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幼儿教育学概述
教学目标:
1、1、理解“幼儿教育”概念;掌握幼儿教育的意义,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作用;会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幼儿教育学。
理解“幼儿教育”概念;掌握幼儿教育的意义,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作用;会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幼儿教育学。
2、在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并能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拟订学习计划,明确资料摘录和分类的方法,会做学习卡片。 教学重点:幼儿教育的意义 教学难点:幼儿教育学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课时:3课时
主题一 什么是幼儿教育,什么是幼儿教育学
教学目标:
1、识记“教育”“幼儿教育”“教育学”“幼儿教育学”等概念;理解“幼儿教育”概念;掌握幼儿教育的意义。
2、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掌握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准备: 幼儿园活动录像片段;CAI课件(古今中外教育家论教育,幼儿教育案例);各种版本的《幼儿教育学》教材。 教学重点:理解幼儿教育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育和教育学
(一)教育—— 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主要手段 【经验陈述】
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谈谈什么是“教育”? 【理论研讨】
教育史上,不同的人对“教育”有不同的解释。《教育学》对教育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如幼儿园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其他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组织的教育。它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由专业的教师承担,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很强,是一种可控性很强的、规
范的教育,因此一般来说效率、效果也更好。
【观点辨析】
问题:教育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动物性生存活动吗?
分析: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是两种表面类似而本质不同的活动。因为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思维不够发达,活动只能停留在个体的层次上,不能类化;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所以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归纳总结】
理解教育概念,须注意三点,即要注意从三个方面来确定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学校教育活动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学——研究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并揭示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观点辨析】
问题1:教育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因此,每个人都懂教育,教育谈不上是什么科学。 问题2:著名女作家三毛与席慕容在数学课上的不同遭遇与她们不同的人生轨迹。
问题3:“如果教育学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它就应该从各个方面了解人。”——乌申斯基
提问思考:教育学是不是科学?为什么?
分析:教育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又是特殊的人——人活动,有它独特的规律性。不按教育规律办事,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对受教育者造成的伤害将非常严重,甚至无法补救。
【理论研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并揭示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在17世纪形成了独立的学科,出现了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有影响的教育学著作。
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的不同,教育科学可以分为普通教育学、教育史、特殊教育学、学校教育学等。学校教育学的范围很广,包括学前教育学、初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等。学前教育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也即0-6岁儿童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幼儿教育学属于学前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学主要内容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教育要素与形式;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学校教育任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原则、方法和手段以及学校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评价等。
教育学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需要其他有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等的参与。
二、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学
(一)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的基础
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范畴,学习幼儿教育学首先必须理解“幼儿教育是什么”?以此为基础,由事实层面的概念了解过渡、升华到一种价值层面的理想追求,追求一种好的或者说真正的幼儿教育,才是我们理解幼儿教育,学习幼儿教育学的真正目的。
【理论研讨】
1、人的年龄分段与对应的教育分段。 2、幼儿教育的概念。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到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奠基的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活动,如幼儿的家庭生活的形态,父母养育他的态度和方式,幼儿周围的人和事,他所读的书,接触他的人,看电影、电视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
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教机构的教育。 3、幼儿教育的性质、地位与作用。 【案例分析】
案例1:《儿童权利公约》。
案例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对幼儿教育地位的描述;幼儿园活动录像片段。
案例3: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幼儿教育价值的评述。
案例4:美国教育家大卫·维卡特以处境不利儿童为对象的长达20年的早期补偿教育研究。 案例5:父母带孩子逛商场,孩子看中了一件玩具,而父母认为不适合他,不给他买。于是孩子往地上一躺,哭闹起来,父母怎么劝告都无效,场面难以收拾……
提问讨论:
(1)个人经验陈述:你上过幼儿园吗?对幼儿园生活还有印象吗? (2)了解上面的案例后,你觉得幼儿教育有怎样的地位?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理论研讨】
(1) 幼儿教育的性质与地位——基础教育的基础,非义务教育。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人才培养奠基的光荣任务。
“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在五岁前奠定的。你们对五岁前儿童所做的一切,就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而以后就是继续教育人、造就人的过程。”
——马卡连柯
(2) 幼儿教育的作用。
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一方面是对社会的意义,这两方面的意义不可分割。对于个体而言,幼儿教育为幼儿终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对国家和社会来说,让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可以提高社会新生一代的整体素质,为培养社会的有用人才打下基础。
具体来看,幼儿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A.可以保障幼儿的生存、学习与发展的权利。
B.可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教育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的同时,重点关注影响幼儿终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的养成,如强烈的学习兴趣、积极有效地与环境互动的态度、好奇心与求知欲等。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C.可以帮助幼儿适应学校生活,为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还承担着为孩子入小学作准备的任务。准备什么、怎样准备……是幼儿教育必须研究的问题。
D.减轻父母教养孩子的负担并改善处境不利儿童的状况。 【观点辨析】
问题:有些孩子可以不用接受幼儿教育。
分析:《儿童权利公约》明确宣布,幼儿教育不是少数天才儿童或家境富裕儿童的专利,而是面向社会全体儿童的,每个幼儿都拥有生存、学习和发展权利。
(二)幼儿教育学——研究和指导幼儿教育的科学 【问题讨论】
问题: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你们能根据前面的学习讨论给幼儿教育学下定义,并描述它的主要内容吗?
归纳总结:
幼儿教育学是研究3-6岁幼儿教育现象和它的规律以及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幼儿教育与社会发展;幼儿教育与幼儿发展;我国幼儿教育的目的与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幼儿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原则、手段和方法;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幼小衔接等。
幼儿教育学属于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19世纪后期才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欧洲出现的,因此,幼儿教育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与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且与哲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其他社会科学以及数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之间发生着渗透。
主题二 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掌握幼儿教育学的作用。
2、在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幼儿园活动录像片段;CAI课件(古今中外学前教育家论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案例);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并做成学习卡片。 教学重点:幼儿教育学的作用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量:1课时 教学过程:
【观点辨析】
问题1:有人说,做幼儿教师,只要爱幼儿就够了,其他都不重要。
问题2:有些人认为,小孩子爱唱歌跳舞,喜欢漂亮的人,当幼儿教师,只要会唱会跳,长得
漂亮就可以了。
分析1: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只有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许多特殊的条件。其中,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素养必不可少。尤其是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减少教育的失误,提高教育质量,为此,不学习和研究根据前人经验总结提炼出的教育理论,就很难胜任教师的工作。
2: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仅仅能唱会跳,能弹会演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了解孩子的基本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会观察和了解幼儿、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他们交往、会设计和安排学习环境、会按照不同孩子的水平和特点来指导他们以多种方式来学习。
【案例分析】
案例1:一个自闭症儿童的例子。
案例2:一天傍晚,一位年轻的母亲要其5岁的儿子把身上的衣服换下来洗一洗,儿子不肯。母亲先是以糖、钱哄;不行,又说不脱下就要打,儿子一听就跑了。一位来访的幼儿园老师见状,想起小孩说过喜欢姥姥,常去姥姥家,便过去抱起孩子,亲切地问:“星期天你还想去姥姥家吗?”“我们每个星期天都去。”“姥姥喜欢你吗?”“姥姥最喜欢我!”“你把衣服脱下让妈妈洗,到星期天穿上又干净又漂亮的衣服去,姥姥一定更喜欢你。”孩子便高高兴兴地将衣服换下交给妈妈了。
案例3:某对父母望子成龙,听说什么好,就叫自己4岁的儿子去学什么。结果,儿子在他们的逼迫之下,要学钢琴、珠心算、围棋、英语、识字,每天的时间都被各种学习任务安排得满满的,孩子疲于应付。过生日那天,孩子所许的愿望是:希望我再也不用学习了,天天可以玩。
问题讨论:
你感觉教育幼儿和教育青少年有什么不同?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你认为自己可能需要掌握和了解哪些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本领?
【理论研讨】
一、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
(一) 幼儿的特点
幼儿年龄小、身体发育不完善,知识经验贫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思维具体形象,情绪外露,易激动,易受暗示等。
(二) 幼儿教育的特殊要求 1、保育与教育的结合 2、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三)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等
二、幼儿教育学的作用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科类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对幼儿教育工作有指导作用。
(三) 帮助我们掌握幼儿教育基本理论,指导幼儿教育实践 1、掌握幼儿教育科学——幼儿教育学的基本观念和理论。 2、掌握幼儿教育技能——幼儿园教育教学所需的基本能力和技巧。 (1)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2)养成幼儿园教育教学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 3、指导幼儿教育实践。
(1) 指导自己的幼儿教育实践。 (2) 指导家长的幼儿教育实践。
(四) 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1、掌握近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2、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3、在“出口”和“引进”学前教育理论的热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巩固我们的专业思想,使我们为即将从事的事业而骄傲,愿意献身教育事业
欣赏:宋庆龄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温家宝看望北京六一幼儿园的孩子的照片;某幼儿教师在BBS帖上的发言;画家毕加索的言论;诗歌《向孩子学习》;泰戈尔《园丁集》中的诗句
提问:你们从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孩子能带给我们什么?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幼儿教育学了解幼儿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对教育的本质、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作用的原理有清晰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更深入地了解幼儿教育的意义,认识到幼儿教育在社会建设中和提高全民族素质中的作用,认识到幼儿教师任务的艰巨和光荣,增强责任感,从而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工作、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奋斗的志向。
【操作练习】
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幼儿教育学》有关教材和资料,了解幼儿教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并将自己的心得做成学习卡片。
主题三 怎样学习幼儿教育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幼儿教育学的特点,会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幼儿教育学。
2、能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拟订学习计划,明确资料摘录和分类的方法,会做学习卡片。
教学准备: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录像片段;CAI课件;布置学生课前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幼儿教育的问题,汇总有关资料并做成学习卡片。 教学重点: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参与式学习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纵向深入——认真读书,勤于思考,钻研幼儿教育学理论
【参与学习】
问题搜集:请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汇总自己所搜集的材料,归纳本组所找到的幼儿教育中的焦点问题。
班级发言: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发现,同时,教师汇总各组的发言。
问题讨论:通过查阅资料,你对幼儿教育学的理论有何看法?
归纳总结: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须首先用理论武装自己。一方面,幼儿教育学已积淀一定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还有很多理论尚不成熟,因此,我们可以将本课程的学习和幼儿教育的研究相结合,更好地充实和发展幼儿教育学。 在我国幼儿教育理论中,有以下一些是需要重点钻研和思考研究的,也是同学们学习本课程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教育与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儿游戏;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如何合作;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等。 二、横向联合——联系幼儿教育实际,联系相邻学科和相关知识、信息,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
(一)联系幼儿教育实际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联系实际?怎样联系实际? 【案例分析】
案例陈述:中班歌唱活动“迷路的小花鸭”片段。
分析讨论:从教师行为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并对因材施教有感性认识。 【归纳总结】
教育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要深入领会幼儿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就必须接触实际,用理论解释幼教实践现象或用理论指导不同情境下的幼教实践。因此,根据学习需要,我们应经常下幼儿园见习、实习,开展调查研究和各种专业活动,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领会。
观看录像:高年级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片段。 (二)联系相邻学科和相关知识、信息 【理论研讨】
从幼儿教育学的主要内容看它的相邻学科: 幼儿发展—→生理学、心理学
幼儿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园各领域教育、语言学、数学、艺术学等 儿童观—→哲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 ……
资料索引: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思考。 (三)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 【案例分析】
案例1:某家长冲进园长办公室,气冲冲地质问园长:“我邻居家的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每天布置家庭作业,要孩子们背3首古诗,做30道计算题。你们幼儿园为什么不做?”
案例2:某家长说,国外的东西就是好,国外的幼教肯定没错。我帮孩子选择幼儿园,就看它是不是弄了国外的理论。
分析研讨:
在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尤其应注意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学习幼儿教育学,发挥幼儿教育学的鉴别和引导作用,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
以下两个问题需要我们重点关注:一是国外幼教理论的引进与本土化问题;一是家长对优质学
前教育的认识问题。
【操作练习】
在班级交流自己对学习《幼儿教育学》的认识,拟订一份学习计划。
第二单元 幼儿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
1、识记影响幼儿教育的各种社会因素;了解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理解幼儿教育与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家庭与社区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幼儿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现代幼儿教育的特点;会运用多种方式向社会、家庭和个人宣传幼儿教育的社会功能。 4、在充分了解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联的基础上,能联系实际正确认识幼儿教育的价值,发挥教育的积极、正面的社会功能,并对幼儿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所思考。 教学重点:幼儿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影响幼儿教育的各种社会因素与幼儿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6课时
主题一 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
1、在了解幼儿教育的历史形态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幼儿教育与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认识幼儿教育的价值。
2、感受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对幼儿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所思考。
教学准备:《百年幼教》电视录像片;CAI课件(古今中外教育家论学前教育,各个时期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的照片);请各小组的同学分别查阅卢梭、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做好发言准备。 教学重点:幼儿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学难点: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参与式学习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教育的产生
【理论研讨】
(一)幼儿教育的产生
幼儿教育是种社会现象,有人类社会,便出现幼儿教育。 (二)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
1、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1840年,福禄贝尔和他的“幼儿园”。 2、 我国幼儿社会教育机构的产生。1903年,湖北幼稚园。
提问思考:为什么有人类社会,便出现幼儿教育,而幼儿社会教育机构直到近代才产生?
二、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幼儿教育形态的发展 【理论研讨】
1、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形态。 2、古代社会的幼儿教育形态。 3、近现代社会的幼儿教育形态。
(1)资本主义早期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欧文的“幼儿学校”;福禄贝尔的幼稚园;蒙台梭利的“幼儿之家”)。
(2)十月革命后,苏联创建了社会主义的幼儿社会教育。
(3)现代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日趋多样:有由私人、国家、团体、企业等开办的各种托幼机构,如幼儿园(日托、寄宿)、托儿所、流动幼儿之家、社区托幼机构、游戏小组、假日儿童中心等,以及主张不同理论的幼儿园。
4、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发展。
(1)旧中国幼儿教育(幼儿社会教育机构的产生;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幼儿社会教育)。 (2)革命根据地的幼儿社会教育(解放区幼儿教育)。
(3)新中国成立后的幼儿教育(恢复、整顿、稳步发展的十七年;横遭破坏的十年;新时期的幼儿教育)。
【案例分析】
观看《百年幼教》电视片,思考讨论:中国幼儿教育从其产生之始就具有什么特点? (二)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理论研讨】
教师简单介绍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
1、古代欧洲哲学著作中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思想。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和《法律篇》中的学前公共教育思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政治观》中对于学前教育的论述
2、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教育论著中的学前教育思想。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和《世界图解》;裴斯泰洛齐的幼儿学校;法国教育家卢梭《爱弥儿》;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新社会观》、《新道德世界书》的幼儿学校
3、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福禄贝尔代表作《人的教育》的幼儿园 4、现代学前教育主要理论流派。
杜威的儿童观及其学前教育理论;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法》(又名《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教育人类学》的幼儿之家;精神分析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弗洛伊德;成熟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格塞尔;社会学习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班杜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陶行知、陈鹤琴的幼教理论与实践。
【经验陈述】
请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言,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介绍卢梭、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陶行
知、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归纳小结】
我们在谈论、理解幼儿教育的时候,必然带着一种价值追求,将幼儿教育幻化为“理想的幼儿教育”,必然会从什么是“好的幼儿教育”、什么是人们理想的、期望的幼儿教育展开。当我们讨论“幼儿教育”是什么的时候,就必须要思考,“幼儿教育的理想是什么?好的幼儿教育是什么”?也就是要从价值层面来分析、理解“幼儿教育”这一概念。
从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来看,人们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变迁:追求工具性价值阶段—→重视学前教育内在价值的孕育阶段—→儿童中心价值的确立阶段—→儿童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的探索。
三、幼儿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参与学习】
1、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良好的幼儿教育?如果你是一名幼儿教师,你将如何诠释、实施幼儿教育?
2、头脑风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在组内陈述自己对于幼儿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在此基础上,各组归纳出本组对于良好的幼儿教育的观点和认识,并书写在大白纸上。
3、陈述观点:各组选派代表发言,陈述本组的观点。 4、归纳总结:教师归纳各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 【社会调查】
寻找1905年创办的湖南蒙养院的旧址。
主题二 影响幼儿教育的社会因素
教学目标:
1、识记影响幼儿教育的各种社会因素;理解幼儿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家庭与社区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2、在充分了解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幼儿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能联系实际正确认识幼儿教育的价值,发挥教育的积极、正面的社会功能。 教学准备:幼儿园活动录像片段;CAI课件。 教学重点:社会各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教学难点:幼儿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影响幼儿教育的社会因素
(一)政治因素 【案例介绍】
案例1:美国的“芝麻街”与High Scorpe课程。 案例2:中国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案例3:中国幼儿教育目标与日本1990年颁布的新的幼儿园教育要领的比较。
【问题思考】
什么是政治?政治对幼儿教育有什么影响? 【理论研讨】 1、什么是政治。 2、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影响教育目的。 (2)政治影响教育制度。
(3)政治影响教育财政:政治决定教育经费份额的多少;政治决定教育经费的筹措。 (4)政治影响受教育权:任何一个社会的受教育机会都是由统治阶级来分配的,如阶级社会里的等级制,贫富差别悬殊,贫民阶层就不可能也没有条件接受教育。
3、政治与幼儿教育。
(1)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 (2)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我国学前教育在亚太地区属比较好的,1992年统计3-6 岁幼儿入园率约为31%,加上入一年学前班的幼儿则入园率可达60%。印度8亿6干万多人口,而入园率却不足1%,农村几乎为0。
(3)政治决定学前教育的目标:我国学前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
幼儿教育对于社会政治也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一定社会的幼儿教育通过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奠定基础来为社会的政治制度服务。
(二)经济因素 【问题思考】
什么是经济?经济对幼儿教育有什么影响? 【案例介绍】
案例1:义务教育制度在美国、中国、印度等国的实施状况比较。
案例2:浙江、湖南和西藏三省2001年在学前教育上的经费投入统计数据比较。
案例3:学前教育机构的目标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先后经历的四个阶段的变化:①初创时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②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一一不限于看护儿童,还对儿童施行促其身心发展的教育;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一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的学前教育;④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一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理论研讨】 1、什么是经济。
2、经济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是社会诸因素中尤为重要的因素,经济决定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1)生产力发展与幼儿教育。
社会生产力发展对幼儿教育发展起决定作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决定学前教育的形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幼儿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制约着幼儿教育机构的任务,决定幼儿教育的目标变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影响着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
(2)生产关系与幼儿教育。
生产关系决定教育的性质与发展,教育也就具有了社会关系的属性。如阶级社会中学前教育显然存在着不平等,而社会主义社会中则消灭了这种现象。
(3)生产方式与幼儿教育。
生产方式的变革导致幼儿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变革。幼儿教育机构的目标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由生产方式变革这一根本原因所导致的。
3、幼儿教育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观点辨析】
观点:幼儿教育是教小娃娃的事情,每天唱唱跳跳,能对经济建设起到什么作用。在我看来,幼儿教育离经济发展太远了。
分析:一定社会的幼儿教育通过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奠定基础来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案例介绍】
美国教育家大卫·维卡特以处境不利的儿童为对象,研究早期补偿教育能否打破消极的贫穷循环,他在长达二十年的追踪研究中得出结论为,早期补偿教育无论对个体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通过综合评价各方面的效益,发现该早期补偿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比是1:7.16美元,即在学前期每投入1美元,可对儿童以后的发展产生7美元多的效益。从这个例子可看出早期教育对个体发展和对社会的积极的意义。做好幼儿教育工作,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对儿童进行适宜的教育,使他们得到正常的发展,首先满足了个体发展的要求,对社会发展也做出了贡献。
(三)文化因素
【理论研讨】 1、什么是文化。 2、文化与教育。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一般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文化是经济政治作用于教育的中介,即传导一定的经济政治的要求,反映一定的政治经济的性质与水平。如舆论文章、书籍、影视导向正是现实文化反映政治、政治的要求影响教育。文化还可主动地相对独立地影响教育,如传统文化观念、外国文化渗入都不是现实经济的反映,但却在影响着教育。
课堂讨论: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有哪些影响作用? 3、文化与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要从儿童年幼时,就将人类和本民族、本国所创造的文化传递给他们,使其成为幼儿认识周围社会和自然的基本工具,并将人类和本民族、本国所创造的文化保存和发展下去。可以说离开了教育(其中包括幼儿教育),文化便无法保存和发展;没有人类和本民族、本国所创造的文化,幼儿教育便失去了传授的内容。具体而言:
(1)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精髓,应在幼儿教育内容中反映出来。
(2)应该根据家庭与区域环境的文化水平状况设计幼儿教育,组织幼儿教育。如适应儿童的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致力于提高家长文化水平与育儿观念的教育。
(3)我国幼儿教育也应关注文化信息的传播,不断收入新文化(知识、观念、技术等),丰富教育、改善教育。例如电化教育手段的利用。
(4)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也应根据国情、乡情和儿童水平来选择文化。
(5)应不断地改革幼儿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 【案例介绍】
幼儿园活动录像:福建高甲戏欣赏——“群丑献艺”;江苏地方戏欣赏——“俏花旦”。 (四)人口因素 1、什么是人口。
2、人口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对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的影响;(2)人口对教育结构的影响;(3)人口对教育区域布局的影响。
【案例分析】
案例1:2001-2008年高考学生数量的变化极其带来的高考招生政策等的变化。
案例2:1992年出现的中国“猴年生(孩子)羊年不生(孩子)”现象给未来我国的经济生活、住房、供应以及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
分析:人口增长速度快与慢,关系普及教育中战略重点是量的发展还是质的发展等诸多问题。人口低速增长,教育规模可以小,经费可以节省;人口增长速度跳动过大,则对教育规模和经费产生影响。
3、我国人口与幼儿教育。
(1)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又将临第三次人口高峰,预计本世纪初人口增长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有一较大的冲击,各地区要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幼儿教育之准备。
(2)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一一优育-一一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和死亡率,幼儿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与教育开始。
(3)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形式,发展适应农村的幼儿教育,如河北省滦平县的幼儿教育,形式有中心幼儿园、混合班、学前班、儿童辅导站、学校及家长活动站等。
(五)家庭与社区因素 1、家庭与幼儿教育 【问题讨论】
问题1:从自身成长的经验来谈谈自己对家庭教育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问题2:你认为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分析: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庭教育为人的终身教育、全程教育奠定了基础,家庭的潜移默化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特点:早期性、基础性和长期持续性;家庭生活和教育交织在一起;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具有广泛性与深刻性。
2、社区与幼儿教育 【案例分析】 “孟母三迁”的故事。
分析:社区是一定地域内居住相近的家庭逐渐形成的社会结合,是社会的基本群体。社区在各个家庭间架起互助、交流、联系的桥梁,在一定意义上邻里是一个小而复杂的社会。社区友善的邻里关系给儿童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在与邻里中的长辈和同伴接触中,可学习人际交往。同时,
在邻里生活的熏陶下,可使儿童增长见识,懂得事理。
【社会调查】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学习小组设计一份幼儿教育价值的社会调查问卷,利用周末到城市街道进行问卷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2、调查一个工厂或一个街道居委会或一个村的幼儿社会教育发展与变化的情况。具体分析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制约,以及幼儿社会教育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主题三 幼儿教育与现代社会
教学目标:
1、理解幼儿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现代教育的特点。 2、会运用多种方式向社会、家庭和个人宣传幼儿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学准备:幼儿园活动录像片段;CAI课件。 教学重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教学难点: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对幼儿教育的冲击与挑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现代社会的特点
【理论研讨】
(一)整体化趋势:现代科学发展所带来的多学科交叉的横向联系使得现代社会,无论是生产方面,还是社会生活方面,彼此之间互相连接,互相适应,互相影响。整体化趋势使幼儿园与高科技部门接壤,打破了各部门各自封闭的状况。
(二)变动性、革命性趋势:变革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些变革首先反映在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急剧增加上。
(三)现代化趋势:对于现代化的标准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描述。 问题思考: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二、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 现代教育 精髓 教育民主性(世俗化、普及性和平等性)。 生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开放性。 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化。 班级授课制。 在教育研究方面注重观察实验。 教育决策、教育规划和教提倡针对各年龄段教育 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注重系统科学的传授。 传统教育 弊端 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纵向知识体系学习,轻知识的横向联合和应用。 教学方法只注重灌输,注重研究教师怎么教,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只重视课堂,忽视课外,忽视因材施教。 育科学研究的一致化。 对象的特点来实施教育。 思考讨论:我们应对传统教育抱什么样的态度? 【观点辨析】
观点1:现代社会,有钱人接受优等教育,没钱人接受劣等教育,或者是不能接受教育。 观点2:现代教育的开放性是指要重视国际间的教育比较研究,不能关门办教育,要了解别的国家,而不是幼儿园向家庭和社会开放。
三、当前的社会建设与幼儿教育
【理论研讨】
(一)幼儿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1、现代幼儿教育地位的变化。 (1)具有相对独立性。 (2)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
2、国际社会关于儿童问题的几个纲领性文件:《世界人权宣言》、《儿童权利宣言》、《儿童权利公约》、《关于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
3、我国关于儿童问题以及幼儿教育的几个纲领性文件:《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母婴保健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务院关于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意见》。
(二)现代社会对优质幼儿教育的需求 【观点分享】
1、各学习小组介绍本组关于社会对幼儿教育价值的认识的调查报告。
2、思考讨论:从社会对幼儿教育价值的认识,我们感觉幼儿教育的地位怎样?又肩负着怎样的使命?
【理论研讨】
1、背景:(1)儿童研究的进展包括儿童发展的生理原因,成长发展的过程等等,带来人们对儿童更加透彻的了解。(2)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使家长从关怀孩子的健康发展到关怀孩子的发展,对学前教育提出强烈的要求。(3)儿童观的演变。
2、需求:(1)世界科技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2)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对人际交往能力的需求。(3)家庭规模的小型化趋势带来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优质的幼儿园教育。
3、对策:(1)提倡以科学为依据的胎教。(2)要求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生存环境。(3)依据大脑功能的发展规律施教。(4)要坚持儿童发展的全面性和个性化,避免不适当的早期定向化培养。(5)要依据儿童发展的特点,巧妙地使用教育方法。
(三)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冲击与挑战 【案例分析】
案例1:浙江宿迁幼儿教育改制中的问题。 案例2:留守家庭的幼儿的教育问题。 案例3: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
【理论研讨】
1、抵制教育市侩的冲击,保护幼儿健康发展的导向。
2、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农村、贫困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如何满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幼儿园生存与发展问题:
(1)幼儿园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从依靠型的管理转向经营型,发展自主观念、经营观念,学会开辟财源,理好财政。
(2)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以一流的教师、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管理为目标,在创优竞争中去赢得信誉、吸引生源,幼儿园的生命才可以长存并健康发展。
(3)以城市和乡村社区为依托,走社区化的多种类、多形式并存的学前教育发展道路,幼儿园是其中一种完满的教育形式。
社会实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组分别设计一份宣传与介绍幼儿教育价值的宣传资料,张贴在学校附近的社区,向人们宣讲幼儿教育。
第三单元 幼儿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
教学目标:
1、识记现代儿童观和我国现代儿童教育观,了解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的演变和发展。 2、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含义、特征和内容,以及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幼儿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
3、在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掌握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因素以及相关的理论派别的基础上,以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对待幼儿教育实践。
教学重点: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教学难点:幼儿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 教学课时:6课时
主题一 幼儿身心发展
教学目标:
1、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含义、特征和内容,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 2、在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掌握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因素以及相关的理论派别的基础上,以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对待幼儿教育实践。 教学准备:“人的生理发展”录像教学片段。 教学重点:幼儿身心发展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客观辨证地对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身心发展的概念
【理论研讨】
(一)什么是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整体的积极的变化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也是充满着量变、质变、内容及结构变化的过程。教育学中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研究是为了开发人的潜在力量,提高每个个体的人生质量和为社会作贡献的可能。
(二)什么是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指幼儿期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性方面有规律地、连续不断地成熟和完善的变化过程,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不断转化和实现的过程。这种变化既有量变也有质变。
(三)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理解
一方面幼儿身心发展是指身体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过程。身体的成长和机能的成熟,是指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结构与形态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以及功能上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成熟。另一方面的发展是指幼儿通过掌握社会经验,形成心理特征和能力。如幼儿认知、情感和意志力的发展,这是心理的成熟,也包括人的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上述两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身体的发展为心理的发展提供基础与前提条件,而心理的发展又影响着身体的发展。幼儿两方面的发展是既不可分,又不可缺的,它们统一构成幼儿的发展。
【观点辨析】
观点:发展就是进步;发展就是接受教育。
分析:幼儿身心的发展蕴含于幼儿主体的活动之中。幼儿的发展不是“变化”两字的简单概括;幼儿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幼儿的发展也不等同于幼儿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
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1)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儿童发展的特征是依一定的顺序表现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是前一个特征为下一个特征的出现做准备的,这是普遍性的规律。
(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2、发展具有阶段性。
(1)婴儿期这一年龄阶段主要在于身体的生长发育。 (2)幼儿期则是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启蒙时期。 (二)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1、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存在不均衡性。 2、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三)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1、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独特的年龄规律性。
2、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随着社会生活与教育条件的变化而缓慢变化。
(四)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三、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影响因素 1、遗传。 2、环境。 3、教育。
(二)关于影响因素的历史争论——“天性一教养”之争 1、遗传决定论——天性难移。
(1)观点介绍: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韩愈的性三等论、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等。重点介绍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2)评价:柏拉图、笛卡尔以及格塞尔等人,试图仅以先天遗传或生理成熟因素来解释儿童发展的内部机制,把环境和遗传当作两个相对独立的因素,在二者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二分选择”。这种做法和思路本身就是错误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2、环境决定论——性相近,习相远。
(1)观点介绍: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洛克的白板说、华生的教育万能论。
(2)评价:教育万能论观点夸大了儿童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遗传和生理因素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在根本上否定了儿童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儿童成为万能教育的被动接受者。
3.遗传一环境交互作用论。
(1)观点介绍:美国心理学家安娜斯塔西(AL manastasi)提出的遗传一环境相互作用理论。 (2)评价:这一理论确实把遗传(天性) 环境(教养)问题的理解向前推进了一步。当我们用这一理论单独讨论遗传或环境的影响时,其条理是清楚的,也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当我们把遗传和环境的各种可能性综合加以考虑时,就很难说清楚二者是如何交互作用的了。事实上,目前我们仍然只能一般性地谈论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不能更具体地阐明二者的交互作用过程。这是安娜斯塔西遗传一环境交互作用理论的最大不足之处。
【观点辨析】
观点1:请评价 “树大自然直”的教育孩子的观点。
观点2: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有个著名的论断——“如果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儿童,让我把他们放在特殊的环境中教养,那么我可以保证,在这十几名婴儿中,随便拿出一个来,我都可以把他们训练为任何一方面的专家一一无论其能力、爱好、兴趣、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使他成为一名医生,一名律师,一名艺术家,或者是商界首领,乞丐或窃贼。”试分析之。
(三)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1、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生物因素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前提,但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因素。 2、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幼儿的身心发展;个体的先天特点和健康状况影响幼儿个别特点的形成。
3、后天环境和教育。
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现的,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幼儿发展的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表 个体 因素 先天因素(主要为遗传素质)——发展的既定的潜在因素 后天因素(出生后形成的身心特征)——可塑性大、发展的决定因素 ↓ ↑ 环境 因素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特别是幼儿家庭、幼儿园、社区)
主题二 幼儿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
教学目标:
1、识记现代儿童观和我国现代儿童教育观,了解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的演变和发展;理解幼儿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会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的儿童发展和教育理论。
2、在充分理解社会、儿童和教育的关系的基础上,初步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并学习用科学的幼儿教育观指导社会实践。 教学准备:幼儿园活动录像片段 教学重点: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教学难点:社会、儿童和教育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理论研讨】
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教育基本理论的重要课题之一。剖析幼儿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解释与阐明幼儿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幼儿教育学的重要命题。
阐明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合理的起点在于阐明儿童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对社会、儿童、教育这三者的关系进行综合的考察与研究,把这三者的关系理解成为一种“三角互动关系”。在这样一种“三角互动关系”中,研究和回答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1)儿童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教育的地位与职能 (2)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的社会制约与影响 (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儿童的制约与影响
儿童的价值与权利问题是儿童与社会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讨论教育的职能与作用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社会制约与影响,主要涉及三个问题:(1)关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所占有的地位与作用的问题。(2)关于教育促进儿童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3)关于教育过程中儿童发展的特点问题。
学校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正是一系列的独特性,使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上具有
独特的功能:
(一)学校教育规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对个体的发展起引导作用。 (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身心发展的功能。
(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案例分析】
关于教育作用的历史争论——心理学和教育学界著名的“诱导一促进”之争
案例陈述:1、前苏联教育学家的看法:维果斯基与“最近发展区”;赞可夫的“教学的结构决定儿童发展进程”的思想;查包洛塞茨的观点。2、学前教育职能的两种界说:美国心理学家戈特利伯(Gottlieb)提出的后天(教育)经验对儿童认知发展“维持”“促进”“诱导”作用的三种模式。美国的阿斯林等人 (Aslin&Pisomi)对这三种模式的补充和完善。
分析:前苏联的学者试图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教育教学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改变了非此即彼的简单的直线式的思维逻辑,也不像行为主义学者那样认为教育机械地决定儿童发展。儿童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既不是由外因(教育教学)机械决定,也不是由内因(自然成熟)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外因决定的。也即儿童发展主要是由适合其发展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所决定的。这就是典型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学说。但是,对于学前教育这一外因是如何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以及起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原苏联的学者们未能(也不可能)作出更详尽的回答。因为这需要科学的心理学实验研究来解决,理论思辩和经验总结对此已无能为力。
现代“野孩”的案例为彻底解决“诱导一促进”之争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契机。这一实例至少可以证明,从根本上讲,后天教养(学前教育)经验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应该起诱导作用。即: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接受学前教育,儿童就不可能发展,学前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生与发展。
但是,目前学术界关于这一争论仍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关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界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二、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儿童权利与价值以及教育促进儿童怎样的发展
(一)儿童观——关于儿童权利与价值的思考 【理论研讨】 1、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认识和看法。如人们对儿童的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以及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与权力,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儿童观的形成要受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儿童观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和更新的。
2、几种不同的儿童观。 (1)社会本位的儿童观。
(2)个人本位的儿童观。“儿童的被发现”和“儿童期的确立”成为该时代儿童观发展的显著标志。卢梭、福禄贝尔、20世纪在美国兴起的进步教育运动。
(3) 现代儿童观——当前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儿童观。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
B.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 C.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D.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 E.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
F.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 【观点辨析】
观点:女孩子没必要学那么多知识,父母教教就行了,所以不必上幼儿园。 【观点介绍】 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
(二)儿童教育观——对教育促进儿童怎样的发展的思考 1、教育功能观的演变。
(1)古代社会以社会发展为主导的教育功能。 (2)近代社会教育两大功能观的冲突与对立。 (3)现代社会教育两大功能观的改造与重组。 2、发展儿童主体性——现代教育观的重要内容。
主体性是“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内容,是全面发展或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的核心特征。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应该是促进儿童主体性的发展。
三、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幼儿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一)教育与发展的辨证关系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一方面教育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另一方面教育又受个体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活动必须从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的已有水平出发,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个体发展功能。
(二)教育怎样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从实际出发,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促进所有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三)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幼儿教育观
1、儿童是幼儿教育的主体,幼儿教育应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儿童感受;尊重儿童选择;鼓励儿童创造)。
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3、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 【案例分析】
案例1:幼儿园教学活动片段举例。 案例2:多彩光谱计划与多元智能。
幼儿教育不仅应当使幼儿发展,而且应当使幼儿欢乐 社会实践:
1、选择一个年龄班儿童进行观察,写一份儿童发展观察报告。分析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以及幼儿园教育的作用。
2、搜集错误儿童观对幼儿成长造成危害的案例,在全班交流讨论。
第四单元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教学目标:
1、理解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重要性,识记、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树立坚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观。
2、理解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能层层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 3、识记和理解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4、识记理解并运用幼儿园教育原则来分析幼儿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教学重点:
1、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重要性,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化。 2、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3、幼儿园教育原则的运用。 教学难点:
1、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目标观的内化。 2、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及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层分解和制定。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研究性学习 教学课时:12课时
主题一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2、识记、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3、理解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能层层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
教学重点:
1、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2、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化。 教学难点:
1、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2、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及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层分解和制定。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研究性学习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问题讨论】
有些班主任打评语时习惯于这样开头,“××同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为什么要强调“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的与教育目的有何异同?
