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探讨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探讨

2024-03-29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探讨

摘要:本文叙述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阐述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的目的与内容;罗列了数据库建设的各项依据;具体分析了数据库建设的总体流程图;细致剖析了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方法与标准结构;最后,笔者总结了建库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希望能给广大同行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

集体所有权是一种公有制的实现方式。土地集体所有权,指农村劳动群众集体经济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自己所有的土地的权利。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

土地权属是指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归属。土地权利是一种权利的集合,除所有权外,还有使用权、抵押权等物权及租赁债权。土地权利的主体是集体土地所有者、国有土地使用者、集体土地使用者和土地他项权利者;客体是土地权属的界址、土地权属面积、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条件、土地等级和价格等。土地登记作为一项重要的土地法律制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

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土地登记作为土地产权管理的核心,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保障作用;其次,土地登记作为土地物权的公示方式,在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证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2]。

在国土资源信息化的今天,传统的调查、审批、发证已不能对土地进行宏观的监察和管理,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建库工作,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已是势在必行。

1 目的与内容

1.1 目的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主要有以下两个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要求,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任务。

(2) 实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要求快速准确的目标,基本实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图、文、表以及审核流程的一体化管理,对提高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化管理的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1.2 内容

(1) 矢量数据

矢量数据由点、线、面构成,具体如下:

A. 点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及注记、行政要素注记、宗地注记、界址线注记、界址点注记、地类图斑注记等。

B.线要素包括:行政区界线、界址线、线状地物、地类界线等。

C.面要素包括:行政区层、宗地层、地类图斑层等。

(2) 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包括行政区名称及代码、宗地权利人、宗地编码、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发证面积、界址线长度等。

(3) 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建库软件选择。由于GIS平台的技术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所以选择技术全面的GIS平台是开发出先进系统的基本保证。MapGIS平台是一个集图形、图像、地质、地理、遥感、测绘、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GIS软件系统,尤其在网络分析、大数据量转换、Bufer分析和图库检索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的核心功能是采集与处理数据,数据库可以实现根据影像文件矢量化、数据升级、属性数据录入、坐标转换、接边处理、拓扑成区、面积计算、面积核查、矢量数据导入、数据检查、数据上载等功能。

2 依据

(1).《土地调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8号.2008年)。

(2).《土地登记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2007年)。

(3).《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子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士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

(4).《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宝、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

(5).《国十资源部关于严格落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12]41号)。

(6).《地籍调查规程》(FD/T 1001-2012) 。

(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F3/T21010-2007) 。

3 总体流程图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作业流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权属调查、界址测量、数据建库、输出成果资料、检查验收、登记发证。

前期准备包括方案制定、组织准备、资料收集、技术准备、经费准备等;权属调查主要指权属性质、权属主体、地类、界址等的调查,同时填写权属调查表、界址确认表、地类确认表、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界址测量是测定已确认的界址点坐标;数据建库就是将所有调查成果导入GIS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管理系统进行汇总统计并输出成果资料,然后检查验收和登记发证[3]。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总体流程图如下所示:

图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总体流程图

4 技术方法

4.1 数学基础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采用以下的数学基础:

(1)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投影方式:标准分幅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1:5000或1:10000标准分幅图(数据)按3°分带;

4.2 数据库结构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结构如下:

4.3 步骤与方法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的主要步骤如下所示:

(1)根据影像图与现状图矢量化(或根据坐标导入)所有宗地的权属界线,拓扑成区后并赋上相应的宗地属性,然后按条件对数据层进行合并形成土地权属层。如果数据是按坐标导入的,在导入前要进行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精度、现势性等方面的检查。

(2)所有权发证数据矢量化完成后,根据土地利用数据标准和规范,对土地权属层的矢量数据进行全面检查(主要是指拓扑检查)。要求各要素间的空间关系正确,不得有不闭合的悬挂线,注意微短线的检查;各要素图层不能自相交;清除线与弧段上重叠座标点;空间拓扑关系必须保证无误。

(3)建立所有权发证数据各空间要素层的属性结构,对各图层的属性进行分类录入。属性录入可采用以下方法:

A.手工录入。对于从外业调查获得的纸介质属性值须手工输入,其录入方法有:依据外业调查底图、土地登记发证资料等按宗地空间要素分层结构逐个录入属性数据;利用相关软件集中录入属性数据,并通过标识码与矢量数据关联导入。

B.直接导入。对已有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属性数据或外业采集的电子形式属性数据进行转换、编辑、完善,并直接导入数据库中。

属性数据采集以数据源为依据,属性值应保证正确无误,属性数据与矢量数据应保持逻辑一致性。

(4)属性录入完成后,将各空间要素层导入土地利用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试运行和测试,最终形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

5 问题与建议

宗地界址点的编号问题。

在数据库中每宗地的界址点编号是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规则对整个辖区进行统一编号,与外业调查形成的界址点编号顺序会不一致。在建库过程中要注意协调这两者的关系,避免在图件的制作和输出时产生混乱。

及时更新数据字典。

按最新的《地籍调查规程》,部分空间要素图层的属性结构和属性值的定义已发生变化,所以在数据库建立时及时更新数据字典,以防止数据库在进行数据查询和统计汇总时出现错误。

(3) 若经实地指界获取的集体所有权宗地权属界线,应与村级行政界线重合的部分出现了位移,二者不一致时,村级行政界线应以宗地权属界线为准,修正村级行政界线。由此引起村级行政界线变动的,在下一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对变化的村级行政界线进行变更。

(4) 对已发证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中,没有扣除国有荒山、河流和道路用地的,在数据库中应对其另行设宗地,以便在进行数据统计汇总和图件输出时将其面积扣除。

参考文献

[1] 胡吕银.在超越的基础上实现回归一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理论、思路和方式研究[J].法商研究,2006,(6).

[2] 国土资源部.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G].北京:国土资源郑,2002.

[3] 李国英,刘旺洪.论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权利制度变革[U].法律科学,200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