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初高学习】高中生物一轮复习 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

【小初高学习】高中生物一轮复习 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06-17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小初高教育

种群和群落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②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图③表述类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①表述类型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③表述类型 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②所示类型 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选择在有患者的家族中进行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注意打开电灯 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

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 ) A.400a·0.8 C.a·320

mmB.0.8a·400 D.320a

mm4.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底物浓度可以提高酶促反应速率 C.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加 D.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不会影响到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5.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2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5个

K12资源

小初高教育

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6.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下关于群落演

替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时各类生物出现的顺序是苔藓→地衣→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B.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

C.次生演替的初始环境中一定生长着树木等 D.次生演替可形成森林,初生演替不能形成森林 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8.森林被砍伐殆尽,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 B.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属于较低等的生物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

9.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 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10.早在宋代,我国就出现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

分析正确的是( )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草鱼和青鱼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

K12资源

小初高教育

11.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从事农业,而很多野生

动物是无法在农业景观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表面积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下图可以体现出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动态有影响。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 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出生率高的缘故

C.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是气候和疾病等原因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忽然灭绝 D.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

12.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若边缘有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13.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

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K12资源

小初高教育

14.(15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治蝗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曾在珠三角

地区做过一项实验,即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 000只鸭就能把4 000亩地里的蝗虫吃干净,有效控制虫害。为了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小组尝试构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

(1)甲图模型属于________(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

普遍存在的________调节机制。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________进化逐步形成的。 (2)乙图中OA时间段,蝗虫每天增加3.5%,并呈“J”型曲线增长,假设最初有3 000只,则15天后

种群的数量为N15=________(只)。(只写出表达式,不必计算)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蝗虫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鸭是________消费者。

(4)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________,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利用单一农药进行的化学

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指导草原牧民更科学地放牧,对草原生物种类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为确定放牧量,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单位:株/平方米),则该种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株/平方米。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了该生态系统,这种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并绘制出如图曲线:

①图中虚线表示在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

K12资源

小初高教育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图中____________(填字母)点时,该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②在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应采用何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灭鼠活动,即在图中所示的某时刻向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投放了灭鼠药,但一段时间后田鼠的数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分)土壤中小动物的个体数量、类群数等可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请分析回答:

(1)研究人员调查了某重金属污染地区不同地块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数及各类群中的个体数,结果见

表1。

表1 不同地块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数及各类群中的个体数(个/单位体积)

①由表1可知:距重金属污染源越近________________。重金属能沿________进入生物体内,并随________升高不断富集。

②线虫、蚯蚓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这类生物的活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

(2)研究人员随后调查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小动物的影响,结果见表2。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取决于类群数和各类群个体数量差异两个因素:群落的类群数越多,各类群的个体数量差异越小,多样性指数越大。群落的优势度是指群落中优势类群个体数量占群落所有个体数量的比例。 表2 施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小动物类群数、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不施肥 施N、P、K肥 施有机肥 土壤小动物类群数 12 14 18 群落优势度 0.203 0.167 0.223 多样性指数 1.885 1.891 1.783 根据表2结果分析,施有机肥后,土壤小动物类群数增加,但________减小,其原因是:群落中________的个体数量增大时,使________更显著。

K12资源

小初高教育

第4章种群和群落综合检测题解析及答案

1.解析 种群数量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我国人口从现状看,出生率下降,但出生率依然大于死亡率,人口数量仍在上升,应用图①——增长型表示。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保护幼鱼,使幼龄个体数量远大于成、老年个体数,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图①所示的增长型。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年龄组成将成为图c所示的衰退型。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其年龄组成为图②所示的稳定型。

答案 A

答案 D

3.解析 据题意可知:该种群一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则两年后种子的数量为

a×80%×400×80%×400=

a×(80%×400)2,三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80%×

400×80%×400=a×(80%×400),以此类推,m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a×320。

答案 C

4.解析 生态农业的建立,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但不能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酶浓度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地增加底物浓度可提高酶促反应速率;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逐渐增加后逐渐降低,最后为零;种群的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答案 B

5.解析 培养液应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并非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故A项错误;在统计血球计数板每格内的酵母菌数时,压在边上的个体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故B项错误;C项10 cm5

所述的计算结果是×10 M=2.5 M×10,故C项正确;该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

0.2 cm×0.2 cm×0.01 cm照组,只要分组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即可,故D项错误。

答案 C

6.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初生演替过程中各类生物出现的顺序是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次生演替的初始环境中原有土壤条

33

mmK12资源

小初高教育

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能否演替到森林,取决于环境条件。

答案 B

答案 B

8.解析 森林被砍伐殆尽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草本植物;群落中物种增多可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演替过程中,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更容易接受到较多的光照,因而会取代草本植物;人类活动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的演替速度和方向进行。

答案 D

9.解析 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答案 B

10.解析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鲢鱼、鳙鱼和草鱼与青鱼在不同水层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故A项错误。鲢鱼和鳙鱼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也没有共生关系;青鱼和草鱼之间为竞争关系,故B、C项错误。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浮游植物数量会增加,则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也会增加,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解析 白脸猴种群越大,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但出生率不一定高;白脸猴种群越小,不利环境因素很容易导致种群内个体数量减少。

答案 B

12.解析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答案 C

13.解析 根据题意,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可推知第10年种群数量最少。 答案 C

14.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以种群为主的生态学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基础知识,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甲图是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所构建的捕食者——猎物的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2)应用种群“J”型增长的教学模型:Nt=N0λ,将具体数值带入即可。(3)蝗虫属于第二营养级,鸭是次级消费者。(4)生物防治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利用单一农药进行的化学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因为农药可将蝗虫种群中的抗药个体选择出来,并导致蝗虫种群中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

答案 (1)数学 负反馈 共同 (2)3 000×1.035

15

tK12资源

小初高教育

(3)二 次级

(4)生物防治 农药可将蝗虫种群中的抗药个体选择出来,并导致蝗虫种群中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

答案 (1)随机取样 (N1+N2+N3+N4+N5)/5

(2)①理想(或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 a×(1+m) C ②标志重捕法 偏高 灭鼠药对田鼠进行选择,导致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

16.答案 (1)①土壤小动物类群数量越少,各类群中个体数量越少 食物链 营养级 ②分解者 物质循环

(2)多样性指数 优势类群 各类群个体数量差异

nK12资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