【理论研讨】
人做任何事情都有目的,教育是人依照自觉设定的目的所进行的一种对象性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具有“导向功能”和“定向功能”,指引着教育过程的方向,使教育行为成为有意义、有秩序的的活动,避免或矫正教育行为的盲目性和机械性。此外,教育目的还具有“评价功能”和“激励功能”。只有目的明确,才能作好教育工作。
学习目的应该是教育目的(目标)在学生身上的体现,但学生对教育目的(目标)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学习目的的明确程度也就有差异,也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
【反思】
结合自身经历分析教育目的的作用与意义。(如应试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同学等等)
二、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问题讨论】
教育目的是必须明确的,但教育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么多的教育要不要一个统一的目的?这个统一的目的应该是什么?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归纳讲解】
我国教育目的的各种表述。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
【反思】
结合自身经历分析我国教育目的在学生当地的贯彻情况:当地教育是否为当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否与当地生产劳动相结合?你是否成为了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
【讲解】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事业培养人的总体的质量要求,但由于社会所需要的人是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且各有特点,所以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提出了特殊的具体的要求,即各级各类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
【提问讨论】
你们觉得应该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应该是什么)? 【归纳讲解】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第五条对幼儿园体、智、德、美各方面教育的具体目标作了详细规定。具体是: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三)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提问讨论】
大家仔细阅读并领会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对照我国的教育目的,说说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容和表述各有何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归纳总结】
1、依据我国的教育目的
2、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3、依据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质 (四)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教师讲解】
国家对幼儿园教育目标作了宏观的表述。要实现这一宏观目标,必须将它作层层分解,逐步转化为低一层次的、可操作的具体目标,才能成为教师制定活动计划的有效依据,并通过各种活动,落实到幼儿的发展上,目标的层层分解就形成了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金字塔结构。这一结构从上到下由如下几个层次构成
幼儿园 教育目标 各个幼儿园 的具体教育目标 教育 目的
·教育目的。它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总目标,是金字塔的顶端。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即幼儿教育阶段目标。《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表述的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就属于这一层次。
·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幼儿园的具体教育目标是每个幼儿园根据国家对幼儿教育的要求,结合本园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它体现了国家对幼儿园教育的一般要求,又具有本园的特色。
(五)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教师讲解】
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
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国家的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层层分解,逐步具体化,并落实在幼儿发展上的过程。第三层次的具体教育目标如何确定,各个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
如果按时间的范围划分,那么,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每一学年的教育目标; 第二层次:学期教育目标;
第三层次:一个月或一周的教育目标,也可以是单元活动目标。“单元”可以是主题活动单元,也可以是教材单元;
第四层次:幼儿园一日活动、一个活动的教育目标。
如果从教育目标指导的范围来划分,则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可以划分为这样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指导本园的教育目标; 第二层次:指导一个班级的教育目标; 第三层次:指导不同活动组的教育目标;
第四层次:指导每个个体的教育目标,即根据每个幼儿发展情况确定目标。 这几个由抽象到具体、由统一到多样的层次组成了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阶梯式结构
教育目的 幼儿园教育目标 幼儿期教 育目标 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 学期教育目标 一月,一周(单元活动)教育目标 一日(一个)活动的教育各级各类幼儿园教育目标 一个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一个班级的教 育目标 不同活动组的 教育目标 每个幼儿个体的教 目标 育目标 从上图可以看出,最上面两个层次基本上是固定的,下面四个层次,根据每个幼儿园对目标的分解方法不同而不同。由上往下看,最高层次的教育目标体现了社会的要求,之后每一层目标都是上一层目标的具体化,最后转化为促进每个幼儿发展的可操作的具体教育目标。由下往上看,每一层次的目标都是受上一层目标制约的,各层次的目标由低到高,共同构成一个达到总目标的阶梯。 2、教育目标的涵盖要全面 【教师讲解】
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层层具体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将教育目标的内容逐步具体化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分解到哪一层次,都要保证教育目标的整体结构不受损害,其内容的涵盖面一定要全面,即包括幼儿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每个方面的全部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制定具体教育目标的指导思想常常出现偏差,如在体、智、德、美四育中,或重德轻智,或重智轻德;在每一育中也有这种情况,如在智育中重知识的掌握而轻智力的培养;在体育中重动作的发展而轻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在德育中重社会常识的掌握而轻道德情感的培养;在美育中重艺术技能的掌握,轻创造性的培养等等。教育目标内容的不全面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教师讲解】
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由若干不同的阶段来完成。每个阶段性目标之间要互相衔接,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同时,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以保证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都朝总目标前进一步,都成为实现上层目标的有效环节。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1)健康领域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①在老师的鼓励下,愿意参加各种各类的游戏和活动。②在老师的鼓励下,接受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和疾病的防治。③萌发幼儿爱家庭、爱父母、爱老师、爱幼儿园的情感,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认知能力目标:①初步学习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②学习模仿操和轻器械操,初步学习听口令:立正、稍息、原地踏步走。③初步了解集体生活的基本常识,包括集体生活的规则。 ④初步学习洗手、擦脸、漱口的方法和使用碗勺。⑤初步了解一些安全知识,不去危险的地方玩,不做危险的动作,不玩不安全的东西,不随便离开老师、集体,不随便跟生人走。
动作技能目标:①能上体正直自然走,两臂屈肘在体侧跑,自然跳起轻轻落地,走平衡木时不左右摇晃,能在斜坡上走上走下,会互相滚、接大皮球,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会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行。②在老师的带领下能按节奏做操,会听口令立正、稍息、原地踏步走和站四路纵队。③在成人的帮助下,有初步的生活能力和卫生习惯。会自己吃饭、上厕所、睡午觉、穿脱简单的衣物和用手绢擦鼻涕。
(2)语言领域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①愿意学说普通话②愿意与老师和同伴交谈,能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
眼看对方,在老师的鼓励下,能在集体中回答问题。③喜欢听故事、儿歌,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艺术美。④喜欢看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图书和图片,知道爱惜图书、图片。
认知能力目标:①学习正确发音,学说普通话。②逐渐丰富词汇,主要是名词、动词、人称代词、形容词等。③学习简单句(完整语句)。④学习故事5~6个,能复述其中1~2个;学习儿歌8—10首;学习礼貌语、称呼语。⑤学习欣赏篇幅较短、生动有趣、情节简单的故事、儿歌、散文等儿童文学作品。
动作技能目标:①初步听懂普通话,基本会说普通话。②口语中有名词、动词、人称代词、形容词等。③会说简单句(完整语句)。④学习5~6个简单的故事,能复述其中1~2个;学习儿歌8—10首,会复述1—2首。
(3)科学领域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①幼儿开始乐意参加科学活动。②对周围的事物有兴趣。③在科学活动中表现愉悦的情绪。④爱护小动物和植物。 ⑤对数学感到有趣。
认知能力目标:①观察周围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并获取粗浅的科学知识。②观察常见的个别动、植物和无生命物体的特征,初步了解它们与人、环境的关系。③学会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④学习获得与自己生活有关的科技产品及其对人类影响的具体形象的知识。
动作技能目标:①通过观察知道物体数量的差别,会简单排序。②在老师指导下开始学习最简单的科技小制作。③会点数4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④在老师指导下开始学习科学标记。
(4)艺术领域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①愿意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和美术活动,在音乐活动和美术活动中能保持愉快的情绪。②老师的鼓励下,能在成人面前唱歌,能在集体中进行表演,喜欢绘画、泥工、纸工等美术活动。③在老师的指导下,愿意欣赏音乐、美术作品,初步体验艺术带来的快乐。
认知能力目标:①学习歌词浅显、节奏简单、风格欢快的幼儿歌曲,初步知道歌曲的名称,了解歌词的内容,能听琴声,用自然的声音跟着老师或朋友一起唱完一首歌。②学习打鼓、吹喇叭、开火车、小鸟飞、小兔跳等模仿动作和拍手、点头、碎步等基本动作。③学习音乐游戏。④学习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铃鼓、手串铃、碰铃,学习并初步领会2/4拍节奏。⑤认识水彩笔、油画棒等常用绘画工具,学习使用方法。⑥认识3~6种颜色,认识泥工工具和材料。⑦学画简单的命题画,初步学习撕纸和折纸。
动作技能目标:①基本上能独立演唱3~4首歌。②能按音乐节奏做简单的模仿动作和律动,并能根据歌词、曲调做相应的动作表演。③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按一定的规则做音乐游戏。④基本上会使用铃鼓、碰铃、手串铃等打同一节奏或给自己的演唱伴奏。⑤基本上会使用水彩笔和油画棒等常用绘画工具,会使用3~6种颜色随意涂鸦和在老师指导下画简单的花草树木、人物、动物,涂色时不涂出边线。⑥会随意玩泥,基本会使用团、搓、压等方法捏水果、点心等简单的东西。⑦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随意撕纸或将纸撕成块状,会用对称折叠的方法折简单的东西。
(5)社会领域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①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并保持愉快的情绪。②对家人、幼儿园的老师、同伴有爱的情感,热爱动植物,热爱幼儿园。③学习与同伴分享、轮流玩玩具,愿意与同伴一起玩。④愿意与他人交往,不怯生,不好哭。
认知能力目标:①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的主要部位、主要特征和功能及自我保护。②知道自己是
幼儿园的小朋友,初步萌发幼儿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③逐步熟悉集体生活环境,认识集体中的同伴与成人,初步了解他们与自己的关系,开始适应集体生活。④初步懂得不提无理要求,不无故发脾气。
动作技能目标:①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基本上做到有礼貌地同他人交往,见丁老师和长辈会问好。②初步养成基本的卫生习惯。③初步了解基本的学习习惯和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规则。
2、分析讨论:这个幼儿园小班教育目标的制定符合上述要求吗? 3、归纳小结:
上述目标作为一个年龄段的目标,涵盖比较全面,但因为只有一个层面,无法反映出其他两点。 (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 【提问讨论】
如何才能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当前影响幼儿园培养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正确应对?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如何为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努力? 【归纳总结】
幼儿园教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总要受到外来的干扰或影响。如来自家长的影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幼儿园训练孩子某种技能,或要求教小学才学习的读、写、算技能;又如社会影响,社会上各种幼儿技能大赛的宣传,偏重学历、追求升学率的风潮等,都可能干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达成。
幼儿教师是将教育目标真正落实为幼儿发展的总设计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正确、清楚、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的内涵,并将这种“外在”的教育目标转化为“内在”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其次,教师必须掌握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的技术;最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相适应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指导方法等,去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有责任排除一切干扰,坚定地按照教育目标来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以保证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
主题二 幼儿园的任务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儿园的任务
2、了解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内化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案例一:
我上幼儿园了!以前,老听妈妈说幼儿园怎么怎么好玩,可是,我觉得幼儿园除了小朋友多,
有些玩具以外好象没什么好玩的,没有家里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啊,我还不太喜欢上幼儿园呢。今天一早,妈妈急急忙忙把我送到幼儿园,又匆匆忙忙的走了,她又丢下我上班去了。我又哭了,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老师安慰了我又给我洗了一把脸。可是,过了不久我又尿湿了裤子。阿姨从我的书包里拿出裤子给我换了。看见教室里有好多玩具,于是,我不想哭了,我拿着几块积木玩了起来。过了不久我们开始吃早点,有几个年纪小一点的弟弟妹妹还不会自己吃饭,老师们只好喂他们。我会自己吃饭,可是我也想让老师喂我吃,老师喂了我两口以后对我说:“你很能干,你自己吃好吗?”于是我自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吃了一个鸡蛋还有一碗稀饭。接着老师教我们唱了歌,我们学会了唱“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早”,我们还玩了一个“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
案例二:
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达到一定规模的住宅小区都应有配有一所幼儿园。在很多比较大型楼盘的营销中心,我们都可以看到有幼儿园的规划。很多年轻人在买房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有没有配套幼儿园。
2、分析讨论:请结合案例中分析,幼儿园的任务是什么? 3、归纳小结: 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一)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二)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二、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案例一:
阳阳满了三岁了,该上幼儿园了。孩子入园是家里的一件大事,最近我们全家人为了这个问题颇伤脑筋。到底将孩子放在哪一所幼儿园呢?首先当然要考虑离家比较近,接送方便,于是我们根据就近原则选择了几所幼儿园作为考查对象。我们的考查内容包括:幼儿园的环境好不好?教室、寝室大不大?玩具多不多?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怎么样?孩子在幼儿园做些什么?几家幼儿园走了一遍以后,我们才发现各个幼儿园有各种各样的特色,比如,有的幼儿园在推行蒙台梭利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还有的幼儿园很强调孩子的身体运动能力,幼儿园体育是快乐体育活动,而且还是男老师执教;有的幼儿园推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大多数的幼儿园都有专门的英语课、珠心算和识字活动(有的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就教幼儿识字,有的幼儿则从大班开始)。面对幼儿园各种各样的特点,我确实很烦恼,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案例二
早几年,将孩子放在幼儿园全托很多家长是不能接受的。但是,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的压力的增加、教育观念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因素,越来越多的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全托。同时,家长要求办园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全日制之外,还应有半日制、计时制、机动的寄宿制等;对于一些爸爸妈妈下班比较晚不能及时被接的孩子,幼儿园应有一些相应的延时班,要求增加节假日服务,甚至晚间服务、护理病孩等。
2、分析讨论:结合上述案例,谈谈当前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有什么特点?
3、归纳小结 小结要点:
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
(一)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
(三)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反思】
要完成幼儿园的双重任务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我们怎么努力?
主题三、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教学目标:
1、 识记、理解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2、 运用幼儿园教育原则分析幼儿教育现状 教学重点:幼儿园教育原则的理解 教学难点:幼儿园教育原则的运用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谈话法、讲授法、录像分析法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
原则是做人做事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幼儿园教育原则是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本部分内容一共介绍八个原则,既有一般教育原则,也有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案例一:
记得有一次活动区活动时,一位小朋友跑来告状: “老师,谢子谊把电视机弄坏啦!”孩子们都围了过来,谢子谊也在其中。他眼睛望着我,像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说实在的,我当时非常生气。因为自己用即时贴粘的精巧电视机外壳已经被分成几块纸板,里面我花了几个中午精心绘制的图片——《谢谢小猴子》也被撕得面目全非。我非常生气,当着所有孩子的面说:“又是你,谢子谊!每次都是你,你是最讨厌的小朋友!没有人喜欢你!” 案例二:
我非常庆幸自己能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与其说我和他们一同学习、游戏,不如说是他们带我回到玩沙、玩水、玩泥巴的童年。
记得有一次活动区活动时,一位小朋友跑来告状: “老师,谢子谊把电视机弄坏啦!”孩子们都围了过来,谢子谊也在其中。他眼睛望着我,像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说实在的,我当时非常生气。因为自己用即时贴粘的精巧电视机外壳已经被分成几块纸板,里面我花了几个中午精心绘制的图片——《谢谢小猴子》也被撕得面目全非。我正要批评谢子谊,他那双充满童真和稚气的眼睛却
引起了我一段童年的回忆:小时候,我最爱听半导体收音机里播放的“小喇叭”节目。那时的我坚信:说话的阿姨就在那个小小的盒子里。终于有一天,我拿起爸爸的改锥,把收音机盒子撬开了……想到这儿,我顿时觉得自己又回到童年时代——成了谢子谊的同龄人!我一下子把他搂在怀里,轻声问:“你为什么要打开电视机呢?”“我想看一看小猴子、大象、长颈鹿是怎样进去的,他们是怎样转的。”这不正是童年的我吗?“那你发现了什么?”我又问。“我发现了这图片是老师画的,卷在可乐瓶上,用手一转瓶口,小动物就会转了。”看,他不仅像我一样好奇、敢于探索,而且可以说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于是我当着全体小朋友的面由衷地表扬了谢子谊。
我又想:如果这个电视机是我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的,他们不就知道里面怎么回事了吗?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爱护集体财物的责任感,制作过程本身还为他们提供了探索和学习的机会……于是我对谢子谊说:“咱们一起做一台新的电视机送给娃娃家好吗?”他高兴地点点头。这天下午,我和谢子谊当着全体小朋友的面又制作了一台电视机,大家高兴极了!
幼儿园的生活总是那样令人回味无穷:孩子的纯真与质朴常会唤出我们的美好童心,使我们能用这颗心去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们真诚的理解和支持又呼唤和保护了他们可贵的童心,使他们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让我们与孩子们心相通,心相连,让幼儿园这个小天地里充满童心世界的真、善、美吧! 问题:
2、分析讨论:你更喜欢哪位教师?为什么? 3、归纳小结 小结要点:
好的老师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尊重儿童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愿望、自尊心等。 反思:
你听说过或看到过在幼儿园有哪些不尊重儿童人格尊严的事情?不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对儿童的发展有哪些负面影响?
(二)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某幼儿园是一个示范性的幼儿园,经常各种各样的公开接待课。该幼儿园的李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每次上公开课时,她都会挑选出一些能说会道,聪明可爱的孩子,而将另外一些她认为不太聪明的孩子留在教室里。
2、讨论:你觉得这位教师的做法合适吗?为什么?你认为儿童有哪些合法权益? 3、归纳总结: 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
生存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发展权、游戏权
【反思】你在幼儿园看到哪些儿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 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教师讲解】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是各级各类教育都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问题研讨:
问题一:你是怎样理解幼儿的全面发展的?
问题二:怎样理解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全面发展== 平均发展? (二)教师归纳:理解全面发展时应注意: 首先,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其次,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最后,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广东的某个幼儿园的某个大班是一个以识字、珠心算为特色的,该班级每周的教学计划大致如下: 9:00-9:30 10:00-10:30 3:00-3:30 4:00-4:30 2、分析讨论:你赞同这样的教学安排吗?为什么? 3、归纳小结:
小结要点:教学计划应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实践运用】结合教育目标分解谈谈如何调整才能符合全面发展原则 三、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案例一:
由于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不一样,每个班级总会有一些特别喜欢表现,特别自信的孩子,也有一些不愿意表现,特别内向的孩子。在一次幼儿园的公开活动中,我们特意对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做了统计,结果表明:全班孩子共40人,在本次活动中共有8名幼儿有单独回答问题的机会,其中,7次机会的有一人,5次机会的两人,3次机会的三人,两次机会的三人。有大约10名幼儿完全游离于教师的课堂之外。
案例二:
我班有个叫嘉立的小朋友,外公外婆曾经都是老师,他们很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街边字、身边事,他们都会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使得他在知识面、识字、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明显超出同龄孩子,成为我们班的“冒尖户”。老师在组织活动时,常常出现“一人领唱,集体跟唱”的现象,即:老师提出的问题,他首先抢答,其余的小朋友还没完全思考过来时,就异口同声地照答。这样一来,不少小朋友动脑思考的积极性欠佳,依赖性较强,有时还出现等待他提示的现象。
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 识字 美术活动 珠心算 美术活动 识字 珠心算 识字 美术活动 识字 珠心算 周一 识字 周二 珠心算 周三 识字 周四 珠心算 周五 识字 对于这点,我认为有必要及时进行引导。于是我采用鼓励的方式调动幼儿回答的积极性。对小朋友说:嘉立小朋友能开动脑筋想问题,所以很快便回答出来了,我们小朋友同样能做到,比比看,谁的脑子灵,回答快,声音大。”对表现好的幼儿及时表扬,逐步使得很多小朋友答问踊跃。 同时我还加强个别教育。在平时,针对嘉立的情况,结合他的个性,耐心地与他交谈,让他明白老师的用心。如:你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动脑筋去思考,能把想到的答案告诉老师,其他小朋友也很想把答案告诉老师。老是听你回答,别的小朋友没有机会告诉老师。要不,你有时候让他们先讲出来,看他们讲的与你想的是否一样,如果不同,你再帮他们补充完整,好吗?另外,转换提问的口气和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对一般幼儿的提问,应是容易理解、容易回答的,不爱说话的幼儿重复别人的提问。如:“小鼻子有什么用?”而对嘉立小朋友等能力强的幼儿,提的问题则有一定难度,如:“不注意保护好鼻子会有什么危害?”让他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回答出来,使得不同能力的孩子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均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尽管班上有时还有领唱和跟唱的现象,嘉立小朋友保持了问题的特点,同时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小朋友也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了。
2、独立思考:以上两个例子对你有什么启示? 3、归纳小结: 小结要点:
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1、讨论以上的案例二:难问题要反应快能干的幼儿回答,容易理解的问题,让发展一般的幼儿回答,不爱说话的幼儿的幼儿允许重复别人的提问。你觉得该教师的做法是否遵循了面向全体的教育原则?
2、归纳:
①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②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③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发展(集体、小组、个别活动) 四、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乐乐的爸爸是做汽车销售的,对各种各样的车非常熟悉,他的家里有许多汽车模型和有关的画册、海报等。乐乐班上的男孩子绝大多数都很喜欢汽车。老师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了这个现象。于是,有一天,老师将乐乐的爸爸请到班上为男孩子们专门上了一次关于汽车的课,孩子们都被乐乐爸爸眉飞色舞的描述、生动有趣的模型、好玩的画册海报深深的吸引,很多孩子围着乐乐爸爸七嘴八舌的问长问短,场面很是热闹。
2、分析讨论:你赞同教师的这一做法吗?为什么?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你觉得教育资源
有哪些?
3、归纳小结: 小结要点:
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儿童的生活中、大自然中、社会中、家庭中的教育资源 五、保教结合的原则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珊珊是个4岁的小女孩,从小班升到中班以后,老师们都夸她文静、懂事、听话,是个健康的宝宝。带她半个月后,我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珊珊在幼儿园从不喝水,也不上厕所。每节课后,我和保育员都要倒开水给小朋友喝,这时珊珊总是躲得远远的,生怕我们要她喝水。别的小朋友游戏课后都嚷着口渴要喝开水,珊珊从不提此要求:别的小朋友纷纷上厕所的时候,珊珊却安静地坐在一旁看书,从不上卫生间。这情形令人纳闷:一个4岁的幼儿,怎么能不喝水、不上厕所呢?于是,我询问了曾带过珊珊的小班保育老师,她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告诉我说,珊珊在小班时就是这样不喝水、不上厕所,没有什么不对劲。第二天,我去珊珊家进行家访,向家长反映了孩子在园的表现。家长告诉我,珊珊在家喝水、上厕所都很 正常,只是每天离园回家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往厕所跑。珊珊为什么在幼儿园不喝水、上厕所呢?我请家长进一步提供有关线索。家长终于说出这么一件事:珊珊刚入小班时,一次在幼儿园厕所里摔了一跤,腿也碰出了血,又尿湿了裤子,挨了老师批评,回家还被妈妈打了一顿。我终于明白了,早期受挫折的经历使珊珊对幼儿园的厕所产生惧怕心理,不敢—人上厕所,为了少上厕所,又养成了不喝水的习惯……于是,我要求家长与我们配合,对珊珊实施了针对性的保教措施。
我给全班上了一节《认识水》的常识课,让小朋友们了解水的用途,知道人体离不开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季节,人体排汗多,必须多喝水才能补充人体的水分,才能保持健康。课上,我特别请珊珊发言,谈谈为什么要喝水。珊珊很认真,一下子就回答出来了。立即请保育员拿来杯子,让每个小朋友喝一杯开水。珊珊有点不高兴,皱着眉,但还是喝了。第二节是体育课,课后我又让每个小朋友喝了一杯开水。过了10分钟,我请小朋友上厕所。别的小朋友都去了,只有珊珊苦着脸坐在那里。我走过去问她:“珊珊,小朋友都上厕所了,你想不想去?”她摇摇头说:“老师,我要回家上厕所。”“爸爸妈妈现在都在上班,家里没有人,你可以在幼儿园上。” 珊珊见我不同意,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我连忙说:“来,珊珊,老师牵着你去厕所,不会摔跤的,我们走慢些,别着急……。”我牵着珊珊,慢慢踏上厕所的台阶。以后数天,我都陪着珊珊上厕所,但她对幼儿园的厕所还是不适应,尤其害怕那些滑滑的地砖。我又对全班小朋友讲了《勇敢的小白兔》的故事,要求小朋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像小白兔那样勇敢、不害怕。并有意地安排几个小朋友在珊珊上厕所时帮助她,下台阶时扶她一把。终于,珊珊不用老师提醒就能同其他小朋友一样喝水、上厕所了。她不但拥有健康的身体,也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一个真正健康的儿童了。
2、分析讨论:从以上案例中你发现教师对幼儿不仅有教育的责任,还有什么责任? 为什么在幼儿园既要进行保育又要进行教育?怎样体现保教结合的原则? 3、归纳小结:保教结合的原则 小结要点:
(1)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2) 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在幼儿园,如果你问孩子们:“我们现在玩游戏好不好?”,他们肯定会欢呼:“好”,这时候,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激动无比。很多幼儿园下午没有教学活动,每个下午幼儿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
2、分析讨论:孩子们真的那么喜欢玩游戏吗?为什么?你在幼儿园见过幼儿玩哪些游戏?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
充分利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 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
七、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寓教育于活动中)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春天来了,万物展露出嫩绿的小芽,幼儿园也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孩子们在我的号召下,纷纷从家里带来一个个小盆子、小罐,开展种植活动,观察种子的发芽。孩子们拿着一粒粒菜种、一颗颗花生、绿豆,先松土播种,再浇水施肥,那劲儿可认真了。一天天过去了,孩子们亲手插下的种子终于发了芽,每天一早来园后,孩子们就拉着我的手跑到小花盆前,兴奋地说:“李老师,我的种子发芽了!它长出两片小叶子了!”唔,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我也沉浸在他们成功的喜悦中。可有—天,晖晖走到我跟前,扯着我衣服伤心地问:“李老师,为什么我的种子到现在还没发芽!”“是吗?”我摸摸他的头说:“你是不是没喂种子喝水呀?”“我天天都给种子喝很多水,可它就不发芽!”“哦,老师来帮你检查一下种子出什么毛病了!”我牵着仙的手来到小花盆前,哎,他的花盆小,又浇了太多的水,多余的水来不及流走,水浸着种子,都发霉了,还怎么发芽呢!查出原因后,我对晖晖说:“你看,你给种子喝太多水了,水多了,会把它胀死的。”于是,我和他把盆里水倒掉,重新松土,插种子,并告诉他每天只需要浇小半杯水就够了。
下午,我根据这件事,和孩子们展开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的讨论。孩子们各抒己见,都说要多晒太阳,多浇水,种子就会长得壮。“不,种子不能浇太多水,要不然胀死了不发芽!”晖晖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看法。接着,我向孩子们理解了做什么事都要适当,不能过量,否则就事与愿违。孩子们瞪大了眼睛,静静地听我解释,他们对于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的认识又深入了一层。过了几天,晖晖的种子也发了芽。看着他们每天小心地护理自己的小花盆时,我深深地感到:任何活动都不可忽视每一个细小的环节,还要抓住一些偶发事情进行随机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各种能力。
2、分析讨论:为什么不直接将种子发芽的知识教给幼儿,而要让幼儿在自己的操作和活动中尝试去探究和发现?
