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21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21篇)

2022-10-18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21篇)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1

《熟悉人民币》这个单元是让同学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熟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娴熟地分辨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展合理、敏捷地思索;有条理地思索和表达;能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要完成这些目标,要依靠于同学丰富的生活阅历。对于“人民币”,同学都再熟识不过了,对于它的用处,更不用我们去讲。但大局部同学的生活阅历只是熟悉了人民币,如何能让他们正确的取币、换币、付币、找币,本来3个课时的课,是确定不够的。

首先,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熟悉,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让同学说说你熟悉哪些人民币,让他上台找出来展现给大家看,在沟通中根本熟悉了人民币。在接下来的分一分的活动中,同学就能正确的分类,通过分类,知道了纸币和硬币。还知道了按元、角、分来分类。为下面熟悉人民币的几种分辨方法做好预备。 其次,我觉察同学对1元、5角较熟识,熟悉很快,对它们的换算也得心应手。对于2角、1角、5分、2分、1分比拟生疏,在换算“几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时,只有班级里思维比拟敏捷的几个孩子主动举手。我想,要理解“几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这个问题要用到“倍”的学问,再加上一班级小伴侣很少自己花钱买东西,

第 1 页

并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用1角、2角的时机几乎是零,为了让同学明白“5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我先一张一张地出示2角,再用加法计算5张2角是10角,也就是1元,让同学直观理解元和角的换算,过程较繁琐,效果也不满足,由于有的同学很快就忘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在教学中,我也强调了这一点,半数以上的同学记性不错,很留意观看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局部同学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展计算,消失了30元+2角=32元这类错误,于是又重点明确要求同学在计算时,要先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名称再进展计算。

还有一些小详情也需要留意:

1、书上和练习册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同学如今用的几乎全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于是在介绍人民币时,老版和新版的我都一起给同学看了,在后来的练习中也就没有问题。

2、在课后练习中,有许多人民币兑换的实际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利用学具盒中的假币自己先拿一拿,再做题。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

这节课我注意同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同学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同学为主体人人参加、个个动手、主动思索。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2

第 2 页

《熟悉人民币》是新课标苏教版学校数学一班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课主要是引导学校生熟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1元=10角、1角=10分简洁的换算,下面是我对《熟悉人民币》的几点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同学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之上的教学。一班级同学年龄小,缺乏社会阅历,见得多用得少,特殊是大面额的币种,可以说他们对人民币只有最初步的熟悉,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个交换的原那么只有初步的意识,对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不熟识。

我在充分了解学情的根底上,调整教材,因需设教。 一、课堂教学中,制造性地利用教材。

书上教学的是如今已过时的第四版人民币,而如今市场上流通使用的大多是最新版的第五套人民币只有极少量的第四套人民币。新课标强调“要让同学学有用的数学”,既然学是为了用,我坚决地确定将第五套人民币作为重点主要教学。当然考虑到目前市场上仍有少 量第四版人民币流通,我也将它们在新课导入时做了简洁介绍,促进同学自主迁移、敏捷应用。

二、这节课以“学问竞答”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把熟悉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分一分→换一换→填一填的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同学供给了足够的活动

第 3 页

时间和空间。如熟悉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采纳相互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同学极大的爱好,阅历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同学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同学的观看与思索,又有同学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同学的自主探究,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穿插互动。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得到了均等的参加时机,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现。每一个同学都体验到了胜利的欢乐。真正使同学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进展的目的。

三、不断地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使同学呈现出求知假设渴的状态。

同学在学会分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根底上,自然地进入了对人民币单位的熟悉的学习。一个颁奖活动奇妙地将同学的留意力牢牢地吸引着。通过4个装有同样多人民币的特别奖品的派送,得出“1元=10角”这一结论,同时也学会了元、角之间的兑换。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同学的学习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同学剧烈的求知欲望。分币虽然已停顿流通,但作为人民币的又一单位同样有教学的必要,尤其是角与分的进率。考虑到同学刚刚经受了探求元与角的进率的过程,具有此认知根底及阅历根底。因此,我让同学猜测。同学很顺当地进展了迁移,大胆提出“1角=10分”。在最终揭晓学问竞答竞赛结果时,同学在主动的情感体验下思维无比活泼,自然地引到下一节课关于人民币的计算,又一次激起同学的求知欲。

