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总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下列哪项工程
历史功绩的赞颂( ) A. 赵州桥 B. 大运河 C. 都江堰 D. 长城
2. 利玛窦曾说:“国家主持的考试对将给每一位有知识的人提供参政的机会。--秀才
相当于学士,举人相当于硕士,而进士相当于博士。”这种“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征,为世界所接纳。这种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3.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有关唐太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唐太宗善于用人
C. 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B. 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
D. 唐太宗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4.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
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 重用有才能的人
B.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 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 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
5. 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该诗
句中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 A. 开皇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6. 唐朝时期著名的陶器和瓷器有 ( )
①青瓷 ②白瓷 ③冰裂纹瓷 ④唐三彩 ⑤青花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7. 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
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 A. 交通运输 B. 纸张印刷 C. 农业生产 D. 陶器制作 8.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9.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元世祖
第1页,共14页
10.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 )
A. 宋朝重文轻武 C. 从军死伤几率大 B. 宋朝重武轻文 D. 从军收入低
11.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2.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轼:栾城集).出
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融合加强 B.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 岳家军的抵抗
13. 费正清在《中国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
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B.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 马可波罗来到都城大都 D. 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14.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15. 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长达2460字的殿试卷子,
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该卷肯定涉及哪些内容( ) A. 经济政策 B. 时事评论 C. 诗词歌赋 D. 四书五经
16.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
政之府”是( ) A. 市舶司 B. 中书省 C. 锦衣卫 D. 军机处
17.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
A. 封建制度的完善 C. 社会文明的进步 B. 生活习惯的变化 D. 君主权力的强化
18.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戚继光抗倭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平噶尔丹叛乱 19.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 《天工开物》 B. 《梦溪笔谈》 C. 《农政全书》 D. 《徐霞客游记》
第2页,共14页
20. “四大名著”是我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其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
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堪称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是(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1)根据材料一,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让“西方望尘莫及”的重大科技成就。并从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两方面分析明清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朝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联系? 材料三 西藏佛教规定,达赖或班禅以其转世“灵童”作为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金瓶掣(chè)签制度。该制度规定,达赖或班禅转世时,将几个“灵童”的姓名和生辰分别写在象牙签上,装入瓶内,由驻藏大臣监督掣签确定。然后报请清廷批准,才能成为合法继承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第3页,共14页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1)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丝绸之路是唐代著名对外交往通道,但到宋代远没有海上贸易兴盛,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3)材料三中“惊人的海上远征”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远征”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4)材料四中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 ?
第4页,共14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大运河的赞颂.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隋朝大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朝大运河的作用. 2.【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给出的“给每一位有知识的人提供参政的机会”和“进士”等可知材料反映的这种制度是科举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
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影响。 3.【答案】C
【解析】
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他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
第5页,共14页
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法律上,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这个表述是错误的。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唐太宗。626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与贞观之治。 4.【答案】C
【解析】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所以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故选:C。
本题以“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武则天的地位与统治。 5.【答案】C
【解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出自杜甫的《忆昔》,描述的开元盛世的繁盛局面。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知识点。
第6页,共14页
本题以杜甫的《忆昔》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开元盛世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6.【答案】B
【解析】
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陶瓷业的发展,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朝陶瓷业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筒车模型图”,结合所学知识:筒车又叫水转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是一种农业灌溉工具。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农业发展的知识点,应把握筒车的用途。 解答本题要熟记筒车的用途。 8.【答案】A
【解析】
唐末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为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故选:A。
本题考查了黄巢起义。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黄巢起义的结果与影响。
第7页,共14页
9.【答案】C
【解析】
由诗歌中的“陈桥驿站披旗冕”结合所学,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可知,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诗歌为切入点,考查北宋的建立。
本题以北宋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答案】A
【解析】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不以从军为荣的原因是宋朝重文轻武。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故选:A。
本题考查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是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观点。 11.【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知识点,应把握两宋时期并立的政权
第8页,共14页
名称。
解答本题要熟记两宋时期并立的民族政权。 12.【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给出的“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可知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辽与北宋的战和.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辽与北宋的战和的史实. 13.【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南方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从材料中的“商业革命”可知在商业发展方面的影响巨大。纸币--交子的出现体现了商业的繁荣。交子的出现又发生在宋代,这样就好选择答案了。A项发生在唐朝;C项元朝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D项属于清朝实行“海禁”政策。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反过来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经济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宋代经济的相关知识点。 14.【答案】D
【解析】
第9页,共14页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行省制.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行省以下设有路,府,州,县.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故选D.