3、归纳总结:教育的活动性原则 【看录像】音乐欣赏《水族馆》
中班音乐欣赏:水族馆
设计思路
《水族馆》这首乐曲旋律优美、变化明显、形象鲜明,适合于对中班孩子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但中班第一学期的孩子年龄尚小,对欣赏音乐所需的相关经验比较缺乏,在感受和表现音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
难。
在此次活动中,教师试图采用视听、语言、动作等多通道参与方式来引导幼儿充分感受音乐,鼓励幼儿尝试运用肢体动作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乐曲中的不同形象。同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共同游戏和表演的快乐。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初步尝试和同伴一起游戏,体验合作的快乐。 2、用身体动作表现水草的舞动和小鱼的游动,发展创造力和表现力。
3、初步熟悉乐曲旋律,了解优美流畅与纤巧轻快的不同音乐性质,通过水草和小鱼的游戏表现音乐。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欣赏有关水族馆的影碟,丰富有关水族馆的经验。 2、材料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磁带及相关道具。 三、活动过程
1、听音乐,和幼儿玩游戏入场。
2、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3、播放音乐,借助多媒体进一步感受音乐。 4、分段欣赏音乐,引导幼儿理解音乐中的不同形象。
(1)欣赏表现水草形象的音乐,启发幼儿用舒展、优美的身体动作表现水草的舞动。 (2)欣赏表现小鱼形象的音乐,启发幼儿用纤巧、轻快的动作表现 小鱼的游动。
(3)欣赏音乐的结束部分,启发幼儿尝试表现小鱼和水草共同游戏的快乐情境。 5、分角色、运用道具完整地听音乐做游戏。
小组讨论:教师运用了一些什么形式组织活动?你觉得幼儿园教育活动有什么特点?归纳总结: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八、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原则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张老师是一位非常有心的幼儿园教师。她很注重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对幼儿的教育。比如,幼儿午餐和晚餐的时间,她会选一些很优美的音乐或者幼儿很喜欢的故事让幼儿边吃边欣赏;每天的晨间活动时她会和个别幼儿交谈或者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谈一谈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段时间,她发现孩子们不太爱惜小椅子,比如,有些孩子喜欢在椅子上写写画画,有些孩子搬椅子时喜欢拖着走,还有个别孩子发脾气时会摔椅子,于是,张老师特意编了一个故事“一把小椅子痛苦的一天”讲给孩子们听。张老师发现,自从孩子们听了这个故事以后,绝大多数的孩子开始爱惜东西了。
2、分析讨论:你觉得张老师这些做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3、归纳总结: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原则 【问题研讨】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哪些?
(1)学生练习:将你能想到的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写到黑板上,互相补充。 (2)实例分析:看一个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与学生写的对比
时间 活动安排 上午
7:30—8:10 幼儿来园,晨间接待 8:10—8:40 早餐
8:40一9:00 晨间活动(含幼儿自由活动等) 9:00一9:20 早操系列活动 9:20一9:30 喝水、入厕自由活动 9:30一10:30 教育教学及游戏活动 10:30一10:40 喝水、入厕自由活动 10:40一11:00 幼儿户外或自由活动 11:00一l1:20 中餐前盥洗及安静活动 1l:20—1l:50 中餐
11:50—12:00 餐后安静阅读、午睡前入厕活动 12:00—14:40 幼儿午睡 下午
14:40一15:00 起床及盥洗等整理活动 15:00一15:30 吃午点
15:30一16:30 特色教学及游戏活动 16:30一16:50 户外或游戏活动 16:50一17:00 晚餐前盥洗及安静活动 17:00一17:30 晚餐
17:30—18:10 幼儿离园与晚间整理的气息。
(3)归纳总结:包括:教师组织的活动:幼儿的生活活动、幼儿的劳动活动、幼儿的教学活动、幼儿的游戏活动、幼儿的体育活动
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自由游戏、区角自由活动、室外自由活动 注意: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看教学录象】《玩泥土》
讨论分析:分析教师在活动中贯彻了哪些教育原则?
第五单元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各育的意义,识记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幼儿体育、幼儿智育、幼儿德育、幼儿美育的含义;理解各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及实施应注意的事项。
2、树立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初步具有运用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分析、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 2、幼儿园各育的含义、目标 3、幼儿园各育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4、运用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分析、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难点:
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
2、运用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分析、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课时:12课时
主题一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概述
教学目标:
1、理解与掌握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树立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 2、了解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对个体发展和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3、具有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指导下认识教育实践中不正确的教育思想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树立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
2、具有在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指导下认识教育实践中不正确教育思想的初步能力。 教学难点:
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
2、具有在全面发展教育指导下认识教育实践中不正确教育思想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幼儿园教育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 【理论研讨】
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是指幼儿园采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观念辨析:
幼儿园全面发展是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的齐头并进、平均发展。(错) 总结要点:
1、幼儿园全面发展是在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允许幼儿个体实现自己有特色的发展。
2、幼儿全面发展教育应注重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要相互渗透地进行,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各个方面不可各自孤立地发展。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语言领域大班的谈话活动——“伞”,其教学过程为:
1、运用多媒体出示各种颜色、大小的伞,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举手回答 2、运用多媒体出示伞的象形字和“伞”字。
3、教师提问:“伞有什么作用?”幼儿讨论后举手回答。教师总结“伞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保护我们。”
4、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谁象伞一样为我们遮风挡雨,保护我们?”好朋友互相说说后举手回答。
5、教师提问“我们怎样报答为我们遮风挡雨,保护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呢?”幼儿讨论后举手回答。
6、唱歌“我的好妈妈”结束此活动。
2、讨论分析:运用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分析此活动组织得怎样?为什么? 3、归纳总结:
此活动组织得很好。此活动主要对幼儿实施智育,同时结合谈话内容对幼儿进行德育和美育,促进幼儿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要相互渗透地进行。
二、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 【理论研讨】
(一)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对幼儿个体发展的意义 学生小组交流 归纳总结:
★体育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全面增强体质,并为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智育可以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智力基础。
★德育可以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美育可陶冶幼儿的心灵,促进其审美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二)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提问:“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学生看书 归纳总结
★幼儿体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幼儿智育能为提高社会的文化科学水平奠定基础。 ★幼儿德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保证。
★幼儿美育,促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能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了基础。 【观念辨析】“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智育不好出次品”
归纳总结:体、智、德、美各育虽然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相对不同的作用,但它们作为
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素质,是统一于一个人身上的,所以,体、智、德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体、智、德、美四育应融汇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教育力量,落实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之中。
主题二 幼儿体育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体育的内容
2、理解掌握幼儿体育的含义、目标 3、掌握实施幼儿体育的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
4、具有运用幼儿体育理论分析幼儿体育活动、解决幼儿体育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1、幼儿体育的含义、目标 2、实施幼儿体育应注意的问题
3、具有运用幼儿体育理论分析幼儿体育活动、解决幼儿体育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难点:
具有运用幼儿体育理论分析幼儿体育活动、解决幼儿体育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幼儿体育活动案例、体育课例光碟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体育的概念 【理论研讨】
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体育活动,而狭义的体育则专指在教育机构中进行的,保证受教育者的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幼儿体育是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提问:幼儿体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衡量一个人体质好坏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对照此标准评价自己的体质。
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体格、体能、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能力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是身体发展状况的综合表现。衡量一个人体质好坏的主要标志有三:
①体格,人体的生长发育、体形和身体姿势
②体能:包括生理机能(人体各器官系统工作的能力,如脉搏、血压、肺活量等指标)、身体素质(身体活动的速度、灵活性、柔韧性、平衡能力、耐力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掷、攀登、钻爬等基本动作)。
③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提问:在幼儿园教育中哪些活动是体育活动(学生交流或看书后说) 如: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意吃饭卫生的教育、各种体育游戏、户外活动等
二、幼儿体育的目标
【自学教材】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教材,并写下自学提纲
①幼儿体育的目标、内容是什么? ②实施幼儿体育的途径有哪些? ③实施幼儿体育应注意哪些事项? ④哪些观念需要我们记住掌握? 提纲:
幼儿体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幼儿体育的内容
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
制定、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和卫生保健制度 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 儿 体育 的内 容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基本动作练习 基本体操
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四、幼儿体育的实施
1、实施幼儿体育的途径
早操 体育课
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体育游戏 户外体育活动
锻炼与保护并重,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实施幼儿体育的注意事项 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 2、
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
要记住掌握观念:
·幼儿体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让幼儿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而在于通过体育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提高幼儿身体素质,是幼儿体育的重中之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主要在于体质的增强,幼儿园体育应以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
·幼儿适应环境能力和抵抗疾病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好坏的主要标志。 ·每天应保证幼儿至少2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
·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形成,仅仅靠体育锻炼是不能实现的,还必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和训练。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幼儿园中班进行“50米跑比赛”的体育活动,其活动过程为: 一、活动身体: 1、队列训练
2、准备操练习:运动模仿操
二、讲解比赛规则:全班小朋友站在不同跑道的起点,你们听到老师喊“预备跑”后才可以跑,看哪个小朋友跑的得最快
三、比赛开始,老师鼓励跑得快的小朋友,指责中途停止跑步的孩子 四、教师总结评价
2、讨论交流:请你运用幼儿体育理论对此老师的体育活动进行评价。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1)由于幼儿抵抗力差,骨骼、肌肉发育不成熟,动作不协调,不宜进行爆发性肌肉活动,因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
(2)设计时要注重激发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不在于让幼儿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 【案例分析】 1、看课例光碟
课例光碟:小班体育活动“小乌龟爬”
2、小组分析讨论:运用幼儿体育相关理论分析:此体育活动达成了什么目标?进行什么内容的体育活动?此体育活动哪方面做得好?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活动达成的目标:会两手两膝着地爬,四散爬,绕过障碍物爬;乐意参加爬行活动,体验活动的愉悦。
体育活动的内容是发展幼儿钻爬动作 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某幼儿园进行全园体操比赛,各年龄班参加,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届时请家长观看。各班老师为了获得奖励,给自己脸上贴金,获得家长的赞赏,各班老师每天花大量时间训练幼儿的体操,每天的户外活动都用于训练,训练时,老师对做操认真符合要求的孩子进行表扬,对做操不认真不符合要求的孩子进行呵斥、责备、惩罚。导致有的孩子不愿上幼儿园。
2、小组分析讨论:此幼儿园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模拟实践操作。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幼儿体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让幼儿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而在于通过体育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园体育不能把目光盯在技能技巧上,更不能为比赛、表演为自己争荣誉的目的而伤害孩子的身心。
主题三 幼儿智育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智育、幼儿智育的含义 2、掌握幼儿智育目标、内容
3、掌握实施幼儿智育的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
4、具有运用幼儿智育理论分析幼儿智育活动、解决幼儿智育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1、幼儿智育的含义、目标
2、实施幼儿智育的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
3、具有运用幼儿智育理论分析幼儿智育活动、解决幼儿智育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难点:
1、实施幼儿智育应注意的问题
2、具有运用幼儿智育理论分析幼儿智育活动、解决幼儿智育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幼儿智育案例、课例光碟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智育的概念 【理论研讨】
智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受教育者智力发展的教育过程。
幼儿智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获得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并培养其认识活动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知识、技能与智力的关系:
区别: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是人们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方式。智力是指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要素,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联系: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发展是获得知识、技能的必备条件。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智力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我曾在幼儿园小班组织过这样一次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观察蝌蚪”。活动是在一种很自然的状况下进行的,当孩子们还在走廊上玩时,我告诉他们活动室里放了几只大塑料盒,你们可以去看一看里面有什么。孩子们觉得很奇怪,纷纷跑进活动室围在几只塑料盆旁。“小蝌蚪,小蝌蚪”孩子们欢呼起来,我边巡视边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几分钟后我让孩子们站起来围在我的身边,谈—谈看到的情况。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说了出来:“小蝌蚪是黑颜色的。” “小蝌蚪有一个椭圆形的大脑袋。”“小蝌蚪的头和身体是连在一起的。” “小蝌蚪的尾巴是细细小小的。”“小蝌
蚪在水里玩游戏。”我肯定大家都说得很对,并用儿歌的形式将孩子们说的内容连在一起,小蝌蚪,真奇怪,细小的尾巴黑脑袋,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游来游去真可爱。”孩子们听了很高兴,并和我一起念了起来。我接着又问,你们还想不想看一看小蝌蚪在水里干什么呀?小朋友们早就被小蝌蚪那灵活多变的动态所吸引,一听我说这话马上迫不及待地跑向水盆,饶有兴趣地观察起来。有胆子大的孩子还敢用手去捞小蝌蚪呢。我再次抓住教育机会,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小蝌蚪在水中游的动态。孩子们发现小蝌蚪在水中游的动作各异,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有的斜着游,有的横着游,还有的转圈翻跟头,有趣极了。
这时一个小朋友着急地叫了起来,“老师快来看呀,这只小蝌蚪死了。”我急忙跑过去看,真的有一只蝌蚪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我没有断然下结论,叫一位幼儿用手去触动一下,一眨眼,这只小蝌蚪游不见了。孩子们紧扣的心松开了,他们拍手叫好,“小蝌蚪没有死”“小蝌蚪没有死!”我乘机问:“你们有谁知道这只小蝌蚪在干什么吗?”“它在睡觉。”“它在装死。”“它在休息。”“它在看别的蝌蚪玩。”孩子们众说纷纭。我笑着表扬大家说得好。这时响起了音乐声,我提议学小蝌蚪在水里游玩,孩子们一致表示同意。我们戴上了小蝌蚪的头饰,念着儿歌学小蝌蚪游水。小朋友们一会儿踮起脚尖站起来,一会儿蹲下去,一会儿斜着身子,一会儿转着圈儿,一会儿站着不动……他们做得那么认真,那么有情趣,我仿佛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大自然,走进了一个小蝌蚪的自由天地。
2、自学
3、分析讨论:结合幼儿智育理论分析此智育活动达到了什么目标?进行了什么内容的智育活动?采用了什么途径?在实施幼儿智育时哪方面做得好?
4、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此活动目标是让幼儿掌握蝌蚪的名称及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小蝌蚪有趣的动态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展幼儿仔细观察、分析的能力及运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自己感受的能力。
此智育活动的内容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引导幼儿获得周围生活中初步的知识。
采用的途径是教学活动;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
做得好的方面有:让幼儿获得掌握蝌蚪的名称及外形特征粗浅的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问题能力、运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自己感受的能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理论研讨】
三、幼儿智育内容 二、幼儿智育目标
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发展幼儿的智力
培养幼儿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培养幼儿初步的动手能力
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幼儿的智力 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引导幼儿获得周围生活中初步的知识
提问:初步知识是哪些知识?
1、有关社会生活的常识。如:认识自己和别人,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龄、性别等,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了解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周围环境和成人的劳动;知道国家的名称,认识国旗、国徽及重要节日,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等等。
2、有关自然界的常识。如: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认识常见的动物、植物;了解安全卫生常识;认识交通工具及常用的交通规则;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物体的沉浮以及声、光、磁性等物理现象。
3、有关数的初步知识。如:认识和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低、宽窄、轻重等;认识几何体、时间、空间;认识10以内的数;学习10以内的加减等等。
提问:小班镜子科学活动采用的作业课即教学活动的途径来实施智育外,还可以采用什么途径来进行智育?
四、幼儿智育的实施
1、幼儿智育的途径 宽松、自由的环境 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幼儿游戏 实践操作活动 作业课 日常生活
【问题分析】以下智育活动采用的是什么途径?
利用幼儿就餐时摆碗快来发展幼儿的数概念和计算能力。 词语接龙游戏。 用积木搭建房子的活动。
家长带幼儿坐公交车,坐在车上边观看车外的风景边认广告牌上的汉字。
注意幼儿知识的结构化
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情感、意志、性格、兴趣等方面,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两个方面。
幼儿知识的结构化建立在幼儿感性经验基础上的,注意促进幼儿巩固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将获得的新知识迅速归入自己已有的结构中,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例如幼儿在看电视、图书和其他生活中自发地获得了很多有关标记的感性经验,马路上的斑马线、包装盒上的各种标记、商场里的指示信号标记等等。但这些有关标记的认知是零碎的。教师应通过有意识地组织各种活动,让幼儿对这些标记进行比较,使幼儿认识到,这些标记都是提醒人们应该怎样做或不能怎样做的,是对人的行为的提示。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一位实习生组织了大班诗歌教学活动,诗歌的内容为“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露珠爱做梦,梦是圆圆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甜甜的。”
处理好知识技能与智力的关系
2、实施幼儿智育的注意事项 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活动过程为: 1、老师朗诵诗歌
2、提问:“诗歌中写了小草、小花、露珠和小朋友,是不是?”
3、老师带小朋友反复读诗歌 4、小朋友分组跟老师读 5、小朋友背诗歌 6、背诗歌比赛 7、评价 2、学生自学
3、分析讨论:请运用幼儿智育理论对此活动进评价,其优点、缺点有哪些?怎样改进? 3、归纳总结: 优点:选材好
缺点:没有处理好知识技能与智力的关系,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实践操作】
1、针对此活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并模拟实践 2、师生结合幼儿智育理论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评价
主题四 幼儿德育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幼儿德育的含义 2、掌握幼儿德育目标、内容
3、掌握实施幼儿德育的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
4、具有运用幼儿德育理论分析幼儿美育活动、解决幼儿德育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1、幼儿德育的含义、目标、内容 2、实施幼儿德育的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
3、具有运用幼儿德育理论分析幼儿德育活动、解决幼儿德育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难点:
具有运用幼儿德育理论分析幼儿德育活动、解决幼儿德育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幼儿德育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德育的概念 【理论讲解】
道德: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社会现象) 品德: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再现。(个体现象)
德育实质上是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
幼儿德育是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发展幼儿社会性,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德育的目标
【问题研讨】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风气如何?你觉得幼儿应该具备哪些道德品质? 师生共同归纳幼儿德育目标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目标中关键词:爱的情感 品德行为和习惯 性格 三、幼儿德育的内容 【理论讲解】 1、发展幼儿社会性 (1)萌发爱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3)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等。
2、发展幼儿个性。如活泼开朗的性格、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诚实、勇敢、意志坚强等个性品质。
四、幼儿德育的实施
【问题讨论】你的父母和老师采用过哪些途径对你进行德育的? 1、幼儿德育实施的途径:日常生活、德育活动、角色游戏 2、幼儿德育实施的注意事项: (1)热爱尊重幼儿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我们小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唱歌、跳舞,尤其是那种在大家面前表演的机会,他
们更是喜欢得不得了。有一天上音乐课,我教小朋友们唱了一首很好听的歌,名字叫《迷路的小黄鸭》。由于加上了情境表演,小朋友们特别喜欢这首歌。所以,我一说要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时,“唰”的一下举起了许多小手。
我看见平时很少举手的王逸逸小朋友也举起了手,便请他上来表演。他平时并不善于表演,但今天特别卖力气,脸上的表情做得很夸张。当我看见他那哭不像哭、笑不像笑的表情时,忍不住“扑哧”—声笑了出来,下面有几个小朋友也马上跟着笑了出来。听到我们笑声,王逸逸好像明白了什么,马上停下来不唱了。
我立刻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向王逸逸道了歉,并鼓励他继续唱下去。可王逸逸像一只受伤的“丑小鸭”,低下头怎么也不肯再唱了。过了很久,我还在为这事感到内疚。
2、分析讨论:你听了此则德育案例后你有什么感想?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应热爱尊幼儿,千万不要伤害一颗纯真孩子的心,哪怕只是无意的。幼
儿教师给予孩子的应该是鼓励、帮助和启迪。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有一位老师在上课时,不是先用“没有举手不许发言”、“谁不举手我就不叫谁发言”等生硬的命令式的语言向幼儿交代纪律,而是巧妙地让幼儿自己制定这条纪律。当幼儿七嘴八舌地回答问题时,这位老师说:“唉,小红你说得很好,可惜我听不清。小明你也讲得很不错,可我也听不清。怎么办呢?我可想听你们说话了,你们自己想想办法,看怎样使老师能听清你们每个人说的话呢?”于是幼儿热烈地讨论起来了,最后他们自己想出了办法:“我们一个个轮流说。”老师问“那你们轮流时怎么表示呢?”幼儿说:“举手!举手的时侯老师先叫到的就先说,后叫到的就后说。”这样,“举手发言”的纪律就在教师巧妙的指导下,由幼儿自己定出来了。
2、分析讨论:请问,你是否赞同此老师的做法,为什么?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坚持正面教育。
提问:回忆,你的老师什么时候热爱尊重或伤害过你,你当时有什么感受?
总结: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坚持正面教育,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表扬,决不能因为幼儿年幼无知而任意讽刺、挖苦、责骂幼儿,更不能恐吓和体罚幼儿。
(2)遵从德育的规律实施教育 【理论讲解】
人的每一种品德都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要素构成。在幼儿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四要素的发展不是同步的,由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知识经验贫乏,导致幼儿的道德认识发展较差,幼儿的道德意志发展也较差,因此,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人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
用“讲礼貌”品德的形成讲解品德的四要素构成:知、情、意、行 概括教育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遵从德育的规律实施德育时具体应注意:
(1)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
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遵照幼儿的认识特点来进行。比如,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的教育,从爱家庭、爱幼儿园、爱家乡的情感开始培养,从对父母、家庭、成员、老师和同伴的爱,引导到对家乡、对生活以及对当前所处的社会之爱,然后引导幼儿对祖国的爱。
(2)直观、形象,切忌说教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当幼儿将玩具收捡整齐之后,教师可以对孩子们说“你们爱劳动,真是好孩子”,也可以对孩子们说:“玩具放在柜子里,又整齐又好看!下次我们再玩这些玩具的时候,马上就可以找到它们在哪里,多好。”
2、分析讨论:你觉得哪种表扬好,为什么?
3、归纳总结:
后一种好,因为教师为幼儿描述了一个可理解的具体景象,让其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和成果,从而认识劳动的意义。
(3)注意个别差异
如对于表现好的孩子,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表扬,并注意帮助他们克服骄傲情绪;对于稍差一点的孩子,要多一些鼓励和赞许,使他们迎头赶上
【实践操作】
1、要求:要使幼儿形成“关心同伴”的良好品德,你将怎样教育幼儿?教育孩子时应遵循德育规律,注意直观形象、因材施教。
2、小组合作设计 3、模拟实践 4、结合理论评价
(3)指导幼儿行为的技巧 指导幼儿行为常用的技巧有:
强化行为的技巧 预计行为的技巧 转移行为的技巧
让幼儿理解行为后果的技巧 【实践操作】
1、情景:在绘画活动中,有一幼儿画完画用彩笔正乱涂课桌,你怎样运用以上指导幼儿行为的技巧来指导幼儿的行为。
2、自学教材 3、小组讨论 4、模拟操作 5、自我评价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一个叫陈浩的孩子,父亲是个军人,母亲是个家庭主妇。孩子长得挺可爱,可就是爱打人,缺乏爱心,记得小班刚入园第一天,他把小朋友的脸抓破了。第二天,他又把自然角的金鱼给捏死了。第三天,他把口香糖胶放在其他小朋友的头发上……面对这种攻击性强、没有多少爱心的孩子,真是头疼。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文海小朋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那天我正和孩子们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突然发现陈浩不见了,当我四处焦急地张望的时候,他却飞一样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得了,老师,有只小鸟死了。”我以为他又在搞什么恶作剧。他又焦急地看着我说:“真的!曹老师!”我也急了,三步并两步跑到现场,孩子们已围成一个大圆圈,果真有一只鸟躺在地上,翅膀明显受过伤。
孩子们瞪大眼睛望着我:“老师你说怎么办呀?”“唉呀!它真可怜!”“你瞧!它的翅膀还在流血呢!”这时我观察到陈浩的表情由刚才的着急变得伤心,变得难过,群体的氛围也感染了他。此刻我的脑海里突然有了灵感,这不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和孩子们说起了小鸟的故事,小鸟的不幸
深深地感染了孩子。我注意到陈浩的眼里闪动着泪花,我搂着陈浩的肩膀低声问:“现在我们怎么办呢?”他伤心地说:“老师,我们把它埋了吧,就像电视里一样,给它举行一个葬礼。”
我的心里一阵激动,一阵欣喜,这是调皮鬼说出的话吗?接下来孩子们和我一起找来了纸箱、玩沙的工具,一起挖了个大坑,真像电视里那样为小鸟举行了葬礼。陈浩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表情是那么严肃,心情是那样难过。葬礼结束了,孩子们围坐在我身边,我对孩子们说:“你们这么爱惜小鸟,老师真高兴,我们大家不仅要爱护所有的小动物,还应该爱护每一个小朋友,大家在一起友好相处,你们说对吗?”只见陈浩坐在那一声不吭,突然站起来走到前面哭着大声说:“老师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捏小金鱼了,小金鱼多可怜啊!我也不打小朋友了!”
从这之后,我们发现陈浩真的变了,变得懂事了,不再和小朋友打架了。
2、分析讨论:请运用幼儿德育理论分析此德育活动采用了什么途径?进行了什么内容的德育活动?此德育活动哪些方面做得好?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此德育活动采用的途径是专门的德育活动。 进行“培养爱的情感”为内容的德育活动。
此德育活动做得好的方面有:教育孩子时注重直观、形象;注重因材施教;注重热爱尊重幼儿。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姚政是位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男孩,在集体面前表现得特别胆怯,也不喜欢与小朋友交谈、交往。有一天,我们玩角色游戏,班上的小朋友特别高兴,争先恐后说出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医生、护士、司机、售货员……眼看角色就要分配完,姚政一动也不动的坐在座位上,眼睛只望着我,看上去挺着急的。看来,他是非常想参加游戏,可能是信心不足。于是我走到他的面前对他说:“今天商场保安还没人扮演,你愿不愿完成这个角色?”姚政见自己有角色扮演非常高兴,连忙点头答应了。
游戏活动开始了,小朋友各就各位地来到了自己的岗位,医生、护士换衣服,姚政也忙着戴帽子、扎皮带,全副武装站在商场的门口。游戏顺利地进行着,大约过了十分钟,我发现其他小朋友都己进入角色:医生正热心地为病人看病;巴士司机主动为乘客报站名;售货员热情向顾客介绍商品……可是商场保安却静静地站在原地不言不语,也不会与售货员、顾客交流。于是我就扮演一名顾客来到了商场,故意买了许多东西,拎了五六袋,显得非常吃力地走到保安身边说:“保安先生,能不能帮我把这些东西送到车站,”姚政连忙点头,非常爽快地帮我拎了两袋东西。正当我们准备向车站走去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只听小朋友喊:“老师,百货商场有人偷东西!”听到叫声,我本想看个究竟,但转眼一想,现在我是顾客,不能冒然去管,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处理,就对跑来告状的小朋友说:“你应该告诉商场保安。”姚政刚想转身,看见自己拎着两袋东西,有点迟疑。我说:“保安先生,你把东西给我,快去商场看看!”姚政连忙跑进商场,收银员见保安来了就先告状:“他拿了商场东西没给钱!”“小偷”争辩说:“我给了钱!”一个说没给,一个说给了,这下可难为了保安。保安不知所措,求救的目光一直看着我。我以顾客身份说:“大家别急别吵,我们让保安想想办法。”保安见没有退路,只好问收银员“他拿了什么东西?”“一瓶可乐、一个超人玩具。”“多少钱?”“十块。”“我给了钱,放在收银台上。”“小偷”着急地说。“没给我,没看见。”“小偷”与收银员又争吵起来,眼看又要乱成一团,我连忙说:“我们一起去收银台找找。”大家来到收银台,这时保安
已进入角色,非常负责,马上蹲下来帮助寻找。不一会,只见他从桌子中间找出一张十块钱,“小偷”看见高兴地叫了起来:“这是我的钱!我的钱!”当他从保安手中拿过钱时,非常感激地说:“谢谢你!”保安不好意思摇摇头说:“不用谢!”这场误会在保安的帮助下平静地结束了。
在游戏讲评时,孩子们讲得最多是今天商场发生的事件。有的小朋友批评收银员太粗心,错怪了顾客;有的说顾客没排队,随便把钱丢在桌子上也不对。有许多小朋友说,今天保安表现很好,帮助顾客找到丢失的钱……听到小朋友赞扬,姚政特别高兴。从此以后,每次角色游戏他能主动举手要求扮演角色,当然扮演最多的是他喜欢的商场保安。现在保安非常称职,能主动帮助顾客提东西,维护商场秩序,还能护送收银员把钱送到银行……多次得到了老师和小朋友们的赞扬,姚政自信心增强了,性格也比以前开朗了。
2、分析讨论:运用幼儿德育理论分析此德育活动达到了什么目标?进行了什么内容的德育活动?采用了什么途径?此德育活动哪些方面做得好?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此德育活动目标: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通过扮演社会角色,让幼儿学习社会行为准则;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此德育活动采用的途径是游戏。
进行“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为内容的德育活动。
此德育活动做得好的方面有:教育孩子时注意直观、形象;注意因材施教;注重热爱尊重幼儿。
主题五 幼儿美育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幼儿美育的含义 2、掌握幼儿美育目标、内容
3、掌握实施幼儿美育的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
4、具有运用幼儿美育理论分析幼儿美育活动、解决幼儿美育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1、幼儿美育的含义、目标掌握实施幼儿美育的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
2、具有运用幼儿美育理论分析幼儿美育活动、解决幼儿美育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难点:
具有运用幼儿美育理论分析幼儿美育活动、解决幼儿美育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幼儿美育案例、美育光碟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美育的概念 【理论讲解】
美具有两个特征:即具体形象、可为人感知;使人愉悦、使人动情,具有吸引力。
美的基本形态: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自然美如美的山川原野,悦耳的声响,诱人的馨香。社会美如环境美,语言美;艺术美如美的音乐、绘画、雕塑等。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
幼儿美育就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通过组织幼儿的审美活动来培育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美育的目标
幼儿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三、幼儿美育的内容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 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和创造 四、幼儿美育的实施 1、实施的途径
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 日常生活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 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美育的广阔天地 提问: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音乐、舞蹈、文学作品欣赏、绘画、手工制作和电影、木偶戏、杂技表演等综合艺术的欣赏。 提问:列举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对幼儿进行美育的素材?
