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7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24-07-20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7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的新变化

与去年相较,2017年的考试说明有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 1、“语言文字运用”板块由8条增加为9条,增加的1条是:“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2、“古代诗文阅读”板块第10条表述有变化,由原来的“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变为“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

3、古诗文背诵篇目有调整。 “古文”部分:

删去3篇:《季氏将伐颛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从“廉颇曰”到“为刎颈之交”)、《秋声赋》(节选:从“余曰”到“物过盛而当杀”)。

补入3篇(组):《论语》(《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中规定的篇章)、《陈情表》、《五人墓碑记》(从“嗟乎”到“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古诗词曲”部分:

删去2首:《锦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补入1首:《氓》。

4、整份卷的题量将减少,由前几年的26题改为24题。其中,“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由7题减为6题,赋分由24分减少到20分;“现

代文阅读”部分由8题减为7题,赋分由29分增加到30分;“古代诗文阅读”部分题量不变,赋分增加,由37分增加到40分。“写作”部分不变。

2017年备考策略

1、“标点符号”考点淡出浙江卷已多年,今年重新写进考纲,应该会出题。由于多年未考,时下的复习用书大多缺这部分内容,需要高三语文老师自行收集一些资料,帮助同学重点复习。

2、“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部分,随着考纲“(如《论语》)”这几个字的补入,其考查重点今年将重新回到《论语》。前几年,考查“传统文化经典”,诸子百家无所不包,太泛,学生望洋兴叹,无所适从,因为高中三年他们只学过一本《论语选读》。今年把范围缩小,重点考查《论语》,这样“考”和“学”就取得了统一,复习也由云端重新回到了大地。

3、“古诗文背诵”部分,表面上看少了1篇,实际上背诵的量增加了不少,《论语》的背诵内容重新得到了强化。

4、由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至今未出参考卷,整份卷题量减少的背后意图现在还不清楚。可能是要减轻考生的负担,因为这几年26题的考试卷,量其实是很大的,大部分考生匆匆写完就差不多要交卷了,基本没有“复查”的时间。但也有可能是通过减题量来增加试卷的难度。众所周知,7选3的考试模式对尖端的学生来说,3门选考的区分度并不大,语数外(特别是语数)承载着比以往更重的“区分”任务,而增加区分度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难度。

5、7选3的考试模式带来了学情的巨大变化。选考结束后,学生由原来的对付6门功课变成现在的对付3门,自修时间大大增加,于是一些学校给语文老师“加课”,于是一些语文老师给学生“加作业”(试题性作业)。这种做法值得商榷。到了高三,学生的情况呈现出多样性,有的同学数学不好,有的同学语文不好,有的同学英语不好。同样是语文不好,有的同学是作文不好,有的同学是现代文阅读不好,有的同学是语文基础知识不好。这样,学习要有针对性,学生就得多做“自己需要的作业”,少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支配时间。

附:2017语文考试说明

Ⅰ.考试性质与对象

语文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必考科目,语文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语文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核目标与要求

语文高考要求全面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可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并表现为六个层

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语文高考坚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注重对考生语文素养全面测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掌握和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和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

Ⅲ.考试内容与要求

语文考试内容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并考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而确定的。

一、语文文字运用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能正确、熟练、有效地

运用语言文字。

1.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 2.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与正确书写 3.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4.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5.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6.语句的拓展,语段的压缩 7.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8.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9.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现代文阅读能阅读分析、鉴赏评价中外实用类、论述类文本和中外文学作品。

(一)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1.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2.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3.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 4.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5.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 6.对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评价 7.对文本某种特色的深度思考和判断

8.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

9.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 10.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魅力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古代诗文阅读能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正确解读传统文化经典,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5.文中信息的筛选

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7.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8.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9.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10.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

11.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默写(背诵推荐篇目见附录1) 四、写作

能写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 写作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阶段 (一)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二)发展等级 1.深刻

通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限时150分钟。 二、试题类型

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结构

1.语言文字运用6题左右,约20分。

2.现代文阅读阅读材料2则(组),7题左右,约30分。 3.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材料3则(组),10题左右,约40分。 4.写作1题,60分。 附录1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一)古文

1.论语(《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中规定的篇章) 《论语》

2.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3.劝学(节选) 《荀子》

4.逍遥游(节选)(从“北冥有鱼”到“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 5.报任安书(节选)(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

6.陈情表 李密

7.滕王阁序并诗(从“时维九月”到“岂效穷途之哭”)王勃 8.师说 韩愈 9.阿房宫赋 杜牧

10.六国论(从“齐人未尝赂秦”到“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 11.赤壁赋 苏轼

12.五人墓碑记(从“嗟乎”到“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张溥 (二)古诗词曲 1.氓 《诗经》 2.渔夫 《楚辞》 3.蜀道难 李白 4.登高 杜甫 5.琵琶行 白居易

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7.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8.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9.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11.长亭送别(【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王实甫 小编的话:为了让大家能看到清晰的《考试说明》文字版本而不是图片格式,这是小编一字一字手工打出来的哦!万一有错,请以原文为准!敬请谅解!

(来源:浙考一点通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