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0KV及以下农配网工程——10KV电缆线路分册

10KV及以下农配网工程——10KV电缆线路分册

2021-02-18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一、施工图会审及技术交底

1.1 施工图会审

1)设计资料完整,内容齐全,满足施工要求。 2)施工图的设计、审核、批准等签字手续完整。 3)工程设计与符合现场实际状况。

4)设备选型、组装图、结构图等合理,符合省公司通用设计要求。 5)工程项目名称、工程规模与省公司设计批复一致。 1.2 技术交底

1)业主主持会议,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维护等方面人员参加。 2)设计代表应将设计原则、规程规范的要点、有关跨接、T接、周边环境及一些特殊的施工问题、设备和材料加工的注意事项等向参会各方进行交底,并答复和解释各方对设计文件提出的问题和要求。 3)业主将施工图会审和技术交底的会议纪要发相关单位。

二、土建工程

2.1 排管工程 2.1.1 材料检验

1)电缆管:

①型号、规格符合施工图和规范要求。

②无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

③金属管不应锈蚀,塑料管应有满足电缆线路敷设条件所需保

护性能的品质证明文件。

④弯曲的排管和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最粗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

2)钢筋、水泥等土建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 且出厂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检验证等技术文件齐全、有效。

2.1.2 沟槽开挖

1)根据相关部门批准的路径图、设计图确定排管的中心线及走 向。

2)根据设计施工图,结合现场地质条件确定底部开挖宽度和边 坡角度,以保证施工安全、可靠。

3)开挖不宜对排管埋深下的地基产生扰动,并对地基进行平整 和夯实。

4)沟槽边沿1米范围内严禁堆土和设备、材料等。 2.1.3 垫层

1)垫层材料、规格按设计要求,如有变化应报设计认可,并满 足现场实际情况。

2)垫层下的地层已平整、夯实。

3)垫层砼标号不应低于C10,厚度符合设计,浇注要密实、平 整。

4)遇有地下水等情况,应先经处理合格后施工。 2.1.4 衬管、托架固定与排管敷设

1)排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

2)衬管或托架应符合设计,并与排管配套,排管竖向支持点间 的距离一般为4~6米。

3)管道孔位之间偏差,同排孔间距≤5mm,排距≤20mm。 4)垫块与管材接头的距离不小于300mm,管材接头应错开布 置。

5)管材铺设完毕后,应用管道疏通器进行管道畅通检查。 2.1.5 支模及钢筋绑扎、浇筑

1)模板平整表面整洁,具有一定强度,确保浇注砼时不破损、 不漏浆、不变形。

2)模板安装允许误差:内部尺寸±10mm,表面平整度≤8m, 相邻高低差≤2mm,相邻缝隙≤3mm。 3)支模时应确保模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4)钢筋绑扎均匀可靠,砼振捣时不松散、移位,绑扎铁丝不应 露出混凝土体。

5)受力钢筋连接、钢筋的绑扎应符合规程及技术标准的要求。 6)预埋铁件符合设计要求:预埋的元件偏差:中心位移≤ 10mm,埋入深度≤5mm,垂直度≤5mm。

7)混凝土标号应按设计要求严格配比,要求不低于C25强度。 8)混凝土浇筑后应平整表面,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严寒时 期应有相应的抗冻措施。

2.1.6 回填

1)排管之间及上下层之间应用黄沙回填,最上、最下层黄沙覆

盖厚度不小于20mm。

2)黄沙层上用自然土回填,回填土中不应有含腐蚀土壤石块、 垃圾等。

3)回填排管顶部土壤覆盖深度一般不小于0.7米,现场情况有 困难时不小于0.5米。

2.1.7 非开挖拉管工程:导向孔轨迹控制

1)施工前查明施工地段的土层地质与结构情况及建筑物、地下 障碍物,管道的分布、走向情况等。

2)地面始钻式的入土角一般为6~20°,坑内始钻式的入土角 一般为0°。

3)入土段、出土段应保持直线,两段直线钻孔的长度不宜小于 10m。

4)导向孔轨迹的弯曲半径应满足电缆弯曲半径及施工机械的 要求。

5)电力管道之间及与地下各类管道、建筑物等距离保持一定净 距离。

6)穿越地下土层最小覆盖深度应大于钻孔的回扩直径的6倍。 2.2 电缆沟施工 2.2.1 基坑开挖

1)根据相关部门批准的路径设计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电 缆沟中心位置进行定位、放样。 2)按设计施工图尺寸进行开挖。

