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

2022-01-12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中等职业学校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研究与开发报告

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现状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民族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及其旅游经济思想的指导下,旅游业迅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1998年,我国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位居世界第六位,旅游外汇收入居世界第七位,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9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2391亿元人民币,已成为亚洲旅游大国。旅游教育事业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而迅猛崛起,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已成为我国旅游行业初中级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重要的培养基地。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前景看好。但是,由于旅游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旅游教育更是近二十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问题不少,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 1. 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旅游业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来我国旅游观光的外国旅游者越来越多,国内的旅游需求也大为增加。

我国国内旅游发展数据

序 号 1 2 3 4 5 6 年 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旅 游 人 次 /亿 3.0 3.3 3.5 4.5 6.29 6.39 续表 序 号 7 8 9 年 份 1997 1998 1999 旅 游 人 次 /亿 6.44 6.94 7.19 资料来源:1992年—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 我国国际旅游发展数据

年 份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百万美元 617 1 250 2 218 8 730 10 200 12 070 12 602 14 099 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千人 5 702 17 933 27 462 46 387 51 128 57 588 63 478 72 796 资料来源:1990年—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

我国出境旅游发展数据

年 份 1993 1994 1995 1997 1998 1999 总人数/千人 3 740 3 733 4 520 5 324 8 425 9 232 因私出境人数/千人 1 466 1 642 2 053 2 439 3 190 4 266 旅行社组团出境人数/千人 723 1 098 1 259 1 431 1 810 2 496 资料来源:1990年—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 从以上数据和调查情况看,我国入境旅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内旅游进一步升温,特别是出现了春节、五一、国庆期间的旅游黄金周,促进了我国假日旅游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拓展了相关各产业的消费市场,表现了旅游业这一新经济增长点的旺盛的生命力和关联带动作用。1998年,我国旅游收入已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32%。

2. 旅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前所未有地重视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我国的国内旅游人次翻了一番多,1999年比1991年增长了131%,而出境旅游人次也是大幅增加,1998年比1993年增加了125%。从几个长假所表现出来的“旅游热”看,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作为能提升我国百姓大众生活质量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被人们所普遍接受。专家认为,从产业的角度来说,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已由“经济功能阶段”发展到“经济功能为主,多种功能共同发挥的阶段”;从市场发育的角度来说,已发展到“大众化的旅游阶段”。由此,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从观念上、政策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当发展出境旅游”

是新时期政府发展旅游业的重点。旅游业对经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对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所起的作用,已被政府充分认识。据统计,在我国有22个省市将把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国家旅游局为2010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所确定的指标是:来华旅游入境人数达到7 10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到380亿至430 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0亿至2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万亿至1.05万亿元人民币;全国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3万亿至1.4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望提高到8%,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3. 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旅游企业迅速增长

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已迈入“大众化旅游”阶段,大众对旅游的需求已趋于多样化、质量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各类旅游企业迅猛发展。仅以旅行社为例,其发展即可窥一斑。

我国旅行社发展数据

序 号 1 2 3 4 5 6 7 年 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8 1999 旅行社数量(家) 1 561 2 592 3 238 4 382 3 826 6 300 7 350 资料来源:1992年—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 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拥有旅行社的数量并不为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旅行社数量将继续增加。

1996年中国和西方主要旅游业国家人均旅行社数比较表 国 家 中 国 美 国 日 本 德 国 法 国 英 国 意大利 西班牙 旅行社数 4 300 42 000 13 500 10 000 3 800 2 700 5 400 4 800 人口数/亿人 12.00 2.61 1.25 0.81 0.58 0.58 0.57 0.39 占有率/万人/个 27.91 0.62 0.93 0.81 1.53 2.15 1.06 0.81 资料来源:1998年2期 《旅游学刊》 同样,旅游饭店、旅游商店、旅游交通、景区景点、博物馆、纪念馆等企业也在不断地增长。

4. 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决定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20世纪80年代,我国旅游业的贡献主要在于外汇创收和平衡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旅游已经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年 份 1993 1994 1995 国内生产总值/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34 634 46 579 58 478 亿元 1 134 1 655 2 098 比重/% 3.27 3.54 3.59

