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钟声教案】
钟 声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2、表演歌曲《美丽的黄昏》 3、音乐唱名学习。
4、唱准7、1音高,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 5、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有感情地唱好《美丽的黄昏》。要求学生用亲切、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旋律。
二、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三、复习七个唱名,唱准 4、7、1音高,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能用七个唱名组成简单旋律。
四、通过乐器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钟声叮叮当》分声部唱一唱——二声部合唱 3:器乐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表演《美丽黄昏》
1、导入:黄昏的晚霞美吗?请小朋友听一听音乐是怎样来表现的呢? 2、听录音——学生谈感受——听音乐,学生说说是几拍子的?——放音乐——学生试拍——师生随着音乐一起拍打
3、引导学生用动作即兴表演(放音乐,学生自由做动作)
4、跟着录音轻唱(连唱,注意及时、敏捷地换气——能够不同的速度演唱这首歌;)
5、说说表现的意境和情绪有什么不同?(分组讨论)
速度表达的情绪 稍快轻松、愉快 中速宁静、美妙 稍慢低沉、压抑
6、轮唱(聆听录音学生感受——将学生分成二组,甲组先开始唱,唱至2时,乙组从头开始唱——教师指挥,学生轻唱,要求学生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部又能听到另外一个声部的歌声——为三个乐句分别想一个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有感情地进行三部轮唱,注意三拍子的韵律)
7、学唱歌谱——学生用竖笛演奏a、重点唱一唱第一乐句前六小节,并画图形谱
1)学生画出第二乐句的图形谱 2)连起来唱——进行轮唱
8、选择三角铁、串铃、小鼓、双响筒在“叮咚”处伴奏 分组尝试——分组展示——学生评价 学生自由表演。
【篇二:《钟声》说课稿()】
《钟声》说课稿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人音版教材第五册的第七课《钟声》,下面我将从6个方面来谈谈这堂课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意图。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钟声叮叮当》:
这是一首曲调短小精悍,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6/8拍,大调式。歌词 “叮叮当”模拟了悠扬的钟声,仿佛使人聆听到美妙的钟声在空中回荡。全曲只有二个乐句,基本节奏型相同,在旋律上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移三度的模进,每乐句中都有一个四度的音程跳进,在平稳中呈现出起伏,仿佛动听的钟声在不断地敲着。歌曲的合唱声部,只运用了同音的支声“1”、“5 ”作为衬托,丰满了悦耳的钟声效果,犹如交织成一曲美妙动听的“钟声交响曲”,在人们耳边久久回响。
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
这是一首构思巧妙,形象鲜明的电子琴独奏曲。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杭州著名佛寺——灵隐寺的风采。乐曲一开始就传来了两高一低的钟声,然后是轻轻的反复,仿佛是僧人们清早敲响的晨钟在青山中回荡。接着是一个半音级进的音型自低音区向高音区作连续模进,渲染出佛寺宁静而神秘的气氛。随后又是一连串钟声,小钟、大钟轮番敲击,钟声荡漾。在乐曲的引子中,电子琴巧妙地模仿出各种钟声,令人有身临佛寺之感。接着是乐曲主题呈示,由电子琴模仿笙管的音色奏出:平稳庄重而略带刻板的旋律,在木鱼轻击的陪衬下,显得古色古香,颇有几分佛教音乐的神韵,令人如见香火缭绕,如闻经声喃喃。主题第一次反复前半段模仿柳琴的音色,后半段则模仿了笙的音色,显示出佛寺的宁静平和。第二次变化反复则以敲击般的和弦奏出,音响宏大而松散,令人联想起僧人们做法事时钟、鼓、铙、钹、木鱼等齐鸣的壮观情景,十分形象。尾声是引子的再现,再次用钟声营造了神秘幽远的意境。 2.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音高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薄弱,比如说4比3高,6也比3高,但在实际歌唱时,学生很难把握它们到底高多少,在这里,
我就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生的空间想象转化为直观感受,让学生轻松掌握了音的高低变化,初步建立了音高概念,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以钟声为主题的音乐,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使之乐于参与活动,增强音乐学习的热情和情趣。 2.知识与技能