3)现场条件允许采用放坡开挖,坡度45°,不允许时可调整 坡度,但要注意开挖边坡的稳定性。 4)开挖后地基平整夯实。 2.2.2 垫层

1)垫层材料、规格按设计要求,如有变化应通过设计认可并满 足现场实际状况。

2)垫层下的底层已平整、夯实。

3)垫层砼标号不应低于C10,浇注要密实、平整。

4)遇有地下水等情况,应先经处理,浇筑时应保证无水施工。 2.2.3 砖墙墙体、砖砌与抹面

1)砖用前应洒水湿润。

2)采用MV7.5水泥砂浆进行抹面。 3)抹面厚度一般控制在20-30mm。

4)伸缩缝、施工缝按沟长、结构形式和设计要求进行设置。 2.2.4 沟盖板制作、安装

1)按设计图纸要求预制,表面平整,四周宜设置预埋的护口件。 2)一定数量的盖板上应设置维修用的拉环,且拉环能伸缩,缩 进后与盖板面平齐。

3)电缆沟盖板间缝隙在5mm左右。

4)盖板敷设后应保持平整,踩踏无声,无表面给水。 2.2.5 集水井及排水处理

1)底模散水坡度应统一向集水坑,散水坡度为0.5%。

2)集水坑尺寸应能满足放置排水泵要求。 3)坑顶宜设置保护盖板,盖板上设置泄水孔。 4)集水坑应根据电缆沟的平面尺寸及外形合理设置。 2.3 工作井、接头井施工 2.3.1 基础开挖

1)根据已批准的设计施工图,考虑周边环境、建筑物等情况, 确定工作井、接头井的位置进行定位、放样。

2)按设计施工图的尺寸开挖,满足垫层要求并考虑便于制模和 需要基坑支护等位置。

3)根据场地及地质条件情况,基础放坡角一般为45°,环境 情况不允许时可适当调整放坡角,但必须保证开挖时基础上 的稳定及施工的安全。

4)挖开至底部,满足设计要求后,应进行地基处理,保证地基 的平整和夯实度。

5)开挖深度小于3米可用模版支护,大于3米的且小于5米的 基坑可采用钢板桩支护,大于5米时,应编制开挖施工方案 并报审。

6)若地下有水、流沙时应采取措施后才施工。

7)开挖时不应对工作井埋深下的地基产生扰动,否则应进行处 理,保证平整夯实。

8)基础边沿1.5米内严禁堆土和设备材料等,1.5米外堆载高 度不应大于1米。

2.3.2 垫层

1)确认垫层下的地基稳定且已平整夯实。 2)垫层按设计要求采用,一般为C10混凝土。

3)若井下有水应采取适当措施处理,保证无水浇筑混凝土。 4)垫层混凝土应密实,表面平整,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2.3.3 支模及钢筋绑扎、浇筑

1)钢筋、水泥等土建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 且出厂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检验证等技术文件齐全、有 效。

2)模板平整表面整洁,具有一定强度,确保浇注砼时不破损、 不漏浆、不变形。

3)模板安装允许误差:截面内部尺寸±10mm;表面平整度≤ 8mm,相邻板高低差≤2mm,相邻板缝隙≤3mm。 4)钢筋绑扎均匀、可靠,砼振捣时不松散、移位。 5)绑扎铁丝不应露出混凝土体。

6)受力钢筋连接、钢筋的绑扎应符合规程及技术标准的要求。 7)预埋铁件符合设计要求:预埋的元件偏差:中心位移≤ 10mm,埋入深度≤5mm,垂直度≤5mm。

8)混凝土标号应设计要求严格配比,要求不低于C25强度。 9)混凝土浇筑后应平整表面,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严寒时 期应有相应的抗冻措施。

