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对幼儿园的感想
提起幼儿教师,在很多人看来,不就是蹦蹦跳跳哄孩子开心玩乐的阿姨么,社会普遍的认识就是她们的工作要求低,谁都能干,而且轻松又惬意。其实不然,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是琐碎辛苦的,同时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因为她们面对的是一群正在生长发育调皮捣蛋的孩子。
幼师对幼儿园的感想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这个学期已结束了。看小朋友们一天天的懂事,一天天地在长大,心里总是乐滋滋的,和他们在一起真的很开心,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一般,和他们在一起尽情的玩耍,任何烦恼都被这爽朗的笑声冲到云外去。这或许就是孩子那颗天真无暇的童心所具有的魔力!这让我感触最深,有时甚至想:我不仅是在教育他们,其实我也在受他们的影响。真正的生活在他们当中,才使我深刻的体会到成为他们老师的那份自豪感。
人的一生中,短短几十年,而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是最大的,可以说,关系到人的一生。\"师者之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工作的\"园丁\",必须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范,才不会失其本来之意义。为人师表,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学生的健康成长。幼儿作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责任是极其重大的。
选择幼师,是我的梦想,站在教育的讲台,是我的追求,短短两年的教育生涯中,让我明白了很多很多,在教育工作中,让我学习到了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虽然,站在教育的讲台上,感到工作压力之大,工作之累,讲好每一堂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课前的备课,课前的设想深思等等。但每当想到孩子们那天真的笑容以
及未来的希望,一切都是值得。
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很多只是看到了表面,对工作者都加以了误解,大多数人都认为,幼儿园的工作是最好做的,每一个人都会做,一般的人都能做得到,做幼儿老师并非难事,只不过是带一下小朋友,没有什么的。但是,我要在这里告诉各位,你们只答对了一半,幼儿的健康成长,背后有老师付出的心血,又谁知呢?人生就像一盘棋,如何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下棋第一步,最为关键。
\"三岁定八十\"可想而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虽然自古以来,也有\"万事开头难\"的说法,但是作为一名幼儿,在这一个时期中,模仿能力是非常的强,让人望之惊叹,学什么都很容易上手,作为这一个阶段的幼儿来说,天真无忧无虑,在对任意事物之中,都是充满了好奇感,充满了奇思妙想,所以接受能力当然是最强的时期,而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幼儿的今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必须先做好自身的模范作用,在与幼儿接触时,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使幼儿有一个好榜样。
如何去带好幼儿一直是我们作为幼儿老师研究与讨论的话题,俗话说:\"世界上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全方位的发展,作为教师必须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设计适合幼儿需要的各类科学游戏活动。
幼师对幼儿园的感想 就教师而言,他们的职业感受对他们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工作态度和职业行为都有直接的影响,因而对幼儿园和幼儿教育的管理者来说,了解教师的职业感受及其形成的原因,努力增强其积极正向的感受,降低其消极体验,显得至关重要。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感受现状
教师的职业感受可以从职业幸福感和职业倦怠感两个角度来考查。前者是指教师在所从事的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后者是指教师因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表现出的对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它们分别从正、负两个角度反映人的职业感受。
北师大的梁慧娟,南师大的张玉敏、束从敏三位研究生,分别采用问卷调查、网络资料分析和访谈等方法,对北京、上海、安徽等地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感受进行了调查。尽管调查对象处于不同地区;调查的具体内容不同;方法也不一样,但三份研究报告反映的情况极为相似,揭示的问题也非常一致。
(1)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国外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感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业的从业者身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自然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危害个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更会影响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为“最终的牺牲者”。①因此,近年来,国际范围内,人们在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在我国,“职业倦怠”一词近两年才开始出现在研究者的笔端,但在职场中这一现象已非罕见。不时出现的教师失范行为,职业倦怠往往是主要原因之一。
