖”。 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 育信息化CIO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缺乏全面有效的评 价方法与评价机制,教育信息化提升动力不足。教育信 息化专业人才资源准备和支持不足。资金投入比例不尽 合理,没有持续保障。 2015年1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用 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水平的“三个全面提升”。按照“规 范引领、特色扶持、重点突破、全面带动”的原则, 在全县实施教育信息化六项重点工程,提升我县教育 信息化整体水平。分别是:密云教育城域网提升工程、 教育云资源平台建设工程、教育云管理平台建设工程、 了64个“改革”、70个“新”、26个“教育现代化” 等字眼。这意味着以深入推进改革破解教育现代化进程 中的瓶颈问题,依然是中国教育发展转入新常态的重要 “风向标”。 “十三五”密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将以应用 为导向,提供优质服务,学校从关注技术、关注建设逐 步转变为关注应用。 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服务、提升效益、 完善制度、加强督导、缩小差距、促进均衡”的原则, 未来教室和数字校园建设工程、区域数字资源共享工 程、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四个 机制,分别为:组织保障——强化教育信息化领导和管 理机制,经费保障——完善多渠道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人员保障——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保障机制,督导评 估——完善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价机制。在智慧教学、智 慧管理、智慧教研、智慧服务、智慧资源等方面做出 特色,实现全区域智慧教育的差异化均衡发展。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一是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环 境。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 教育的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加快推进数 字校园建设。改造和完善远程视频教学系统,整合优质 资源,形成覆盖城乡,满足学校、社会、家庭需求的远 五、结束语 很多专家说“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笔者觉 得有些欠妥,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只能起到助推作用, 而不能引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民族传统、道德观 念需要技术引领么?科学技术可以辅助我们理解这些 程教育网络。二是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规范数字 化标准,进一步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融合校内外学习, 文化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所以信息化技术永 远都是助推作用,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做好自己的 支持个性化与开放式的数字化学习的密云教育云平台建 设,提供丰富多样的终身学习服务。三是提高干部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重点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 者的信息化培训,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机制,完 善制度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督导评价,搭建服务市民的教 育政务服务平台,提升密云教育管理水平。 工作。目前有些技术是教师不需要而强加给教师的.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在指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要 以应用为导向做好服务,而不是把最新的信息技术强 加给教师,更不是要用技术改变教育,而是顺势而为, 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发展。 到2020年,以建成城乡一体、优质均衡、融合创 新的“智慧教育”为目标,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智 慧型教育信息化体系,全面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和教育 作者信息 张学虎,硕士,中教高级,主任。北京市密云县教育信 息中心,101500 教学信息化,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深 刻变革,促进密云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教育信息化整 中目现代敏甫装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