创设并利用美的环境;利用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教育幼儿注意仪表美、行为美、语言美。 2、实施幼儿美育的注意事项
幼儿园美育应面向全体幼儿 重视通过美育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重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
我根据舞蹈的情节,把它编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讲故事之前,由老师饰演蒙古族的小姑娘,让幼儿观察蒙古族服饰的特点,再放一段优美的蒙古乐曲,幼儿一边欣赏音乐,—边听故事:在美丽的大草原上,有一位小牧民提着一个小桶去挤奶,他一边走,一边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不一会儿就到了牧场。小牧民放下小桶,挽了挽袖子,高兴地看着大奶牛,然后蹲在地上挤起奶来,这边挤挤,那边挤挤,一会儿就挤了满满的一桶奶,他高兴地把桶托在肩上,用手扶着快乐地回家了。故事很简单,但幼儿很感兴趣,而且很快就理解了。
然后,我根据故事的内容有针对性的提问。如:你觉得这个故事说的是哪个民族的事?故事里的小牧民在做什么?等等。从中让幼儿了解这个舞蹈的情节特点,并知道它是“挤奶舞蹈”,为创编动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为了让幼儿创编“挤奶”动作,我给了孩子们几分针时间,让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自己编动作,看谁扮演得最好。幼儿编得可认真啦!有的手提着小桶,有的用胳膊挎着小桶,有提在前面,有的提
在腿的旁边,有的走着去,也有的边跑边跳着去,还有的骑马去。“挽袖”动作也是多种多样,有的站着挽的,有蹲着挽的,还有边转圈边挽袖的,有你给我挽,我给你挽的,“挤奶动作更是有趣,这边挤两下,那边挤三下,头往上一仰,好像在看什么……动作千姿万态,每个幼儿都“扮演”得非常好。根据他们编的动作,我稍稍地加以整理,孩子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了。
2、分析讨论:运用幼儿美育理论分析此美育活动达成了什么目标?进行了什么内容的美育活动?采用了什么途径?在实施幼儿美育时哪些方面做得好?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活动目标: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使幼儿体验了欢乐愉快的情绪;通过幼儿创编舞蹈,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进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和创造为内容的美育活动
采用的途径是艺术教育
做得好的方面有:注重面向全体幼儿;注重引导幼儿亲身感受、体验美;注重培养幼儿表现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王老师开展中班美术绘画活动,绘画的内容是美丽的春天,老师首先示范,先用铅笔画大树、花、小草的轮廓,然后上颜色,老师示范完后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纸、一盒水彩笔,要求小朋友模仿老师的画画,然后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最后老师讲评,表扬按老师要求画的孩子,批评不按老师要求画的孩子。最后老师把按老师要求画的画展示在活动室里。
2、分析讨论:请运用幼儿美育理论分析此美育活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为什么?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幼儿美育应当着眼于引导幼儿人格向积极方面发展,特别是幼儿情感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美育受重理智、轻情感的倾向影响,出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倾向。
此艺术活动中,没有充分地利用艺术这一媒介去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比较偏重于追求技能技巧的训练,仅仅关心幼儿作品是否达标,;不重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不重视幼儿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师应重视幼儿画画的快乐。
【实践操作】
实施改进后的绘画活动“美丽的春天”
学生对自己组织的活动进行反思,师生共同评价。 【案例分析】
1、观看大班舞蹈欣赏《苗鼓》(VCD)。参考教案为:
大班舞蹈欣赏—— 苗鼓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湘西“苗鼓”,感受苗家人民的热情、奔放。
2、在感受“苗鼓”动作、鼓点富于变化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现。 3、学习典型的“苗鼓”动作。
活动准备:
1、向幼儿介绍苗族的风俗风情; 2、苗鼓一面;
3、与幼儿一起自制鼓棒;
4、音乐磁带、影碟、VCD、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用简单的苗语问候。 2、出示实物苗鼓,鼓励幼儿自由探索苗鼓。 3、播放VCD,欣赏 “苗鼓”表演。
(1)初步感受舞蹈的欢快情绪。 (2)引导幼儿发现“苗鼓”的特点。
4、教师表演“苗鼓”,引导幼儿学习典型的“苗鼓”动作。 5、鼓励幼儿自由寻找身边物品假想成苗鼓,即兴表演。
6、分男女两组进行比赛,推选“小小苗鼓王”。
2、分析讨论:请运用幼儿美育理论分析此活动有哪些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怎样改进? 3、师生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优点:注重用具体鲜明的形象去引导幼儿直接感受美,注重面向全体幼儿,注重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使幼儿体验了欢乐愉快的情绪;注重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不足:幼儿表现美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不够。 【实践操作】
1、针对活动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并模拟实施 2、对模拟实践师生进行评价。
第六单元 幼儿园课程
教学目标:
1、识记课程、幼儿园课程、课程设计概念;了解几种常见的课程定义;理解幼儿园课程的涵义、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
2、会针对幼儿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并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编制。 3、能运用课程理论对幼儿课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重点:
幼儿园课程的涵义、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幼儿园课程的理解、幼儿园课程的设计 教学课时:2课时
主题一 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程和幼儿园课程的涵义及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重点:对幼儿园课程涵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课程的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教学准备:补充讨论所需材料等。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课程的理解
【教师讲解】
课程是当前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热点,但人们对课程的理解并不一致。 给出课程理论中的几种常见课程定义。 (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 (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4)课程即教学计划;
(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提问讨论】
(1)以上定义在我们的学习生活过程有哪些反映? (2)为什么会产生以上各不相同的课程定义? (3)这些定义各有哪些优点与不足之处?
(4)这些定义各自的关注点是什么?对课程关注点的变化反映出人们对课程的理解发生了哪些变化?
【归纳总结】
每一种定义都有不同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看问题的角度和关注重点,因此,尽管各种定义都各有优缺点,但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课程本质的某一个方面。对我们来说,不是简单地赞成或反对某种课程定义,而是要了解每种定义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伴随而来的新问题,从而使我们对课程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辨证。
二、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提问讨论】
上述课程定义哪一种比较适合幼儿园课程?为什么? 【教师讲解】
我国幼教前辈及当代幼教专家所给出的课程定义。
(1)张雪门: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照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映和活动。幼儿园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2)张宗麟: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
(3)陈鹤琴:幼儿园应该给儿童一种充分的经验,……。应该把儿童能够学习而且应该学习的
东西有选择地组织成系统,应该以儿童的两个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中心组织幼儿园课程。
(4)冯晓霞等: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意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提问讨论:
(1)以上幼教前辈和幼教专家对幼儿园课程的看法有什么异同? (2)结合自己刚才的讨论谈谈我们当前应该怎样理解“幼儿园课程”? 【归纳总结】
以上看法表明,幼教界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基本是一致的,往往视其为“提供经验的活动”,这应该是我们应该坚持的观点。目前幼儿园课程的定义以冯晓霞等老师的定义为准,这一定义是教育部“九五”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中国幼儿园课程政策研究》课题组经反复讨论认定的。
三、对幼儿园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的认识 【提问讨论】
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有何异同?与你们现在的课程有何异同? 师生归纳:
1、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1)基础性。理解的角度:一是从教育体制的角度;二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 (2)非义务性。由学前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这一性质。
(3)适应发展性。之所以具有这一性质,在于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功能与价值就直接体现在对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适宜性之上。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1)启蒙性。由于幼儿处于一生发展的初始阶段,幼儿园教育要对其发蒙。
(2)生活化。幼儿园教育要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的内容很多也属于日常生活。 (3)游戏性。对幼儿来说,游戏与学习合而为一。
(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这一特点。
(5)潜在性。从教育影响的方式来看,幼儿园课程发挥作用的方式更加具有隐性特征,幼儿园课程的一大部分都是隐性课程。
主题二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掌握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的设计
教学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阅读材料。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 【提问讨论】
写一份教案时,要考虑到哪几个方面? 总结要点:
学生回答并总结出教育活动所包括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组织及评价等。
讲解:
教案可以说是微观形态的“课程”。对于宏观形态的课程来说,它包括的基本要素也包括以上四个方面,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课程理论家把这四个方面称之为课程的四大基本要素。
二、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目标模式(“泰勒模式”) 【教师讲解】
(一)设计幼儿园课程时必须思考并回答的几个基本问题: (1)幼儿园应努力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内容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内容?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以上四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课程的四大基本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而且由于是以“目标”为起点展开了课程设计的思路,最后又以“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终点。这种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的方法被课程专家称之为“目标模式”。由于这种是由美国的课程专家泰勒首先提出来的,因此又被称为“泰勒模式”。
(二)设计幼儿园课程方案的方法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 【教师讲解】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概念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它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
目标是幼儿园教育的“指南针”和“方向盘”;在课程中处于核心位置。具体来讲,它的作用包括:是选择和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依据;是指定教育活动计划的依据;引导驾御活动过程的依据;是评价教育活动效果的依据。
(3)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依据
所依据的因素包括:国家关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幼儿园的环境条件等。
(4)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角度有二:一是从教师的教育出发,表述期望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获得的学习成果;二是从幼儿的学习出发,指出幼儿在学习后应该知道的和能够做到的表现。
(5)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具体方法
可以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课程文件中对教育和课程目标的有关规定,确定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具体的教育活动的目标。
资料分析: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规定的幼儿园保教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各领域目标、某个幼儿园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一个具体活动的目标
分析要点:高层次目标比较抽象概括,中下层目标要逐步具体可操作;中下层目标要与上位目标一致。
课后练习:
分析评价某个幼儿园的课程目标体系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成 【教师讲解】
课程内容解决“教或学什么”的问题。不同的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也有不同。在学科中心主义者看来,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等,它们主要体现在教材中;在经验中心主义者看来,课程内容则是指学生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应该获得的认识、态度、行为方式等。它们存在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中,存在于教学活动所设计的问题领域、课题或科目中
【提问讨论】
你觉得应该教幼儿一些什么内容? 【归纳总结】
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有助于幼儿掌握基本活动方式的内容;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的内容等等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根据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和响应的学习经验选择的、蕴涵或组织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
(2)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 提问:
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 归纳总结:
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发挥各领域内容的教育作用;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对幼儿来说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学习内容;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有利于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对幼儿的学习具有挑战性等等。
现象分析:现在有的幼儿园尤其是一些农村幼儿园仍以读、写、算为主,你觉得这些内容合适吗?
分析要点: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要符合上述原则。 3、幼儿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讲解: (1)概念
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过程。
课程实施指的是把静态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通俗的讲,幼儿园的课程实
施即教师组织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
(2)幼儿园各层次课程计划的制定:年龄班(全年)计划、学期计划、月(周)计划、具体教育活动计划等。
(3)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编制
其一般形式包括:分科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这三种编制方式都有利有弊,要根据实际所需而灵活选用。
(4)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依据教师的指导方式,在幼儿园里,教师能够采用的教学方式包括:直接教学、间接教学与支架式教学。
依据组织形式,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一般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4、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讲解:
(1)概念与作用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考察和分析,以确定其价值和适应性的过程。 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即是课程运作的“终点”,又是继续发展的起点,而且伴随着课程运作的全过程。
(2)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范围和内容
包括课程实施前、课程实施中、课程实施后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教师的教育态度与行为、教学方案的制定与调整等方面的评价。
具体来讲,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幼儿的评价、对教育活动和教师的评价、对课程方案的评价等。 (3)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
包括:有利于改进和发展课程;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要科学有效。
活动评析
现场观摩一个幼儿园实施的教育活动,并进行记录,运用幼儿园课程理论写出评析意见,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第七单元 幼儿园教学
教学目标:
1、 识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了解幼儿园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 2、 解幼儿园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原则和方法。
3、会运用幼儿园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指导策略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能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4、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原则、方法;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难点:幼儿园教学的原则;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操作练习法等 教学课时:15课时
主题一 幼儿园教学概述
教学目标:
1、 识记并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 2、 把握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以及原因。
教学重点:幼儿园教学的含义;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学的案例;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实录;了解幼儿园和小学教学的情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教学的概念 【案例陈述】
大班,某个星期一早上,有个幼儿说到自己周末上超市购物的经历,马上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大家争相回忆起自己上超市的有关经历。“超市有玩具卖吗?”有个幼儿若有所思地问。“有啊!”另一个孩子马上回答。“那超市里还有什么东西呢?”于是,从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结合大班教育目标的需要,教师设计组织了以“超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到超市参观;每个孩子尝试用一元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们和教师一起津津有味地分享自己采购的食物、谈论自己在超市购物过程中的发现……当谈到各自购买的食物时,有个孩子说:“我买的酸奶最好喝。因为这是我妈妈单位做出来的。”(这个孩子的妈妈是某酸奶公司的)这一下,孩子们的新问题又来了:“我买的东西是从哪儿来的?”……面对幼儿的新问题,教师调整自己的方案,开始新的教学设计……
【分析讨论】
1、幼儿园教学内容是由什么引发的? 2、幼儿园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有怎样的特点? 3、幼儿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4、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 【归纳小结】
1、幼儿园教学的内容是由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的。 2、幼儿园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是有目的性与计划性的。
3、幼儿园教学是以帮助幼儿获取有利于自身身心发展的经验为目的的。 4、幼儿园教学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幼儿园教学理解为:幼儿园教学是指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幼儿主动学习,以获取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案例陈述】:教学实录片段 片段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师: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重点介绍的是猫。课文写了几只猫呢?
生:课文就写了一只猫,课文第4段第一句“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这明确地告诉了我们,1、2、3段写的是大花猫,第4段是写它小的时候。
师:你读书真仔细,还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呢?请大家快速默读全文,找找重点句,划划重点词。
生:这是一只性格有些古怪的大花猫。
生:这是只老实的、贪玩的、非常淘气的,但又尽职的猫。
师:这篇课文重点介绍的就是猫的性格特点。大花猫性格古怪,小时候又很淘气,作者是不是讨厌它?
生:不,作者非常喜欢猫。
师:对,正因为小花猫更可爱,所以写作时作者先写大花猫,再写它小时候。大家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句、中心句和总起句,读懂了课文,理清了文章记叙的顺序,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现在,大家细心地读读课文,划划具体表现猫“可爱”的句子,再挑一、两处你觉得猫最可爱的地方,谈谈你的体会,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片段二: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 一、了解石头特征 1、玩石头
(1)教师玩石头,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2)幼儿徒手玩石头,教师个别指导。 请小朋友说一说玩的什么游戏,教师小结。 (3)提供辅助材料玩石头。
展示玩的活动,相互看一看,试一试。 2、分组活动
先看看、摸摸、捏捏,再讨论石头的特征和作用。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有趣的玩法,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块石头。看一看,你的石头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捏一捏是软的还是硬的。” 幼儿互相讨论并交流。
【分析讨论】
通过上述两段教学片段的比较,结合你所了解的有关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的情况,以及幼教专业知识,分析并讨论:
1、幼儿园的教学与小学教学有何不同?
2、幼儿园教学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归纳小结】:
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 幼儿园的教学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教学内容的生活性与启蒙性 (1)原因分析:
幼儿生活经验较贫乏,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但理解能力较差,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2)具体表现
生活性:幼儿园教学要从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的感性经验出发,其内容和途径必须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幼儿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启蒙性:在幼儿园教学中,注重在认识简单的事物和现象中,引导幼儿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注意通过教学丰富幼儿的有益经验,帮助幼儿学习并适应生活,获得粗浅的知识,使他们的经验和视野得以拓展。
2、教学方法的游戏性、情境性与活动操作性
(1)原因分析:一方面,与幼儿的认知特点有关,由于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对事物的理解依赖情境和形象,以及他们的注意容易分散等等原因。另一方面,幼儿主要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活动来获得经验,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所以,幼儿园教学是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中完成的,强调每个幼儿的实践与参与。
(2)具体表现:
游戏性和情境性: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借助一定的游戏或情境,加强幼儿注意的持久性,唤起和调动幼儿的有关经验和感受,吸引他们在游戏的假想情境中积极地交往、活跃地想像、主动地表达……在玩中学。
活动操作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鼓励他们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或者摆弄摆弄……以帮助他们在多种活动中更好地认识环境中的事物。 3、幼儿园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原因分析: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既有共性,也存在个别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贯彻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差异的教育原则
(2)具体表现:组织教学需要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4、幼儿园是以口头言语进行教学
(1)原因分析:由于幼儿第二信号系统的概括性很差,第一信号系统仍占优势,思维有很大的具体性。
(2)具体表现: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不强调用文字课本教学。在运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直观教具相结合。
【观点辨析】: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既有共同点也存在不同之处。 分析要点:此观点是对的。
相同点: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都是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实施教育的过程,是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
不同点: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
主题二 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与原则
教学目标:
1、 理解幼儿园教学过程的概念。
2、 掌握幼儿园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和幼儿园的教学原则。 3、初步具备运用幼儿园教学原则分析幼儿园教学实施情况的能力。 教学重点:
幼儿园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幼儿园的教学原则;幼儿园教学实施情况的初步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幼儿园的教学原则;幼儿园教学实施情况的初步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学的录像、幼儿园教学的教学实录等。 教学方法:录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幼儿园的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教学过程的概念
【录像播放】: “我爱动画” (中班)的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教师通过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看过什么动画片?”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回答教师的问题。 第二环节:
第一步,运用多媒体由整体到局部播放动画片的人物形象,请幼儿说出人物名称。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二步,与幼儿共同评价动画片中的人物。
第三步,带领幼儿玩与动画情节有关的游戏,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教师积极参与和指导。 第三环节:与幼儿共同探讨动画片的奥秘,如“怎样才能使无声动画变成有声动画?”等。 【录像讨论】:
(1)教学过程中活动的主体是谁? (2)教师与幼儿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3)教师是如何使幼儿获得发展的? 【归纳小结】:
(1)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教师与幼儿。
(2)幼儿园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双边活动的过程,师幼互动的质量是影响教学过程的关键因素。
(3)幼儿园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幼儿园教学过程理解为:幼儿园教学过程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和获得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和幼儿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通过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幼儿园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
【问题讨论】:根据上述教学录像以及你所观摩过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你认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包含哪些因素?它们分别在教学过程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理论研讨】 1、教师
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是“教”的主体。 具体体现:
教师是“教”的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幼儿的榜样和幼儿潜能的发掘者。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确定相应的活动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运用适当的方法,设计科学的环节来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2、幼儿
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具体体现:
(1)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
(2)幼儿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差别。 3、幼儿园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 (1)幼儿园教学内容
学生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二部分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
教师提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划分为哪几个方面?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教学内容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师生总结:
A、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包含以下五大领域的活动: 幼儿园健康领域教学内容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内容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内容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内容
B、教学内容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完成教学目标的中介,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C、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学内容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应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综合考虑体、智、德、美各育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并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益的,粗浅的,具有启蒙性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运用教学内容时注意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各种教育因素,促使幼儿得到综合的发展。 (2)幼儿园教学方法与手段
作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 具体体现:
幼儿园教学还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选择和运用幼儿园常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技能,研究如何以方法与手段为中介,促使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
来,进而获得充分的发展。
此内容将在本章的第三单元中进行详细深入的探讨
【问题讨论】:现实中,一些幼儿园有好的师资、生源和物质条件,但教学质量并不理想,“高耗低效”现象时常出现,请分析原因。
分析要点:主要是由于幼儿园教学过程各因素的利用不合理所致。因此,在实施教学方案时,我们既要考虑要素之间的关系;更要关注和研究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尤其是了解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的水平状况和需求;有效控制和消除不利于幼儿发展和教学优化的因素,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二、幼儿园教学原则 【理论研讨】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问题讨论:教师教幼儿认识老虎后,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老虎吗?”,幼儿说“不喜欢,因为老虎会吃小白兔”,教师点头,继续问幼儿“那我们想什么办法对付老虎呢?”……。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因为老虎是国家级保护动物;缺乏思想性,教师应该教育幼儿保护动物。因此,教师没有很好地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含义: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正确、符合客观规律,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应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教学的思想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施德育,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教师加强学习,以保障教给幼儿科学的知识,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 B、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科学回答幼儿的提问,帮助幼儿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 C、注重情感渗透,切忌说教。 2、积极性原则
问题讨论: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回忆)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分析要点: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应提供条件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由此引出积极性原则。
(1)积极性原则的含义:积极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引发和促进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得到发展。
(2)贯彻这个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科学选材、精心设计、灵活调整。
B、加强师幼交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多通道参与和创造。
C、关注幼儿与众不同的行为,允许幼儿出错,促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3、发展性原则
问题讨论: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回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贯彻什么原则?
分析要点: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
心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贯彻发展性原则。
(1)发展性原则的含义: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要能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树立终身可持续发展观念。 B、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科学选材。 4、直观性原则
问题讨论:某教师教大班幼儿认识春、夏、秋、冬四季,活动开始后,教师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春、夏、秋、冬”四个字,再给小朋友讲解四季的特征。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教师应该利用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幼儿讨论,由此引出直观性原则。 (1)直观性原则的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或教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
(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幼儿实际恰当选择和运用直观手段。 B、直观手段要与训练幼儿感官结合。 5、活动性原则
问题讨论:教师教幼儿学习诗歌《小熊过桥》时,先示范朗诵一遍,幼儿跟读一边,再放两遍录音,幼儿跟读,最后幼儿分小组朗诵。你认为这位教师教学组织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教师应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诗歌的内容。 (1)活动性原则的含义:活动性原则是指教学时应保证幼儿充分地活动,以使他们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
(2)贯彻这条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幼儿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较多的同伴交往机会,吸引幼儿选择参加,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
B、教师组织的活动要全面多样,以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C、相信幼儿,让幼儿放手活动,并注意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指导,在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协调发展。
【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案例一:芦苇趣多多(大班)
第一环节、活动开始阶段:亲近湖滩,感知芦苇的特征
教师带孩子们来到湖滩,他们有的亲亲芦苇,有的拉着芦叶握握手,有的把鼻子凑到芦叶上闻一闻,他们争着交流自己的发现。
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孩子却闷闷不乐,羡慕地看着同伴,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摘的芦叶都破了,我鼓励他们再去试试,或者去问问同伴,不一会儿,他们兴奋地过来争着告诉我“摘叶子的时候要又轻又快地向下拉”……看着他们一脸的得意,我投去赞赏的目光。叶子在孩子们的手上被摆弄出了许多造型,有蚱蜢、小船、小蛇、蜻蜓、蜗牛等,个个非常开心。
第二环节、活动发展阶段:自主探索,发现芦苇的功用
来到探索区,孩子们围着芦苇有的看、有的摸,有的还拿来竹子比较。他们在自由、自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了问题,建构了知识。
突然“啪”一声,不知谁踩在了芦柴上,志远叫起来:“老师芦柴踩破了”老师:“为什么会破呢”?只见文文叫起来“呀!这是空心的”、小月说:“我奶奶就是把它放在地上压扁了,然后用板子把它剖开刮平了编席子的”。几个孩子围着我说:“老师,我们也来做做、编编好吗” ,“好啊!我们也来试试看,那边有工具”。我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把握时机,将活动的开展引入到高潮。
第三环节、活动高潮阶段:尝试制作,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孩子们便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他们有的在柴上跳、有的用木棍敲、有的用小锤锤、有的和家长推石滚子压,伴着“啪啪”声,他们越干越起劲。
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的动手起来。一会儿,一件件稚拙的作品出来了,有小扇子、小帘子、扫帚、帆船、席子、篓子、还有漂亮的芦苇贴画等,孩子们热情地拉着好朋友来欣赏自己的的作品。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但学会了一些技能,体验了探究的乐趣,还萌发了爱家乡的情感。
案例二:竹子(中班) 教师将幼儿带入竹林。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 幼:竹子。
师:竹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幼:老师,这是什么?(用手指着竹笋) 师:先看竹叶。(有些不高兴)
幼:这根竹子被人砍断了,里面是空的。 师:先看竹叶。(很不耐烦地) 幼:竹叶是绿色的,是长长的。 师:对。
幼:竹叶是黄色的。
师:错了,竹叶怎么会是黄色的呢?竹叶是绿色的。 师:再看看竹竿是什么样的? …… 2、分析讨论
在上述两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贯彻或违背了哪些教学原则?请具体分析。 3、归纳小结
A、在第一个案例中,教师贯彻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积极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
B、在第二个案例中,教师贯彻了直观性原则,违背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性原则等。
主题三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掌握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
2、初步具有运用幼儿园教学方法理论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学案例;幼儿园教学录像
教学方法:录像、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操作练习法等。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 【问题讨论】:
问题一: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有哪些?
问题二:这些教学手段是否完善?怎样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教学手段? 分析小结:
(一)目前在幼儿园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实物,图书,挂图、图片、照片,幻灯片、录像带,以及自制教具等。
(二)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努力学习使用电脑、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等电化教具,尤其是利用电脑从网上下载大量的图片和信息,自制多媒体课件,既方便快捷又经济,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有效手段。
二、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某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时,幼儿始终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兴趣不浓,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你认为原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可能有很多原因,如教具的准备不够充分、教师的教态不够亲切自然、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所致。
(一)活动法 【理论研讨】
含义:这是一种以幼儿的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幼儿园常用的活动法主要是实验法、游戏法和操作练习法。 (1)实验法
A、含义:实验法是教师提供一定的仪器设备,鼓励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观察和寻找这些变化或产生变化的原因,验证自己的设想。
B、运用实验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实验的安全性。实验所用的器具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的原则,实验程序确实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独立操作的。
●教师预先操作实验,以形成完美的实验指导计划,并观察幼儿实验的全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实验法强调的是幼儿的亲自动手,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都有操作的机会;实验结束后,注意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和归纳实验结果。
(2)游戏法
A、含义:游戏法是指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用有规则游戏组织教学的方法。 B、运用游戏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既可以将游戏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用一个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使用游戏法时,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所采用的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所选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应与教学要求相吻合。
(3)操作练习法
A、含义:操作练习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次实践练习而巩固和掌握某种技能的方法。
B、运用操作练习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练习。 ●观察幼儿练习的情况,及时做出反馈。 【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一个幼儿抱着大皮球神秘地告诉老师:“老师,皮球还能拍呢” 。“你知道皮球为什么能拍吗?”教师反问她,她一本正经地说:“因为它里面有弹簧。”边说边用两手按了按球。老师问:“你怎么知道有弹簧呀?”她认真地说:“我们家气筒上面有一个小弹簧,妈妈把小弹簧一打,就打进去了。皮球就能弹起来了。”原来,在气筒上有一小节弹簧,在打气的过程中,弹簧被压下去又弹上来,她便认为弹簧被打到球里去了。与小女孩交谈后,老师找来一个打气筒,鼓励她自己给一个瘪瘪的皮球打气。操作开始,老师引导她将气筒口对着自己的手心打气,看看到底有没有弹簧出来;打好气之后,又让她将皮球中的气挤到手心,看看打进皮球里去的到底是什么……最后,小女孩终于确认皮球里装的不是弹簧,而是空气。
(2)案例讨论:在上述活动组织中,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组织教学?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存在哪些不足?
(3)归纳小结:教师运用了实验法。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注意让幼儿有操作的机会;实验结束后,注意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和归纳实验结果。
(二)直观法
含义:直观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教学方法。幼儿园常用的直观法主要有观察法、参观法、演示和示范。
【理论研讨】 (1)观察法
A、含义: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所选定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方法。
B、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教学要求,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包括: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拟定观察计划,创设观察的环境条件。
●观察开始时,教师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用设疑等方法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先让幼儿自由观察,允许他们相互交谈,并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手势的指导作用,从幼儿的兴趣点切入,启发幼儿从不同方面感知并用语言描述观察的对象,学习观察的方法。
●观察结束时,要总结观察的印象,让幼儿将观察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条理化。 (2)演示和示范
A、含义:演示是指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做实验。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演,为幼儿提供榜样。示范分语言示范和动作示范两种。
B、运用演示和示范法时应注意: ●演示和示范经常结合起来进行。
●演示的直观教具和实物要求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实验过程要清楚可见,便于幼儿观察。 ●教师的示范则要富有情趣,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力求化繁为简,突出难点重点。 【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生鸡蛋找出来? 幼1:看它的颜色
幼2:摸一摸它是冷的还是热的,冷的是生的,熟的是热的。 幼3:把它一转,生鸡蛋和熟鸡蛋转得不一样。 幼4:闻一闻,一个是有味道和,一个没味道…… 师:你用什么办法 (教师巡回指导)
幼:我用转的办法。它转得有点快也有点慢。 师:它为什么会这样呢?
幼:刚开始有点快,后来就越来越慢。我不知道它是生的还是熟的。 师:那别的小朋友的蛋是不是也和你一样呢?
(寻找旁边的幼儿,先是看别人转了一次,又两人一起转了一次.) 幼:我找到吴宛柔的和我不一样,我比她转得快。 师:哪一个才是生鸡蛋呢? 幼:我想把它剥开来看看。 师:用你们的办法找到生鸡蛋。 师:你用什么办法?
幼:我用耳朵听的,我觉得我的是生的。 师:你是怎么听的?
幼:先把鸡蛋摇一摇,再这样听一听。 师:你听到什么啦? 幼:我听到它在动。 师:你哪里知道它动的? 幼:我的手知道它动了。
(2)案例分析:教师在此活动中主要让幼儿运用什么方法比较生鸡旦和熟鸡旦的不同?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存在哪些不足?
(3)归纳小结:教师主要让幼儿运用观察法比较生鸡旦和熟鸡旦的不同。优点:观察开始时,
教师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用设疑等方法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等等。缺点:观察结束时,未总结观察的结果。
(三)口授法 【理论研讨】
口授法是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幼儿园常用的口授法有谈话与讨论、讲解与讲述等。 (1)谈话法
A、含义:谈话法是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某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方法。
B、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谈话必须在幼儿已具有某一方面知识和印象时才能进行。
●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允许幼儿争论。 ●谈话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和步骤。 (2)讲解与讲述法
A、含义:讲解是运用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事物或事情。讲述则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
B、运用讲解与讲述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讲解与讲述都要求教师语言生动、形象、清晰、准确,富有感情,简明扼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容易理解和接受。必要时还可适当重复。
●根据需要,可将它与以下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如:讲解与操作相结合;讲解与设疑相结合;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录像分析】 (1)录像播放:
案例三:有趣的弹性(中班科学活动)
1、谈话引入,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弹性
A、幼儿操作,观察用力拉或压有弹性的物体时它们的外形变化。 B、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
小结:刚才我们玩了很多的玩具,当用力拉一拉、压一压或者跳一跳后,它们会变形,可是松开后它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这种现象就叫弹性。
2、幼儿再次操作,感知物体弹性与力的关系
师:再请你们去玩玩那些有弹性的玩具,看看当你用力玩和轻轻玩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
小结:当用力大的时候,弹性就大;当用力小的时候,弹性就小。 3、说说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地方,还有哪些地方有弹性?
