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文阅读之概括类题型

现代文阅读之概括类题型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一讲

现代文阅读之概括类题型

【学习目标】

1、掌握概括类题型

2、学会概括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重点难点】

灵活运用概括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方法指导】

考点之一: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考点答题方法: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①文章标题法。

1 / 14

②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

③六要素法(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基本格式:(时间/地点)+谁+干什么+结果

考点二:写出本段的段落大意?

(1)划分段落、层次: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考点之三:这篇文章是围绕什么线索展开记叙的?

1、线索的定义:

2 / 14

是指串起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物品、事件或情感,是穿结文章全部材料、推进文章内容发展的一条坚强“纽带”,通过它我们就可以把一些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细节等有机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2、线索的类型:

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者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

3、线索的作用:

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与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怎样才能较快地找出文章的线索呢?

①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还是抒情散文),表现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再仔细阅读全文内容,是不难找出全文线索的。

3 / 14

②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线索,有的包含着线索的因素。

③有时候,文章采用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办法来显示线索。

④有时候,则用议论抒情来显示线索,这样的线索往往是某种感情。

另外,有的文章同时具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复杂记叙文多采用此法。

【例文精讲】

少 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的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4 / 14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的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时,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 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

5 / 14

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显现故事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

开端:放暑假的时候

发展:7月下旬的一天

高潮和结局:转眼到了8月底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放暑假的时候,一位勤劳的青年每天准时送报到作者家,与作者的儿子形成鲜明的对比的事。

【课堂精练】

一世荫凉

我渴望着拥有一条美丽的裙子,对于小时侯的我来说这是一种奢望。

第一次穿裙子是在十岁的夏天。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穿上那条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黑裙子是怎样难捺的喜悦,便不顾正午阳光的炽热,风儿一样穿梭于大街小巷,尽管路上没有一个人,只有狗吐着舌头无精打采地倚在墙角喘息,还有蝉的聒噪。

6 / 14

当我大汗淋漓、小脸通红地回到家时,看见母亲弯着腰在菜地里拔草,她顾不得拢一拢掉在额前的发丝——母亲精心侍弄这块菜地,指望着用它换来油盐酱醋,连同我们的书杂费用。

我只是沉浸在拥有了这条裙子的兴奋里。我没有在意母亲的责怪,更没有觉出母亲那疲惫的、佝偻着的身子是怎样的刺目,是怎样地触痛我,这是我后来想到的。

但很快的,我便没有了当初穿上裙子时的心情。因为同学们穿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裙子,一个个花枝招展,小公主似的。只有我的裙子黑乎乎的,怎么跑,怎么跳,都像个“老小人儿”,全没有了活泼的气息。同学们的眼光怪怪的,有的指手划脚,有的嗤嗤地笑,我涨红着脸,逃也似地跑回家,把裙子扔在母亲怀里,不管母亲满脸的惊愕,哭喊着要花裙子。

母亲抱着裙子的手有些发抖,黑黑的脸上就有泪水扑簌簌地往下落,裙子也被泪水浸湿了一片。我慌了,母亲从来没有哭过,它一定是生我的气了;我赶忙扑到母亲怀里,央求到:“妈,您别哭了,我再也不要花裙子了。”母亲搂着我说:“惠儿,等把这茬菜卖了,妈一定给你做条花裙子。”

那一年,由于贫困,我没能穿上花裙子。那条黑裙子,母亲把它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包袱里,宝贝似的锁了起来。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我终于有了一套又一套美丽的裙子,渐渐地就把黑裙子淡忘了,自然,还有黑裙子带给我的不愉快。

后来,我发现商店的柜台上赫然摆挂着黑色的长裙,短裙,非常引人注目;大街小巷,姑娘们身着黑色裙装居然是那么端庄,那么飘逸。我不禁对黑色偏爱起来,蓦然想起母亲为我缝制的裙子,便求母亲拿出来,母亲不解地看了我一眼,就开了锁,把它找了递给我,

7 / 14

我捧着这小小的裙子,觉得它很重很重,难道是沧桑的往事使得它如此沉重吗?

