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旅游业领域资源配置的质量评价——以无锡为例

旅游业领域资源配置的质量评价——以无锡为例

2021-01-01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刊于《经济地理》1999.2)

旅游业领域资源配置的质量评价——以无锡为例

王志凯

随着江苏经济迅猛增长,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服务业成为其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江苏旅游业尤其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国七大重点旅游省份之一,无锡勇拔头筹,一跃成为全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但同时,旅游业在迅猛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管理粗放和旅游景点及设施重复建设的矛盾,也愈益突出;导致当前旅游业在区域及产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益难以提高和旅游经济难以实现集约型增长。本文将通过对发展比较成功的无锡旅游业的剖析来评价旅游业领域资源配置的质量,同时对旅游业领域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略作分析。

1 无锡旅游业发展概况

1.1 旅游经济概况

无锡市历来就是全国知名的工商城市和旅游胜地,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特别是“八五”以来,不断开发充实太湖的自然风光景点,在华东地区率先兴建了一批具较高档次、较大规模的有特色的人工景观,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迅速扩大了无锡旅游的知名度,使全市旅游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旅游接待游客及产出在全省全国均名列前茅,1997年无锡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3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2.30亿元,占全省第二位, 接待海外旅游者21.78万人次,创汇6536 万美元, 占全省第三位。 占全市GDP3.3%,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8.9%,均居全省第二位。 1.2 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开发建设状况

“八五”期间,无锡市在继续完善充实太湖山水风光景点的建设同时,在国内较早并成功地开发了一系列实现现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人工景观,着力构筑以太湖海梁湖和蠡湖为主体、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与太湖山水城旅游区为两翼、市内风景园林、名胜古迹相辉映的环太湖旅游圈,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所辖三县市总体延伸、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旅游景观的空间布局。旅游产品开始从单纯的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观光游览型向观光游览、文化旅游和度假休闲旅游“三大主题”方向发展。

适应旅游业的大发展,锡市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市旅行社已发展到数十家,其中12家国际旅行社拥有各语种导游500名;涉外星级宾馆饭店51家,拥有6500多间客房; 各类旅游汽车300多辆,游船30余艘,构成了比较完善的旅游接待体系, 其规模在全国各城市中堪居榜首。

2 旅游业资源配置状况评价

2.1 成功的经验

2.1.1 发挥资源优势、顺应市场需求,发展旅游业成效显著

旅游业总体上是一种具较强资源约束性的产业。无锡市北依长江、中抢太湖,自然风光秀美、人文荟萃,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历史上就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无锡市所在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域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旅游消费需求持续升温,而无锡地处沪、宁、杭几大中心城市双日游半径之内,水陆空港齐全,交通通信便捷,对外开放程度高,具有大力发展旅游业所需的丰富海内外客源,这一切使得无锡市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无锡市较早地将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1995年更是把旅游明确为城市三大功能之一,充分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大办旅游,在政策和资源投入上向旅游业倾斜,从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旅游业产出占GDP 的比重逐渐上升,1995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1.75 %。旅游经济已成为无锡新的经济增长点。

2.1.2 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提高了旅游业资源的配置效益 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是资源配置的两大基本方式,两者各有其有效作用的机制和范围。一般认为,在市场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实行一定的产业政策,调整生产力布局,可以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在旅游景点的建设上,无锡市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把重点放在总体规划和外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以“一湖两区三大主题”约束投资主体的资金投向,使之符合建立在资源基础之上而又适当超前的旅游发展格局。这其中,无锡市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服务鼓励配合中央电视台全资兴建太湖影视基地就是政府与市场有效结合的一个成功的范例。此举既使中央电视台在满足影视事业发展需要的同时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又使无锡旅游的内容更加丰富,迅速形成了以太湖为中心,自然风光与人工景观、影视文化相辅相成的旅游景点规模优势,符合无锡市旅游的长远发展规划,提高了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益。

2.1.3 旅游产品的开发定位,契合市场需求并引导了市场消费 无锡一直以其秀美的太湖山水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无锡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一直以太湖自然风光为核心,走观光游览的传统道路。进入90年代,人们对旅游参予性、娱乐性、新奇性的要求日渐提高,无锡市抓住旅游者消费偏好的转变,在全国较早地进行了人工景观的建设。与中央电视台合作进行了包括亚洲城、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等大型景观的影视基地建设,并成功借助几部影视巨制的播出迅速在海内外树立了“东方好莱坞”这一影视文化旅游品牌,其独特定位和规模优势使得其他地方难以模仿,从而独树一帜并成为无锡旅游的王牌产品。近期又兴建数项世界之最的灵山大佛、重修千年古寺祥符禅寺,并通过极有特色的具 轰动效应的营销动作使本来并非无锡旅游资源优势的宗教文化突现为无锡旅游的新景观。无锡还对太湖风光及所辖宜兴市、江阴市、锡山市丰富而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进行优化建设,推出一系列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新线路,迎合了现代人尤其是都市游客对旅游休闲的新需求并不断创造出新的需求,促进了无锡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2.2 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无锡市旅游资源配置这一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必须看到近年旅游业的大发展是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从而旅游消费的潜在需求大量释放情况下出现的。而需求旺盛时期的投资扩张冲动导致旅游经济的粗放型增长带来内部结构性矛盾,在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已开始显露出来。