北师大的梁慧娟硕士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公办、民办、集体办园、企事业办园、体改试点园等)的447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中有%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基本无倦怠的教师占%。该研究还发现,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生理心理方面。这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的被调查者感觉自己经常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的人总在担心出事故;65%的人反映自己常感烦躁,常希望能一个人安安静静呆一会儿。
2. 个人生活方面。%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占据了自己很多原本应该享有的闲暇时间;%的人感到自己在家里的脾气开始变坏;%的人常常为一点小事对孩子和家人发火。
3. 工作方面。%的被调查者反映自己上班时常常盼望着下班,以便找地方放松一下,以缓解工作带来的紧张情绪;%的人表示下班后根本不愿再提工作上的事;%的受试表示不时有离职的念头;%的受试后悔当初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部分人甚至表示,只要能找到一份待遇还可以的工作就想改行。
总之,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幼儿教师的职业态度和从业体验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职业倦怠已经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而疲惫感和对事故的担忧,更是成为困扰所有幼儿教师(85%以上,包括“基本无倦怠”的教师)的突出问题。
可能有人对这类研究不认同,怀疑问卷题目起到了诱导教师发泄不良情绪的作用。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通过收集教师在网上匿名自由发表的意见,从中了解其工作感受的研究。由于网上匿名发帖使人有一种心理安全感,能够说出平时所不敢说或不便说的困惑和烦恼,故可以认为它能够反映教师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南师大张玉敏硕士截取了上海学前教育网06论坛XX年11月1日至XX年11月1日上所发的有效帖子616份,对其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其中有426份涉及工作负担
过重的问题,占%;直接倾诉自己身心疲惫的有304份,占%。
由此可见,两个研究的结论基本是一致的,它们相互印证。
如果还有人对这类研究有怀疑,认为自由发表的意见同样会受前面人的消极情绪的影响。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个从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方面进行的研究。
(二)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南师大束从敏硕士综合使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调查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及成因。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安徽某地90名幼儿园教师,其中公办园59人、企事业办园8人、民办园23人。调查结果显示:%的教师在工作中只能偶尔体验到幸福。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的三个研究都表明,幼儿教师的从业体验已不容乐观。
二、影响幼儿教师职业感受的因素
束从敏的研究显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体验主要来自:领导的支持与肯定(%)、幼儿的天真无暇(%)、家长的支持和肯定(%)、工作中常能获得成功(%)。而职业幸福感失落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家长的不理解(%)、工作没有安全感和稳定感(%)、工作机械繁琐(%)。
梁慧娟的研究表明:在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几类因素中,组织管理因素最为重要,其次是社会因素,职业因素、个人因素再次。(见下表)
各因素对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变量
组织管理因素
社会因素
职业因素
个人因素
总因果效应系数
由于题目和篇幅的限制,这里仅对与幼儿园管理关系最为直接而密切的组织管理因素进行探讨。
这里的组织管理因素是指个体所在组织和管理方面的特征,包括职业角色定位、工作量、知情权与决策参与权、待遇与专业发展机会、组织为工作人员提供的社会性支持等。
从职业倦怠研究兴起之初,个体所在组织的特征和管理特征就一直倍受关注。因为研究者发现,导致从业人员职业倦怠之首要因素——压力,往往直接来源于组织和管理。梁慧娟的研究也显示:与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相比,组织管理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最大(见表1)。
1.知情权与决策参与权。
众多研究多发现,知情权与决策参与权会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感受。国外的一项研