10)工作井、接头井混凝土结构的坑渗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

2.3.4 集水坑及排水

1)底板散水坡度应统一指向集水坑,其坡度宜取0.5%左右。 2)集水坑尺寸按设计施工,应能满足放置排水泵的要求。 3)坑顶宜设置保护盖板。 2.4 支架、井盖安装 2.4.1 支架安装

1)支架、接地线及紧固件等均应热镀锌制品,且表面不应有裂 纹、砂眼、锌皮剥落及锈蚀现象,

2)电缆支架排列整齐,横平竖直;支架间的距离不大于0.8米, 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应保证电缆能方便敷设和固定。

3)同层支架敷设多根电缆时,应充分考虑更换或增加任意电缆 的可能。

4)支架与预埋件的连接推荐采用螺栓连接,如采用焊接,应在 焊接后及时采取防腐措施;支架应与接地线可靠连接。 5)复合材料制作的支架,应满足强度,安装和敷设等相关要求。 6)支架表面光滑,无尖角、毛刺;支架排列整齐,横平竖直。 2.4.2 井盖安装

1)井盖强度应满足可能的最大荷载要求,且防水、防震、耐磨、 耐压。

2)工作井、中间井盖制作时应加上企业图形标示,井盖颜色应 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3)井盖安装时保证严密性、防水性要求,与路面保证平整、高

度一致。

三、电缆敷设

3.1 施工准备

3.1.1 电缆及其附件到达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及时进行检查:

1)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2)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应符合订货标准。

3)电缆外观不应受损,电缆封端应严密,当外观检查有怀疑时, 应进行受潮判断或试验。

4)附件部件应齐全,材质质量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5)电缆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 损伤。

3.1.2 运输或滚动电缆盘前,必须保证电缆盘牢固,电缆绕紧,电缆

盘不应平放运输、平放贮存。

3.1.3 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是电缆在支架上及

地面上摩擦、拖拉(宜加导滑轮)。 3.2 直埋敷设

3.2.1 在使用机械敷设电缆时,应在牵引头或钢丝套网与牵引钢缆之

间装设防捻器。电缆所受牵引力、侧压力和弯曲半径应符合规程规定。

3.2.2 布放电缆直线段每段2.5-3米应设置一个直线滑轮,转弯处应装

有转弯滑轮,保护管口应套有光滑的喇叭管;在电缆牵引头、

电缆盘、牵引机、过路管口、转弯处以及可能造成电缆损伤的地方应设专人负责监护。

3.2.3 电缆之间,电缆与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

小净距离满足下表规定:

最小净距(m) 项目 平行 10KV及以下 电力电缆间及其与控制电缆间 10KV以上 热管道(管沟)及热力设备 油管道(管沟) 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沟) 其它管道(管沟) 铁路路轨 交流 电气化铁路路轨 直流 公路 城市街道路面 杆基础(边线) 建筑物基础(边线) 排水沟 10.0 1.50 1.00 1.00 0.60 1.00 1.00 1.00 0.70 - - 0.50 0.25 2.00 1.00 1.00 0.50 3.00 3.00 0.50 0.50 0.50 0.50 0.50 1.00 1.00 0.10 交叉 0.50 3.2.4 直埋电缆表面距地面距离不小于0.7米,穿越农田或在车行道

下不应小于1米。

3.2.5 直埋于地下的电缆上下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软土或砂层,

顶上加红砖或盖板保护,板宽超电缆两侧各50mm。 3.2.6 直埋电缆穿越城市街道、公路、铁路时,应将电缆敷设在满足

强度要求的保护管内,并将管口封堵好。

3.2.7 多根电缆敷设时,电缆应排列整齐、弯度一致,尽量避免在转

弯处交叉。

3.2.8 电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15D(D为电缆外径)。

3.2.9 直埋电缆回填土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并分层夯实。 3.2.10 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