2.2.1 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为主, 景观景点的开发深度不够

近年来无锡旅游业的投入量大而广。早期的人工景观固然由于把握了市场机遇、起步较早而获利丰厚,但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内涵深厚的人文景观建设力度和规模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其早期的人工景点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已逐渐降低。早期兴建的欧洲城人工景观由于规模较大,因而其内容的更新,设施的维护因斥资巨大而存在诸多困难,魅力减弱,生命周期日渐缩短;正处半建设半停工状态的另一巨城亚洲城对已有老景观也产生了巨大的资金分流作用,而且欧洲城和亚洲城在建设宗旨上已脱离了影视文化的主题,纯从旅游景观出发定位,其发展的轨迹就难以摆脱人造景观生命周期日渐缩短的厄运。除水浒城、灵山大佛等少数特 色明显、营销得当的新建景点外,更多的新景观在市场供给已趋饱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仍盲目发展,而游客数量在一定时限内难以再有显著增长,内容并未真正出新的旅游景点和设施竞相投放市场,必然会降低投资的市场利润水平,造成经营上的困难。这种不顾市场需求,单纯的趋利行为造成的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在旅游宾馆、饭店业中也很突出。旅游饭店客房增长明显快于游客人数增长。1997年全市客房平均出租率为50.18%,已接近50%的警戒线,与1996年相比下降2.88 %,尽管形势如此,全市在建、待批客房数已超过现有客房总数。重复建设带来的过度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已成为旅游业发展之大弊。 2.2.2 旅游业内部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由于我国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市场微观主体的投资行为缺乏硬约束,许多旅游开发企业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建立在准确预测市场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而是从眼前利益现象出发,结果是许多行业起初市场很看好,但很快就一哄而上,造成发展失控。因此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对企业的导向与调控就十分必要,调控力度不足、方向不明确必然会导致资源行业内配置的失衡。无锡旅游业在行、游、住、吃、购、娱六要素的资源配置中仍明显向游、住、吃倾斜,而旅游商品还停留在紫砂壶、惠山泥人、太湖珍珠等有限的产品上,创新不够,发展缓慢;适应旅游者需求的娱乐、旅游新产品发展也严重滞后;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市容状况也与旅游创优城市要求相差较大;在大造人工景观的同时,对反映城市悠久历史与文化底蕴的人文内涵挖掘不够,一些传统的与旅游相关的特色项目如太湖船菜濒临消失;旅游宾馆饭店两极化倾向明显等等;都是旅游业内部结构矛盾的突出表现,也是造成游客在无锡逗留天数降低、消费减少的重要原因,其对无锡市旅游业整体效益的消极影响已不容忽视。

2.2.3 旅游业行业管理体制不适应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 旅游业是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旅游业关联带动性、依托性强,相关部门行业既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也可制约其发展,因此,旅游业行业管理的宏观调控、统筹规划职能的充分发挥对发展大旅游、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十分重要。近年来无锡市的旅游行业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旅游行风得到了改善,但保护部门、行业利益而导致的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仍未得到彻底有效解决。旅游主管部门权威性不强,旅游法制不健全使得导游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企业之间不正当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还时有发生,旅游景点综合环境治理始终难以取得实质成效。这一切都使旅游经济的发展容易陷入无序和混乱的状态。

2.2.4 旅游企业改革滞后,企业资源配置缺乏优化机制

旅游企业多年来形成的落后的企业制度和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方式并没有随着旅游业的大发展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已成为制约其自身发展的主要障碍。 旅游经营单位长期以来带有浓厚的事业型管理色彩,尚未形成适应市场竞争

的规范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构架。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不够,经营方式仍是“守候型”为主,缺乏营销理念。 由于产权制度改革滞后,通过资产重组进行企业收购兼并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途径尚不通畅,象无锡中旅那样围绕旅游产业体系进行多元化拓展的地方企业还不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经营范围狭窄。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向垄断化方向发展。我国各旅行总社以及上海、广东甚至苏州等地的大旅游企业相继集团化,使得旅游的规模化经营、垄断性竞争日益现实,地方旅游企业的经营将更为艰难。

2.2.5 人才缺乏对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制约作用 由于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支柱行业的地位确立时间不长,加上前些年市场对旅游业从业人员需求旺盛,行业竞争尚不十分激烈,使得社会上普遍存在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不高和旅游业行业介入壁垒较低的片面认识。因而旅游业高层次管理和营销人才培养进展不快,人才需要多集中在导游专业上。而在当前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企业规模日趋扩大,经营范围多元化,旅游新形式层出不穷的形势下,人才、人的观念与素质已日益成为旅游业可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管理及经营队伍的建设虽取得了进步,但高层次高素质旅游管理人员、创新精神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才能的企业家,具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营销 人员以及具较强业务素质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导游人才,仍普遍感到缺乏。因此,应把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改善旅游业资源配置状况,提高资源配置效益的重要工作来抓。

3 实现旅游业领域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

3.1 挖掘人文及自然的厚重内涵,在旅游开发深度上下功夫 悠久的风景名胜和传统的人文景观是旅游业长期的生命,其自然和人文的深厚内涵值得不断挖掘创新,这样可以为老景观、景点增添新意,焕发其新的活力。这其实是充分发挥现有旅游资源效益的最佳举措。

3.2 调控旅游业内部结构,实现旅游业多层次、多功能服务 政府适当地对旅游开发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一些硬性约束和引导,以调控旅游业内部结构,使得资源在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合理配置,适应旅游者不同层次的旅游、娱乐、休闲和购物的需求,达到旅游服务的多层次、多功能。

3.3 转变机制,搞活旅游经营

转变机制,搞活经营的最有效措施,是政府和企业要动起来。政府尤其是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抑制牵制旅游企业自主发展的政出多门的不良倾向,打击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企业要增强市场意识,加强开拓创新,增强营销理念,变“守候型”经营为积极进取,树立自身良好的旅游市场形象,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知名度。

3.4 加强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提高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益 大力加强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在人才观念、人才政策等方面进行更新和改革,鼓励高层次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进入旅游行业。同时,注重旅游业不同专业的服务人才的培育,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