究表明,在与学校有关的各项因素中,是否给予教师参与决策的机会与其职业倦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梁慧娟的研究也发现,教师拥有“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可以明显防止或减轻职业倦怠,因为它给教师一种“主人翁”的感受。
2.专业发展机会。
专业发展机会与教师的职业态度有密切的关系。Farbe(1991)指出,教师在学校获得的专业发展少,是导致其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梁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在组织因素中,专业发展机会对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最大。教师享有的专业发展机会越多,其职业倦怠感相应就越低。道理很简单:一方面,它使老师感到自己在所在专业领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使教师感到组织和管理者的期望和重视,而这一点,恰恰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第一位因素(束从敏)。
3.工作量。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工作任务繁重,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紧,班额过大,文案工作过多,任务超出教师的能力和范围等,都会给教师造成过大的工作压力,形成“角色超载”现象。角色超载可能引发两种反应:①质量下降或根本不完成工作。这常常导致教师的焦虑和低自尊。②尽力去满足“角色”的要求。但可能会造成教师缺乏休息时间,身心疲惫,出现家庭问题(无暇关注家人所致)。无论哪种反映,都会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③梁慧娟的研究也发现同样情况。而在张玉敏对网贴的分析中,这一点看得更为清晰。
4.角色定位。
很多研究指出,职业角色混乱及角色冲突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所谓职业角色
混乱,是指从业者不清楚自己的责任、权利、目标、地位和应尽的义务。这种现象往往是因其所在组织未能对其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或者未能按规定操作而造成的。而角色冲突常常发生在从业者感到组织所提出的要求前后不一、相互矛盾或不恰当的时候。萨顿(Sutton,1984)指出,以下情况最容易导致教师的角色冲突:①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但却不允许教师使用最好的教育方法和课程资源;②要求教师负责班级的工作,但却不给他们相应的权力;③经常要求教师做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梁慧娟的研究也发现同样情况。而张玉敏发现,上海学前教育网上,不少老师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产生了极大的疑虑:“我们现在到底在忙碌些什么呢,可能更多的是笔头工作,得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得完成上级部门的许多的任务。可是这些形式上的、繁重的工作到底对孩子有多少帮助呢?”甚至不少教师发出“幼儿园到底是为了什么?”“幼儿教师到底是干什么的?”这样的疑问。这起码反映了目前幼儿教师角色的定位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混乱,而这种混乱又与一定的社会因素——社会变化带来的新要求与高期望相关。
可以说,所有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都看到了社会变化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者一致认为,近几十年来,社会变迁及其所导致的教育改革不断对教师职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这固然为他们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但同时,这些要求和期望也给教师造成愈来愈大的压力(Mark A. Smylie,1999)⑤。而“职业倦怠”恰恰就是从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过大的工作压力而导致的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5.社会性支持。
许多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的缺乏与其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高相关。④Eisner(1985)指出,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相比,教师很少有时间与家人、朋友进行轻松的交谈;即便在同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助和合作行为也少得可怜(Goodlad,1984)。以至于有人说,教师职业实际上往往是一项“孤独的职业”。
教师职业的孤独还表现在往往缺乏公众的认可与尊重。国外不少研究发现,公众对于教师职业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 Farber(1991)指出,那些从未当过教师的人根本无法理解教师职业,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看法通常是:当个教师很容易;教师有暑假;教师付出很少却得到很多……“学生、家长、管理者和社会都没有把教师当作专业人员来给予他们必要的尊重”;“教师失败时常常遭到责骂,取得成功时却得不到任何的奖励”。⑥
社会性支持的缺乏,也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三位研究生的调查都直接或间接地证明了这一点。