师: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很多,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东西和我们今天玩的玩具一样是有弹性的? 幼儿相互讨论后请个别幼儿讲述
4、看多媒体,教师讲解,使幼儿了解古代和现代人们利用弹性发明的各种物品 出示多媒体一一介绍:弓箭、沙发、弹力绳、手风琴、冲气玩具、弹簧床、拉力器等等
小结:弹性的用途很多,我们的生活上,学习上都有弹性的物体,工业、建筑等行业也都需要弹性的物体。
5、发散思维 ,进一步感知弹性
师:刚才我们玩了,看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体,现在我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小发明家,我们一起发明有弹性的东西,好吗?那么你想发明什么呢?它有什么用?
幼儿相互讲述后请个别幼儿讲述
小结:你们真会动脑筋,我相信我们的小发明家将来一定能发明出许多神奇的弹性物品。
6、音乐游戏——变变变
(2)录像分析:教师在哪些环节运用了口授法?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3)归纳小结:此活动中,教师基本上在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口授法,如第一、二、三、五环节中的谈话法,第四环节中的讲解法。除此之外,教师还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法、示范法和操作练习法等。
【操作练习】
(一)练习内容:运用所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认识“水的三态”。 (二)练习要求:过程详细;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科学合理。 (三)练习步骤:
1、每一位学生设计一个方案。
2、分组讲述自己的方案,小组互相评议。 3、师生共同总结 总结要点:
A、汇总不同的教学方法。 B、分析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
C、总结几种最恰当的方法,提醒教学方法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主题四 幼儿园教学的设计、组织与指导
教学目标:
1、理解幼儿园教学的设计要求;掌握幼儿园教学组织与指导策略。
2、能运用幼儿园教学组织与指导策略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运用幼儿园教学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知识,初步具备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
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分析和设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难点: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的科学运用;分析和设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学的案例;幼儿园教学计划;幼儿园教学录像。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操作练习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教学的设计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计划——听雨
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和喜悦的情趣,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2、倾听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增强对声音的敏感性。 3、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用录音机录下大小不同的雨点声音。 2、雨伞、塑料盆、铁桶若干,沙锤、碰铃、三角铁若干。 3、选择一个下雨天组织此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听雨》,引起幼儿的兴趣,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听过小雨的歌吗?小雨的歌是怎样的?
2、在户外观察下雨的情景,建议幼儿在雨中走一走,看一看雨点在空中像什么?落在地上又怎么样了?踩一踩地上的雨水,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用手接雨水,说说不同大小的雨点打在手上的感觉。
3、仔细听一听不同大小的雨点落在地上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雨点落在水泥地上、草地上、树上、池塘里和雨伞上等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鼓励幼儿将自己看到的雨景和听到的雨声以及雨点的节奏画在观察记录本上,自由地和同伴互相交流。
5、教师再次朗诵散文诗《听雨》,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体验编进诗句并集体朗读。
6、教师播放自己事先录下的雨点声音,幼儿根据自己听到的大小不同的雨点声,编出各种各样的节奏,并尝试用声音、动作和一些玩具、废旧物品、打击乐器等表现下雨的情景或不同大小的雨点的声音、节奏。
7、教师从幼儿创编的节奏中挑选一些有特点的加以组合,编成一首节奏乐,并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声音或乐器表现小雨、中雨和大雨呢?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合作表演。
8、幼儿讨论:下雨天,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活动延伸:
幼儿根据自己的体验创作以“下雨”为主题的绘画。 2、案例讨论:
(1)幼儿园教学计划包括哪几个部分? (2)每一部分有什么具体要求? 3、归纳小结
幼儿园教学计划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等几个部分。
(1)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指某一次具体活动中幼儿应获得哪些情感体验与态度,掌握怎样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得到哪些方面的能力发展,增进哪些知识与技能等。
(2)活动准备:指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在该活动开展之前所需要做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准备。 (3)活动过程
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开始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基本部分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以实现活动目标的过程。
在结束部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小结幼儿学习的情况,并对幼儿的学习经验给予评价,引起幼儿再学习的愿望。
设计活动过程时,既可以按三个部分书写,也可以按照活动进行的先后次序逐条写出。 (4)活动延伸
有时,在某个活动结束之后,还可以引发并组织其他的活动以促使该活动目标更好地达成,这些都可以写在活动延伸部分。它属于机动部分,是幼儿园教学连续性的具体体现。
【操作练习】
1、练习内容:以“冬天的雪”为活动内容,设计一个大班科学活动计划。
2、练习要求:格式规范;内容详细;教学中恰当运用多种方法;,能认真贯彻幼儿园教学原则。 3、练习步骤:
(1)学生设计教学计划。
(2)学生呈现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
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并简单介绍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 (3)师生共同点评。 点评要点
(1)格式是否规范 (2)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 (3)是否正确地贯彻了教学原则 二、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一)科学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 回忆:什么是直接“教”?什么是间接“教”? 【理论研讨】
直接“教”和间接“教”时应注意的问题:
(1)运用直接教学方式时,教师应注意在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体验,利用直观教具和材料,较多地运用启发、暗示和游戏的方法,和幼儿进行言语和非言语的多种方式的沟通,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切忌简单地灌输。
(2)教师运用间接教学方式时,应注意灵活地协调物质环境、幼儿同伴和教师自身的关系,准确把握和抓住幼儿的兴趣所在,给以及时有效的支持。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小班“好玩的塑料袋”活动中,教师首先出示塑料袋,告诉幼儿塑料袋除了可以装东西外,还是一样很好的玩具,接着,教师演示将一个塑料袋的袋口扎紧,变成“气球”玩,并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小不同的塑料袋并探索它的多种玩法(教师交代探索的任务并演示,这是直接教学)。幼儿很快找到了很多玩法——将塑料袋抛向空中;扎紧袋口当球踢;背在背上当背包;将两只脚套进袋中
学袋鼠跳;将袋子套在头上装“蒙面人”等等(利用材料促使幼儿自己发现多种玩法,这是间接教学)。当一个幼儿介绍自己用袋子扮“蒙面人”的玩法时,教师提醒幼儿应注意安全(直接教给幼儿有关自我保护的常识,是直接教学)。大约六分钟之后,大部分幼儿由于找不到更多的玩法而显得有些无所事事了,观察到这种情形,教师马上请幼儿看一看他的新办法撕开袋口,将塑料片围在腰际变成“裙子”(当幼儿的探索出现困难时,教师运用直接教学,暗示幼儿在新的思路下探索并拓展玩法,对保护幼儿的自信心、保持其继续探索的兴趣和培养幼儿求异的思维方法很有好处)。在教师的提醒下,一些幼儿马上用撕开、捆扎、粘贴等方法将塑料袋变成了“头巾”、“衣服”、“袋子娃娃”、“塑料袋长绳”等等,其他幼儿也纷纷效仿(借助材料和同伴环境,促使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是间接教学)。
(2)案例分析: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是怎样将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 (3)归纳小结: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有机结合的分析已呈现在案例之中。这个例子说明,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将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情境需要,交替运用两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
(二)指导幼儿自主学习 【理论研讨】:
(1)含义: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调控。
(2)幼儿自主学习的特点:更多是指向学习品质的,即强调幼儿应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主动学习的表现,善于发现问题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不是等待和依赖教师的帮助等。
(3)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幼儿的自主学习:
A、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创设环境,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提供不同的可操作材料,并使材料蕴涵教学目标,鼓励幼儿对材料进行多种组合操作,力求通过幼儿对材料的自由摆弄实现教学目标。
B、教师应放手鼓励幼儿探索和操作,关注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主动自主地选择、参与、探索、决定和表达,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而不必对幼儿的探究作过高的知识要求。
C、教师还应观察幼儿操作的情况,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敏锐地感知幼儿在学习中所面临的困难,通过问题情境与开放性问题的提供,促使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幼儿的学习给予及时有效的支持。
【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在美工区的墙上陈列着一组为幼儿创设的自我学习的环境:剪衣服。我巧妙地用图示法展示了如何把一张正方形手工纸剪成一件衣服的每一个步骤。有不少幼儿就是这样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自我学习的。邵周茗来到了这里,拿起了手工纸和剪刀……“烦死了!烦死了!”邵周茗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上一扔。我听见了走过去说:“剪坏了吗?你只试了三次,上次老师可是试了五次,第六次才成功呢!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好办法,你仔细看看墙上衣服的剪法,是从哪一边剪才不会断开?”邵周茗又开始了第四次尝试,她先是走到墙边,把图示翻开看了看,再回到座位,拿起了剪刀。纸张在她手里不停地翻转,她似乎无法确定应从哪一边入手。终于,她动手剪了,这次,是从对折纸开口的一边剪的,这也就意味着她的衣服不再一分为二了,只是在衣服的袖口上出现了一个小缺口,表面看来她己经接
近成功,她自己也显得非常意外,露出了惊喜的笑容。于是我便鼓励她:“真棒!只有一个小缺口了,你再试一次,连小缺口也没有行不行?” “行”她非常肯定地回答。尝到成功滋味的邵周茗心情好得很。这次她下手后速度很快,剪刀“咔嚓”飞舞起来,而就在即将剪完最后一刀时,她突然意识到手中的衣服又被一分为二了,于是她马上刹车,这回她剪出的衣服只剩顶端一线相连了。她用眼睛望着我寻求帮助,我对她说:“剪出来的衣服中间是不能分开的,你可以把墙上的样子拿下来仔细看看。”邵周茗接受了我的建议,将墙上的图示拿下来仔细研究,还把对折的图示打开看看,她看了一会儿似乎有些明白了,于是又开始了新的尝试。这次她找准了方位,特别小心地剪下了第一刀,最终当然是剪出了一件完整的衣服。
(2)案例讨论:在上述活动中,教师是怎样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
(3)归纳小结:教师希望幼儿成为一个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就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放手鼓励幼儿探索和操作,在他们碰到困难或准备放弃时,教师要引导、激励他们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组织形式多样化
回忆:幼儿园教学有哪几种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讨论: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的是什么形式?(集体活动)集体活动能否替代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为什么?(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差异的原则,促进全体幼儿得到更大可能的发展,要求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有机结合)
【理论研讨】 (1)小组教学的组织
A、教师在应成为观察者、支持者与合作者,根据幼儿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小组成员之间有效地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学习的成功。
B、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内容的特点确定明确的小组教学目标以及分组的原则。分组有层次、有特色、有变化。
C、建立必要的纪律和规范,使小组活动朝期待的目标发展。
D、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随时调控,确定对不同组的指导策略和指导的先后顺序等。 E、在小组活动结束时,一般还应该针对各组活动的情况进行集体讲评。 (2)个别教学的组织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还应注意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来设计和实施个别教学,并试图找到和每个幼儿相互交流的特殊方式,以满足每个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4、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
问题讨论:为什么幼儿幼儿所学习的内容最好是有联系的、综合的知识?教师如何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
分析要点:因为幼儿在生活中知识的运用是综合性的,同时教师应注重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因此,教师应挖掘每个活动素材中所蕴涵的各种教育因素,力图在一个活动中促使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学习和发展。
案例讨论:在前面散文诗《听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怎样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
分析要点:散文诗《听雨》讲述的是在下雨天里,蝴蝶妈妈引导自己的孩子——一只无聊的小花蝴蝶从倾听雨声中得到快乐的事情。在引导幼儿欣赏这篇散文诗的过程中,既可以使幼儿感受优
美的语言(语言),又可以培养幼儿乐观的生活态度(社会),还可以鼓励幼儿倾听不同的雨点声以及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增强其听力,增进他们对声音的认识(艺术、科学),等等。
(二)观摩并分析幼儿教学活动
1、 观摩内容:大班科学活动“会搬家的水”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以故事形式导入活动,设置悬念,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 看,动物新村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演示多媒体课件) (2) 互相讨论:小兔和小猴为什么争吵?
没有浸到水的一半纱布为什么也是湿的? 第二环节、实验、验证活动:水会“搬家”。
(1)幼儿带着故事中的问题利用纱布和塑料盆进行实验、验证。 (2)你们的纱布有什么变化?
小结:纱布之间有很小的缝隙,能吸水,这种奇妙的现象就叫做毛细现象。 第三环节、幼儿自选区域活动,主动获取信息。
鼓励幼儿自选探索区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玩一玩,进一步感知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A、语音区:
“听一听”让录音机告诉幼儿有关毛细现象的科学知识。 B、图片区:
“看一看”植物吸水的图片。 C、操作区:
(1)“做一做”小实验:新鲜白菜切去根放入红墨水中有何变化;医用采血细管如何吸红墨水的。 (2)“找一找”掰开已经吸了红墨水的芹菜、花菜、生菜等蔬菜的叶脉,看看里面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
(3)“试一试”把白色皱纸做的花朵吸颜色水变成彩色的花。
(4)“玩一玩”不用倒的办法,想想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分别用毛巾、海绵、棉花、纸等东西来尝试。
第四环节、引导幼儿大胆发问,互相讨论,教师释疑。 (1)刚才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些什么? (2)遇到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要向我们提问? 第五环节、延伸活动
(1)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找,发现还有哪些东西也会有奇妙的毛细现象,并向老师和小朋友介绍。
(2)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奇妙的现象可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大家一起来探索。
2、观摩讨论:在上述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较好地运用了哪些幼儿园教学的指导策略?还存在哪些问题?需如何改进?
2、 归纳小结:
(1)是否科学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 (2)是否指导幼儿自主学习
(3)组织形式是否多样化 (4)是否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
(5)其它:如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是否正确地贯彻了教学原则等。 【操作练习】
1、练习内容:在修改和完善大班科学活动“冬天的雪”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模拟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2、练习要求:根据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大班科学活动“冬天的雪”的教学计划;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模拟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3、 练习步骤: (1)布置练习任务
(2)学生修改计划,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八人一组,在微格教室模拟组织教学活动。模拟教学后,学生互相评议。教师在主控室全面监控。
(4)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重点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指导策略方面分析,先肯定学生优点,再提出改进意见。
第八单元 幼儿游戏
教学目标:
1、识记幼儿游戏;理解并树立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游戏应成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观念。 2、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和幼儿园游戏的种类,掌握幼儿园各类游戏的组织指导策略;具备在游戏中观察的能力。
3、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幼儿园各类游戏,能根据幼儿兴趣提供幼儿自选游戏和自由自发游戏的材料和环境,科学地安排、组织和指导不同年龄的不同游戏,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教学重点:各类游戏组织和指导策略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树立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游戏应成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观念 教学课时:12课时
主题一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教学目标:
1、识记幼儿游戏的涵义;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探讨和分析幼儿游戏的本质。 2、树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应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教学准备:游戏案例、教学课件、活动录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参与式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操作练习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的涵义与特征
(一)什么是游戏 【理论研讨】
1、提问:小时侯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些事情对你今天有什么影响,你认为什么是游戏?
2、学生分组讨论,陈述观点 3、归纳小结:
(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2)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3)游戏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游戏的本质特征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看录象)
活动区自选“娃娃家、医院”的游戏片段;科学活动“好玩的小水车”,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制做“小水车”,并玩小水车的片段。
2、分析讨论:你认为这两个活动哪一个是游戏,哪一个不是游戏,为什么?游戏应有哪些特点? 3、归纳小结:
(1)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2)游戏是有趣味的活动,可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3)游戏是虚构的活动 二、幼儿游戏的价值与分类 (一)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 【案例分析】 1、 案例陈述:
1)小姑娘红红想用娃娃的小被子把娃娃包起来。可是,如果把被子横着包娃娃,则被子不够长,娃娃的脚露在外面;如果竖着包,则被子不够宽。怎么办呢?小姑娘探索着,尝试各种方法……十几分钟过去了,小姑娘终于发现最佳的包娃娃的方法:用被子的对角线作为长度把娃娃包起来,这样娃娃的全身都包进去了。小姑娘包好了娃娃,好像如释重负的长长出了一口气。
2)五六个小学一年级的女孩围成圈伸直双腿坐在地上,一边唱儿歌一边拍手做游戏。三岁的小雪在旁边看着,很想加入进去。她看了一会儿,突然往地上坐下去,伸直双腿,笑着模仿女孩的动作,拍手,嘴里嚷嚷着。不一会儿,女孩们给她让出了地方,她成功地融进了比她大很多的女孩们的游戏中。
2、学生讨论:在上述案例中体现了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的哪些价值?你能否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的其他价值。
3、归纳小结:幼儿游戏对幼儿的发展的价值是 (1)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2)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3)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 (4)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操作练习】: 1、 问题陈述:
有家长说:“我的孩子上幼儿园是来学习的,不是来玩的,你们幼儿园一天到晚让孩子玩游戏,这样会耽误孩子发展的。”如果你是教师,应该怎样让家长理解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2、分组设计方案、陈述方案 3、归纳小结: 要点:
(1)通过直接沟通、家园联系册、宣传栏等方式告诉家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幼儿游戏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举办家长开放日,观摩幼儿游戏,让家长直接感知游戏不但不会耽误孩子发展,而是使他们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二)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 1、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游戏 【理论研讨】
(1)提问;有人认为幼儿游戏就是幼儿园游戏,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如果同意,为什么?如果不同意,那么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游戏有何区别?
(2)学生分组讨论,陈述观点 (3)归纳小结:
①幼儿游戏——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无外在的强制性目的,形式是自发的、内容是自选的,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是偶然的
②幼儿园游戏——教育背景下的游戏,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有幼儿完全自发地游戏,教师只是参与游戏,作适当指导;有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下进行的自选游戏,这种选择是有限;还有为教学服务的教学游戏。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1)教师准备了几种不同种类的纸,有牛皮纸、白纸、油光纸、彩色皱纹纸等,让幼儿自取折小船玩。先吃完点心的幼儿先取,结果彩色的纸先拿完了。后来的幼儿只好拿剩下的难看的牛皮纸。小船折好了,幼儿要求到水池那里去放小船玩,老师同意了。各种各样的小船放到了水里,这时幼儿惊奇地发现漂亮的纸船一一沉到水里去了,唯有难看的牛皮纸折成的小船还浮在水面上。老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幼儿开始研究各种纸的质地,以及不同质地的纸的耐水性强弱的原因。
2)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认识到人各有长短,因此要互相合作、取长补短,教师设计了一个“摘果子”的游戏。两棵树之间拴上一根绳子,绳子上吊着4个筐,筐里有“水果”。每个筐下放着一把小椅子。每4个孩子为一组,每组中有3个矮个子的、一个高个子的幼儿。只有高个子的幼儿站在椅子上才能摘到果子。游戏的任务是看哪一组先把果子全部摘回来。在最初的游戏中,每个幼儿都奋勇争先,都想把果子摘回来,但是,矮个子的幼儿站在椅子上,怎么踮脚也够不着果子。结果,没有一组能把果子全部摘回来,有的组采到的果子很少,有的组一个也没摘到。于是,老师提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才能完成任务呢?”幼儿通过讨论想出了解决问题的
办法:我们分工合作,高个子负责摘,矮个子负责运。这个办法果然管用。
2、学生讨论:上述案例中体现了游戏的哪些教育作用,游戏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3、归纳小结:
(1)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2)游戏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最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价值。
2、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理论研讨】
(1)提问:为什么说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2)学生分组讨论,陈述观点 (3)归纳小结:
①游戏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最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价值。因此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②重视幼儿自发、自选游戏和教师组织的教学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不同价值,保证这两类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
③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
④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保证幼儿游戏的时间。 【操作练习】
1、 问题陈述:某幼儿园大班一日活动安排如下 时 间 7:30—8:10 8:50—9:20 9:30—11:20 11:20—11:35 活动形式 晨间活动 集体活动 分组活动 集体活动 午餐、午睡 2:30—3:20 3:50—4:40 4:40—5:00 户外活动 分组活动 集体活动 写数练习 谈话:户外写生感受 活动内容 早操及户外活动 讨论“社区”摄影展 实践:去邮局寄信 语言游戏:量词接龙 你认为这个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是否体现了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为什么?根据你对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的认识修改这个一日活动安排,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2、分组讨论,设计方案,陈述方案,分析评价方案。 3、归纳小结: 要点:
(1)该一日活动安排没有体现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 (2)没有安排自发、自选游戏的时间,不能满足幼儿多种游戏的需要; (3)没能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4)从游戏形式、内容和游戏时间上进行修改。 (三)幼儿游戏的分类
【理论讲解】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幼儿游戏分成不同的种类,这里主要介绍我国幼儿园的游戏分类。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创造性游戏。
它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这类游戏是幼儿从兴趣爱好出发,自主选择,不受外显规则的约束。游戏中幼儿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操作,摆弄玩具材料,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自己的愿望,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幼儿的创造性、自主性在这类游戏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开展创造性游戏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幼儿完全自发地游戏。包括游戏发起、主题确定、材料组织、成员分工、游戏展开等均由幼儿自主,教师可参与游戏,作适当指导;
另一种情况是,教师控制游戏环境创设,如在游戏区设置多个主题的游戏场地,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选择,自由游戏。这种情况称为幼儿自选游戏。
另一类游戏是依据一定的教育任务而设计编定的规则性游戏。
它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一般将其用于教学中,称教学游戏。教学游戏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从本质上讲,教学游戏是一种愉快教学,是寓教学于游戏之中的活动。当然,当积累了一定的游戏经验后,幼儿也能自发地玩规则性的游戏。
主题二 创造性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教学目的:
1、了解创造性游戏的分类,理解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的性质和特征。
2、会运用创造性游戏的组织指导策略制订游戏计划,创设游戏环境,科学地组织和指导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3、会观察、分析和评价幼儿的游戏。
教学重点: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教学难点:创造性游戏的指导策略
教学准备:案例,录像,课件,观察记录、游戏计划、环境创设等范例、《儿童文学作品集》 教学方法:讲授法、参与式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造性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概述
(一)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满足幼儿游戏的多种需要 【理论研讨】
1、涵义: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想象、探索和创造,创设幼儿开展各种游戏的环境。
2、提问:有的幼儿园规定周一大班玩结构游戏、中班玩表演游戏、小班玩角色游戏;有的幼儿园只玩结构游戏或角色游戏,很少玩表演游戏,有的则室内游戏多,室外游戏少,有的安静性游戏多,运动性游戏少。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3、归纳小结:
(1)幼儿游戏由教师统一安排、硬性规定活动内容和形式,失去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也就失去了其本质特征而不成其为游戏了;
(2)游戏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多样性,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二)创造良好的能引发幼儿创造性游戏的环境,保证幼儿创造性游戏的时间 【理论研讨】 1、涵义:
(1)游戏的环境主要包括游戏的场地及游戏材料等物质条件,以及这些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2)良好的能引发幼儿创造性游戏的环境是开放性的,是符合幼儿发展水平和需要的。幼儿能积极投入,并自由选择、取放玩具材料,自由支配游戏的时间;游戏中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某幼儿园,每一间活动室都被分割成了若干游戏区:饭店、医院、娃娃家、银行、商店、理发店等等。各个区域被教师精心设计和制作的精美逼真的玩具与材料装饰得“美仑美奂”,乍眼看去,如同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小人国”。孩子们在这里做些什么呢?在“挂号台”后面端端正正地坐着一位“小护士”。在长达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因为没有“病人”来挂号看病,“小护士”就一直呆坐在那里,直到游戏活动结束。在娃娃家里,孩子们有的摆弄着逼真精美的各种“食物”,有的抱着娃娃走来走去。“饭店”里,“服务员”在等待“客人”上门……
2、学生讨论:这家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你认为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应注意哪些问题?
3、归纳小结:游戏环境的创设要注意的问题是
(1)教师应该研究幼儿,研究游戏材料和玩具的功能,以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2)良好的游戏环境应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意图和观念,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3)游戏材料的投放要注意其适宜性
(4)游戏场地的安排应注意相对集中,相互协调,互不干扰 (5)良好的游戏环境,还应具有参与性 【研究性学习】(课外完成)
1、问题提出:请为幼儿园创设一班级游戏环境,年龄班可自选,要体现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的具体要求。
2、分组设计方案。要求:整开白纸,在其1/2处画出环境创设的平面图,另1/2处写文字,陈述环境创设的指导思想,投放的材料和可开展的游戏,隐含的教育目标,幼儿参与的程度,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等。
3、将设计好的方案陈列在教室里,供大家观摩、讨论和评价。 4、进一步修改完善方案,提供给附属幼儿园和实验幼儿园实施。 (三)通过观察确定指导幼儿游戏的方法,引导游戏进程,提高游戏水平 【理论研讨】
1、游戏中的观察
(1)观察的目的在于:一是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游戏的进程及水平;二是了解游戏中场地的设置能否满足活动需要及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等。
(2)两种适宜的观察方法:
①分析性观察,对幼儿在整个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作详尽的记录,有利于教师掌握幼儿行为的心理特点和一般性游戏能力,了解环境的创设是否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②扫描式观察,较简便的方法,在游戏中教师以5—10分钟为一个电脑为时间,每次观察10—15人,作简单的记录,有利于了解幼儿对各类游戏的兴趣及一般行为特点。
2、通过观察可确定指导幼儿游戏的方法,科学地引导游戏的进程。 【操作练习】
1、问题提出:设计一份分析性观察或扫描式观察的记录表,要求能体现观察的目的。 2、分组讨论设计、陈述方案,分析评价方案。
3、归纳小结:观察表的内容一般涉及主题的确定、材料的运用、游戏的技能、参与水平、同伴交往、自主性的体现、游戏的创新、游戏持续情况、游戏常规的执行以及材料的提供、环境的设计和教师的影响等。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1)小班幼儿玩“娃娃家”的角色游戏。“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都在各玩各的,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角色行为。教师这时以“客人”的身份加入,说:“有人在家吗,我是爸爸的同事,到你们家来作客,快来欢迎啊!妈妈在忙什么呢,是为我做好吃的吗?”这样“娃娃家”的每个成员都意识到了自己应该做什么,游戏就开展起来并向更深层次发展。
2) 幼儿想搭一座大桥,但选择的材料都是小型的积木,结果,桥面搭了很久也没搭好。这时,教师悄悄地拿来一些大型的板材,在幼儿旁边搭起了大桥,幼儿一看也学着拿来大板材搭了起来,教师微笑着点头表示鼓励。不一会儿,大桥就搭好了。
3) 幼儿搭了一艘漂亮的小船,但是小船没有栏杆,教师直接用语言指导说:“你的小船很漂亮,但它没有栏杆,人会掉到水里去的,快给它加上栏杆吧!”幼儿连忙加上栏杆,使小船更像了。
2、学生讨论:上述案例中教师分别应用了什么样的指导方法,你认为这样的指导方法合适吗,如果你是教师你会怎样做?
3、归纳小结:
幼儿游戏的指导方式一般有:
(1)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间接“教”
教师以游戏参加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或游戏的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这是创造性游戏的主要指导方式。
(2)以教师身份直接点拨的显性指导——直接“教”
这种指导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开展游戏,或当游戏中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时,有必要进行及时的指导。
(3)“教”无定法,能满足幼儿游戏需要,充分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帮助幼儿积累经验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四)按照幼儿创造性游戏发展的水平指导游戏 【理论研讨】
1、幼儿创造性游戏发展的水平:
小班幼儿处在创造性游戏的初期,他们常从事平行游戏;他们喜欢模仿成人的活动,但游戏的目的性较差,主题和内容也极不稳定。
中班幼儿处于创造性游戏的高峰时期,在游戏中有合作也有分工,能有目的地玩,但是计划性较差,组织能力也较差。
大班幼儿创造性游戏水平较高,并开始对复杂的规则性游戏感兴趣。 1、 提问:应如何根据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 归纳小结:
(1)对于小班幼儿应多丰富其生活经验,帮助幼儿确定游戏主题,了解游戏规则,逐步学会合作游戏。
(2)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应尽量多地为其提供多种条件,满足其开展各种创造性游戏的需要,同时注意引导其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游戏。
(3)对大班幼儿则可以逐渐减少创造性游戏的时间,增加棋类等竞争性规则游戏的内容,增加幼儿在游戏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五)探索多样化的指导方式 【理论讲解】
各类游戏活动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其特点不同,教育功能不同,指导的方式也应不同。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 【理论研讨】
1、角色游戏的含义: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其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创造性游戏。
2、看录象:看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娃娃城”的录象,
3、提问:录象中有哪些角色游戏内容,幼儿在游戏中是否体现了自主性,其游戏的水平如何、其创造想象表现在哪里?分析角色游戏具有哪些特点。
4、归纳小结:角色游戏的特点为
(1)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2)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
角色游戏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游戏角色的假想(以人代人);二是对游戏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三是对游戏情景的假想(情景转换)。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某幼儿园小班,教师提供幼儿制作糕点的材料,试图引发其玩“糕点厂”的游戏,教师费了
很大的力气,试图让幼儿能用橡皮泥制作糕点,并放进“电烤炉”烤制,结果幼儿根本不予理睬,糕点厂的游戏也没玩起来。
2、学生讨论:糕点厂的游戏为什么没能玩起来,如果想要让孩子愿意并喜欢玩糕点厂的游戏,教师应该怎样做?
3、归纳小结:
(1)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幼儿不知道“糕点厂”、“电烤炉”为何物,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脱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
(2)组织指导角色游戏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3)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家庭、社会、幼儿园等方面。教师应有计划地、经常组织幼儿参观、观察,丰富印象。
(4)要提高幼儿角色游戏的水平还应加强对游戏过程的具体指导。
小班应着重在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中班应注重游戏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大班则应注重鼓励幼儿与同伴商量确定角色的分配,并懂得谦让。
此外还应促进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想象与使用,使幼儿能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
【操作练习】
1、问题提出:请为幼儿园设计一份角色游戏计划,年龄班可自选,要求体现创造性游戏的指导策略。具体包括:
(1)游戏主题和年龄班 (2)游戏设计的指导思想
(3)游戏目标(应突出情感、社会性发展目标) (4)游戏环境创设(时间、空间、材料的准备) (5)游戏经验准备 (6)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①引入游戏主题(通过环境引发幼儿自主生成游戏主题) ②讨论玩法,自由分配角色(应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③指导重点(教师应预计游戏过程中的重难点环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通过指导体现游戏目标的落实)
(5)简单评价(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幼儿对游戏材料的运用等)并结束游戏 (6)对自己组织指导游戏的反思 2、学生设计方案,教师指导修改方案。 3、分组在游戏与玩具教室模拟实施方案。 三、结构游戏的种类与指导 【理论研讨】
1、结构游戏的含义:凡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和造型的活动都称之为结构游戏。幼儿园常用的构造材料有积木、积塑、积竹、金属材料、泥、沙、水、雪等等。
2、结构游戏的种类
(1)积木游戏 (2)积竹游戏 (3)积塑游戏 (4)金属构造游戏 (5)拼棒游戏 (6)拼图游戏
(7)玩沙玩水玩雪的游戏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看录象,幼儿园大班结构游戏“搭建五一大道”。
2、学生讨论:在结构游戏中孩子的结构水平有明显的不同,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幼儿在搭立交桥时遇到了困难,教师是如何帮助幼儿解决困难的?你觉得要怎样做才能提高幼儿结构游戏的水平?