第 4 页

四、我时刻关注同学,鼓励评价。

本节课我的评价并不仅仅局限在同学学习的结果上,更多的是关注同学活动的过程、情感的体验、方法的指导层面。如:当同学自主认出并介绍如何熟悉1元以后,我适时评价:“你观看真认真,说的也很清晰。”为其他同学的认币、汇报做了示范性指向。还不断的变换语言:真聪明、太了不得了、答复得真出色等等。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赞美,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参加活动的主动性。

我们的数学学习从生活中来,要回到到生活中去。在实际生活中,只熟悉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熟悉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使用它,表达它的社会价值。这节课缺乏的是,没有支配购物的实践活动。为了弥补缺乏,我还要联系家长协作我们的教学,通过课后生活的实践,到达最终的目标。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3

这是第三次磨课,感觉自己进步很大,会深化思索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同学的承受力量怎么结合。如今闭着眼睛都是想这句话该怎么表达,怎么说孩子喜爱听,怎么说孩子能听懂。这就是磨课带来的收获吧!如今我把自己第三次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进展一下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爱好

课始我出了一个谜语引起本课课题,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接下来在认钱、换钱、购物这些过程中,均设了不同的问题情境,吸引同学的留意力,引导同学主动参加到学习过程中;无论哪一个情境的创设都是紧紧围围着教学目标,利用有效的问题情

第 5 页

境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丝毫困乏的感受。 二、注意学具帮助教学,增添同学直观体验。

同学在换钱的活动中,让同学利用手中的学具进展嬉戏,增添了课堂的活泼性。对于一班级的孩子来说,孩子们喜爱活动体验和嬉戏体验,喜爱好玩的课堂,我充分满意同学的心理,在课堂上同学用手触摸学具,用嬉戏感受快乐气氛,在玩的过程中就稳固了所学学问。 三、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有效的渗透

在换钱的过程中,我在向同学渗透着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这种思想的渗透对同学后续学习学问起着肯定的作用。在学校数学教学中蕴涵着许很多多的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同学日后学习都有肯定的关心,让这些数学思想成为同学数学思索的一种支撑。 当然,我的课还有许多缺点,比方说教师语言不够标准,有时候有点随便;对同学的评价语言很单一,都是“你真棒!”“不错!”这几句评价语。而且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还要加强同学书写格式的标准。总之感谢这次磨课活动,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要更加打磨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有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4

在本次幼儿园开展的三优课数学赛教活动中,我与其他两位同一班级组的同事上的是同课异构的数学活动《熟悉人民币》。在组织这一活动前,我就和搭班教师商议 事教师自己预备钱呢?还是让幼儿自己在家里预备了带来?假设教师自己预备的话就省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大家的钱都是统一的,要是让孩子带吧,那些硬币确定

第 6 页

会背孩子们不留神弄丢的,但汇过来想想,让孩子带钱来园,硬币会让孩子不留神弄丢,但幼儿“带”钱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让幼儿觉察并探究、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就便利多了。

在活动开头前我给每个幼儿分发总额均为1元,但面值不同的硬币,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幼儿已经能探究出这些硬币的关系,活动开头 我以参观《纸币展览会》引起幼儿的爱好,让他们熟悉从古至今的纸币,感知钱的不同,和它们的共同名字“人民币”,让幼儿找消失在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币,接下来出示人民币中的硬币,让幼儿了解1角、5角、1元硬币,从硬币的大小来知道它们钱的面值不一样,让幼儿了解后带着分发的钱去购物,并用钱来收银员这来付钱,进一步让幼儿感知1元=10个1角,1元=2个5角,5角=5个1角。我在这个环节只是说一下有两个小伴侣买了5角东西,其中一个小伴侣给我一个5角,另外一个小伴侣给我5个1角,有的小伴侣买1元的东西,一个小伴侣给我1个1元,一个小伴侣给我2个5角,还有一个小伴侣给我10个1角,其实我在这里应当马上把这个等价兑换的公式列举在黑板上,让幼儿一目了然,也可以避开幼儿在做练习时不知道从何下手,还有一个缺乏的地方就是买东西的环节,幼儿“买好东西”到下一个环节,幼儿始终都把东西抓在手里,觉得这样影响了孩子的留意力,我也没有明确买好后东西应当放在哪里,假设当时要是买好了,把钱付好了,再添加一个把买来的东西捐赠给盼望学校的孩子们,这样东西就不会在孩子们手中碍手碍脚。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5