1996 1997 1998 67 885 74 772 79 553 2 487 3 112 3 439 3.66 4.16 4.32 资料来源:魏小安等著《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 根据国家旅游局制订的发展规划,到2010 年,旅游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总收入将达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8%,而这意味着在今后的10年中,我国的旅游产业要翻两番。依据这一规划目标发展,到2010年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720万人,间接就业将达到3 600万人。目前,我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仅为180万,间接就业人数是900万,这与2010年规划目标相距甚远。 以旅行社为例,1999年我国已有旅行社7 350家,旅行社从业人员只有125 559人,与7.19亿的国内旅游人次相比,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少,导致了旅行社服务质量不高,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游客投诉不断,使旅游成了消费者投诉的热点。这直接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形象,给正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带来了阴影。

通过以上对我国20年旅游业的发展回顾,对未来10年的旅游业发展趋势展望,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必定需要大量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

(二)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办学现状分析 1.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培养旅游行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1978 年,我国诞生了第一所旅游中等职业学校,从此,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目前,我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专门的旅游中等职业学校。

全国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

年份

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所 在校人数/人

1996 1997 1998 1999 679 744 722 978 178 441 192 938 201 060 222 388 资料来源:1997年—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 课题组在半年的时间里,对浙江、江苏、陕西、云南、海南等省的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查。我们发现,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举办学校较多,专业名称不一,在校人数众多,办学渠道多样,学校分布合理。部分学校与旅游企业密切,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吻合,使学生实习、毕业生就业、专业设置等方面有许多优势。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很强的新兴产业,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它所需要的是大量的具有文化、有技术、懂管理的初中级服务和管理人员,这样一支庞大的劳动技术大军,只有靠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来培养和提供,据我们统计,接受中等旅游教育的人数占受旅游教育人数的80.5%。

2. 旅游工作的职业特点和市场的需求,使得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

旅游工作尤其是导游员的工作是一个“走四方”的流动性极强的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特殊行业。由于旅游职业的特点,其从业人员的年龄相对其他行业要求要严,因此,旅游从业人员中年轻人占有较大的比例。1998年底,我们对浙江省的350位导游员进行了调查,从事导游工作8年以下的为253人,占70.28%,10 年以上的97人,占26.94%,20年以上的仅有10人,只占2.78%。可看出,年轻人更适合导游工作,这也表明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年限较短。

课题组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中

表明,毕业生文化基础扎实,职业意识较好,动手能力过硬,岗位适应能力较强,受到旅游企业的普遍欢迎。 3.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该专业的迅猛发展势头,是适应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但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个量的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该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专业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清晰

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在该专业定位上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偏高”。把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完全定位于旅游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我们认为,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外语基础,以及三年的在校时间,要培养出中高级管理人才是不切实际的;二是“偏杂”。据我们调查,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里,专业设置内涵不清,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严重地存在着。这从专业名称就可看出来,饭店服务与导游专业、礼仪与导游专业、导游与烹饪专业、旅游服务与导游专业,等等。三年的时间里,既学导游,又学饭店服务;既学礼仪,又学导游;甚至把缺少必备内在联系的烹饪与导游很牵强附会地合成一个专业。这种做法的初衷是让学生多学一点,多掌握一门技巧,以便就业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然而,事实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夹生饭”,不能达到“专”的要求,违背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我们认为,它恰恰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忌。 (2) 课程设置不规范,教学内容较陈旧

由于举办该专业的学校数量众多,主办单位不一,办学历史较短,

使得在课程设置上随意性较大,主干课程不突出。例如,有些学校因人设课,因教材设课,而不是按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更不是按市场的需求来制定教学方案和设置课程。

旅游业是我国与国际接轨最早的行业,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旅游业的服务规范、管理方法、经营理念随时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旅游教育中的知识更新相对其他教育形式而言变化更快。教育部针对这些问题在“八五”期间曾建设了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类两个专业的教育部规划教材,对规范该旅游类专业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办学的条块分割,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使得大部分学校各行其是,教学内容的编排不能体现行业先进的知识内容。

调查中发现,某些学校为了吸引生源,课程名称盲目地追求时髦,影响了教学计划的整体性和主干课程的完整。 (3) 教材建设滞后,没有全国性的教学基本要求

分析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我们发现,教材的建设已严重滞后。由于没有全国性的教学基本要求,本专业的中专、职高、技校只能分别采用自编的教材,或选用非本专业教材。由于教材编写的各自为政,使得许多专业术语的表述不一,使得教材的内容更新缓慢,使得学生在某些知识、技能的应用上出现所学知识与现实不符。