3、归纳小结:组织和指导结构游戏必须
(1)引导幼儿观察,丰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2)引导幼儿掌握构造造型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造型结构的能力。 ①识别与使用材料的技能 ②结构操作技能 ③设计构思能力 ④掌握结构分析技能 ⑤集体构造的技能
(3)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具体地指导
小班应侧重认识结构材料,学习初步的结构技能,稳定结构主题并建立结构游戏的规则,学会整理和保管玩具材料的最简单方法,养成爱护玩具材料的好习惯。
中班应在进一步掌握结构技能的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共同构造,并能相互评议结构成果。
大班应侧重引导幼儿开展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的大型结构游戏,并引导幼儿进一步美化自己的结构物。
【操作练习】
1、问题提出:请为幼儿园设计一份结构游戏计划,年龄班可自选,要求体现创造性游戏的指导策略。格式与角色游戏基本相同。
2、分组设计方案。
3、在游戏和玩具教室练习结构技能,模拟结构游戏。 四、表演游戏的特点及指导 【理论研讨】
1、表演游戏的含义: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内容、情节、角色,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创造性地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问题辨析:表演游戏有角色表演,它与角色游戏和文艺表演没有区别。
3、归纳小结: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一样,都是幼儿扮演角色的游戏。但是表演游戏中,幼儿扮演的角色是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游戏的情节、内容均来自于文艺作品,而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的角色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印象。
表演游戏与文艺表演一样,都是以文艺作品作为表演内容的。不同的是表演游戏是幼儿主动的活动,带有自发性和创造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增减情节、角色、对话及动作。文艺表演则是在教师组织下,严格按照作品的情节和语言进行表演,学习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是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的。
由此可见,表演游戏具有如下特点
(1)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的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 (2)表演游戏是幼儿进行创造性表演的一种游戏
(3)表演游戏不是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的,它是幼儿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活动。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主班老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坐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2、学生讨论:请问这是表演游戏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教师会怎样组织指导“小乌龟开店”的表演游戏。
3、归纳小结:要点
(1)这不是表演游戏,它没有体现表演游戏自主性、创造性和自娱自乐的特点。
(2)先要帮助幼儿熟悉“小乌龟开店”,充分理解“小乌龟开店”的内容。掌握作品的主题及情节的发展,体验“小乌龟开店”中角色的语言与动作特点,激发幼儿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感情,引起表演的欲望。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充分地表现“小乌龟开店”中角色的动作和对话,要求每个幼儿有与别人不一样的独特的表演。
(4)让幼儿自愿分组、自由地玩“小乌龟开店”的表演游戏,教师可予以适当帮助,但不干涉幼儿自由的表演。
4、问题辨析:有人认为,只要是优秀的文艺作品都可以让幼儿玩表演游戏。 5、归纳小结: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一定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幼儿不能理解。
其次,作品内容要有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习惯,反面角色过多,打斗场面过多的作品不宜表
演。
第三,要具有一定的表演性。有适合表演的动作;有集中的场景;有起伏的情节,并按一定主线发展,重点突出,枝蔓不多,引人入胜,易于表演;角色对话有适当重复,易于用动作表演。
【操作练习】
1、问题陈述:请从《儿童文学作品集》中选择一个你认为可以让幼儿玩表演游戏的作品,说明其适合的年龄班和选择的理由,并设计一份指导方案。
2、归纳小结:
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要点是
(1)选择内容健康,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幼儿能理解而又适合表演的作品 (2)帮助幼儿熟悉文艺作品,充分理解作品内容 (3)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演作品内容 (4)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具体地指导
总结: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是不是凡是游戏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了呢?正相反,教师的指导在幼儿的游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必须以保证体现幼儿游戏的特点为前提,要把握好游戏指导的必要性、时机和方式方法,否则指导只能成为幼儿游戏的障碍,影响幼儿的发展。
主题四 规则性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教学目的:
1、了解规则性游戏的分类,理解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的性质和特征。
2、会运用规则性游戏组织和指导的策略,科学地设计、组织和指导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会观察、分析和评价规则性游戏。
教学重点: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的设计、组织和指导 教学难点:规则性游戏的指导策略
教学准备:录像、案例、规则游戏教案范例、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参与式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规则性游戏的含义 【理论研讨】
1、规则性游戏的含义:是成人依据一定的教育任务而设计编定的游戏。
2、游戏范例分析:分析传统的规则游戏“老狼老狼几点种”、“猫捉老鼠”、“击鼓传花”等,明确规则游戏由目的,玩法、规则和结果构成,其中规则是这类游戏的核心。
二、规则性游戏的种类 【理论研讨】 (一)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是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情绪中来增进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游戏。它包括以下种类:
1、 感官游戏 2、 记忆游戏 3、 分类游戏 4、 语言游戏 5、 纸牌和棋类游戏 (二)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以发展动作为主的游戏,并能培养幼儿勇敢、坚强、遵守规则等优良品质。其中有些民间流传下来的,也有一些是教师创编的。主要包括:
1、 速度游戏 2、 力量游戏 3、 耐力游戏 4、 灵敏游戏 (三)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幼儿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进行的游戏,能够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规则性游戏(体育、智力、音乐游戏)的计划 1、游戏主题和年龄班 2、游戏目标 3、游戏准备
4、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①引入游戏主题
②示范、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③组织幼儿分组、分区游戏 ④指导方法和重点
5、结束游戏,游戏的效果分析 四、规则性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操作练习】
1、问题提出:请你设计一个规则游戏,种类不限,要求包括明确的目的、玩法、规则和结果,并说明可供哪个年龄阶段使用,为什么?
2、陈述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简要介绍其玩法。
3、选择认为最好的八个方案,分八组设计规则游戏计划,玩游戏。 4、谈谈玩游戏的体会,要成功组织幼儿玩规则游戏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5、归纳小结:
(1)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
①根据教学要求及幼儿的实际水平,选编游戏 ②教师要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③准备好游戏的场地和材料
(2)介绍游戏,教会幼儿正确地玩游戏
(3)组织幼儿进行游戏,鼓励每个幼儿掌握正确的玩法,执行游戏规则,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游戏。
(4)做好游戏结束工作
(5)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具体地指导
对于小班游戏,玩法和规则的讲解要力求生动、简单、形象,要注重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注重在游戏中逐步提出游戏规则。
对于中班游戏,仍要求示范、讲解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并在游戏中着重检查游戏玩法的掌握情况及游戏规则的执行情况。要鼓励幼儿关心并努力争取好的游戏结果。可开展规则简单的竞赛游戏。
对于大班游戏,要求用语言讲解游戏,并能独立地玩游戏,要求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争取最好的游戏结果,并能对游戏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可开展较为复杂的竞赛游戏。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看录象“自然测量”(科学游戏)、“变魔术”(体育游戏)
2、学生讨论:说说这两个游戏在组织过程中有哪些做得较好和不足的地方,要较成功地组织教学游戏还需注意哪些问题。?
3、归纳小结:要注意的问题有
(1)尽可能选择可以让大多数幼儿参加而不是旁观、等待的游戏; (2)最好采取随即分组的方式帮助幼儿分组; (3)让幼儿体验到游戏成功的快感而不是挫折; (4)规则应明确、简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
(5)可以用角色扮演、新异动作、竞赛、幽默娱乐、探究、表演等作为添加游戏因素的方法。
第九单元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劳动、节日和娱乐活动
教学目标:
1、识记幼儿园日常生活、劳动、节日和娱乐活动的概念;理解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劳动、节日和娱乐活动的特点、内容、教育作用和组织形式;掌握组织与指导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劳动、节日和娱乐活动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
2、会科学合理地制定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常规和幼儿劳动、节日和娱乐活动计划。 教学重点:
1、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劳动、节日和娱乐活动的特点、内容、教育作用和组织形式。2、组织与指导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劳动、节日和娱乐活动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
1、 组织和指导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劳动、节日和娱乐活动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 2、 科学合理地制定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常规和幼儿劳动、节日和娱乐活动活动计划。 教学课时:6课时
主题一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
教学目标:
1、识记幼儿园日常生活的概念;理解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特点、内容、教育作用和组织形式;掌握组织与指导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
2、科学合理地制定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
教学重点: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特点、内容、教育作用和组织形式
教学难点:组织和指导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要求;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的科学制定 教学准备: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案例和录像资料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操作练习法 教学时量: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含义 【问题讨论】
(一) 你每天要进行哪些活动?其中哪些是日常生活活动?什么是日常生活活动? (二) 你是怎样理解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包括哪些? 归纳小结:
(一)学生每天要进行的活动有上课、课间休息、劳动、睡眠、吃饭、上厕所、洗脸刷牙等等;其中,日常生活活动有睡眠、吃饭、课间休息、上厕所、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是指活动中的生活环节和一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
(二)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和一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主要包括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入厕、入园和离园、过渡活动和自由活动以及散步等活动。
二、日常生活活动的教育作用
【案例分析】教师在组织幼儿盥洗活动时可以对幼儿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
分析要点:帮助幼儿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与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健康教育);在盥洗活动中,幼儿可能会发生一些冲突和纠纷,可对幼儿进行集体生活教育、友爱教育(德育教育);可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让幼儿运用感官感知洗涤用品的性能和用途, 在盥洗活动中观察思考问题(智育);可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社会性)等。
【理论讲解】
日常生活活动的教育作用体现在:
1、日常生活活动是完成体育任务,促进幼儿健康必不可少的手段。 2、日常生活活动渗透着幼儿的智育。
3、幼儿品德广泛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处事之中。 4、幼儿最初的美感、生活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 三、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一)列表研讨
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活动内 入园 教师指导要点 入园前,检查活动室的卫生与安全教师;准备材料和玩具。 入园时,接待幼儿和家长;按要求对幼儿的要求 培养幼儿保持仪容整洁、有礼貌的习惯;会主动陈述要求;积极参加活动;遵守常规等。 进行晨检;组织好幼儿的活动;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组织并指导幼儿整理活动室环境和个人用物;简要评定幼儿在园一天的表离园 现;安排安静自由的活动;与家长沟通;严格执行接送制度;照顾好不能按时离园的幼儿等 创设安静整洁、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禁止批评训斥或变相体罚幼儿,或催促进餐 幼儿进餐,以及强迫幼儿进食;要掌握每个孩子的进食量和进食速度,因人施教,区别对待等。 保证足够的清洁的开水;安排集体饮水饮水 的时间;允许幼儿随意喝水;建立饮水时的常规要求;指导幼儿学会自己使用饮水器皿取水的正确方法等。 让幼儿知道生活用具个人专用的道理;盥洗 指导幼儿学会洗手洗脸、刷牙的动作技讲究饮水卫生;养成会主动喝水的好习惯;不喝生水;少喝冷饮等。 在掌握盥洗技能的基础上,养成科学卫生而又便捷合有文明卫生的进餐习惯,;正确使用餐具;懂得初步的进餐礼仪等。 养成清洁环境和将用物归还原处的习惯,学会收拾个人用物和检查自己仪容的整洁,离园时要向教师告别等。 能;养成主动洗手、刷牙、漱口、洗脸、理的盥洗习惯等。 洗脚、洗头、洗澡、剪指甲的习惯等。 保持厕所整洁;悉心照料幼儿入厕;入厕的时间要灵活;会从幼儿的排便中发掌握正确的入厕方法;培养保持厕所整洁的习惯;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等。 入厕 现疾病的征兆;建立常规,教幼儿学会使用便器、厕坑和手纸的方法;培养幼儿定时大便的习惯等。 保证幼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自我服务(穿脱衣物、;遵守寝室常规;按照实用便捷的程序穿脱衣物;有正确的睡眠姿势和习惯;自觉保持公共环境的整洁等。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注意休息和调整等。 学会与同伴商议、分享、轮流、合作;会在同伴的交往中协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活动后,要求幼儿参与收拾场地,整理用物等。 睡眠 折叠衣服、整理被褥)的能力;创设安静卫生的睡眠环境;认真观察幼儿的睡眠情况等。 计划性、灵活性和随机性;视上下两次过渡活动 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活动量;生活环节转换自然有序等。 为幼儿的自由活动创设条件,提供自由自由活动 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充足的玩具材料;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由活动中的教育契机;严格安全管理等。 事前了解散步地点和沿途的安全卫生散步 状况;建立行为规则;引导幼儿对环境的观察;提示谈话的主题;经常注意对队列中幼儿人数进行清点等。
【录像分析】
1、播放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的录像片段 片段一:某小班幼儿的盥洗活动 片段二:某大班幼儿的入园活动
2、录像讨论: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对幼儿提出了什么要求?教师的指导重点是什么?活动组织存在哪些不足?
3、归纳小结:
(1)在盥洗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学会洗手和洗脸的正确方法,教师先进行了示范讲解,然后个别指导幼儿,尤其注重能力较差孩子的指导。但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教养成孩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在入园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有礼貌,会主动陈述要求,教师事先准备了幼儿活动的材料和玩具,对幼儿进行晨检,组织好幼儿的活动。但教师很少与家长沟通,对幼儿在家的表现缺乏理解。
四、组织指导日常生活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理论研讨】 1、保育教育相结合
问题讨论: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主要是指向于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如吃、喝、排泄、睡眠等),那么,生活活动是否仅限于对幼儿生活的护理和照顾?为什么?
归纳总结:生活活动不仅仅是对幼儿生活的护理和照顾,更应发挥教育的功能,注重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2、 建立合理的常规
(1)日常生活常规必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各种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及幼儿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紧密结合。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掌握、熟悉行为规则的过程。 (3)帮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3、 生活技能的练习
(1)生活技能的训练方法,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选用。 (2)各种生活技能动作,都可以采用分解动作的方法,让幼儿按步骤练习掌握。 请学生上台讲解和演示教师教幼儿穿衣的技能动作,师生共同分析。 【操作练习】
1、 操作内容:制订一份中班幼儿一日活动计划 2、 操作要求:
作好散步前的准备;遵守行为规则;会观察周围的事物;有组织性等。 (1)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订一日活动计划。
(2)根据本主题所学的内容,重点是幼儿生活活动的要求和注意问题制订科学合理的一日活动计划,每一个环节包括活动时间、内容、对幼儿的要求和教师指导四个内容。 (3)幼儿一日活动计划中,生活活动的计划是重点内容。
主题二 幼儿劳动
教学目的:
1、识记并理解幼儿园劳动活动的特点、内容、教育作用和组织形式;掌握组织与指导幼儿园劳动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
2、会科学合理地制定幼儿劳动的活动计划。 教学重点: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特点、内容、教育作用和组织形式;组织和指导幼儿劳动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
组织和指导幼儿劳动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幼儿劳动计划的科学制定 教学准备:幼儿劳动的案例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操作练习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人应从哪一个年龄段开始参加劳动呢?(幼儿阶段)。幼儿可以参加哪些劳动?(力所能及)。
一、幼儿劳动的特点
【案例讨论】:为了迎接卫生检查,某大班幼儿教师就安排几位幼儿与教师一起打扫卫生,其中安排两位幼儿拖地,三位幼儿擦窗户,你认为这位幼儿教师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幼儿的劳动有什么特点?
分析要点:
不合理。幼儿劳动不同于成人劳动,它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的骨骼尚未发育完善,不适合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拖地活动,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动作发展不够协调灵活,不适合从事危险性较大的擦窗活动。
幼儿的劳动特点: (一) 游戏性
幼儿喜欢自己动手参与劳动,但目的性不明确,幼儿是从兴趣出发,以游戏的方式模仿成人劳动,边玩边做,满足于劳动过程中自己的动作,喜爱的是用来劳动的材料和工具。
(二)生活性
幼儿劳动的内容是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性劳动。 二、幼儿劳动的教育意义
【问题讨论】:有的家长听说孩子在幼儿园要做值日生的劳动,于是对教师说:“孩子那么小,身体的发育还远未完善,是不宜参加任何劳动的,有什么需要孩子做的事情就告诉我,我来帮他(她)
做”。你认为这位家长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正确。幼儿完全可以从事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不重视幼儿的劳动,甚至包办代替幼儿应该自己做的事情,使幼儿不愿自己动手,更不愿参加为集体的劳动,将会养成幼儿懒惰、依赖、自私的不良品质,幼儿的个性就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
【理论讲解】:幼儿劳动的教育意义 1、幼儿劳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 (1) 劳动能增强幼儿的体力,发展幼儿的动作。 (2) 劳动是幼儿智育的手段。 (3) 劳动中渗透着美育和德育。
2、劳动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1)劳动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建立起自信,从而激发了学习和探索的愿望以及自立、自主的精神。
(2)在劳动中还能培养幼儿坚持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和与同伴协同合作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和爱劳动的习惯。
二、 幼儿劳动的内容、形式和指导 【案例分析】 (一)案例呈现:
某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劳动计划(1年)
培养目标:
1、学习一些种植方法,主动关心照料动植物。
2、参与田间劳动,在体验劳动快乐的同时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3、尝试做些家务事,学习清洁、整理物品的方法。 4、根据田间各种材料的特征进行创造性的小制作。 5、通过值日生的工作培养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具体操作:
1、外出参观:农村中的许多美好景色和人文现象也能激起幼儿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我们充分利用农村的地理优势,带领幼儿外出参观。如观看农民伯伯收割麦子、插秧等。使他们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劳动人民勤劳的形象。
2、带领幼儿到实验基地进行田间劳动,指导幼儿挖芋艿、挖蕃薯、剥毛豆、拔花生、拾稻穗、摘棉花等,让幼儿在体验劳动快乐的同时,学习一定的劳动技能。
3、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之感性认识与实践锻炼同步发展。
⑴在区角活动中,利用农村中的一些废旧材料,让幼儿展开充分的想象,进行小制作。指导幼儿用麦管拼成房子、救生圈;用稻草扎成形状不一的稻草人、扫帚;用蚕豆做成各种小动物等。
⑵通过“玩家家”的游戏,指导幼儿进行面粉小制作,如园子、面条、面饼、包馄饨等,学做小厨师进行蔬菜、水果拼盘等。
⑶利用生活区,给幼儿创设与家庭相应的温馨环境,让孩子在“家”中洗手帕,洗围兜和
衣服,打扫卫生,擦皮鞋和整理房间等,让孩子体验做家务事的快乐,为提高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打好基础。
4、学做值日生工作,参与班级管理。
我们每天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孩子,让孩子每天给花儿浇水,给小金鱼换水,喂小免吃草……等。孩子在这些活动中大大增强了主动关心照料动植物的积极性。
(二)案例讨论: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劳动包含哪些内容?有哪些形式?教师应如何指导?
(三)归纳小结:
1、自我服务劳动:教师要创设自我服务劳动的环境条件,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充分发挥自我服务劳动的教育作用。
2、为集体服务的劳动
(1)集体劳动:劳动开始时,向幼儿说明劳动的内容和要求,在劳动过程中,要观察了解幼儿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劳动结束前,并作简单的评价或总结。
(2)个别委托劳动:注重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 (3)值日生劳动:讲解具体的劳动任务和进行的程序,教会幼儿担任值日生的方法和技能,鼓励幼儿独立地、有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4)家务劳动:要靠家长进行指导,教师的任务是要与家长取得共识并积极督促家长让幼儿参与家务劳动,
3、 种植、饲养劳动
引导幼儿掌握观察动植物生长变化的方法,学会一些管理动植物的技能。
4、 手工劳动
(1)自制玩具:重视幼儿制作玩具的过程,把实践的机会留给幼儿,让幼儿得到自制玩具的快乐 (2)其他手工劳作:注意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让幼儿在制作中运用生活经验和制作技能,主动地积极地构思和尝试,完成制作品。
四、组织幼儿劳动应注意的问题 【理论研讨】
1、明确幼儿劳动的目的要求
教师要对幼儿的劳动提出具体的教育要求,计划安排好组织劳动的各个步骤,在劳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劳动习惯的培养。
2、为幼儿劳动创设适宜的条件
室外要为种植劳动饲养小动物的场地目的地收集自然材料和可供利用的废旧物品, 3、科学安排幼儿劳动内容
劳动内容应该首先是幼儿力所能及的,但又是需要幼儿付出一些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完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的要求也随之逐步提高。
4、劳动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
在幼儿自我服务劳动中,可通过儿歌、故事、歌舞表演、幻灯以及游戏等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实际操作,进行反复练习。
4、 重视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完善,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和知识经验,幼儿劳动应在安全卫生的环境中进行。
【操作练习】(设计幼儿劳动活动的计划)
1、 操作内容:以\"小小能人\"为主题,设计一个中班幼儿劳动活动的计划 2、 设计要求
(1)计划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三个部分,计划应详细。
(2)运用本主题所学的内容,重点根据幼儿劳动的指导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设计。
主题三 幼儿园的节日、娱乐活动
教学目的:
1、识记幼儿园节日、娱乐活动的概念;理解幼儿园节日、娱乐活动的特点、内容、教育作用和组织形式;掌握组织与指导幼儿园节日、娱乐活动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
2、会科学合理地制定幼儿园节日、娱乐活动计划。 教学重点:
幼儿园节日、娱乐活动的特点、内容、教育作用和组织形式;组织与指导幼儿园节日、娱乐活动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
组织与指导幼儿园节日、娱乐活动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幼儿园节日、娱乐活动计划。
教学准备:幼儿园节日、娱乐活动的案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操作练习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幼儿园的节日活动 (一)幼儿园节日活动的教育作用 【问题讨论】 1、节日活动有哪些?
2、其中哪些是适合幼儿开展的节日活动?什么是幼儿园节日活动? 3、节日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什么教育作用? 归纳小结:
1、节日活动有很多,如除夕、春节、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建党节、父亲节、母亲节、“八一”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世界动物日、端午节、圣诞节等。
2、适合幼儿开展的节日活动有劳动节、儿童节、“八一”建军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世界动物日等。幼儿园的节日活动,是为庆祝纪念性节日、传统的民俗节日和幼儿自己的节日而组织的活动。
3、节日活动的开展对幼儿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教育作用
(1)从迎接节日活动的到来到庆祝活动的举行,都使幼儿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中,发自内心的愉快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
(2)在举国欢庆的国庆节活动中,幼儿不仅加深了对国家的名称、国旗、国徽、国歌的印象,还在情感上自然地把自己与国家民族联系起来,认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做中国人很自豪,得到了最生动最直接的爱祖国的教育。
(3)在有着浓郁民族传统的民俗节日中,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我国的民间习俗和风土人情,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
(4)幼儿通过各种纪念性节日庆祝活动,丰富了与节日有关的粗略的历史事件的知识,扩大了眼界,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
(二)组织幼儿园节日活动的基本要求 【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今年的“六一”,我们让孩子们不仅要过个快乐的“六一”,而且要过一个自主的“六一”,让孩子们成为“六一”节的真正的主人。
“六一”前夕, 活动的序幕就已渐渐拉开,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期盼着“六一”节的到来,一起动手打扮教室,一起准备“六一”活动的用品。中班的孩子们还悄悄地开始准备与同伴互赠的小礼物,交友时需要的小名片,自制心愿卡等。
“六一”节在孩子们的期盼中到来了,整个活动突出了让孩子们作主的中心思想。小班的孩子在“宝宝快乐城”中自由地活动,在“化装舞会”中尽情展现自己;在儿童乐园里结伴游戏;在宝宝点心屋里品尝各色点心。中班的孩子要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我行,我可以”是他们的口号,把心愿卡系在心愿树上或者与新朋友到“快乐小屋”里说说悄悄话,互换礼品和名片,在大舞台里进行故事表演,表演之前还要自己化装,打扮一番,或者做一些帽子、项链送给父母,还可以切菜、切瓜,做个馅料多多的匹萨,过一把厨师瘾。大班的孩子沉浸在“动物世界”里,动物知识问答考一考你对动物了解多少、做一个动物头饰表演一番、搭一个立体的动物、猜一个动物谜语……每过一关都会得到一个小小的奖品。
孩子们成为“六一”节的真正主人,幼儿园是孩子们自主的天地
2、案例讨论:幼儿园开展的“六一”节活动与中小学开展的活动有什么不同?幼儿园应如何开展节日活动?
3、归纳小结:
幼儿园开展的“六一”节活动与中小学开展的活动在活动准备、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等方面存在不同。组织幼儿园节日活动的基本要求有:
(1)节日活动应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 (2)突出不同节日应有的特色
(3)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必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4)活动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幼儿,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三)幼儿园节日活动的形式和组织 【问题讨论】
上述“六一”儿童节是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的?(班级庆祝活动)除了班级庆祝活动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庆祝?(联欢、游艺活动和全园庆祝会)其它的节日可以采取哪些不同的方式庆祝?(“八一”建军节可开展慰问活动)
【理论研讨】 (1)全园庆祝会
大型的庆祝集会,通常都有各个班级幼儿表演的文艺节目,还可以邀请领导、家长和来宾参加。
(2)联欢、游艺活动
利用各班活动室,或在室外的庭院场地上,划分和布置成多种多样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区域开展游戏活动;也可以组织表现民俗节日特色的联欢、游艺活动。
(3)班级庆祝活动
班级庆祝活动要注意突出主题,体现不同节日的特色,欢迎家长参加庆祝会。 (4)慰问活动
慰问活动主题突出,可充分发挥慰问活动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四)节日后的教育工作
问题讨论:节日活动结束是否就意味着教师的组织工作已经顺利完成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是。如果节日活动后,把庆祝节日的环境布置保留一段时间,并组织幼儿通过谈话、绘画、游戏等活动,回忆自己对节日庆祝活动的印象和感受,就会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操作练习】
1、操作内容:以“国庆节”为主题,设计一份幼儿园的节日活动计划。
2、设计要求:有精心的活动准备;突出“国庆节”的特色;活动的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有教育意义 。
二、 幼儿园的娱乐活动
(一)幼儿园娱乐活动的含义及教育作用 【问题讨论】
1、在学习之余,你们还开展了哪些娱乐活动?
3、 幼儿园的娱乐活动主要有哪些?什么是幼儿园的娱乐活动? 4、 幼儿园的娱乐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归纳小结:
1、一般性的娱乐活动有很多,如看电影、电视、歌舞表演或棋牌游戏等。
2、幼儿园的娱乐活动包括看电影、电视、幻灯、木偶戏、歌舞表演、小魔术或演示娱乐玩具、玩娱乐性游戏、小型游艺会等。幼儿园的娱乐生活是指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或带有游戏性质的手段,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给幼儿带来快乐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3、教育作用:娱乐活动不仅给幼儿的生活增添了乐趣,还能促进幼儿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娱乐活动所表现的内容可以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操,启迪幼儿的智慧,增进认识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在欢笑声中接受教育,得到美的享受。
(二)幼儿园娱乐活动的组织
1、组织原则:娱乐活动的选择和组织安排,都要符合教育性、艺术性和可接受性的原则。 2、组织要求: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的娱乐活动,可每周或两周组织一次。具体指导与幼儿园节日活动的组织要求基本一致。
3、组织形式:全园性的娱乐活动、班级的娱乐活动。
(三)其他集体性的娱乐活动
【问题讨论】:幼儿园除了一般性的全园性和班级的娱乐活动外,还有哪些特殊的娱乐活动?教师在组织这些娱乐活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归纳总结: 1、 迎新活动
入园第一周,幼儿的活动以娱乐性活动、游戏和生活活动为主,时间要短,形式要灵活,玩具、图书数量要充足,达到既舒缓幼儿紧张情绪又能促使幼儿逐步适应集体生活的要求。
2、毕业欢送活动
让幼儿得到老师、家长和在园小朋友的祝贺,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理解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责任感。
2、 生日聚会
生日聚会一般在班级内进行,可以为一个幼儿举行,或为同一月份中出生的幼儿集体举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设计和组织。
4、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请家长到幼儿园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参与活动的形式。幼儿园可以结合各种活动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和幼儿参加活动,成为自己孩子的活动伙伴。
5、郊游
郊游活动是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其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避免幼儿疲劳,并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操作练习】:
练习内容:设计一份大班某幼儿过生日的活动计划。
设计要求:形式和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气氛热烈;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有教育意义等。
第十单元 幼儿园环境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幼儿园环境的含义、种类和功能;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把握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2、会运用环境创设的原则,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创设能促进幼儿发展的环境。 教学重点: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运用环境创设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创设能促进幼儿发展的环境的能力。 教学课时:9课时
主题一 幼儿园环境概述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幼儿园环境的含义, 掌握幼儿园环境的分类和功能,了解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幼
儿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幼儿园环境的含义和功能 教学难点:幼儿园环境的含义 教学准备:幼儿园环境创设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环境的含义 (一)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
幼 儿 园 环 境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内部环境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内部环境 小环境 幼儿园外部环境 大环境 【观点辨析】:现在社会上关系复杂,良莠并存,应少让幼儿接触社会,幼儿园要保留住一方“净土”,尽量给幼儿提供一个纯洁的发展环境。
分析要点:此观点是错误的。 1、教育者要树立“大教育观”。
2、封闭的小环境培养出来的儿童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理论研讨】
提问:同学们都去过幼儿园见实习,你认为幼儿园的环境包括哪些因素?其中哪些是物质环境?哪些是精神环境?
学生广泛列举之后,师生共同归类。 (1)物质环境
●广义的物质环境: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的总和。 如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和装饰等。 ●狭义的物质环境: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合。 如园舍及装饰、设备材料、幼儿园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各种游戏材料和教具等。 (2)精神环境
●广义的精神环境: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的精神因素的总和。
如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人们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 ● 狭义的精神环境: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要素的总合。 如幼儿园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文化氛围、师生关系等。
幼儿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幼儿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幼儿园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更为深远。
【观点辨析】:许多家长在选择孩子入园时,往往只考虑幼儿园的硬件设备尤其是幼儿的生活
条件,如有没有空调设备、有没有电脑室、幼儿的活动空间是否够大、幼儿园的外观是否够美,你认为这些家长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析要点:这些家长的观点不正确。虽然幼儿园物质环境对幼儿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幼儿园园长、教师的观念和专业知识技能等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更为深远。
二、幼儿园环境的功能 (一)环境的功能 【问题讨论】
当人们走进一个整洁干净的环境,就不会出现随地乱扔废弃物的行为;如果置身于一个又脏又乱的环境,就不会注重环境卫生,这是为什么?
分析要点:环境可以影响人的行为,这是环境的基本功能。 (二)幼儿园环境的功能 【问题讨论】
幼儿园环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影响幼儿的行为)幼儿园环境是怎样影响幼儿行为的? 结合案例分析:幼儿球类游戏时,如果想让幼儿练习拍球的技能,是给他们每人一个球还是2~3人一个球?(给幼儿每人准备一个球)。如果想让幼儿学习分享、轮流与等待,是给他们每人一个球还是2~3人一个球?(幼儿2—3人玩1个球就比较妥当)。
归纳小结:幼儿园环境的基本功能,是影响与控制幼儿的行为,引发幼儿符合教育目的与要求的行为。这一功能是通过创设符合教育要求的环境来实现的。如在上述幼儿球类游戏时,经过教师设计的教育环境,是会“说话”的,可以发出特定的信息,影响和指导幼儿的行为。
主题二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教学目标:
识记并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的含义和要求;初步具备运用原则理论分析幼儿园环境创设实例的能力
教学重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的要求;运用原则理论分析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例。 教学难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的要求;运用原则理论分析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例 教学准备: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如果你是幼儿园教师,园长要求你设计幼儿园的环境,你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首先,你必须把握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即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然后才进行具体的环境创设)
一、
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理论讲解】
1、含义:幼儿园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2、如何贯彻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1)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2)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对环境教育作系统规划。
【观点辨析】:有人认为,只要有美术特长的人就会创设幼儿园环境。
分析要点:此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创设幼儿园环境不只是追求美观,而应注重环境的教育性。因此,幼儿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外,更应掌握幼教专业知识,才能创设好幼儿园的环境。
二、发展适宜性原则 【理论讲解】
1、含义: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2、如何贯彻发展适宜性原则?