第 7 页

今日教学了《熟悉人民币》。我创设了让同学用学具盒里的假币买东西的情景。数学课上,教室变成了“小商品市场”,同学们有的摆摊设点、大声叫卖 、招揽生意,有的东转西逛、左挑右选、讨价还价,在活动中完成了对《人民币的熟悉》。在教学中从同学的生活实际动身,创设并让同学进入情境,投入活动,感受气氛,激活思维,在体验已知中猎取新知,并产生探究未知的剧烈欲望,学习成了同学的内在追求,他们学得主动、学得生动,自然也就学得胜利。

我在教学《人民币的熟悉》中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一支铅笔3角,一块橡皮5角,一本本子6角。最少带几张1元的钱才能够各买一件物品?小明带了1元,买了两件不同的物品,你能说出他买的可能是哪两件吗?这道开放题我先设置一个让同学参加社会实践的教学情境,再让同学口头说自己的想法,培育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教学中引入“开放”题,是培育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的重要途径,对于拓宽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非常有益。由于开放题的思索方法和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同学经常找到不同的结果,这种不同是由同学不同的生活经受、不同的学问和水平造成的。

因此,在稳固训练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多种形式的开放性练习,发挥同学的主动性,提倡独特化学习,鼓舞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有意识地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力量。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6

有关人民币的教学始终困扰着我,虽然每个孩子都熟悉钱,都

第 8 页

花过钱,但由于同学的年龄较小,单独使用的人民币都是小面额的。特殊是我们农村的孩子,一般只用过1角、2角、5角、1元、2元的人民币,极个别家庭比拟好的同学有时拿过5元的人民币,对于更大面额的,家长不会放心地教给同学。

因此人民币的学习对同学来说始终是云里雾里,首先是人民币的换算,同学都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但是一到作业上这些学问就全抛到九霄云外了。比方: 2元=〔〕角,1元3角=〔〕角, 30角=〔〕元,46角=〔〕元〔〕角。

其次是换钱,同学在换钱时,脑子了就会一片糊涂,无从下手,只有发呆的份。其实他们平常在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数数时却数得特殊好,在钞票面前就全都失灵了。于是我就告知同学换钱就是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数数,我还要求同学跟着教师一起摆着手指头说一说。比方:一张10元的能换〔〕张1元的,换〔〕张2元的,〔〕张5元的,同学读完题后,开头和我一起掰手指头数起来。

第三是付钱,拿真钱同学清清晰楚,一到练习就开头乱了阵脚,不知付了多少,怎么付钱。比方:一支铅笔3角钱,一本日记本1元1角钱,小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本日记本共要多少钱,怎么付钱?同学都会计算:3角+1元1角=1元1角,但是不会表达怎样付钱。有几个同学竟然说:拿一张1元的和一张4角的,我为他们见过4角的人民币吗?他们摇摇头,但是下次还会消失这样的问题。

第 9 页

第四是解决实际问题,弄不清付的钱、买物品的钱以及找回的钱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于是我就在课堂上模拟开商店时让同学分组来当顾客和收银员,同学在现实活动中表现的还很不错。看来,现实和课堂有很大差距,可是为什么要对一班级的同学把人民币的学问弄的那么冗杂?只要生活阅历丰富,如今面临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7

一班级下册数学《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熟悉人民币》教学目标是熟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一班级的同学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实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还是有的,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学问阅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觉察同学对人民币都有较强的观看力量,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熟悉的面值,并能从人民币中找出识别的信息,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楚、系统的熟悉,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在另一个班试教时就觉察,孩子们虽然都熟悉人民币,但对其各种面值之间的联系、大小关系都不甚了解,甚至有孩子说5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一个1分钱的硬币。因此在后来修改时,我有意识的将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同学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熟悉。

孩子们大多都有购置的阅历,但是支付方式和购置方案欠敏捷,因此采纳了课本上做一做的习题,1元可以买什么东西?商品有1元的冰棒、5角的作业本、1角的扣子。鼓舞同学主动思索主动探究,