通过色块的移动,学习反复跳跃记号。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和尚上下山的情景,建立音高概念。 三、教学重点
感受和体验不同风格的“钟声”音乐。 四、学习难点
唱准4(fa)与7(si)的音高, 唱准do-do1的自然音列。 五、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和情境教学为主,其他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力图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六、教学过程
整一课都在一个情境之中,由小和尚领小朋友们上山开始,感受(体验)钟声——表现钟声——小和尚送小朋友们下山(既:回味钟声),让小朋友们快乐的来学习音乐,体验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乐趣。下面我就从聆听钟声、感受钟声、表现钟声、回味钟声四个方面来说一说整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和设计意图: (一)聆听钟声
通过多媒体音响播放《在钟表店里》,让学生边聆听边进教室,让同学们一进教室就仿佛来到了“音乐的殿堂”,可以让学生在音乐的大海里自由的翱翔。讨论并出示课题《钟声》。 (二) 感受钟声 1.创设情境
小和尚出场引出寺庙“钟声”,而寺庙在山上,所以要爬上山去欣赏。爬山时由于山路陡峭,所以走山路一要脚步稳,二要气往下沉。而这两点也刚好是唱歌要注意的,也是待会儿唱《钟声叮叮当》时应做到的,这个练习为这节课的唱歌教学作下了铺垫,打下了基础。 【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小和尚的移动,体现旋律线的高低,让学生们跟着旋律线走,从而唱准唱好4和7.,解决第一个难点,为唱准歌曲做准备。
2.感受(体验)钟声
通过“听”“看”“再”“再听”“说”四步来体验寺庙里的钟声音乐。
“听”——初听《灵隐钟声》,初步感受寺庙钟声的古色古香和神秘。 “看”——欣赏图片,视觉冲击感受佛教的神韵。 “再听”——体验寺庙钟声的神韵。
“说”——给乐曲取名。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说”出来。
【信息技术的作用】把远在山里的寺庙搬进了教室,让学生视听结合,从“猜”到“亲眼看到”,深刻的体验了寺庙音乐的古色古香和佛教音乐的神韵。 (三)表现钟声
1.再创情境,学低声部
去小和尚的房间要走过一段高低不平的石路,引出歌曲《钟声叮叮当》低声部。
原本合唱教学总是先学高声部再学低声部,这里我把他颠倒过来,这是一种创新教学,因为人的第一印象记忆是最深刻的,所以这样也有利于后面的合唱教学。
【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小和尚的移动,体现旋律线的高低,引导学生唱准低音5,为合唱作铺垫。 2.表现钟声
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表演等不同的手段,让学生对前面所认识的钟声有一个整体的展现,也是对这节课的一个认识,特别是合唱的训练,提高了这首歌的音乐价值和音乐地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合唱,体验到了合唱的乐趣。
【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色块的变化,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通过旋律线高低的走向,让学生掌握歌曲音高的变化。这两点在唱歌教学中也非常重要,在这里我用动态的演示更加形象的指出了演唱顺序和音高的走向,让学生认识更直观、更形象,掌握更容易。 (四) 回味钟声
听着“钟声”离开了山。
【信息技术的作用】小和尚送小朋友们下山了,这使整个情节更完整,更具有 故事性,学生体验也更深刻。
七、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一直由多媒体出示的小和尚引领了整一堂课,让学生们完全融入在情境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高涨,学习也非常积极!特别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4与7的音高和《钟声叮叮当》的演唱顺序时,不用老师有多的讲述,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这就是信息技术在这堂课中运用的效果! 由信息技术在本课中的运用,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①信息技术运用的得当,有机地整合,能使学生学习的更有兴趣,学习的更快乐。
②信息技术运用的有效,使想像变得形象直观,学生易学。
③信息技术运用的合理,使教师和学生这两者的关系更紧密了。
【篇三:第3册教学反思】
第三册教学反思 欣赏《森林水车》
这首歌是一首与护林、环保有关的作品,让学生多侧面感受音乐作品中森林的多姿多彩,同时也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没有了绿色,世界会怎样?