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3.3 电缆穿管敷设

3.3.1 电缆敷设前,应对排管进行疏通检查,清楚管内的残留物,保

证电缆能穿管通畅。

3.3.2 在使用机械敷设电缆时,牵引速度不宜超过15m/秒,应在牵引

头或钢丝套网与牵引钢缆之间装设防捻器。电缆所受牵引力、侧压力和弯曲半径应根据不同电缆要求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3.3.3 敷设前,排管口应套光滑的喇叭管,进出井坑口、转弯处应设

置有适当的导向、转弯滑轮;在电缆牵引头、电缆盘、牵引机、过路管口、转弯处以及可能造成电缆损伤的地方应设专人负责监护。

3.3.4 在工作井内电缆应合理排列、布置走向,便于今后电缆的更换

和增加,入排管前电缆表面宜涂中性润滑油,便于牵引敷设。

3.3.5 在工作井中,电缆支撑的间距不得超过0.8m,否则应采取措施

增设固定位置,并应将电缆在支架上加以固定。

3.3.6 电缆就位后,应在管口两端、井内、终端等位置的电缆上绑扎

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电缆型号、规格及起止点,标志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3.3.7 电缆敷设后,对管口两端、井口、终端应进行封堵。 3.4 电缆沟敷设

3.4.1 电缆应排列整齐、走向合理,不宜交叉。

3.4.2 电缆敷设时,电缆所受牵引力、侧压力和弯曲半径应符合规程

规定。

3.4.3 敷设前,进沟口处应设置有适当的导向滑轮,直沟段每隔2.5-3

米应设置一个直线滑轮,转弯处应装有转弯滑轮,保护管口应套有光滑的喇叭管;在电缆牵引头、电缆盘、牵引机、过路管口、转弯处以及可能造成电缆损伤的地方应设专人负责监护。 3.4.4 在下列地方应将电缆加以固定:

1)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 2)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 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米处。

3.4.5 电缆预留应按设计要求实施。

3.4.6 电缆就位后,应在终端、接头、转弯处和直线段每隔50~100

米位置的电缆上绑扎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电缆型号、规格及起止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

3.5 电缆登杆引上敷设

3.5.1 电缆登杆应设置电缆终端支架、避雷器及接地引下线。 3.5.2 电缆支架位置按设计施工图并满足各相导体对地面安全距离。 3.5.3 电缆出地面部分套有一定强度的保护管,保护管内径不小于电

缆外径的1.5倍,且出土高度不少于2米,入土不少于100mm。 3.5.4 电缆保护管在杆(塔)固定点不少于2处。 3.5.5 电缆出土前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3.5.6 电缆保护管外的电缆引上部分在杆(塔)的固定点间的距离不

大于1.5米。固定管卡与电缆之间应垫橡胶垫。 3.5.7 保护管上口应做好密封处理。 3.5.8 金属保护管应良好接地。 3.6 电缆架空敷设 3.6.1 钢绞线及电杆检查:

1)钢绞线无锈蚀、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钢绞线应满足荷载要求,并全线良好接地,在终端和转角处 需打拉线或顶杆。

3.6.2 架空电缆悬挂点或固定点:

1)全塑型水平距离不大于0.4米,垂直距离不大于1米。 2)全塑型以外的水平距离不大于0.8米,垂直距离不大于0.5 米。

3.6.3 架空电缆与公路、铁路、架空线路交叉跨越时,应符合下表的

规定:

交叉设施 铁路 公路 电车路 弱电流线路 电力线路 河道 索道 最小允许距离(m) 7.5 6 3/9 1 1/2/3/4/5 6/1 1 备注 — — 至承力索或接触线/至路面 — 电压(KV)1以下/6~10/35~110/154~220/330 五年一遇洪水位/至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船桅顶 — 3.6.4 架空电缆的金属护套、铠装及悬吊线均应有良好的接地。杆塔

和配套金具均应进行设计,应满足规程及强度要求。 3.6.5 架空敷设的电缆不宜设置电缆接头。

四、电缆终端制作及安装

4.1 施工准备

4.1.1 电缆附件的安装说明书、出厂试验报告等技术资料齐全,电缆

附件完好。

4.1.2 电缆绝缘检查良好,附件型号、规格、电压等级符合设计,与

电缆一致。

4.1.3 电缆终端和接头应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机械保护等措施。

尚应有改善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有效措施,并应确保外绝缘相间和对地距离。

4.1.4 施工工艺符合厂商说明和技术规范:

1)剥切电缆时不应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 2)护套断口要均匀整齐,不得有尖角及快口。

3)接地线锡焊要牢固、平整无毛刺,锡焊过程注意控制好温度、 时间,防止损伤主体绝缘。

4)热缩管热缩要均匀无气泡、无炭化痕迹。

5)绝缘镜面处理后直径应注意工艺过盈配合要求,绝缘表面处 理应光洁、对称。

6)增绕半导电带的尺寸、直径应符合工艺要求。

7)预制件定位前应将电缆表面清洁干净,并均匀涂抹硅脂。 8)相色带绕包应统一、规范,线路铭牌应挂在终端接头的明显 处。

4.1.5 电缆线芯连接金具应采用符合标准的连接管和线鼻子,其内径

与电缆线芯匹配,间隙不应过大。线鼻子压接应从上至下逐步压接,并确保连接管和线鼻子表面光滑、干净。 4.2 终端头制作及安装

电缆中间接头两侧电缆的金属屏蔽层(或金属套)、铠装层应分别连接良好,不得中断,跨接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电缆截面 16及以下 16及以上~120 150及以上 接地线截面 与线芯截面相同 16 25 1)电缆终端接头金属屏蔽层的接地线应压鼻子后与地网连接可 靠,接地线截面也不应小于上表的规定。

2)直埋电缆接头的金属外壳及电缆的金属护层应做防腐处理,直

埋接头应安装保护盒。

3)电缆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金属保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 绝缘;电缆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下时,接地线应直接接地;接地 点在互感器以上时,接地线应穿过互感器接地。

五、接地施工

5.1 接地装置

5.1.1 接地网敷设(接地极、接地扁铁的间距、埋深等)应符合设计

和规范要求。

5.1.2 接地线的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体的连接采用搭接焊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扁钢的搭接长度应为其宽度的2倍,四面施焊。 2)圆钢的搭接长度应为其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搭接长度应为圆钢直径的6倍。 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 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 (或角钢)焊接,并做防腐处理。

5.1.3 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要求。 5.2 电缆终端接地线

5.2.1 终端头、中间头的接地线应与接地网引上线相连接,电缆铠装

层和屏蔽层应分别引出接地线,并宜采用焊接方式。

5.2.2 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其截面应不小于下表规

定:

电缆截面 16及以下 16及以上~120 150及以上 接地线截面 与线芯截面相同 16 25 六、电缆线路保护

6.1 电缆防火、防水

6.1.1 非阻燃电缆用于明敷时,可采用电缆上绕包防火包带。 6.1.2 电缆接头两侧各2-3米和该范围内临*行敷设其它电缆涂刷

厚度不小于1mm的防火涂料,阻止燃烧。

6.1.3 采用防火隔墙和柜底部封堵,其防火隔板厚度不宜小于10mm。 6.1.4 穿墙电缆孔洞应做到双面封堵,封堵密实牢固。 6.2 电缆线路标识、标志 6.2.1 相色带

电缆终端、中间接头处应绕包相色带:长度100mm,相色标应与系统的相位一致。 6.2.2 电缆头标识牌

电缆线路终端应悬挂终端电缆头标识牌,高度于终端头下端。 6.2.3 回路标识牌

装设于电缆管两端,人孔及工作井,电缆沟转弯处、电缆分支

处。 6.2.4 电缆标志桩

高出地面200mm。电缆通道为直线段时,标志桩每隔50~100米均匀埋设,在转角处应与转角方向一致的箭头符号标示,每处转角处埋设1块。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米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星啊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6.2.5 电缆标志板

与地面保持水平,电缆通道为直线段时,标志板每隔50~100米均匀埋设;在转角处应与转角方向一直的箭头符号标示,每处转角处埋设1块。

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防腐并固定牢固可靠。

各标识装置尺寸大小、制作材料应符合省公司和设计的统一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