第 10 页

自己寻求答案,想出多种购置的方案,可以只买一种商品,也可以两种或多种商品,在思索中进一步体验到人民币在生活中重要性。 一整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孩子们学得很快乐,原来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常常接触的东西,学起来很有劲,熟悉人民币和换钱嬉戏的环节都主动踊跃的参加。但是从随堂的练习中来看,我对新版、旧版人民币的熟悉这一块还是把握不够。教材是20xx年编写的,那个时候市面上大多流行的是第四套人民币,而到如今第四套已经慢慢淡出人们视野了,特殊是对于一班级的同学来说,第五套人民币大多都能从生活中熟悉,这堂课只是把学问系统化清楚化;而第四套人民币对他们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学问点。但是书上的习题大多已第四套人民币为主,孩子们纷纷说看不清晰。其实在熟悉人民币一环节,我就将同样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币和第四套人民币就出示在一起,我的本意是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两种版本的人民币联系在一起了。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8

今日数学学习《熟悉人民币2》。课前我让同学预备人民币的学具。整节课我设计了3局部,先是熟悉人民币的面额,再是数钱,最终是换钱。数钱环节,同学特殊兴奋。我说钱数,同学快速摆出,比一比谁摆的快,再看看同桌的摆法是否相同,在看看小组中有几种摆法。同学会摆钱了,自然就会数钱了,紧接着的看图说钱数的练习题顺当就过了。

换钱环节,我让男生拿一张一元钱,女生想方法用五角钱换男生的一元钱,看谁最先胜利。很快同学就兴奋起来。我的话音一落,

第 11 页

就有同学举起手来。再让男生说说为什么同意对换。很快就得出了1张1元钱能换2张5角的。同样再进展其他面额的对换嬉戏。一节课同学在玩得不亦乐乎,最终总结了本课的学问点。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都很轻松,欢乐。学具的使用提高了课堂的质量,今后的.数学课我会尽量让同学预备学具。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9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学问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育同学的数学爱好,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教学上着力表达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制造性。本节课的教学适当调整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表达新课标精神。整节课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串成一体,这两个小精灵成为同学们学习本节课的伙伴,它们可以关心同学解决难题,也可以自己遇到难题,让同学们关心解决,激起同学学习本节课的爱好。

1、从生活动身,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严密联系。 a、导入局部由教师出示玩具熊吸引同学的留意力,继而问:“买这个玩具熊用多少钱”,到看录像,同学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要使用到人民币,表达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 b、新授局部以聪聪和明明的对话导出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关系,从而使同学知道1元=10角。

c、换钱嬉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同学根本把握元和角之间简洁的换算。 d、实践活动:分两层

第 12 页

第一层开放题:一件小玩具是1元1角钱,让同学用不同的方法付钱,这样拓展了同学的多重思维。最终在多种方法中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

其次层“小小超市”:通过模拟购置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同学在简洁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在情境教学中进展,使同学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严密联系。

2、人人参加,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a、在熟悉人民币这一局部中,人人参加认知,让同学感受这局部学问的重要性。

b、在换钱嬉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2人一组或4人一组,此时教师成为了同学的合、指导者。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同学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局部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同学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伴侣,献爱心等。

b、在熟悉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国徽”,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同学要爱惜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省的好习惯。

总之,本节课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多种活动紧紧围绕“熟悉人

第 13 页

民币”绽开,力争表达新课标,使同学学得生动、轻松、开心,学到与实际生活严密联系、有价值的数学。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10

从本课中可以看出同学学得主动、主动,课堂参加率高,而且思维敏捷多样,富有制造性。反思整节课,我感悟到这节教学胜利的主要缘由在于对教材进展选择、重组和再制造,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表达了“以同学进展为本”的新理念、 一、让同学在活动中学数学

教学熟悉1元和元以下人民币人事时,同桌合作沟通后反应,请同学“上来向大家介绍你熟悉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同学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熟悉人民币的方法,到达授之以“渔”的目的。、

渗透爱惜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开僵硬的说教,当同学介绍人民币提到到国徽时,我立即抓住时机提问:“看到国徽你想到了什么?”同学答复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国旗、天安门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惜人民币”。

学校教学中强调进展学科整合。熟悉人民币这局部内容有很浓的生活味和活动味,但又得上出数学味。本人依据教材的特点和一班级儿童年龄特征,有效地进展了科学的整合,设计了“羊村运动会”为主线,把人民币的熟悉和元、角、分进率通过故事串起来教学,充分表达数学课中有活动,在活动中学数学。 二、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第 14 页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供给好玩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在本课中我能把枯燥无味的取币、换币、付币活动溶入到同学熟识的购物活动,激发同学的爱好,促使同学主动主动地参加学习全过程。 三、以原有的生活阅历为背景,给与同学探究的空间。 人民币是同学在生活中常常观察和使用的,但有关的学问又知道得不多。本课通过说一说、拿一拿、练一练等一系列的活动,赐予同学探究、沟通的时间、空间,从而使同学在活动中学到学问,把握学问。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11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爱好。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数学教学必需留意从同学熟识的生活情景和感爱好的事物动身,为他们供给观看和操作的时机。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通过观看同学购物的画面,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熟悉人民币。通过兑换嬉戏和模拟购物等活动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熟悉,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育同学的应用意识,激发他们参加的欲望和学习的爱好。 2、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空间,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中,要充分估量同学的起点,从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动身,发挥同学学习的主动性,敏捷处理教材。如:熟悉人民

