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2 22:46:08) 转载▼ 标签: 分类: 古典诗文
盼春 情深 图画 历史名人 边关 杂谈
2013高考古诗词鉴赏练习
来源 太子头上
一、 形象篇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 结合全诗,分析“风”这个形象具有怎样的品质? (2) 本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别 薛 华 王 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1)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 分析首联叠词“送送”与“遑遑”的妙处。 二、 情感篇
3.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龙泉剑,《晋书·张华传》记载: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 (1) 首联的“嗟”能否换成“闻”字,为什么? (2)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1)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上片进行赏析。 (2) 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三、 写作手法篇
5.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乌夜啼 李 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1) 本诗在刻画人物方面使用了哪些方法? (2)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6.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边 词 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1) 边塞的春色来得“迟”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2) 分析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妙处。 四、 意象篇
7.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桂州腊夜 戎 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 颈联使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 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8.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 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 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初夏风景图?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2) 后两句描绘的“雉子”和“凫雏”怎样的生活状态? 五、 炼字篇
9.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枕上述梦 陆 游
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生马驹驰铁蹄腕,古铙歌奏锦衣褠。 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 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嘤床箦死堪羞。
(1) 赏析颈联中“急”、“开”二字的表达效果。 (2) 作者托梦境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10.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 “寒灯独可亲”中的“独”字具有怎样的表现力?
(2) “悲”与“笑”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结合全诗作答。 六、 修辞篇
11.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田 家 华 岳
农夫日炙面如煤,丝妇缫成雪一堆。 早早安排了官税,莫教耆长上门催。
(1) 第一、二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 这首诗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12.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许 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1) 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颈联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 思想内容篇
13.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沈下贤 杜 牧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珮月如襟。
[注]沈下贤,即中唐著名文人沈亚之,字下贤,善作传奇小说,作品富于神话色彩和诗的意境,在当时别具一格。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试比较这两首诗思想内容的异同。 14.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退居漫题七首 司空图
其一
花缺伤难缀,莺喧奈细听。 惜春春已晚,珍重草青青。 其三
燕语曾来客,花催欲别人。 莫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
(1) 分析两首诗在表情达意上的共同点。
(2) 结合这两首诗,分析文人在描绘春天景象时喜欢使用哪些意象,通常抒发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
1. (1)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下面写风的活动,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写出了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对人有益的事情,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2)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风吹烟雾,风卷松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但诗人用了“驱”、“卷”、“寻”、“出”、“为君”等字眼,就把这些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2. (1) 作者送别友人薛华时,心情悲伤凄苦,生出与友人共同漂泊、共赴天涯之心,是一个看重友情、心系朋友的形象。
(2) “送送”再现了送别友人时送了一程又一程的情景,“遑遑”再现了沿途问路时内心的惶惶不安。两个叠词,更加渲染出了作者不忍友人离去、与友人难分难舍的悲凉之情。
3. (1) “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
辱无常。“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换成“闻”字,则肤浅刻露,索然无味。
(2)最后两句借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被贬丰城的惋惜,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4. (1)在上片中,石头城、天空、青山、旌旗、白骨等眼前所见的景象属于实写,“豪杰”属于想象出来的,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作者伫立石头城时抚今思古的情思。
(2) 作者通过在石头城的所见所想,抒发了对六朝时期的英雄豪杰的仰慕之情,表达了岁月流逝、自己年老无成的感慨。
5. (1)前两句借景抒情,以景物渲染织布女的孤独盼归情绪;三四句使用白描手法,通过自言自语表现织布女的思念;五六句通过停梭怅然哭泣的细节描写,把她对丈夫的思念推到高潮。
(2) 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个独守空房、因思念情深而无法继续织布的思妇形象。
6. (1) 边塞“春迟”景象主要体现在:二月垂杨还未发芽,长安已是落花时节,这里的河冰才开始融化。
(2)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边塞的春迟景象与长安的春归景象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把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厌倦之情与对内地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得更为深刻。
7. (1)使用的意象有:角、沙漏、灯、灯花。这两句通过描绘作者梦醒之后倾听沙漏和早晨的角声,观看孤灯上灯花掉落的情景,营造了孤独、凄凉、忧伤的意境。
(2) 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在外漂泊流浪的凄苦和无比、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8. (1)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杨花撒落小径,好像铺上了白毡;片片荷叶缀满小溪,好像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这幅初夏郊野的杨花飘飞、荷满小溪的图画,由小径、杨花、白毡、小溪、荷叶等景物构成。
(2)第三句描绘了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不易为人所见的情景;第四句描绘了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的情景。这两句紧承前两句的写景转而写动物,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9. (1) “急”实指边塞大雪纷飞的情景,暗喻烽火连传的危急战事;“开”有云开日出之意,也再现了经过奋战后边关安定之景。二字把边塞的危急景象更形象地再现了出来。
(2)作者渴望驰骋战场、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愿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只好融进梦中。通过描述梦中征战边塞的情景,把一腔爱国情怀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10. (1)作者在除夕夜不能归家,宿于旅馆,孤独无依,没有人嘘寒问暖,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一个“独”字,把游子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更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2)想到自己常年漂泊,除夕夜仍在离家万里的地方,他感到“悲”;但想到一事无成,滞留异乡,不由发出无奈、自嘲的“笑”。二字更传神地体现了游子内心孤独凄苦、怀乡思归的情感。
11. 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首句写农夫的脸被太阳晒得如同煤一样黑,次句写农妇缫的丝如同雪一样白,这两句再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塑造了因
害怕官府逼租而辛苦劳作的农人形象。
(2)因害怕耆老上门催逼租税,农夫和农妇拼命劳作,以提前交上官税,反衬出官府催租的残暴以及农民对官府催逼的畏惧,揭露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12. (1)六朝官员的坟墓掩映在远远近近的松楸之中,六代废弃的宫殿中长满了高高低低的禾黍。这幅衰败苍凉的画面,表明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陈迹,透露着历史兴亡的变迁,寄寓着物是人非的感慨。
(2)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13. 相同点:都抒发了对历史名人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他们的推崇和仰慕之情。前者抒发了对文人沈下贤的仰慕,后一首表达了对项羽的追念。 不同点:前一首是怀一颗虔诚的心,到沈下贤的故地表达对其文学才华的仰慕,采用叙述的笔调;后一首是对项羽提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评价,认为如果他“包羞忍耻”,定能取得大业,主要采用议论笔法。
14. (1)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于春天的感觉,都是前两句表达伤春之情,后两句表达惜春、期待新春的感受,都体现了作者归隐后的闲适心态。
(2) 喜欢使用花、草、黄莺、燕子等意象,通常抒发爱春、伤春、惜春、盼春的情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