6.待遇。
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待遇较低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者(Farber,1991)指出,尽管教师的待遇在近年来不断得到提高,但与其他职业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师也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长期望和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不相称,这使教师感到不平衡。从梁的研究结果来看,待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这里的待遇,固然指“工资与福利”,也包括社会声誉等精神方面的“报酬”。
三、对管理者的建议
幼儿园教师是幼教事业的耕耘者,是各项工作的主力。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理解他们,帮助他们,不仅是管理者的职责,是管理者一贯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精神的具体体现,而且,最终也是帮助管理者自己。
三份研究报告都表明,组织管理是影响教师职业体验和形成教师职业态度的重要因素。同时,报告也揭示了当前幼儿园组织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专制、外行、形式化管理以
及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不切实际、不讲实效。正是管理中的这些问题,导致和加剧了教师的消极职业体验:正如张玉敏在论文中谈到的:教师们有关身体疲劳的话题,基本是与工作量结合在一起谈的;而工作量又往往和工作没有价值,看不到成效结合在一起的:为应付各种“检查”、“验收”和“科研”,加大了工作量,引发身体疲劳;劳而无效、劳而无功的感觉又引发了心理疲劳。身心影响相互浸染,相互加剧,又无力解脱,更反向加强了教师的消极感受,使之成为倦怠的一群。
笔者认为,上述研究发现特别值得我们幼儿教育的各级管理者深思。
走出形式主义、少搞“政绩工程”,对于中国的管理者,包括幼儿教育的管理者来说,可能是件很难的事,因为它们都是中国的“面子文化”的产物。一说到文化,我们都有一种无奈感,因为它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改造它自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但有些事显然又是现在就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到的——当然,前提是愿意做。
1、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建立园内的民主生活机制
幼儿园应建立起民主生活的制度和机制,保障教师对园内重要事情的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被重视和被尊重的感觉,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工作的内动力和积极性。这样,幼儿园的整体凝聚力将会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士气也会始终保持在高昂的状态,工作效率也必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2、合理安排幼儿教师的工作量,明确其工作职责和任务
任务明确不仅有利于避免教师职业角色的混乱,避免其职业倦怠,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因此,幼儿园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讲求实效,充
分考虑教师的职责范畴、能力和符合劳动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量,为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育教育好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作为一位管理者一定要清楚幼儿园最基本、最根本的任务是什么,不要让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事搅乱了自己的阵脚。对于一些临时或紧急的任务,也应与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争取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做好与其他任务的协调工作。如果一个幼儿园经常需要教师加班加点,园长就需要思考一下自己的管理是否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如果一个地区的幼儿园经常需要突击、需要园长和教师没日没夜地工作,这个地区的幼教管理人员也需要检讨一下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太过形式主义。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管理人员要做“换位思考”,如果有可能,实际换位体验一下可能更为有效。
当前,教师们普遍感到不满的,不单纯是工作量的增加,更是“劳而无效”,比如,一些不必要的文案工作,如抄写教案。如果一位教师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选择某一设计好的活动方案作为自己的“教案”。此时,与其让她逐字逐句地把这个方案抄写下来,不如复印下来,省下时间去写选择这个方案的考虑、对自己班实施该方案可能出现的情况的估计、需要调整的地方等,或者记录下方案实施情况并对其进行反思。这样的改变或许并没有减少工作的量,但如果教师感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益,也就不会感到厌倦了。
3、 努力实现幼儿园班级“师幼比例”的合理化