第 15 页

币之前,先让同学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币,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纸币和硬币,也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教师都应当赐予确定。接着支配同学分组沟通自己熟悉的人民币。最终,组织全班同学熟悉分币、角币和元币。

3、充分利用直观和操作,关心同学理解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物图和实际的人民币的直观作用,使同学熟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受到爱祖国、爱惜人民币的思想教育。让同学通过找、认、摸、比、摆,从感性到理性,熟悉与理解了元、角、分,并初步把握了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学会元、角、分的简洁计算。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12

课前我让同学预备了玩具人民币和一些生活实物,联系同学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同学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爱好,激发同学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中我还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省的好品质,对同学进展品德教育。在模拟购物活动时,利用生活阅历的再现,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使同学在简洁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主动主动的参加探究性学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育同学实际生活中的购物力量,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力量。 在熟悉人民币的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同学自己熟悉人民币,由于大局部同学都有购物的阅历,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同时,实践活动是同学最喜爱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同学自己

第 16 页

观看人民币,为他们供给了展现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同学参加的主动性,教学反思《一班级数学人民币的熟悉教学反思——闫春玲》。通过沟通,丰富同学对人民币的了解,鼓舞同学自主学习,培育同学自学力量。同时渗透: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同学要爱惜它。 支配小组合作学习,相互沟通,让全体同学参加学习过程,通过同学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同学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既鼓舞同学尝试,又重视同学间的合作互助,给同学供给多向沟通的时机,提高了同学合作学习意识。同学在换币的过程中,也是利用实践活动来进展的,在实践中觉察问题、解决问题,把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逐步建立起自主性、讨论性的学习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公平、伴侣式的关系,突出了同学的主体地位。

缺乏之处也许多,如在教学设计中,要尽量表达“以同学为本”的教学理念。比方小组合作熟悉人民币、给人民币分类等环节都为同学供给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供给了充分的活动与沟通的时机。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旧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准时依据同学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思路。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没有组织好,充分的时间是探究的保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需依据同学的学习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扬长避短,我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吸取教训,积累阅历,成长自身,效劳教育。

第 17 页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13

同学虽然见到过人民币,但是并不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基于这样一种熟悉,我在教学时为同学供给了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将人民币进展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同学的脑海里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能不能将几分几角几元的人民币各分一类?为什么可以这样分?元、角、分终究是什么?同学们自然不会对上述问题无动于衷,经过一番思索,在他们的头脑中会形成一些比拟朦胧的熟悉,再经过教师必要的点拨,同学们就豁然开朗了。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不等于同学学习数学的唯一方式。因此详细到每一节课,每一个班级,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同学根底,都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授人民币这一课时,依据不同同学的不同根底,我对他们做出了不同的要求。一些对人民币有较多熟悉的同学,我请他们从不同的标准动身,尝试以不同标准来对人民币分类。而一些对人民币不了解的同学,在他们分类的过程中,我在旁边指导,点拨,盼望他们能尽快地对人民币建立起一个感性的熟悉。

整节课同学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究中、与他人合作中把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是令人圆满的是,由于低班级的孩子好动。留意力不集中,留意力都沉醉在教师给他们预备的模拟钱币上,所以在上课的调控上有所欠缺,导致了后面的时间来不及,草草了事。今后连续加强组织教学,不让同学如此兴奋。

第 18 页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14

人民币的熟悉是一班级下册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成人看似简洁的人民币的换算却成了孩子学习的难点。 对于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这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有不少同学根本搞不清晰。

于是我从实际生活动身,例如一分钱根本买不到东西,一角钱可以买一颗糖,一元钱可以买10颗糖。从这个生活实例动身。让同学感知人民币单位的大小。

一班级的同学理解力量非常有限,因此我用口诀的方法来激发同学的爱好。

例如8元=〔〕角

“元”和“角”哪个单位大?