母亲说,我何尝不想让你穿得漂亮些?那时候,家里实在没有一分闲钱。给你做裙子的那块儿布是你外婆留给我的,看见它我就想起你外婆是怎样一分一厘地攒下了两块钱,买了这块布。本想你能高兴,却不料你嫌它丑。

我看着这条给过我短暂快乐、凝结着外婆的汗水、洒满着母亲泪水的裙子,感觉着它是那么亲切,我愧对母亲。由于我的无知,无端地伤害了母亲,她本想送给我一个清凉的夏天,我却不加掩饰地把母亲心中的美好掠夺得一干二净;那条裙子在母亲眼里胜过多少绫罗绸缎,她把最珍贵的东西毫不吝惜地给了我,我却幼稚地否定了它的价值。

如今,这条黑裙子挂在了我的衣橱里。看见它,我便想起了那个夏天,母亲在烈日下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情景;还有她在灯下一针一线地把母爱注入细密的针脚,为我撑起一世荫凉。

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分)

答案:

1.(3分) 无私的母爱将陪伴我终生,使我终生感恩不尽。

2.(2分) 黑裙子。

3.(3分) 因为我感受到了在这件极平常的黑裙子上,寄托着母亲无限的母爱

4.(3分)那件黑裙子。

8 / 14

因为:1,那件黑裙子是母亲当时能拿出的最好的布料;

2,那是外祖母留给母亲的纪念品;

3,它凝聚着母亲对女儿的一片深爱。

【小试牛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次吃晚饭的时候,妈妈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善良。

怀特先生时常来我们家,他是爷爷的一个老朋友。他十分可怜,因为他不能很好地说话——他口吃得厉害。

妈妈总是告诉我们五个孩子不许笑话怀特先生,我们当然也尽力按她说的去做。不过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可实在忍不住了,怀特先生怎么也说不上来话。他一个劲儿地说:“面——面——面——”我们知道他想要面包。看着他急得满头是汗,妈妈知道我们马上就要哈哈大笑了。她突然边笑边说:“孩子们,看我干了些什么?我把糖放在约翰的肉上了。”我们五个借机痛快地大笑起来。妈妈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朋友不只是对别人表达一种温情,还需要用机敏的言行来使别人免于受窘。/

妈妈还教我们热爱大自然。我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收集蚕茧。春天的时候,我看着蚕从茧里面爬出来,真是美极了。而看到它们拼命挣扎的样子,我又难过极了。它们要费多少力气呀!一天,我用一把最好的剪刀把蚕茧剪开,我想我一定做了件最有意义的事。噢,事实可是太糟了,那些蚕蛹没过多久就都死了。

9 / 14

“罗依”,妈妈对我说,“蚕蛹需要自己奋斗爬出茧,如果不这样,蛹就会死的。当然,我想人也一样,需要奋斗、努力。”/

妈妈给我的教诲真是太多了。还是孩子的时候,我就多愁善感。说实话,我羞于承认这一点。我常常为一些琐事感慨、烦恼。妈妈看到我愁眉苦脸,总是说:“别不高兴,高兴的事多得数不过来呢!”

冬天来了,下了一场好大的雪。妈妈带我出去散步。她指着一棵常青树说:“常青树多聪明!当树枝被雪压得承受不了时,就弯下来,让雪滑下去。所以,第二天早晨,它还是挺拔如初。孩子,做一棵常青树吧,承受你应该承受的,让不必要的负担溜走,我知道很多快乐在等待你。”/

1、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按“/”划分好的段落用“ —— ”画出每个段落中最能概括段落大意的句子。再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3、本文以__________为线索。

【真题演练】

父 子

萧忠民(新加坡)

半夜,201宿舍的聚会散了。应邀来的几位女同学,各人颊上带了半醉的酡红,相挽

10 / 14

而去。桌上地下,尽是残糕剩汁,果壳糖纸。同房的几位,歪倒在床上,沉浸在醉饱的酣畅里。独有陈双喜,神思恍惚,坐立不宁。

转了几圈,他走出宿舍门,立在楼廊眺望夜色里显得十分空旷的校园,心里纳闷:\"怎么回事,爹还不回?\"