教学基本要求是根据专业课程设置,以纲要的形式编写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畴、教学顺序、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的基本要求。而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该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只是对教学目的、任务、内容的说明,对教学方法、参考资料、课外实践等方面的要求和建议欠

缺,未能起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目的。

(4) 实践教学环节不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理想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认为可有可无,与文化基础课相比,实践教学目的不明,措施不落实,缺少时间保证。二是实验设施不齐全,实习基地不巩固。有些学校没有必备的实验室,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培养受到影响。三是实习目的和方法亟待改进,有的学校把学生作为劳动力提供给旅游企业使用,有些学校采用放任自流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实习,缺乏必要的实习指导。 (5) 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分析现今旅游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师资来源,其途径主要有三:一是非旅游专业毕业的教师,主要承担公共课和基础课,也有些转教专业课程;二是旅游专业毕业的教师,主要承担部分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是本校毕业后留校担任教师的。由于没有专门培养旅游类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高等院校,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课教师普遍存在年龄较轻、学历较低、改行较多等问题。

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因素,名师出高徒,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一) 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整体教学改革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深入研究21世纪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层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要求,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遵循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为社会培养合

格的中、初级旅游行业管理者和劳动者。

(二) 教学改革的政策依据

教学改革的政策依据是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等文件的有关精神,全面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举办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若干年后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力图使教改思路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

(三) 教学改革的思路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也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人才培养从目标、规格到方法、途径都将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通过较长时间的调研,我们较清楚地认识到该专业在办学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首先要转变原有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观念,观念的转变是抓好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工作的先导。传统的教育观念侧重于培养学生如何去理解和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作为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面对新的形势,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第一线的生产者和管理者,原有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滞后,不利于培养社会所承认和市场所需要实用型的人才。因此,在教改中,我们必须分析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对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然后怎样去培养这样的人才。

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从职业岗位群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特点重点考虑理论知识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有机统一。既保证中等教育所必需的知识理论要求,又突出旅游职业教育的特点,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教改:

1. 突出培养目标的应用性

我们把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导游和旅游基层管理人员。强调了培养的是第一线的生产者和管理者,这是依据我们设定的职业岗位群和旅游行业的特点。培养目标应用性的直接效应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一旦毕业能很快找到岗位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岗位。

2. 突出课程设置的双重性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旅游初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课程设置中占有较大比重。在保证中等教育学历层次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充分重视旅游职业技能训练,实施学历证书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3.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不断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建立新的科学可行的教学内容体系,来改变以往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代之以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按照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践课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则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课程建设中,要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构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重视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养成。根据行业结构和职业岗位发展变化的情况,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学校自身的优势,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其中主干课程为:旅游概论、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模拟导游、旅行社业务、中国民族民俗、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习。

4. 突出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多样性

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习惯了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课程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也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为了体现当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我们开设了文化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等。在教学形式上提倡模块教学(以培养知识能力为本,组成若干知识模块进行教学)、情景教学(模拟工作实践中的真实环境进行教学)、案例教学(以实际工作中的重要、典型、常见的例子来充实教学内容)、电化教学(利用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等电教设施进行的辅助教学)等方法和手段。

5. 突出教学硬件的专业性

为了保证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规范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同时,必须强调教学硬件有一定的专业性,首先应具备一定数量、质量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理论,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在

专业设置标准中我们提出了建立模拟导游实验室。再次,要配备必要的专业教学音像资料和与专业有关的报刊和学术刊物。教学硬件的专业性是职业学校的性质决定的,要充分重视。

三、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制定的思路与原则 (一) 制定课程设置的思路

制定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第八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由此可见,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的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注重能力的培养。它的培养目标是与旅游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旅游行业劳动者和管理者。

(二) 制定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1. 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应设置必要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等。 2. 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制定专业课程设置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

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使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3. 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以职业岗位规范和职业能力的需要为依据,通过对相应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构成的分析,明确、具体地规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合理设置课程。课程结构分为:文化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4. 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贯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确定教学内容。

5. 处理好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基础理论教学应满足专业(技术)课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应突出职业岗位的要求,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要把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岗位上进行综合技能训练。

6. 处理好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考试课程的关系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法的要求,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实行“双证制”,即在毕业时,既要取得毕业证书,又要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必须同时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7. 贯彻产教结合原则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适应

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立业、创业的本领。 8. 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原则规定的同时,学校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本地实际,自主确定实施性教学方案,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即使在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也可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或在执行同一教学方案中,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