同学会说是“元”大,用口诀:大化小,就变多。〔大大〕 例如500分=〔〕角

同学会说分小,用口诀:小化大,就变少。〔小小〕 人民币的加减法更是难点

许多同学虽然会认,但是并不会算。 这一学问点对于一班级的同学来说实在很难。 例1:5元5分+3元5角5分=〔〕元〔〕角〔〕分 看到那么长的一个算式,许多同学都会产生心理恐惊。 我让他们先把这个想成很简洁的算式,从“分”开头加,分加完后到“角”,最终到“元”。

第 19 页

编成口诀就是:看到加,从“分”开头加。 例2:8元4角—3元5角=〔〕元〔〕角 减法的运算遇到退位和不同的单位就显得难了, 于是我又编了一句口诀:看到减,单位化成一个样。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15

本课内容是浙江版《欢乐生活》一班级上册中的教学内容。由于上学期同学对于区分数字还存在肯定的困难,所以把这一局部内容支配到这学期。教材中支配了3个内容,分别是熟悉1角人民币、熟悉5角人民币和5个1角是5角的关系。这节课我设计的是熟悉1角和5角人民币,课前同学们已经能娴熟区分数字,学习了“角”这个字,具备学习这节课的根底学问。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

1.熟悉1角和5角的人民币,能正确区分。 2.知道人民币的两种形式,把握区分人民币的方法。 3.知道钱的用处,懂得要爱惜人民币。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

1.让同学了解我们国家钱的名称—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用处。 2.让同学感受人民币两种形式—硬币和纸币,让同学体验。 3.通过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的熟悉方法,熟悉1角和5角人民币。 4.体验人民币的用处,设计用5角钱买棒棒糖,让同学对人民币面值的大小 有初步的概念。

第 20 页

5.熟悉1角和5角的纸币,教育同学要爱惜人民币。 我淡化了教材中1角和5角纸币的熟悉,省去了1角和5角硬币反面图案是熟悉。

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要让同学在体验中学习。在熟悉硬币和纸币这个环节中,我初步的设想是让同学看课件了解一下。刘教师提出要让同学充分感知,课堂中我就让同学自己摸一摸硬币和纸币,同学通过自己的感知能很快知道硬币和纸币的区分。在稳固练习中,我让同学体验用5角钱买棒棒糖。如今同学能知道5角钱能买到棒棒糖,而1角钱不行以,更进一步知道了1角和5角的区分。经过同学自身体验学习到的学问,同学把握得比拟好。

2.要注意方法的讲解。这节课我强调分辨人民币中数字和单位文字这一种熟悉的方法,充分让同学自己去观看和区分,A组的李启能较好地把握方法去熟悉5角的硬币和纸币,并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对于其他B组这个方法熟悉较困难的同学,我增加了样子大小的比照和颜色的比照,盼望同学能把握其中的一种方法。 3.训练方法要循序渐进。在熟悉1角人民币时,我考虑到1角钱的硬币比拟小,同学熟悉起来会比拟困难,所以我设计了让同学先熟悉放大的图片然后再过渡到熟悉实物。在熟悉5角时,我考虑到5角硬币颜色特别,同学熟悉起来应当没有问题,所以在熟悉5角时就省去了一些环节,所以在最终稳固练习时同学熟悉5角就没有熟悉1角那么娴熟。

第 21 页

4.课堂上要参加实物投影仪。在课堂上用到的实物硬币次数比拟多,假设课堂上用实物投影仪进展比照,可能效果会好许多。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16

《熟悉人民币》的内容,对同学来说是本学期的学习难点。比方比拟人民币的大小、付钱的不同方法、简洁的计算等等,都需要着重去理解稳固。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去拓展延长,出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或者进展题型的变换,到达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一节综合的练习课是必要的,那怎样设计既能稳固同学的学问,又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呢?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从最根底的会熟悉人民币复习,过渡到单位换算,在根本单位换算的根底上进展比拟大小,再重点抓住计算来复习。我先出示2元5角+5角=〔 〕元,2元5角-2元=〔 〕角,2元-1元5角=〔 〕元〔 〕角,等等。通过同桌商量,再汇报计算的方法,教师小结,再通过相像的题型稳固练习,整体感觉同学把握得还是不错的。 人民币不同面值的换算对孩子来说也是一难点,比方:一张5元可以换成〔 〕张2元和〔 〕张1元,一张5元可以换成〔 〕张2元或〔 〕张1元,同学原来在做此类题目时没把握方法,没有抓住“和”、“或”这两个字眼来入手,在数字稍大些时就会犯错,在讲这题时我再次拿出实物道具——人民币,一边展现一边问:换一张2元的,还要加几张1元?那换2张2元呢?能不能换3张?这样有序思索,即使数字大些时,同学也能找到入手的方法了。 再就是综合“怎样付钱”的问题,比方:给你1元、2元、5