表演《早上好》
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会这首歌的同时能牢记这首歌,鼓励孩子们以后在以后早上来学校的路上能唱着这首歌曲,体会上学的快乐!体会音乐的美妙!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方案,等学生们对曲子熟悉后我将他们分了组,孩子们拉成小圆圈,边走边唱,按着拍子来,三拍子和二拍子按逆顺时针的方式来走,这样不仅让孩子们深刻的体会到两个拍子的不同,也让他们觉得音乐课并不是一味的唱歌课,什么东西都是老师说孩子们记的,一点快乐也没有. 《在钟表店里》
《在钟表店里》是二年级第三单元的欣赏内容,这是一首描绘性的标题音乐作品,生动地表现了各种钟表的滴答声和钟表工人愉快劳动的情景。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欣赏管弦乐《在钟表店里》,了解乐曲的旋律变化,并结合钟表走动,人们劳动,休息等情景,并作出不同的表现钟表造型的动作,并能随着音乐合作表演钟表的走动。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音乐的音响特点,让《在钟表店里》的主题旋律贯穿于整堂课中,作为律动的背景音乐出现,让孩子潜意识的受到旋律的感染。在正式初听前,启发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各式各样的钟会干些什么呢?在学生讨论后,自然而然引出乐曲主旋律,分乐段进行欣赏。我通过初听、复听两个阶段完成。初听时,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音乐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听了这段音乐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听到了哪几种钟声?在钟表店里,除了钟表,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带着问题认真欣赏后,积极回答问题并模仿听到的钟声,如:“布谷”,“当-”,“滴答滴答”等。音乐用欢快的节奏跳动的旋律,轻快的速度描写钟表工人在辛勤的劳动。复听时,请听出了这一段旋律的学生举手,并随着音乐用肢体动作跟着老师动起来。课堂气氛热闹,活跃起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在聆听时更好的体会乐曲,感受劳动的快乐,还为后面律动的环节作好了铺垫。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时间的原因,很多孩子的创意没有来得急展示,同时我也在思考,怎样让孩子在充分发挥个性表现的同时,组织好教学活动。我想,随着不断的学习,课改经验的不断积累,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在钟表店里》是苏教版二年级第三单元欣赏内容,这是一首描绘性的标题音乐作品,生动地表现了各种钟表的滴答声和钟表工人愉
快劳动的情景。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欣赏管弦乐《在钟表店里》,了解
乐曲的旋律变化,并结合钟表走动,人们劳动,休息等情景,初步感受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特点,并作出不同的表现钟表造型的动作,并能随着音乐合作表演钟表的走动。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音乐的音响特点,让《在钟表店里》的主题旋律贯穿于整堂课中,作为律动的背景音乐出现,让孩子潜意识的受到旋律的感染。在正式初听前,启发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各式各样的钟会干些什么呢?感受没有音乐的钟表,自然而然引出乐曲主旋律,分乐段进行欣赏。我通过初听、复听两个阶段完成。初听时,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音乐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听了这段音乐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听到了哪几种钟声?在钟表店里,除了钟表,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带着问题认真欣赏后,积极回答问题并模仿听到的钟声,如:“布谷”,“当-”,“滴答滴答”等。音乐用欢快的节奏跳动的旋律,轻快的速度描写钟表工人在辛勤的劳动。复听时,请听出了这一段旋律的学生举手,并随着音乐用肢体动作跟着老师动起来。课堂气氛热闹,活跃起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在聆听时更好的体会乐曲,感受劳动的快乐,还为后面律动的环节作好了铺垫。复听后,我将第一部分主题在琴上弹出,让学生随着琴声轻轻哼唱,让学生在听-唱-动的过程中感受和体会乐曲旋律。乐曲的另一主题速度缓慢,旋律柔美、舒展、动听,具有浓郁的苏格兰风味,像是钟表工人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后的愉快心情。欣赏时要求学生随音乐轻轻摇晃身体,双手举起摇摆起来。 在本课教学中,我还注重学科间的整合。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请孩子说一说对钟的了解,钟的外形,钟的来历,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外知识能力,从而通过这些环节帮助加深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同时拓展孩子在其他艺术领域的视野,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在学生参与表现的过程中,我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大胆的去尝试。我注意建立平等创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自由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尊重孩子的意愿,使得每一个孩子都能大胆参与、充分表现。在即兴创作活动中,我让学生相互间讨论,你们也可以两人合作表演钟表走动吗?还能想出什么的组合呢?我对每个孩子的个性发挥持肯定和鼓励的态度,让孩子更自信,兴趣更浓
厚。在设计钟的走路,钟的睡觉的环节中,我没有给孩子设计所谓的标准。像不像?这不是我最关心的。我想课堂里关注的是孩子是否都能参与了活动表演?是否在活动中探索学习?是否在活动中孩子能相互协作?是否在活动中有更多的创新点子?是否有更多的出其不意的表演???的确,我得到了很多的惊喜:学生在音乐声中创造各种不同的动作。如:两腿伸直、分开按节奏左右摇摆,表现钟摆的摆动;单手侧平举,伸出食指作指引状,表现指针的走动;模仿猫头鹰钟的眼睛左右移动的样子?? 欢乐过后,我也留下了遗憾,由于时间的原因,很多孩子的创意没有来得急展示,同时我也在思考,怎样让孩子在充分发挥个性表现的同时,组织好教学活动。我想,随着不断的学习,课改经验的不断积累,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我要力求作到每一堂音乐课都在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孩子对音乐
之美无限的探索和追求。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在这一节音乐欣赏活动课中,我力求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孩子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得到美的体验,获得愉悦的感受,指导学生在聆听中学习,于律动中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