本题以“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依托,考查行省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5.【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明朝时的考试制度发生重要的变化,规定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出题,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这就是八股取士,造成了知识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允许发表自己的见解,知识分子成为封建统治的忠实奴仆。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的八股取士。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 16.【答案】D
【解析】
为了加强君主集权,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
第10页,共14页
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因而这里的“执政之府”是军机处。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设立。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清朝封建君主制度的加强。 17.【答案】D
【解析】
汉朝时,皇帝和大臣讨论朝政时是“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只能站着和皇帝议论朝政;清朝的军机大臣就只能“跪受笔录”,图1到图3大臣由坐到站到跪,说明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的实质是君主权力的强化。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问题。从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来看,大臣由坐到站到跪,说明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理解。需注重君臣关系的演变,知道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加强的。 18.【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逐荷夷”可知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军队抵达台湾,1662年2月,郑成功接受荷兰殖民者的投降,收复台湾.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知识.注意题干材料中的“逐荷夷”这个关键信息,并准确识记重要历史人物的重大突出贡献.
第11页,共14页
本题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A
【解析】
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选A.
本题以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天工开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的三部科学著作的相关史实. 20.【答案】D
【解析】
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堪称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故选D.
本题以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红楼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的相关史实.
21.【答案】(1)根据材料一“开元初,四方丰稔”可知,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是农业
发展;根据“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可知,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是商业繁荣;根据“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可知,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是社会安定;根据“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可知,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是边疆巩固.在“选人用人”上,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繁荣;有发达的科技,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如: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制成指南针并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沈括著有《梦
第12页,共14页
溪笔谈》一书,“石油”这一名称就是他开始使用的等等;宋朝有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如: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这里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宋朝有开阔的对外视野,海外贸易发展,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等.
(3)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指南针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政治制度方面主要是明清统治者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君主专制;在文化政策上是:明清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还在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故答案为:
(1)表现:农业发展;商业繁荣;社会安定;边疆巩固.(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原因:完善科举制度;任用贤才,重视吏治.
(2)丰富的物质生活(或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繁荣);发达的科技(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开阔的对外视野(或海外贸易发展)等.(答出其中3点、言之成理即可.)
(3)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运用.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文化政策: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解析】
本题以材料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开元盛世、宋朝时期的繁荣和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2.【答案】(1)由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唐朝时期实
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例如: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据材料可知,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岳飞,他所领导的抗金斗争,使南方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必要条件.
(3)由材料“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地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挚签”制度.
(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言之成理即可,通过上述史实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的交往与融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故答案为:
(1)政策: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举例: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吐蕃“和同为一家”,会盟等.
(2)人物:岳飞.联系:他所领导的抗金斗争,使南方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必要条件.
(3)措施:册封达赖和班禅;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设置驻藏大臣.
(4)认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的交往与融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和
第13页,共14页
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注意准确识记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点.
23.【答案】(1)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
住;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新罗(朝鲜)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玄奘西游(天竺)并取回大量佛经潜心研究.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专门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和征收关税.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广州和泉州地理位置优越,成为闻名世界的大海港.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外贸所得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为海外贸易兴盛奠定物质基础;宋朝政府的鼓励支持;指南针运用和航海技术提高,为海上贸易创造条件. (3)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因此材料中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指的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
(4)由“宁可求全关不开”可以看出,清政府对外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故答案为:
(1)举例: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玄奘西游.
(2)原因:宋代周边民族政权强大,陆路中断;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相对稳定,有利于海上贸易;指南针运用和航海技术提高,为海上贸易创造条件. (3)事件:郑和下西洋.目的:宣扬国威.
(4)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西方殖民者入侵的作用;更大程度上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注意准确识记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
第14页,共1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