第 22 页

元、10元、20元、50元的人民币,怎样付52元呢?这种题,新课中我并没有很完好地把学问教授给同学,所以同学在答题时只是随便地想一个,写一个,没有条理,也写不完好,我首先通过连线图示演示几种方法:一是全付一种面值的人民币怎样付?二是付两种面值?三是三种面值?依次教会同学有序思索。通过演示讲解之后,觉察同学把握得还可以,在对学问的梳理中对学问的把握理解有了肯定的提高。

复习课不同于上新课,同学学习的欲望没有那么地剧烈,简单发腻,怎样在复习中让同学轻松开心地愿意地去学习,把所学学问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呢?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17

人民币的简洁的计算是我们熟悉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之后所学习的内容。

复习时不仅要使同学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通过复习商品价格,培育同学的搜集数学信息的力量。在这个环节里,我并没有急于让同学进展计算,而是让同学先自己选择你喜爱的两个物品,然后再提出:一共要多少钱?让他们口头列式。教师板书,这样大大引起了同学的爱好,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选择。然后,请大家为他们算一算,假设买铅笔和小刀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激起同学的争强的性格,为解决问题和节约练习时间,充实练习量是很有作用的。最终通过同学之间的沟通汇报和商量,最终找到了自己喜爱的计算方法。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 23 页

但是我们还没有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些内容,让他们对计算的方法选择无从下手。不知道该直接同单位的数相加还是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之后才相加然后再转化? 比方:3元2角+2元1角=

方法一:单位是元的数相加得5元,单位是角的数相加得3角,所以3元2角+2元1角=5元3角

方法二:3元2角+2元1角=32角+21角=53角=5元3角 但是我们还没有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所以其次种方法许多孩子都不会。但是要是在教学上重点强调方法一的话,对于1元3角-5角又可能无从下手。

对于这一块内容最大的感受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肯定的时间。我对这一块内容的处理是:熟悉-理解-练习强化,标准解题过程及结果,学完两位数加两位数之后再回忆,方法多样化并总结方法。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18

“熟悉人民币”课后反思有关人民币的学问,同学并不生疏,在生活中常常接触,有肯定的直接阅历。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严密结合生活,激发同学爱好。这节课的设计,留意遵循低班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同学的生活实际动身,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主动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课的一开头就以幻灯片情景引入“兔博士要和大家一起参与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比比谁的

第 24 页

收获大,谁的纪律好”。以卡通人物参加教学的形式比拟适合一班级同学的年龄层次。吸引同学的留意力,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绽开。

2.重视小组学习,促进合作沟通。实践证明,小组商量有利于全体同学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信息沟通,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熟悉人民币的学问比拟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同学实际动身,让同学说一说,结合情境摆一摆,通过小组合作进展探究活动,既鼓舞同学尝试,又重视同学间的合作互助,给同学供给了多向交往的时机,提高了同学合作学习的意识。同学在学习中相互沟通,提高了观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力量。

3.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力量。现代教育理论主见:让同学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同学创设实践的时机。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供给好玩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教学内容之后的嬉戏设计:吹气球、模拟购物的活动,使同学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同学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不仅增添了学习主动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学问与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力量。不过,在教学中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民币与同学的生活实际联系比拟亲密,对于10角就是1元,买1元的物品可以付成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等等的多种方式,是有肯定根底的。

第 25 页

在教学中完全可以给同学足够的空间,让同学进展沟通,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人民币的学问?由于同学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之前是有肯定生活根底的。教师和其他同学在同学不断的谈话中,对学问进展不断的补充和说明,这样让课堂真正成为同学自主的课堂,这样同学会表现的更精彩。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19