大量研究证明,“师生比例”与教育质量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相关,比例不当使教师无法照顾到班上的每一个孩子,由此给幼儿安全带来了相当大的隐患,也给教师造成了心理压力。因此,幼教行政部门应狠抓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务必要从制度和管理上首先保证师幼比例的合理化。
不少幼儿园工作人员与幼儿的比例从整体来看是符合国家规定的,但园内人员安排不
科学,“脱产人员”(不在班级第一线的人,如“中层干部”、“教辅人员”、“教研人员”等)过多,而直接负责保育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与儿童的比例过高。不少国家的有关法规,明确使用“儿童活动时,教师与儿童的比例不得超过1比若干”(常见的是1比13左右)这样的表述方式。这样的表述,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办园思想,从制度上杜绝了幼儿园人浮于事的情况,保障了儿童、也保障了教师的基本权利。今后,我国关于“师幼比例”的有关文件,也应该采用这样的表述方式。
4、给幼儿教师合理的“回报”,争取社会支持
“回报不足”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所谓“合理回报”,不仅包括合理的酬金,也涉及尊重、权利和支持等内在回报方式。三位硕士的研究都发现,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回报”的重要方面在于对其能力和自身发展的肯定,在于给他们以专业发展的机会,在于使其获得胜任感和成功感。因此,在保证工资待遇水平与教师付出相当的情况,注意以各种内在的方式(如肯定、赞许、提供进修机会等)对幼儿教师进行回报,能更有效帮助教师避免职业倦怠。
同时,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联系,一方面争取社会对幼教、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帮助老师走出孤独,走进更广阔的世界,开阔视野,获得更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
5、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校园意外伤害
梁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幼儿教师(也包括园长)对幼儿安全问题已经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校园伤害及其随后的消极影响已经让老师们战战兢兢,工作时不敢放手(甚至正常的体育活动也不敢开展),下班后心弦也无法放松。保护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当然是直接和孩
子们接触的教师们的第一职责,但幼儿园管理者首先要有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教师的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如房屋、器械要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人员的配备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不能因为省钱、照顾关系等原因聘用不合适的人。
有些幼儿园考虑安全问题不是从儿童出发,而是从财物出发,为了防止财物被盗,无论几层楼一律用铁网网住。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一旦有火灾、地震、歹徒闯入等突发事件,救援人员根本无法工作!最近,各种幼儿园意外伤害的事常有发生:有精神病的幼儿园门卫砍死砍伤多名幼儿和教师!歹徒闯进幼儿园以孩子作人质向社会讨价!房屋、围墙倒塌砸死砸伤儿童!食物中毒、交通事故……一件件触目惊心!这些意外事件难道完全都是意外吗?都是不可防范的吗?如果不聘有精神病的人在园工作、如果门卫认真负责地守好大门、如果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改造危房围墙、如果采购不拿回扣、厨师责任心强、如果接送孩子的车不超载而且老师把孩子交到家长手中、如果审批部门各司其职严格把好新开办幼儿园的准入关、如果幼儿园师生比合理……这一切或许就不会发生,起码不会像今天这样频频发生!
当然,即使上面的如果都做到了,也难保一件意外伤害都不发生。因此,幼儿园管理人员要有忧患意识,一方面积极防范,把各种伤害事件堵在门外;另一方面,要为万一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善后准备,为每个入园的孩子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聘请法律顾问等都是幼儿园保护自己、减轻意外伤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的有力措施。
职业感受是从业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观感觉和体验。增强教师积极的职业体验,是幼儿园园长和各级幼教管理人员应该放在心上的一件大事。
幼师对幼儿园的感想 老师是妈妈,呵护着孩子成长。
老师是伙伴,陪伴着孩子游戏。
老师是先生,教育者孩子思想。
让我们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共创一片新天地。
宝宝进园会哭闹,老师妈妈出高招儿
今年进来几个插班生,有几个宝宝以前没有上过幼儿园,所以刚进来的时候会哭闹。她们会死死拽住家长们的脖子不肯呆在幼儿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有哭闹现象是非常正常的。在家里做惯了小皇帝小公主,身边随时有亲人陪伴着,到了一个陌生的幼儿园,失去了在家里拥有的安全感,当然会感到害怕。所以我觉得要让宝宝不哭闹必须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时安全的。想要让他们安静或者不哭闹,必须先让他们对我产生安全感。当然在创建安全感的时候,有成功,也有失败。不过荣荣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第一招:连骗带哄换信任