(1)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如墙面布置位置不宜太高,应根据幼儿的视线水平;材料投放的性质、种类、数量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人数;户外环境应分为集体活动区、器械设备区和种植养殖区。
(2)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创设的环境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还会随着其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因此环境创设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
【案例分析】:下面是两位教师的活动室布置,你觉得哪位教师的做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A教师:在大班活动室的天花板上,悬挂着许多与幼儿一起制作的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糖果型的装饰。
B教师:将每一位幼儿自制一张写有自己姓名、年龄以及兴趣爱好等相关资料的身份证卡片,悬挂在大班活动室的天花板上。
分析要点:B教师的做法比较合理。因为她的设计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即幼儿的社会性需要开始得到发展,同时关注每一个幼儿的需要。
三、幼儿参与性原则 【理论讲解】
1、 含义: 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 2、 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重视幼儿的参与? (1)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 (2)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3、目前幼儿园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时存在的误区 (1)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就是让幼儿给教师帮忙。
(2)教师认为,幼儿年龄小,不会做事,与其让他们参与环境的创设,还不如我一下子就创设好了。
(3)即使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也就是挑选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在教师的指挥、监督下,按教师的意图去做。
【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我班的墙面拼图很有特色,拼起图来也很简单,孩子们首先把形形色色的吹塑纸剪成大大小小的方块、圆、三角或其他形状,然后在水中一浸,往墙面瓷砖上一贴,就会拼出自己想象出来的图案来。
明天就要到“开放日”了,为了给参观的同行们留下一个好印象,我决定自己亲自动手,把墙面拼图搞好。整整一个上午,我一会儿剪,一会儿贴,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在旁边眼巴巴地瞅着,有几个小朋友忍不住要上来帮忙,被我制止了,因为我不放心他们。一幅幅得意的作品出来了,看上去很大方,很得体,但老觉得欠缺点什么,而且拼着拼着就不知所措了,无非是用三角做房顶,方块做房身……越看越直观,越浅显。这时,孩子们开始叽叽喳喳地评论起来,小薇小朋友站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我觉得你拼的小女孩不好看。”立刻,孩子们你—言我语地议论开了。我转过身来,去看那拼出来的小女孩,还真是有些呆板呢,我一下子哑口无言了。孩子们说的确实有道理,这拼图活动区本来就是他们大显身手的地方,我为什么要独揽呢?
听说让他们自己干,孩子们顿时活跃起来。我在旁边不时的指点一下,鼓励那些拿不定主意的孩子想拼什么就拼什么。大家的兴致高,动作也就特别快。
不一会儿,我就能看出高楼、大树、太阳、小草,还有各种各样漂亮的小花。小薇把我拼的小女孩扯下后,自己重新拼,没想到,她用这么简单的图形拼出了这样活泼可爱的女孩形象来,小方块加上一个小三角居然那么像小辫!森森拼出—列长长的火车,我问他:“你的火车要开到哪儿?”他兴奋地说:“不是要给那些受灾的小朋友捐衣服吗?火车装衣服芳芳小朋友拼的图案,我感觉像汽车,又不太像,她一本正经地告诉我:“这就是汽车,一辆小汽车,是给老师上班用的,你的车子太慢了,这辆车可快了!”
2、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的前后做法什么不同?哪一种做法合理?为什么?
3、归纳小结:刚开始,教师自己独自创设环境,后来让幼儿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后来的做法合理。在此过程中,教师由单纯的创设者变成了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决策者,幼儿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识到了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人人出谋划策(主体性);人人都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责任感);大家在分工合作、共同讨论和决策(合作意识)中发现、解决问题。
四、开放性原则 【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幼儿在家自己穿鞋袜,家长认为孩子穿得慢,耽误大人的时间,于是包办代替帮幼儿穿上,孩子愿意自己做,说在幼儿园也是自己做的,家长却说:“幼儿园有幼儿园的一套,你这是在家里!”一句话就把幼儿园好的教育影响抵消了。
2、分析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幼儿的老师,你会怎么做?
3、归纳总结: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与家长联系。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应积极与外界结合,让家庭、社区成员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和幼儿园,使幼儿园教育获得家庭、社区的支持和配合,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也促使家长和社区成员从教师那里学习到教育知识和技能,改善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理论研讨】
1、含义: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2、如何贯彻开放性原则? (1)教育者应该树立大教育观。
(2)选择、利用外界环境中有价值的因素教育幼儿。 (3)控制与削弱消极因素对幼儿的影响。
五、经济性原则 【理论研讨】
1、含义: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幼儿园自身经济条件,勤俭办园,因地制宜办园。
2、如何贯彻经济性性原则?
(1)给幼儿提供物质条件时,应以物质条件对幼儿发展的功能大小和经济实用性为依据。 (2)根据本园需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也能够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问题讨论】
问题一:在见习中你发现了哪些因地制宜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好方法?
分析要点:具体办法有许多,如图书架主要是放置图书,供幼儿阅读的,可取几根木条,做成信封袋似的许多小格,钉在墙上,能放书,幼儿易拿到,墙根放几把小椅子,或墙根地上铺地毯或软垫,幼儿看书方便,书架又不占地方;还有废物利用、一物多用等很多好方法。
问题二:农村幼儿园怎样利用自身优势创设符合幼儿发展的环境?
分析要点:农村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自然优势,为幼儿修沙坑,让幼儿在沙坑里做造型、结构游戏,用树枝在沙上画画、写字,组织幼儿玩稻草田体育游戏,用竹筒做水枪等。
主题三 创设幼儿园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如何保障幼儿的安全与健康;把握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内容;掌握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2、初步具备幼儿园环境控制的技能。
教学重点: 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内容;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幼儿园环境控制的技能。 教学准备: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案例、情境与录像分析法;操作练习;合作研究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保障幼儿的安全与健康
谈话引入:你听说或见过幼儿园的安全事故吗?(开水烫伤;爬窗户时从楼上摔了下来;被工作人员伤害等)哪些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绝大部分都是与环境因素有关) 【理论研讨】
1、幼儿园环境安全的含义:幼儿园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把伤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程度。
2、原因分析: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能力差。 3、具体做法:
(1)物质环境的安全:如园址的选择要考虑环境是否有污染;电线、开关和插座、消毒液、外用药液应放在幼儿手不可及的地方;防护装置是否符合要求等。
(2)心理环境的安全:使幼儿产生心理安全感。如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合理的生活制度与要求等
【案例分析】
案例一:有的教师为了使幼儿不出安全事故,总是限制幼儿活动,尤其是少让幼儿户外活动,你认为该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析要点:该做法是错误的。幼儿园环境的安全是指幼儿园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尽量把伤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程度。简单消极地限制幼儿的活动,不仅不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而且会束缚幼儿活动与探索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幼儿个性的形成造成消极的影响。
案例二:有的幼儿在幼儿园不敢解大便,总要憋到回家以后,一进家门就迫不及待上厕所,也有的幼儿大便解在裤裆里了,也不敢告诉老师。请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对幼儿发展的消极影响。
分析要点:幼儿在幼儿园不敢解大便,往往是幼儿害怕、畏惧教师的心理的一种集中、典型的反应。幼儿害怕、畏惧教师,说明幼儿园环境不能给幼儿以安全感。长期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生活,会形成胆小、懦弱、缺乏探索精神与自信心等不良的个性,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二、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 【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某中班有一个女孩,长得很不好看。小朋友也不喜欢亲近她,和她一起玩。教师注意到这种现象,曾经在班里讲了好几次,号召小朋友和她一起玩,但效果不明显。有一天,教师偶然在组织幼儿玩游戏时,站在这女孩旁边,拉着女孩的手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第二天,女孩的妈妈送孩子入园时,向老师表示感谢。教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为什么女孩妈妈要感谢自己。一问才知道,原来昨天晚上女孩回家后非常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老师可喜欢我了,今天拉了我的手!”老师听了以后感到非常惭愧,因为自己拉小姑娘的手,完全是出于无心的、偶然的。女孩对自己拉一下手的反应如此强烈,说明自己过去是忽视了这个孩子,没有给予这个孩子以应有的关注与爱。自己的行为也影响了其他幼儿对这个女孩的态度。尽管自己做了几次号召,但因为自己带头冷淡这个女孩,所以并没有帮助小朋友改变对她的态度。看来首先得从自己做起。于是,从此以后教师总是有意识地亲近这个孩子,教师的态度影响到其他孩子,小朋友也模仿教师的行为,主动去和这个女孩交往与游戏。对于这个女孩来说,班级心理环境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 2、案例分析:该案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3、归纳小结: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拉手动作,尊重和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要,并促进了幼儿之间关系改善,从而提高了班级精神环境的质量。 【理论讲解】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
(1)正确理解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2)建立师幼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 2、促进幼儿之间良好的同伴关系
3、促进幼儿与家庭和其他社会成员的良好关系。 三、发挥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准备环境
提问: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之前应做些什么?(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环境的准备与创设)教师在准备环境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1、让环境蕴含目标 【理论讲解】
A、含义:根据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特点、环境和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教师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准备环境,将周围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条件精心地加以组织,让环境中的一切负载教育的信息,让环境告诉幼儿该做什么。
B、具体要求:
●把握环境中蕴含的教育信息或要求。
●分析周围可以利用和需要重新创设的人际关系和物质条件。 ●思考所设置的环境以什么样的形式与幼儿“对话”更为合适。 (2)问题讨论:如果需要孩子练习小手肌肉,教师可做哪些环境准备?
学生讨论后总结:教师可在墙角放一块黑板,几只粉笔,一块黑板刷,小朋友很快就会发现写字、画画的秘密,书写、美术活动就开展了;教师也可在墙角放置一些串珠子的材料,引发幼儿串珠子的动作和游戏等等。
2、准备的环境应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案例分析】:
案例一:有的教师在给幼儿准备活动材料和玩具时只注重数量的多少,认为数量越多越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你认为该教师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此做法不合理。教师在准备环境时不能只考虑材料和玩具的数量,再多的玩具和材料如果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不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也是不可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
案例二:某幼儿园为了建设“花园式的幼儿园”,把一个原来平平整整的大块场地,改造成甬道弯弯曲曲穿插其间,花坛、喷泉、亭子点缀其中的“花园”。你认为幼儿园对场地的改造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要反映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与特点,而不仅仅从成人的眼光和欣赏标准出发。幼儿到户外活动,需要有可供他们奔跑、追逐的大块场地,而改造后的场地,剥夺了幼儿户外活动的空间。
观点概括:教师在准备的环境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提供的材料、玩具是否是幼儿喜欢和熟悉的。 (2)材料、玩具准备的数量、种类是否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3)材料投放的形式是否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4)空间的大小、环境的氛围是否适宜幼儿开展活动。 3、尽可能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准备
问题讨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教师准备布置活动室的环境,应如何发挥幼儿的作用? 分析要点:教师应先组织幼儿讨论,如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活动室的墙壁怎么布置?”“大家想在活动室设立哪些活动角?”“我们的图书有的被破坏了,怎么办?”等,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尽可能将教师的设想变成幼儿的决定;在具体的准备过程中,尽量给予幼儿参与准备环境的机会,让每一个幼儿发挥作用。
(二)控制环境 【问题讨论】
准备了一个好的环境是否意味着环境的教育功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能。准备好的环境能否按预期的计划运转,幼儿能否充分地利用环境的条件,能否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还要看教师能否营造环境的气氛,有效地控制环境。
【理论研讨】
(1)含义: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
(2)教师怎样控制环境? A、诱导幼儿进入活动
教师要善于对幼儿进行观察;用语言和行动亲自或通过幼儿、他人来诱导。 B、帮助幼儿展开活动
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因人施教,方式各异;与幼儿积极应答、启发式交谈。 C、指导幼儿解决纠纷
及时观察和发现,灵活机智地处理。 D、帮助幼儿结束活动。
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使用“直接”和“间接”的教育方式,通过灵活地转变角色,促进幼儿与环境中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材料有效地相互作用。
【情境分析】(以积木角的活动为例)
情境一:教师怎样诱导不知道怎么玩又没小朋友一起玩的幼儿进入积木角的活动?
分析小结:教师用语言和行动亲自或通过幼儿、他人来诱导。可对该幼儿说:“我想去玩积木,
你和我一起去好吗?”教师主动邀请幼儿去积木角。或者物色一两个小朋友替代教师这样做。
情境二:当幼儿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教师,他搭建了一个什么作品时,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分析小结:教师应与幼儿积极应答、启发式交谈。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要表现出很有兴趣、很关心的态度,要与幼儿一起讨论他的作品,教师的谈话要让幼儿切实感到教师很关心他搭的东西,能清楚知道自己的作品好在哪里,还能获得新的启发。
情境三:在幼儿搭积木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碰到了困难,如塔桥总垮下来,塔 尖总放不上去,一放就碰倒踏身等现象时,教师该如何处理?
分析小结:教师要凭借平时的观察与对幼儿的了解,灵活机智地处理。如果幼儿还没有气馁的样子,就让他再试下去,等幼儿要求帮助时再支援;如果幼儿气馁了、生气了,教师可给予精神鼓励;如果幼儿不肯搭了,教师就可以介入。
(三)调整环境
1、案例分析:有的幼儿园为大、中、小班幼儿创设的角色游戏区,没有任何区别,都只放上几把小椅子,一张小桌子、小床及其他小家具,“三年一贯制”,角色游戏的主题与内容没有任何变化。这样的环境创设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因为,新异陌生的游戏材料将引起幼儿更多的探索性行为,没有任何新颖性的游戏材料,不能引起幼儿的象征性游戏和练习性游戏。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定期更换和逐步增加游戏材料,使新旧玩具和游戏材料保持适当的比例。
【理论研讨】 (1)调整环境的原因
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教育目标、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所以要调整环境。 (2)调整环境的目的
使环境保持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 (3)调整环境的要求
A、教师要对环境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最好每一天,甚至每一次活动后都重新审视一下环境。
B、及时调整环境来保持环境的发展性、教育性,使环境与幼儿的发展保持动态的平衡。 (4)调整环境的具体措施
问题讨论:教师应在什么状况下,怎样调整环境? 分析小结:
A、如果准备环境有失误,造成环境中有不合理的地方,一经发现就应马上调整。
如班上幼儿时常在活动室跑来跑去,也许暗示着活动室空荡的地方太多,应加以间隔;如果没有幼儿光顾、或者光顾时间很短的活动角,说明该撤消或重建。
B、幼儿在活动中发展不一,一段时间后,环境对有的幼儿适合,对有的幼儿不适合了,这也需要立即调整。
如玩“百变插塑积木”,有的幼儿很快就完成平面图型,教师就应再投放难度大的立体图型,或修改玩的规则。
主题四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教学目标:
1、掌握家庭、社区和幼儿园内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要求。 2、能运用环境创设的相关理论评价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质量。
3、通过模拟环境创设,能灵活运用幼儿园内环境的创设要求及本单元相关知识,进行初步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教学重点:幼儿园内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要求;幼儿园环境的评价与创设。 教学难点:幼儿园环境的评价与创设
教学准备: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案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录像;模拟环境创设材料和教室的准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情境与录像分析法;操作练习法;合作研究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很多人认为,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就是指幼儿园内部环境的创设,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同意。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贯彻开放性原则,要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注重家、园、社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一、家庭环境的创设 【观点辨析】
有人认为,现在有些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孩子买什么,吃的、穿的、玩的和用的都是最好的,总之,这些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真是有福气。
分析要点:此观点是错误的。家庭环境的创设不仅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更应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物质环境的创设应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的需要,上述做法对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应积极与家长联系,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理论研讨】
教师如何指导家长创设良好家庭环境? 1、了解幼儿家庭环境创设的现状。
2、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1)召开全班家长座谈会。
(2)利用家园栏,向家长介绍创设家庭环境的内容。
(3)请家长观摩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了解如何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4)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图书杂志。 (5)针对个别家长,进行家庭访谈。
3、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1)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准备物质环境。 (2)给孩子游戏、学习和思维的空间。
(3)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幼儿。 二、社区环境的利用
教师与家长应根据教育目标,充分利用社区的环境资源,引导幼儿在环境中观察和探索,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问题讨论】
教师和家长利用社区的环境资源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归纳小结:
(一)带领幼儿到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科学馆,甚至到工地和农村去参观,增加幼儿对国家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感性知识。
(二)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加深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三)走出去,请进来。教师可经常带领幼儿到街道、广场、新村、小区去散步,还采用“请进来”的形式,利用社区人力资源的独特才能,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三、幼儿园内环境的创设
回忆:幼儿园内环境包含哪两大部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在前一主题中我们已探讨了幼儿园内精神环境的创设,这里将重点探讨幼儿园内物质环境的创设。
【理论研讨】
1、户外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1)户外环境的创设
总体要求:安全;具有较强的可探索性和可想象性;可使幼儿的基本运动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绿化和美化环境。
地面:安全适用,以坚实平坦的土地、沙地、草地为宜。
器械设备:符合幼儿的身材高度与活动能力;以木材、轮胎、钢绳、钢塑等材料为宜;设备数量与场地面积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
游戏场地的结构:考虑活动的动静交替和每个孩子的不同需要。 绿化:
(2)户外环境的利用
●充分保证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质量; ●活动中制定活动规则;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户内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1)面积和空间的利用
1988年,《城市幼儿园建设面积定额(试行)》对幼儿园面积和空间的利用有明文规定。 (2)户内环境的结构 ●活动区数量、面积适宜 ●各活动区的活动互不干扰 ●安全、卫生 ●幼儿有独处的地方
●对幼儿的行为具有控制的作用 (3)材料的投放
案例呈现: 某幼儿园大班环境设置说明表格 区域设置 主题名称:房 子 时间:2006年3月1日至 4月 30日 目标: 、 1、了解房子的外形特征、结构、种类等。 2、2、认识建筑材料、建造过程、建筑工地、建筑工人和施工安全。 3、认识房屋的各种安全设施,以及如何做到“住宅的安全”。 4、 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并能敢于发现特色 生活区或角色区 建构区 美劳区 1、学习使用废旧报纸进行撕贴创作。 2、通过撕、拼、贴等方法促进幼儿的想象力、 创造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组合造型的能力。使用盒子、瓶子等废旧材料制作观察到和想象中的房子。 3、通过活动使幼儿感受自然、朴实的美,体验 成功的喜悦。 1、了解不同的材料、建筑过程和建筑工人的对于建筑房子的重要性。通过各种途径如:图片、照片、录像------感知房子的外型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与个性特 征。 提供一个角色扮演的平台,让孩子们在这里扮演生活中自己的喜欢的角色,并体验其乐趣。 引导幼儿从各种途径中获取房子的信息,激发幼儿对房子的兴趣、探索社区里房子的功能。 主题墙:将社区分布图布置在教室内。加上社区里的房子(住宅、课室大楼、办公楼、医院、商场)等。 手偶、动物头饰、彩带、 1、 收集到材料:各种纸盒、瓶子、瓶盖等。 2、 各种塑料拼插类玩具。 3、 木制积木。 美术:蜡笔、油画棒、铅笔、毛笔、刷子、画纸、报纸、颜料盒、颜料、小桶。 美工:剪刀、浆糊、胶水、橡皮泥、泥工板、彩带、各种包装盒、糖果纸、收集的废旧广告纸、双面胶、透明胶。 益智区 语言区 阶段目标与时间安排 1、有兴趣地观察周围不同的建筑,了解它们的特征。体会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感受我们的社区越来越美丽。鼓励幼儿能用语言清楚的讲述观察到的事物。 2、开展“识字游戏” 材料投放 1、“每日一词”操作平台。 2、幼儿听读游戏的教材、字卡、录音机、磁带。 3、幼儿图书、看图讲述卡和图片。(包括幼儿从家里带来的照片)、自制的日历型字卡。 4、手偶、动物头饰。 1、 1、各种智力拼图(木制类、吸 1、利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技能构关系。 铁类、泡沫类、塑料类) (万花筒、望远镜、齿轮类、棋类、3、 自制:走迷宫、艺术拼图。 大胆创作。表现建 筑物的特征和结2、 2、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的玩具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钓鱼类、骡旋类、交通标志类) 问题、解决问题。 备注:在课室的各个地方增加自制的安全设施。在课室的各个地方张贴自制的安全标志。 【案例分析】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各活动区的材料有哪些?投放的材料有什么特点? 归纳小结:各活动区有必备的材料,材料的投放有以下几个特点: ●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材料投放数量适宜
●材料的性质和种类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安全卫生 D、墙面布置:
配合课程需要;幼儿积极参与布置;位置与颜色适合幼儿的特点;定期更换。 【录像分析】播放省内外幼儿园内物质环境创设的录像资料,师生共同分析与评价。 分析与评价要点:
1、是否符合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要求 2、是否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3、是否贯彻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4、是否积极发挥教师和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操作练习】模拟环境创设
1、创设内容:中班幼儿活动室的环境创设。 2、创设要求:
(1)根据室内环境创设的要求。 (2)贯彻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3)积极发挥教师和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4)材料主要是自制和收集的,有些必须购买的材料可用其它材料替代。 (5)学生每8人一组,在学校的空教室进行创设。 3、创设步骤
(1)师生共同讨论环境创设的内容与要求; (2)分小组讨论,共同拟订环境创设方案; (3)根据创设方案,准备创设环境的材料; (4)根据要求创设环境;
(5)小组之间互相展示和评议环境创设的质量; (6)集体总结分析。
第十一单元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教学目标:
1、理解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和任务 2、掌握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3、具有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幼小衔接工作中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幼小衔接工作中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课时:3课时
主题一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教学目标:
了解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差异 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教学重点: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
教学准备:案例片段的教学光碟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幼小衔接的含义 【理论讲解】
幼小衔接工作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
二、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某幼儿上学第一天就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回到家里说什么也不想再上学了,家长问孩子老师为什么批评,他说:“我上课喝水了,聪聪找我要,我也给她倒了点……”家长问孩子:“难道你不知道上课是不能喝水的吗?”孩子颇为委屈地说:“在幼儿园什么时候都能喝水,老师说想喝就喝。”接着,孩子又对家长说:“妈妈,我还想上幼儿园,上学太没劲了……”
2、分析讨论: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不适应入学后的新生活呢?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小学和幼儿园在教育要求和环境上有很大的差异。 幼儿自身立即适应能力差。
两类教育机构都比较重视各自教育的特点,忽视阶段之间的过渡。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工作的不衔接是造成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播放影音文件:幼儿园教学片段、小学教学片段
2、分析讨论:回忆你们经历过的和所了解的幼儿园生活和小学生活,结合所观看的两个片段,你们觉得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什么不一样?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1、主导活动方面
2、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方面 3、师生关系方面
4、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面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方面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特点的比较 主导活动 生活节奏 生活管理 师生关系 环境布置 环境选择 要求 期望
提问引入:从上述对比中我们了解到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互相连接又有着较大差别的教育机构,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学习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三、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 【理论讲解】
1、使儿童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生活。
儿童身心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都要正确认识两种学习阶段在教育上的不同特点,在教育中既要照顾到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也要考虑到连续性,对儿童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减少因教育环境的差异而给儿童入学后的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帮助孩子顺利地由幼儿园阶段向小学阶段过渡。
2、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幼小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儿童今后身体、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观点辨析】
作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在于使幼儿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分析要点: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不但使幼儿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而且要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幼 儿 园 小 学 游戏 上课 宽松 非常严格 不带强制性 带有强制性 个别接触多,关系密切 个别接触少,关系非密切 生动活泼 严肃 自由选择多 自由选择少 宽松 严格 低 高 主题二 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2、了解幼儿入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3、掌握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4、具有在理论指导下认识教育实践中不正确幼小衔接工作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幼儿入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教学准备:幼小衔接的案例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自学法、操作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 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大班的幼儿有强烈的成长欲望,他们已不满足于幼儿园三年的生活模式,他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特别是当看到比自己大一点小伙伴系上红领巾,背着书包,自由愉快地去读书,他们又羡慕又好奇:这些哥哥姐姐到哪里去?他们的书包怎么那样大?脖子上系的是什么呢?……再加上每个家长都可能在这个阶段经常嘱咐:“你长大了,要当小学生了!”,这就更加强化了孩子们入学的意识,同时他们也更加迷惑: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小学的老师会喜欢我吗?小学好玩吗?……这些疑问困扰着孩子。为了让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开展了“我要上小学了”这一主题。主题活动网络图如下:
2、学生自学
3、分析讨论:请分析以上主题活动中幼儿园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通过参观、调查、游戏、讨论等自主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的基本情况,从生活作息和心理适应方面做些适当准备,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消除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信心。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小 培养主动性 衔接 培养独立性
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工作 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的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主要 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丰富感性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二、幼儿入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问题讨论】幼儿入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该如何帮助幼儿克服这些困难? 归纳总结:
儿童上小学后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主体适应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身体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的困难,而不是知识和智力方面。具体教育策略:
(1)身体适应方面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2)社会适应方面
提高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提高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提高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学习适应方面
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与技能,使他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通过绘画和其他手工活动,提高幼儿用笔的灵活性,为其入学后的书写打好基础;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自制力及坚持性;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加强思维训练,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在一项对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调查中显示,许多儿童认为写作业是帮家长和老师完成任务,检查作业、准备学习用品等事情都应该由家长来做。曾有一个孩子理直气壮地对妈妈说:“您为什么不帮我把铅笔削好,害得我今天上课没笔用,老师都批评我了”。还有一个孩子上课不会记作业,回家后不知道该写什么。妈妈打电话去问别的同学,一连问了八个同学,结果问出了八种不同的作业。原来,这八个孩子记的作业都是不一样的。
2、分析讨论:幼儿入学后为什么不适应?该如何帮助幼儿克服这些困难?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由于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平时对幼儿的事情包办过多,不给幼儿独立完成某种任务的机会,导致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差。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在教育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把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还给幼儿。
在幼儿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帮助每个幼儿不断地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从而使他们增强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组织一些专门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与能力。
当幼儿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对其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三、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幼小衔接工作应贯穿于整个幼儿期 【观点辨析】
幼小衔接的过渡期是大班第二学期和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因此,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应由大班老师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
分析:此观点是错误的。
大班第二学期的入学准备工作对幼儿顺利入小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应认真抓好大班第二学期的入学准备工作。但不等于说入学准备只是大班第二学期的工作。
儿童入小学所需要的生理、心理条件,都是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培养。如: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智力活动的能力,独立生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必须从小班开始培养才行。
幼儿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不仅与大班第二学期所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活动和教育有关,更与三年幼儿园教育甚至与入学前全部教育有关,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孩子在园学习生活三年的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入学准备教育,幼小衔接工作应贯穿于整个幼儿期。
(二)全面培养幼儿的素质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某幼儿园很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大班的活动都是为促进幼儿“智”的发展而开展,让大班小朋友认汉字,学拼音,做算术题。结果,在这个幼儿园毕业的幼儿进入小学后还是不能适应小学生活。
2、分析讨论:请分析在这个幼儿园毕业的幼儿为什么进入小学后还是不能适应小学生活?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此幼儿园偏重幼儿“智”的发展,而忽视体、德、美方面的发展。幼儿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学习习惯、智力和非智力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事实上,幼小衔接工作应该是体、智、德、美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全面发展中顺利过渡。要避免那种重智育,轻体育、德育、美育等工作的倾向,更要避免把入学准备工作等同于教幼儿识字、学拼音、教计算的做法,不能搞“单项突破”或片面发展,应全面培养幼儿的素质
(三)纠正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 【观点辨析】
幼儿园大班以小学式的上课取代幼儿的游戏,提前教给幼儿小学的知识,这样就能减少“幼小”之间的差别,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分析:此观点是错误的。
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游戏是幼儿适宜的学习方式,幼儿园大班以小学式的上课取代幼儿的游戏,这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
小学的教育内容有很多不是幼儿所熟悉人和事,幼儿在学习中不能或不甚理解,只能较多地采用机械记忆,幼儿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影响到幼儿今后的发展。
提前学过一年级课本的儿童,刚入小学,在学习上似乎比别人好一些。但由于老师讲的内容孩子在幼儿园学过了,孩子就会觉得上课没意思,小动作、说话等行为就会多起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由于孩子已经养成了上课不听讲的习惯,学习上后劲不足,这时再想纠正其不良习惯就很困难了。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幼儿的入学适应性上,培养幼儿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 (四)加强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的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某班幼儿升上大班后,经常有家长不放心地向老师询问:老师,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学了,怎么还不教孩子多写一些字?怎么不教孩子学拼音?怎么不教孩子做数学题,怎么不布置家庭作业?孩子整天在幼儿园玩,孩子上小学后能否适应?……
2、分析讨论:假如你是大班的教师,你将怎样面对家长的迫切要求?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教师不能盲目顺应,而是要召开家长座谈会。教师指导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升学,并细致地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幼小衔接工作。家长的顾虑消除了,并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帮助孩子从身体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等各方面做准备。
问题讨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相互配合?
可以在大班幼儿临近毕业时,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幼儿认识小学的环境:教室、操场、图书室、少先队活动室等;参观一年级小学生的一些活动:上课,少先队活动等;与小学生联欢,与幼儿园上届大班毕业生见面和谈话,以激发起幼儿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向往,使他们从思想上,情感上做好入学准备。同时,改变幼儿的作息制度以适应小学作息制度的变化;幼儿园活动室的布置逐步具有小学的某些特征,如设立黑板、桌椅成排摆放、减少游戏角等;召开幼儿升学庆祝会或幼儿毕业典礼;指导家长为幼儿购买书包、铅笔等幼儿入学时必需的文具用品等。
【操作练习】
1、要求:四人一组设计一份幼儿园幼小衔接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2、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活动方案,互相交流学习。 3、实习时实施
第十二单元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意义和内容,掌握家园合作的方式 2、了解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掌握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3、具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初步能力,初步具有交谈、家访、召开家长会的技能 教学重点:
1、家园合作的方式
2、交谈、家访、召开家长会的技能 教学难点:
1、家园合作的方式
2、交谈、家访、召开家长会的技能
教学准备:家园合作案例、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光碟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课时:3课时
主题一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与家庭为什么要合作
2、理解家园合作的内容、原则,掌握家园合作的方式
3、初步具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初步能力,初步具有交谈、家访、召开家长会的技能 教学重点:
1、掌握家园合作的方式
2、初步具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初步能力,初步具有交谈、家访、召开家长会的技能 教学难点:
具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初步能力,初步具有交谈、家访、召开家长会的技能 教学准备:家园合作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意义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冰冰的妈妈是医院的一位名医生,幼儿园开展“医院”主题活动时,请来了冰冰的妈妈来讲解医院中各个部门的职能,给幼儿展示并介绍各种常见的医疗器具,以及到医院就诊的注意事项,和小朋友一起玩起了“医院”游戏,幼儿参与“医院”主题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增长了不少见识。请问此家园合作具有什么意义?