《熟悉人民币》是在苏教版一班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同学在生活中常常接触人民币,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些熟悉,特殊是对1元、1角较熟识。因此我在教学时从同学熟识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同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在熟悉元、角、分这一环节中,留意充分利用同学的已有阅历,通过让同学拿出1元、1角和1分的活动,关心同学提升已有的学问阅历,让同学充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质地〔纸币、硬币〕、面值、版本〔第四套和第五套〕等信息。大局部学校生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的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通过分类和观看,也使同学能够快速、准确地分辨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任有很多缺乏之处,比方,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教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但是,同学的学具又小又多,非常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掌握。40几位同学的差距也很大,有的早就换好,可有的同学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有待优化。

第 26 页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20

在教学环节上,我努力做到了以同学的生活阅历动身,依据同学的认知水平充分联系同学生活实际,让同学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效劳于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我放手让同学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同学为主体人人参加、个个动手、主动思索、主动探究,鼓舞同学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胜利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同学。 在突破1元=10角时,我选择送红包的方式问同学“你想要哪个红包?”同学听到送红包,个个爱好盎然,将我本节课的重点突破的同时,也将本节课的学习气氛推向了至高点。

在教学中,我增添了一名后进生自信念,碍于自己是后进,课堂上面想说,却不知怎样开口,我在耐烦引导不见成效的状况下,让他感受到了我对他的重视和盼望,最终,他在全班同学面前用洪亮的声音证明白自己也是可以的。

缺乏之处:在认钱环节中,由于我的疏忽,无视了同桌认钱这一重要环节,使同学未能体验到同桌互助的喜悦;指生利用展现台进展认钱时,只请了两名同学进展展现,未能给其他孩子们充分呈现自我的时机,说认钱方法过多,显得哆嗦。

改进方向:通过《熟悉人民币》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首先,作为一位年轻教学阅历不多的教师,必需仔细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同学,以同学为主体,让同学自己主动学习、探究。放手让同学去想去学。多点关注培育同学的思维力量。

第 27 页

《熟悉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21

国内外教育改革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显示在课后反思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进展的重要历程。美国学者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成长=阅历+反思,它表达了教师是一个总结阅历、捕获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正是基于此点考虑,我们才确定以教师的教学反思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进展。 本学期,针对教师们没有写反思的阅历、方法,不知如何下手,我们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六安路学校请来了张宁教师给我们指导,传授阅历,谈体会。而我们对教师的要求是:每课必写教学反思,可写特长,亦可写短处,可三言两语,亦可详写、细写,每月要有两篇反思在组内沟通。在本学期的教学反思书写活动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通过张宁教师的指导,我们知道了如何去书写教学反思,在书写教学反思中我们知道了书写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1、反思什么?是我们写反思的目标对象,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A、教学定位; B、课堂的动态生成;

C、教学设计、教师的活动、教学效果; D、教学的预设;

E、教学的资源。我们只有明确了反思的对象,才能去写好反思。

2、怎样去写好反思。我们在写反思时,可以抓住课堂中的一

第 28 页

个闪光点来写,亦可对教学中的败笔之处来反思,反思时要留意对同学的分析,对自我的剖析,假设如今对上过的课再上一遍,能否做到将自己的败笔之处删去,在写教学反思时,我们要依据教学的四大环节去运用不同的策略,才能写好反思。

二、我们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反思策略,这也是我们本学期教学反思书写中收获较大的一局部。

1、教学环节反思策略。我们通过对教学环节的分类,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反思:

A、教学目标:通常教学目标包含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B、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同学的实际状况?能否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否擅长查找新学问的生长点?

C、教学过程:要依据设定的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依据模式选择最恰当的策略。

D、教学效果:同学在课堂中的参加既要有量,又要有质。 2、教学行为反思策略。我们可把课堂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同学学的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教师教的行为应包括:显示行为、对话和商量行为。同学学的行为应包括:留意参加、交往、思维、心情等行为,而师生互动行为那么应有:接纳同学的情感、表扬或鼓舞同学、承受同学看法、同学自发提问等。

3、教学问题反思策略:教学问题有别于教学事故,是可作探

第 29 页

讨的问题,可从自我反省角度去探讨,可以从听课教师的角度、同学的角度去探讨。

本学期的教学反思书写是我们写反思活动的开头,而我们的反思性教学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根本点;是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强调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全面进展教师的过程;是以增添教师道德感为基准。一个优秀的教师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生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地反思会不断觉察困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学,书海寻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灵感,探究教材内容的新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同学学习的新方式;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勤学的擅长反思的优秀教师。而我们教师的《熟悉人民币》一课的反思,最能代表我们本期教学反思活动的收获。

第 3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