上午,他从僻远的乡下赶回学校,老爹与他同路,挑一担自做的扫把,来城里卖。下午,老爹卖完扫把,赶来学校,将所得的六十元钱交给双喜。因为晚了,只好歇一晚,明日再赶路回家。同宿舍的同学都到齐了,商议着晚上聚会一次,把班上的几位女同学也请来了。双喜虽然口里赞同,但一想到爹,心里甚是尴尬:爹那身粗布衣裳,一双满是老茧的大手,黑皱的面容,更有那乡下汉子的粗俗谈吐,让女同学见了,怎好意思?没奈何,买来张电影票,把爹支出去了。愉快的聚会中间,他生怕老爹突然走回来,让他难堪。

可是,此刻聚会已散,电影也早该演完了,还不见爹回来?莫非他老人家赌气回乡下去了?

想到这儿,双喜心里打起鼓来了,连忙下去探寻。偏西的月儿被云层遮住了,校园内道路幽暗,少有行人。转了几处,向校传达室,冷饮店和俱乐部几个还亮着灯的处所打听,都没有结果,只得闷闷走了回来。到宿舍附近,偶然朝东端一望,只见垃圾站附近的一棵树下,有点红光一闪一闪,似有人在抽烟。

陈双喜疾步走过去,那黑影站起来,拍拍屁股,咳了两声。

\"啊,爹,您怎么坐在这儿?\"

11 / 14

\"这里不好吗?你们的聚会结束了?\"

老爹只淡淡的应了一句,掷掉烟头,弯腰拿起一个东西,递给双喜。\"刚才给你们屋子做了个扫把呢,你拿回去。\"原来,老爹下午来到儿子宿舍里,看到那脏乱不堪的样子,想找个扫把将屋子清扫一番,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只扫把,原来那只只剩下把柄了,就后悔自己没有带一只来。晚上看完电影后,又想起扫把的事来了。于是便去木工房讨了木棒、棕索之类,不一会功夫便做成了一个新扫把。走到宿舍门品,见儿子和同学们正在喝酒聚会,热闹非凡,便默默地走开了。在校园转了几圈后,索性坐到大树下抽起烟来。儿子的心事,他自然明白。但也晓得自已这幅模样很不体面,因而也不怪罪儿子。这会儿,见双喜有些不愿拿扫把,心里便不痛快了。攥着扫把的那只粗黑的大手微微抖动着。

\"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

第二天,201宿舍,除了陈双喜,其余几位直睡到日当正午才醒。睁开朦胧的双眼,都惊喜地发现,夜里狼籍不堪的宿舍,现在却整理得井井有条,地光桌洁,门角处,还添了把崭新的扫把呢!

1、请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3分)

2、本文以___________为线索。

【课后作业】

慈善不是钱,是心

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

12 / 14

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位老人领着一个小女孩来到了庄园的入口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

守在庄园入口处的保安安东尼拦住了这一老一小。请她们出示请柬,她们没有。

“抱歉!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安东尼说。

“为什么?我们是来表示我们的心意的,难道不可以吗?”老妇人的表情很严肃,“可爱的小露西,她很想为那些可怜的孩子做点事,决定把自己储蓄罐里的所有钱拿出来,我可以不进去,真的不能让她进去吗?”

“是的,这里将要举行一场慈善晚宴,应邀参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很高兴你们带着爱心来到这里,但是,我想这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安东尼解释说。

“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女孩露西问安东尼。她的话让安东尼愣住了。

“我知道受到邀请的人有很多钱,他们会拿出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但是这是我所有的钱啊,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帮我把这个带进去吧!”小女孩露西说完,将手中的储钱罐递给了安东尼。

安东尼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人说:“不用了,孩子,你说得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你可以进去,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可以进去。”说话的是一个老头,他面带微笑,站在小露西身旁。他拿出一份请柬递给安东尼:“我可以带她进去吗?” 安东尼向老头敬了

13 / 14

个礼:“当然可以了,沃伦•巴菲特先生。”

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的比尔•盖茨,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25美分的小露西,她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而晚宴的主题标语也变成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1.本文写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4 /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