刚来的荣荣是个哭包子,除了哭还是哭,以至于他说的话我都听不清楚。荣荣告诉我:“外公不见了,荣荣害怕。”荣荣的回答证实了我的猜想是对。孩子果然失去了安全感而感到害怕了。我抱着荣荣,对他说:“李老师在这里,荣荣不要怕。”同时用手轻轻地拍打着荣荣的背,让他觉得我抱着他的温暖,至少让他知道我是安全的。荣荣的哭声慢慢变小,并且告诉我,吃过中饭以后,外公会来接荣荣的。可爱的荣荣竟然会进行自我安慰了,真是可喜可贺啊。可是教室不止这一个孩子在哭,于是我一边安慰其他的孩子,一边时不时的到荣荣这边来跟他说说话。
第二招:主动交谈换信任
再我的引导下,荣荣开始坐在小椅子上玩玩具,可是会时不时的回头寻找一下我的踪迹。我看出了孩子的担忧,于是走过去对他说:“李老师坐在你旁边好吗?李老师不离开你。”荣荣微微点点头,我知道我马上就要成功了。于是我坐在荣荣身边,用手握着荣荣,让他知道我在他身边,用行动告诉他,这里是安全的,有老师的地方是安全的。这时班级又有宝宝哭闹,我想去安抚另一个宝宝,可是荣荣却不让我走。荣荣的最后一个举动让我欢喜让我忧。欢喜的是荣荣已经开始依赖我了,忧的是我总不可能只为荣荣一个人服务。于是我对他说:“李老师去给那边的小朋友擦眼泪,荣荣乖,李老师等会马上就过来。”荣荣还是不肯,我伸出小手指说:“我们拉钩勾,我马上就回来。”之后我就去给别的孩子擦眼泪。荣荣叫我了,我马上过去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在他旁边坐一会儿,履行我刚才一会儿就回来的承诺。同时跟他说说话,聊聊天,聊的都是些家常,都是孩子所熟悉的事物。
宝宝一个接一个的进到幼儿园里,哭声一段接着一段,像失去了指挥的乐团。我跟荣荣说要去给别的小朋友擦眼泪。荣荣犹豫的放开了握在他手中的我的手。我飞奔过去安抚另一个宝宝。荣荣又叫我了,没办法。为了给荣荣建立良好的安全感,我又过去了。就这样来来回回有三次左右,荣荣已经80%的相信我了。可是还差那20%,我要把那20%捕捉回来。我发现这来来回回的三次都是荣荣叫我,没有一次是我主动做完事情过去。于是这次我走过去,亲切的叫了他:“荣荣,李老师回来了,怎么样,我没骗你吧,我说我会回来就会回来的。”荣荣看见我,出奇般的笑了,
我知道我成功了,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朋友,要是全班小朋友都能像荣荣那样信任我,依赖我,我想我的工作一定会轻松许多。
二、小小儿歌用处大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们班级的三位老师都要帮他们检查鞋子穿的对不对,而且每天都有小朋友穿反鞋子,而且有的叫他们换过来之后还是反的,这让我们三位老师很纠结也很烦恼。苦思冥想到底怎么做才能彻底帮助我的宝宝们不再穿错鞋。
于是我想到了一首儿歌《鞋宝宝》,我觉得儿歌的内容很好,可是对小朋友穿鞋是否有帮助呢?于是我就这个显现分析了一下,然后用一节课的形式把这首儿歌教给孩子。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们一边把小脚并拢,一边念儿歌:
“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
穿对了,高兴头碰头,
穿反了,生气背对背。”
我让小朋友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小朋友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可是有几个小朋友还是会穿错鞋子,于是我对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会单独讲解,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宝宝们好像都很乐意。有时候,我还会叫一个小朋友来帮助老师检查小朋友的鞋子,这样做既可以让宝宝自己真正的还会穿鞋子,而且还可以帮老师的忙。慢慢的,我让之前经常穿错鞋的小朋友也来当一下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检查鞋子,彻底改变小朋友穿鞋的方式。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让我们三位老师很惊喜。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还需我们老师继续正确的引导。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老师要懂得学以致用,其实平时老师身边有很多的儿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们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效果要好的
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三、调皮孩子误会多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聪明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捣蛋的孩子得到最多的是老师严厉的批评。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这是一种天性,只是更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们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桓是我们班特别活泼可爱的孩子,小小的眼睛会咕噜噜的转,长长的睫毛,很讨人喜欢。可是他又非常喜欢在教室里奔跑,是典型的调皮大王。在与小朋友的游戏时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桓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在区域活动中,他都积极的参加,表现自己,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但是他不知道怎么正确的跟小朋友接触,他想跟小朋友做朋友是习惯用了自己的方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