2、分析讨论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①家长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可以使幼儿园从家长那里获得人力、物力的支持。
②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可以让家长密切亲子关系,改进家庭教育。家长有机会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更好地认识自己孩子的特点,同时,也使幼儿有机会了解自己的父母亲的工作与“本领”,对家长产生敬佩、尊敬的情感。家长和幼儿一起为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收集资料、实地观察,帮助幼儿解决问题,都促进了亲子交往,密切了亲子关系。
③通过家园合作,家长也可以从幼儿园获得科学育儿的专业知识,通过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可以提高和改善家庭教育的质量。
(一)家园合作,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家园合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家园合作,可以密切亲子关系,改进家庭教育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幼儿园老师要求幼儿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但是,当幼儿和家长一起出去玩或上街时,家长给幼儿买了冰激凌。幼儿吃完以后,发现附近没有垃圾箱。幼儿问家长怎么办,家长告诉幼儿扔在地上算了,幼儿表示反对:“我们老师说,不能乱扔垃圾。”“可是,找不到扔的地方怎么办?反正大家都在扔,你看满地的垃圾,再多你这点东西也不算多,快扔掉吧,拿在手里脏死了。”听了家长这一番话,幼儿只好把手中的垃圾扔掉了。请问家园合作了没有?这则案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分析讨论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家园没合作,因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这样会导致幼儿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幼儿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与习惯就不能形成;减弱了幼儿在幼儿园所受的正面的教育。家长应配合教师,做好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工作,保证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内容
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 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家长
参与
幼儿园
教育、指导
三、家园合作的原则
1、平等 把家长看着平等的合作伙伴。
2、尊重 尊重家长作为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不能居高临下地把家长当作教育对象和教师工作的助手。
3、责任分担 幼儿园和家庭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负有共同的责任。
4、互惠 在争取获得家长财力、物力、人力支持的同时,要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四、家园合作的方式
【问题讨论】你们在见、实习期间,见过几种家园合作的方式?
总结:
⑴ 家长直接参与方面
家长开放日 亲子活动
“爸爸、妈妈老师”制度 夏令营活动 ⑵ 家长间接参与方面 ① 个别方式的家园联系
家访:新生家访、定期家访、情感性家访、问题幼儿的重点家访。 家园联系薄
接送幼儿时的随机交流 电话联系 家长接待日 ②集体方式的家园联系
家长专栏 家长委员会
家长会:开学初家长会、阶段性家长会、新生家长会 家长学校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主动利用早送晚接孩子的零碎时间与家长沟通,打动家长的心。家长常常希望了解孩子一天过得怎样,吃饱了没有,是否快乐,学到了什么知识等。家长可直接通过孩子的表情,孩子的话语来了解,但如果此时此刻,老师能主动地去对家长说一说、叨一叨,效果好多了。家长不仅能了解孩子的一天生活,更能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切与爱护!有这样一个例子让我更加重视了“沟通”的价值:一个能说会道的小男孩东东,能一字不拉地复述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在别班时,其家长与老师之间总有扯不完的皮,告不完的状,弄得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十分不和……转到我班后,我总是在东东“汇报”之前先与家长交谈一番,告诉家长孩子的“重大表现”,不到半个月,家长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家长一再感激地说:“还是这个班好,老师这么关心我的孩子,我无话可说,只有感激。”仔细分析,并不是其他的老师不好,而是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汇报”一天的生活,家长也听信了儿子的话,日子稍久,家长便以为老师与自己的孩子“过不去”。如孩子不爱吃青菜,老师软硬兼施地劝东东吃下去,回家后带着情绪说“老师硬要他吃不好吃的东西……”这件事在我手上也一样发生,只是我“抢先一步告诉家长:“孩子不爱吃青菜,我们为了他的身体发育,想办法让他吃了,他还有点不高兴呢。”时间稍久,家长理解了老师,也不再听“一面之词”了。
2、分析讨论:以上案例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家园合作?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1)采用接送幼儿时的随机交流方式进行家园合作。
(2)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有:
用日常普通语言与家长交谈,切忌使用专业术语 要用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 交谈时不要谈及别的幼儿
谈幼儿缺点时注意方式方法:借助儿童发展的知识来表达;先肯定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再婉转提出问题要求。描述时不加任何评价,反对告状式描述孩子行为。
·积极倾听。要敏感地觉察与体验到家长的情绪,以及引起这种情绪的原因。 ·幼儿在场时,教师要注意谈话的内容,以免影响幼儿的自尊心和家长的威信。 【实践操作】 1、操作内容
新生在家长离开时,有的孩子会哭闹,这可以理解。可是以前的老生也是哭哭泣泣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一天,我偶然听见—位家长对孩子说:“你在幼儿园要听话,不听话,老师要批评你。”孩子可能不理解批评的含义,但他知道一定不会是愉快的事,于是他掉头往幼儿园外面走。我想:是不是家长的话给孩子带来紧张、拘束和反感?
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家园合作?先设计家园合作的过程,然后模拟实践。 2、个人设计 3、小组模拟实践 4、模拟实践展示 5、师生评价、总结 总结要点:
找几个哭得厉害的孩子家长谈了我的想法:要求他们在接送孩子的途中,给孩子谈一些愉快的事,如: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还有很多的玩具。不要给孩子说在幼儿园要乖,不能淘气,要听老师的话。在接孩子离园时,要求家长一定要与老师打招呼,问清孩子一天的情况,要让孩子对教师说了再见后再回家。不能因为时间紧张,不与教师打招呼,拉着孩子就走。也不能在离园后盘问孩子:老师打你了没有?骂你了没有?小朋友欺负你没有?有没有抢你的玩具?这样盘问会使孩子产生一种幼儿园很可怕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他就会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最终会拒绝上幼儿园。我给家长谈了这么些道理,家长们非常虚心地接受我的建议。没有几天,爱哭的幼儿,都能高兴地来上幼儿园了,新生都顺利地度过了适应期。
【实践操作】模拟家长会
1、网上查阅怎样召开家长会的要求、案例 2、以寝室为单位,设计家长会的目的、过程
3、模拟家长会:任选一位学生扮演幼儿老师,此学生所在寝室的学生扮演幼儿 5、评价、总结 召开家长会的过程:
宣布本学期的教育目标和主要内容要求。 介绍幼儿在园的情况。 幼儿园给家长提建议。
请家长为幼儿园工作提出建议。如:您认为您的孩子在幼儿园进步最明显的是哪方面?您认为幼
儿园工作在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
【实践操作】模拟家访
1、收集家园合作的案例和怎样家访的案例及要求 2、四人一组设计家访方案(目的、重点、过程)
3、模拟家访:四人一组,一个学生扮演家长,一个学生扮演老师,一个学生扮演孩子。 5、师生评价、总结 总结要点:
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情况、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养态度、方法和认识等,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基础。
汇报幼儿在园的变化、进步和问题等,和家长探讨教育措施,求得家长的配合。
主题二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与摄取为什么要合作 2、掌握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教学重点: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教学难点:
具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问题研讨】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有哪些?
幼儿园
渠道 家庭 社会:特长班、大众传播媒体、电视等
幼儿园已经不是幼儿学习的唯一渠道,幼儿既可以从幼儿园获得信息,又可以从社会(大环境)中获得信息。幼儿既接受幼儿园教育,又受社会的影响。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园必须与社区合作。因此,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
社区是由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结成的文化生活共同体。 (一)利用社区资源,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问题研讨】幼儿园利用社区中哪些因素教育幼儿,可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社区资源有社区内休闲的绿地、文化教育设施,如图书馆、活动中心、影剧院等。利用社区活动中心,开展节日娱乐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图书馆的功能,怎样到图书馆寻找资料等活动。
(二)参与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一)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开展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二)与社区内各种机构组织建立联系 (三)通过家庭,推动幼儿园与社区合作 【实践操作】
1、观看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光碟——福利院。 2、收集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优秀案例 3、学生讲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优秀案例
4、设计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活动方案(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5、实习时实施
第十三单元 幼儿教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幼儿教师观;
2、明确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立志把自己塑造成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教学重点:
1、正确教师观、师幼观的树立 2、幼儿教师能力素质的理解和初步掌握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3课时
主题一 幼儿教师概述
教学目标:了解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明确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学重点: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的理解、幼儿教师素质的理解和初步掌握 教学难点:幼儿教师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自学辅导法、情景模拟 教学过程:
一、幼儿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提问】
幼儿教育作为一项伟大的国家事业,关键要靠教师。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你最关心幼儿教师的哪些方面?
【理论讲解】
《教师法》和《教育法》规定了幼儿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讨论:你觉得目前幼儿教师的地位怎样?幼儿教师的哪些权利还有待进一步保障?哪些义务履行起来有难度?
小结要点:
由于各种原因,幼儿教师的地位和权利还有待提高,但幼儿教师为幼教事业做出的巨大努力得
到了家长、社会的肯定,一代代幼儿的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幼儿教师的价值。 讨论:有人把幼儿教师称作“高级保姆”,你怎么看?
小结要点:
“高级保姆”的称呼让人难以接受,但它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要大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来改变人们的这种观念。
二、幼儿教师的素质
提问:大家对幼儿教师的方方面面都很关心,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 归纳讲解:
(一)职业道德素质 1、忠于职守 讲解:
忠于职守是现代社会所公认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所谓忠于职守,就是说,一个人不管干哪一门职业,只要你干了某一门职业,从你干这一门职业的第一天起,直至离开这一门职业的那一天止,你就自始至终有责任按照本职业的规范、规则和要求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全心全意、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干好,没有任何理由不干好你的本职工作。
情境分析:
假如你工作的幼儿园由于各种原因工资开得比较低,工作劳动强度又比较大,如果你的朋友刚好给你介绍个机会跳槽,你该怎样办?
小结要点:
要冷静处理,目光要长远,要有事业心,工作变换频繁对专业发展不利。即使万不得已,也要让园方作好接班的准备,决不能一走了之。 2、热爱幼儿(师爱)
讨论:为什么要爱幼儿?(保护幼儿、教育爱) 讲解:
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社会义务感、道德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最实际、最集中的体现。
讨论分析:如何正确理解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 分析要点:
①成人的爱抚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家庭里,幼儿能够得到家长、父母的爱,尤其是母亲的爱。成人的爱抚使幼儿感到安全、满足,并为幼儿各种积极的活动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幼儿进入托幼机构后,教师的爱成为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的重要来源。
②教师对幼儿的爱,应该是基于对弱小生命的保护的爱(保护幼儿)
③教师对幼儿的爱,应该是基于幼儿教育工作的一种职业使命感的爱(教育爱)。教师对幼儿的爱是面向所有幼儿的爱,不偏爱、不忽视任何一个幼儿;是有要求的爱,是爱与要求的辩证统一;教师既是幼儿的老师又是幼儿的朋友。
讨论:有这样一个调查结果:90%教师爱幼儿,而90%的幼儿认为教师不爱自己。你怎么看这个结果?怎样才能让幼儿感受到爱?
小结:
教师应该多①亲近幼儿 ②理解尊重幼儿 ③期待幼儿【暗含期待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或称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 】。
3、以身作则(孔子: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讲解:
年龄越小模仿性越强,幼儿的模仿性强,你们是幼儿心中的皇帝,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对幼儿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下午,教师要求幼儿在教室里安静的玩玩具,小明因为自己动手搭出了一个飞机,高兴得大叫了一声。老师立刻喊道:“是谁啊,说了不许说话,谁还这么闹?”小明吐了吐舌头。过了一会儿,邻班的老师来了,两位老师开始聊天,边说边笑。这时,教室里孩子们的声音也越来越大,终于,老师抬起头来大声喊道:“你们的耳朵到哪里去了,说了不许说话。”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两位老师接着聊……这位老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2)分析讨论:
教师不能把自己看作规则以外的人,在要求幼儿遵守常规时,应更自觉地遵守常规,为幼儿树立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二)健康的身心素质
提问: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健康的心理素质?
总结:情绪稳定、活泼开朗、心胸开阔、思维敏捷、自制、公正、爱心等 (三)较为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文化知识
提问:为什么幼儿教师要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如何教)在校学习的教育理论知识包括哪些? 【要点讲解】
教育理论知识包括卫生学、心理学、教育学、各科教学法等。
实际上,每个教师都是按自己的教育观念来组织教育教学的,这种观念决定他教育过程中确定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幼儿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幼儿发展方向(教育效果)
提问:为什么幼儿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教什么) 【要点讲解】
幼儿教师不是某一学科的专业教师,他担负着幼儿全面教育工作,其教育内容涉及科学、社会、语言、艺术、健康多个领域。要回答幼儿的“为什么”
举例:有一教师带幼儿到户外玩,一幼儿发现有几条虫子在树干上爬,爬着爬着虫子不见了,急着问老师,老师撬开树皮,让幼儿观察虫子,老师告诉幼儿什么样的树皮下有虫子,什么样的树皮下没有虫子,此知识老师在一本生物书上看到的。这说明教师还需要什么素质?
【观点辨析】
有人认为,幼儿教师所教知识浅薄,没有很高的学术性,谈不上专业性,谁都可以担任幼儿教师。
分析要点:
幼儿教师和一般教师一样,他是双专业性的职业,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
“教什么”,还要具备传授知识的技能技巧,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四)多方面的能力 【情景模拟】1
如果一名幼儿来告状,说“他不让我骑小三轮车”,教师应如何回应、如何处理? 非专业人员:“出了什么事?怎样迅速解决这场纠纷?”
专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情景和机会帮助幼儿学习什么?怎样给予帮助?” 【情景模拟】2
中班活动:“过年时好吃的食物”
教学准备:让幼儿回家后带一样春节时最好吃的食物到幼儿园来,跟大家介绍食物背后的故事,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
幼儿A:我带来的是春卷,是和妈妈超市买的,速冻的,原来是白色的,用油煎了后就变成了金黄色,又香又脆可好吃了。
幼儿B:我有问题,为什么春卷放到油里煎了会变金黄色? 问题1:如果你是教师,应该如何回应? 幼儿C:我知道,因为油的品牌不同。
教师:对,油有不同的品牌。衣服、家电也有不同的品牌。这个词用的真好,以后我们都要学着用它噢。
幼儿D:我不同意C。为什么米饭烧了后不会变颜色呢? 问题2:如果你是教师,应该如何回应?
幼儿E:我带来的是饺子,过年一定要吃饺子,奶奶说吃了会发财。 幼儿F:为什么?
幼儿E:饺子的样子很像金元宝。 幼儿F:什么是金元宝? 幼儿E:金元宝就是古代的钱。
幼儿G:为什么古代的钱是金色的,而现代的钱是银色的? 全体幼儿这时都望着老师,希望知道答案。 问题3:如果你是教师,应该如何回应?
问题4:根据这个案例,谈谈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怎样发挥才是得当的?对待幼儿的生成,教师应考虑哪些因素再给予适当的回应?
主题二 幼儿教师的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和提高幼儿教师的各项必备能力 教学重点:各项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各项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案例;观察记录表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力
【提问】 为什么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观察力? 【归纳小结】
理解幼儿(差异、情感、需要、行为表现等)是教育的基础,观察幼儿是理解的基础。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很弱,对自身状态的把握能力也很弱。
【理论讲解】 观察的种类:
1、日常生活中的观察(随机观察)
提问:衡量幼儿教师的随机观察能力高低的标准是什么? 归纳小结:
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各方面信息,并快速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即捕捉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反应
举例:
有一次指导全班幼儿搭积木,偶然间我注意到一个幼儿手握一块积木迟疑地望了我一眼,我立刻发出了一个赞赏的眼神和微笑,因为我一瞬间的判断是他缺乏勇气,需要鼓励。果然幼儿从我的反应中似乎得到了对自己的肯定和信心,他笑了一下便开始将手中的积木小心翼翼的放到已搭成的“塔”的顶上。“啊,成功了!”幼儿高兴的叫起来。
提问: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较强的随机观察能力? 讲解要点:
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敏锐,能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到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幼儿最细微的需要,能了解某个行为的意义,并做出及时的反应。
2、有目的的观察 讲解:
有目的观察的步骤准备(拟定观察项目——列出观察要点——选出有代表性场景)——观察并记录——分析——因材施教的方案(教育的个性化)
下面介绍几种具体的方法:
①日记法:把幼儿自然流露的行为,只要认为是能作为判断幼儿发展情况的全部记录(录音、照相、文字、摄像),这种方法能全面了解幼儿,但难以坚持。
②时间取样观察法:在规定的时间里观察记录预选行为。 举例:
中三班幼儿个案记录表(一)
姓 名: 林铮 性别:男 年龄:四岁半 观察日期:2003年10月23日 时间:35分钟 观察地点:本班活动室 教师:林美香 观察情境:绘画活动 观察内容:实地记录
林铮非常快乐地参加了美术特色班的活动,和陈嘉、蒋杉坐在同一组,看得出他和这两位同伴很友好哦,他们各自拿了画笔后,蒋杉把笔整齐地摆在桌子的中间,还告诉林铮先用深色的水彩笔画轮廓,林铮的画纸本来有一半是垂下桌子的,他们两还帮助林铮把画纸放好,林铮非常诚意地接
纳了他们的帮助,看得出他很高兴,并认真地开始了绘画活动,在绘画过程中他们还有轻声地交流,很融洽。
评析:林铮小宝宝是本学期新来的朋友,一直是妈妈带大的,个子很高,胖胖的,但动作就不够协调,特别在跑和上下楼梯是表现得非常明显,很需要老师和同伴的帮助。在细致地观察这孩子后,我们发现林铮很聪明,能较好地领会老师的要求,遵守各项活动常规,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老师和同伴都非常喜欢他,他一有不明白的地方,小朋友都会主动去帮助他。
建议:家园一致为林铮小朋友提供自理能力、动作发展的机会,少呵护多帮助,多鼓励。
中三班幼儿个案记录表(二)
姓 名: 林铮 性别:男 年龄:四岁半
观察日期:2003 年11月11日 时间:中午进餐时间 观察地点:本班活动室 教师:林美香 观察情境:幼儿正在进餐时 观察内容::实地记录
今天中午幼儿吃的菜是大白菜、肉末炖粉条,好多孩子都非常喜欢吃,还拿着盘子到老师这里来加菜,有的孩子还说:老师!我吃完了还要再来加。可黄添齐没吃几口就捂着肚子说:“肚子不舒服,想呕。”我过去摸摸他的头,手,没感觉到有太明显的发烧现象,我说:“给你装碗热汤先喝,再吃饭好吗?”他说:“好!我喝汤,不吃菜,吃了菜我会呕的。”我说:“先把汤喝了,看看有没事”。黄添齐一下工夫就把汤喝完了,还喝得津津有味呢。我在旁边观察后,怀疑这个“小滑头”是不想吃菜,耍了个小聪明。后来他还是把饭吃完了,我用电话跟他家里反映了这个情况,询问周六周日在家身体状况怎么样?他外公说:“正常”。还反映在家有时也爱耍耍小聪明的。
评析:聪明好动的黄添齐小朋友,平时做事非常自信,很喜欢老师请他带着小朋友做律动,爱模仿孙悟空的动作,以前爱玩水,经常把袖子弄湿,这个毛病现在改了。但吃饭方面有时会挑食,有时也会编点理由来蒙蒙老师。
建议: 家长最好隔一段时间找个机会到幼儿园与班上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园里的突发性表现,使教师了解孩子在家是否身体有不舒服的表现。
③事件取样观察法:事先确定观察目的,选择某类事件观察且记录。 举例:如我们观察幼儿的友好行为,就专门观察这一类行为。 ④轶事记录法:把随机发现的有趣而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 举例:幼儿德育中的案例4:
那天我正和孩子们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突然发现陈浩不见了,当我四处焦急地张望的时候,他却飞一样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得了,老师,有只小鸟死了。”我以为他又在搞什么恶作剧。他又焦急地看着我说:“真的!曹老师!”我也急了,三步并两步跑到现场,孩子们已围成一个大圆圈,果真有一只鸟躺在地上,翅膀明显受过伤。
孩子们瞪大眼睛望着我:“老师你说怎么办呀?”“唉呀!它真可怜!”“你瞧!它的翅膀还在流血呢!”这时我观察到文海的表情由刚才的着急变得伤心,变得难过,群体的氛围也感染了他。此刻我的脑海里突然有了灵感,这不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和孩子们说起了小鸟的故事,小鸟的不幸深深地感染了孩子。我注意到文海的眼里闪动着泪花,我搂着文海的肩膀低声问:“现在我们怎么办呢?”他伤心地说:“老师,我们把它埋了吧,就像电视里一样,给它举行一个葬礼。”
二、沟通能力
提问:为什么说沟通能力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 讲解要点: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彼此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观点和行为,彼此协调,达到默契的过程。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而且交往对象有它的特殊性。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1)非言语的沟通 提问讨论:
为什么要强调幼儿教师与幼儿的非言语沟通?教师可以运用哪些非言语与幼儿沟通?
讲解要点:对幼儿来说动作比语言更容易理解,而且幼儿需要教师的身体接触。教师可以通过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与幼儿交流、看着幼儿的眼睛倾听他们说话等体态语来与幼儿交流。
举例:
例1:静静的课堂上,一只调皮的小蜜蜂引起了一阵骚动。待它飞走后我摇摇铃鼓示意小朋友安静,但孩子们似乎没有停止讲话的意思声音很吵,我下意识地将一只手盖在耳朵上,简单的动作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别吵了,把老师的耳朵都吵疼了。”我—听,立刻伸出一只手放在嘴边,冲他们眨眨眼。神啦,教室里—下子静悄悄的:我又拍拍腿,小朋友个个坐得端端正正,我伸出大拇指表扬他们,在欢乐的气氛中教学顺利完成。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体态语言比起单调、严厉的语言要求更有效,更能引起幼儿注意,并且易懂,幼儿能够愉快接受,同时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比如上课有人不专心,我会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有人乱扔玩具,我会皱皱眉表示不满;要求休息,我会做睡觉的样子;集合时双手合拢;解散时握拳放开:要求动作轻,我学小花猫等。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并能正确地领会其中的暗示,自觉、愉快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例2:小薇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她很少笑,来园这么长时间了,每天早晨与爸爸妈妈说再见时,眼里总是满含着泪,有时甚至拽住他们的衣服,哭着喊着不让他们走。有一次,她居然对老师谎称“要上厕所”,出了活动室就去追赶刚刚离开的妈妈,幸好被老师及时发觉。
但是有一次,小薇却一反常态,还没到活动室她就要和妈妈说再见,进门就喊“王老师好”。她妈妈惊喜地告诉我,小薇今天早早地就起床了,一直嚷着要上幼儿园。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兴高采烈的小女孩,就是昨天还哭哭啼啼不愿来园的小薇。怎么回事?她妈妈说,昨天小薇回家后很高兴,对我们说是老师亲了她,她喜欢去幼儿园。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呀!她不说,我还真的忘了呢。昨天,天气不大好,我就让孩子们上室内厕所。厕所很小,孩子们要排好队,按顺序上厕所。每过来一个孩子,我就轻轻地抚摸一下,有时还抱一抱,既是鼓励,也是安慰。当小薇怯生生地站到我跟前时,想起早晨她那眼泪汪汪的样子,我忍不住把她抱起来,柔声细语地对她说:“来,小薇,让老师好好看看你。咧,我们小薇长得像妈妈一样漂亮,让老师亲亲你,好吗?”她忽闪着大眼睛,看着我一句话也没有说。我轻轻地吻了她一下,就让她上厕所了。
这一吻,居然产生了这么大的力量,这是我连想都没有想到的。她的妈妈说,老师亲她的那天,是小薇上幼儿园以来最高兴的一天。
(2)言语的沟通
讨论:在见实习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教师与幼儿的言语沟通存在哪些问题?
总结要点:
教师与幼儿的言语沟通的主要障碍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不理解幼儿,没有与幼儿平等交流,没有面向全体幼儿。
讨论;要提高教师的言语沟通能力,教师应具备哪些观念?掌握哪些技能? 归纳小结:
观念方面:最需要的是教师对每个幼儿的爱、想理解幼儿的那分渴望。
技能方面:谈话的策略:①观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②将幼儿引入交谈主题中,适时提问,保持幼儿谈话兴趣 ③幼儿发言时,教师应倾听,表现出耐心和热情。
教师的语言技能:①符合幼儿接受水平,如:说话态度温和,使幼儿有一种安全感,乐意听从;语气坚定,使幼儿感到教师充满自信;表述简单明了,从容不迫,使幼儿易听懂;走到幼儿身边用愉快的声调说话,不能老远大声嚷。②语言生动形象,引人入胜,伴有表情和体态语言。③用积极的语言谈话,告诉幼儿应当做什么,而不是指出他不应当做什么。如:请轻轻地搬椅子,而不是说别把椅子碰得叮咚响;请把积木放在筐子里,而不能怎么说?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1)了解家长: 讲解:
了解是沟通的前提。可以根据从家长对幼儿园的态度和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将家长分为四类:
类 型 一 二 三 四 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态度 积极参与 不大信任 信任 不信任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 关心 关心 不关心 不关心 沟通要求 易 难,冷静、理智、严于律己 易 难,精心、反复、严于律己 对以上二、四种类型,要特别注意沟通的方式,对孩子的问题要多反省自己,否则,易产生沟通受阻(矛盾),甚至吵架。
(2)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A:聆听的技巧
B:适合不同个性的家长交谈的技巧
交谈:交往双方构成的听与讲相配合的对话,交谈的主要目的是沟通思想。 C:描述孩子行为,提出建议的技巧
总结:反对告状式描述孩子行为;描述时不加任何评价;要渗透卫生、心理、教育理论;先讲优点、长处,再婉转提出问题要求。
(3)与家长的情感沟通
沟通是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诚心、责任心的。使家长感觉到老师的爱心、关心、热心、诚心、责任心。使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爱心、关心、热心、诚心、责任心。
(4)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
如:接送时间短暂交谈、家访、家园联系手册、短信、便条、电话等。 3、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 (1)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
①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什么作用? (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智力、语言的发展) ②教材中幼儿园里的“笑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幼儿需要交谈、教师没有意识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③幼儿之间口语沟通的方式有哪些?分别有什么要求? 小群体活动、游戏(幼儿的自发、教师组织的)
(2)幼儿间冲突的解决
幼儿间的冲突是沟通不畅的最激烈的表现形式,多发生在物的分配或活动机会的选择上。 【讨论】幼儿之间有了冲突是好事还是坏事?
【提问】怎样让幼儿不起冲突?如果有了冲突如何解决?
A:树立合作、谦让、互相尊尊重的榜样。例如:“今天我要表扬亮亮,他很想骑鳄鱼,但他没去枪,而是对其他小朋友说,你骑到那边后让我骑好不好……”
B:让幼儿学习简单的解决冲突的策略。例如:一个小朋友想玩秋千,而其他小朋友不让他玩,他先去推,然后提要求…… “商量”“对话”
C:引导幼儿自己解决冲突。怎样引导呢?以下经验值得大家借鉴。 案例:小法庭
“老师,小明今天又打我了。”“老师,小明碰我的小椅子了。”“老师……。”每天,我们都会听到许多次这样的告状声。处理这样的事情既耽误时间,又伤人脑筋。一次,我在处理一个“小官司”时,听到旁边有个幼儿在说:“老师,是他先打他的。”我萌发一个想法:可否让幼儿自己去处理他们之间的这些纠纷呢?于是,我成立了一个“小法庭”,让幼儿自己去评判那些是是非非。 每次有告状的小朋友,我就选出一个幼儿当“小法官”,让告状的幼儿当“原告”,另一个幼儿当“被告”,再找来几个“知情”的小朋友当“证人”,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小法官”自己评判谁对谁错。这样,孩子们脑子里的是非观念就越来越清楚,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他们都会大胆地予以评判。孩子告状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的本能反应。当孩子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他们自己又无力保护自己时,就会向大人求援。“小法庭”使孩子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了,告状的现象也就越来越少了,而且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发展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的好机会。
三、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
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差异的原则,可以采取哪些组织形式促进全体幼儿得到更大可能的发展?(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每一种形式的活动都有它的优、缺点,应灵活地结合运用。举出幼儿园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实例,哪种活动占的比重大?而实践中,集体活动的比重较大,应加大分组、个别活动的比重,所以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作为教师一项重要的能力提出。
提问:
集体活动与小组、个别活动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小组活动有助于幼儿自主学习
教师角色:教授者 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
提问:组织小组活动需要教师具备一些什么能力呢? 1、分组能力
要合理、科学,分组时,教师要考虑两个因素——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完成每项活动所需要的条件。
合理的分组要表现三个特点:
①有层次:按幼儿水平分成不同层次:组与组之间水平不同(钢琴A、B组);组与组之间水平相同 (语言活动)。
②有特色: 种类 1 2 3(同主题) 内容 相同 相同 不同 要求 相同 不同 不同 不同 实例 分小组观察蝌蚪 见教材 各区角活动 农村的混合班 4(不同主题) 不同 ③有变化:幼儿水平发生变化,重新调组;不同的活动,幼儿分在不同的小组。 提问:如发展大肌肉动作,分组时应考虑哪些因素?怎样分组? (骑车、攀登、跑步)考虑幼儿大肌肉水平和经验、兴趣。
分析:“手工课的分组活动”中,组与组之间水平是否相同?组与组之间有什么特色?(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相同吗?)
案例:在探索性主题《鱼》的分组活动——美丽的鱼中,分组活动前,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以自选为主,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大金鱼缸之间,不断地进行观察、比较,在探索过程中,教师深入倾听、了解幼儿的心声,同时鼓励幼儿把自己活动中的发现、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在活动的交流中,一改以往教师坐在前面、幼儿面对教师汇报游戏内容的讲评形式,采用幼儿与教师一起围圆圈谈话的方式,如:文轩、小煌说:鱼鳞是鱼的皮肤一样,掉了一片鱼鳞,鱼会痛的,我们不能手抓鱼,要不然会弄掉它的鱼鳞。鸿楷说:鱼的尾鳍有一条一条的软骨,能帮助它掌握方向……幼儿彼儿此间相互交流、共同分享大家在探索中的得到的多种经验和感受。教师在活动中是记录者、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为幼儿提供深化主题活动的可能,刺激
2、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
分析:你认为以下案例中的分组活动教师组织得好吗,为什么?
(每个幼儿都在主动学习、教师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了解幼儿,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灵活地改变教师角色、灵活地改变指导方法)
案例:在探索性主题《鱼》的分组活动——美丽的鱼中,分组活动前,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以自选为主,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小组活动。
1组:探讨“鱼儿是怎样呼吸的”; 2组:探讨“鱼鳞有什么用”; 3组:探讨“鱼鳍本领大”。 四、班级管理能力
提问讨论:幼儿园班级管理任务主要有哪些?
幼儿继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
归纳要点:
(1)制订班级教育教学计划 (2)建立班级常规
(3)组织集体教学和分组、指导小组活动 (4)组织和协调班级内部人员关系
举例:如何抓好班级常规?例如举手发言、排队洗手等
要点:分析幼儿园原有班级常规,尽可能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规则,从而主动遵守。
五、教育监控能力 讲解:
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自己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包括
(1)计划与准备(2)反馈与评价(3)控制与调节(4)反思与校正 教师教育监控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提问:如何才能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 要点:多自我总结,多向他人请教。 六、教育科研能力 讲解:
幼儿教师的教育研究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主,其研究的步骤主要是:学习教育理论;运用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诊断,发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直到问题解决。
举例: 如何让幼儿午睡睡得更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