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2比一比例熬水喝,清热解毒,可以预防如今的一些盛行疾病
【中文名】白花蛇舌草(《广西中药志》)
【类 别】全草类
【异名】蛇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广西中药志》),蛇舌癀(《闽南官方草药》),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泉州本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广东中药》Ⅱ),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茜草种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状】白花蛇舌草,又名:二叶葎。
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
茎柔弱,略带方形或圆柱形,秃净无毛。
叶对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5厘米,宽1~3毫米,革质;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状,长1~2毫米,顶端有细齿。
花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无柄或近于无柄;花萼筒状,4裂,裂片边缘具短刺毛;花冠漏斗形,长约3毫米。
纯白色,先端4深裂.秃净;雄蕊4;子房2室,柱头2浅裂呈半球状。
蒴果,扁球形,直径2~3毫米,室背开裂,花萼宿存。
种子棕黄色,极粗大。
花期7~9月。
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路边、溪畔草丛中。
散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
【采集】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材】枯燥全草,扭缠成团状,灰绿色至灰棕色.有主根一条,粗约2~4毫米,须根纤细,淡灰棕色;茎细而卷曲,质脆易折断,地方有白色髓部。
叶多破碎,极舒展,易零落;有托叶,长1~2毫米。
花腋生。
气微,味淡。
主产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在福建、广西地域,尚有以同属植物水线草(参见水线草条),纤花耳草(参见虾子草条)及松叶耳草(参见鹩哥舌条)等作白花蛇舌草运用者。
【化学成分】全草中分出卅一烷、豆甾醇、熊果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对香豆酸等。
【药理作用】
①抗肿瘤作用在体外(相当生药6克/毫升)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以及慢性粒细胞型的肿瘤细胞有较强抑制造用(美蓝试管法);用瓦氏呼吸器测定,对前二者的抑制造用亦较强。
曾用浸膏于小鼠S-180和艾氏腹水癌,以及大鼠吉田肉瘤的实验性医治,皆无分明抗癌作用;0.5~1克生药/毫升在体外对吉田肉瘤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美蓝试管法),但作者以为此属非特殊性的。
②抗菌、消炎作用体外抗菌作用并不明显,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有微弱作用。
察看煎液对正常和人工阑尾炎兔的网状内皮零碎吞噬功用和白细胞在体内外吞噬生机的影响,以为其抗炎作用,是安慰网状内皮零碎增生和加强吞噬细胞生机等要素所致。
【性味】苦甘,寒。
①《西中药志》:味苦甘,性温,无毒。
②《闽南官方草药》:苦,平,无毒。
③《泉州本草》:甘微酸,性寒。
④《广东中药》Ⅱ:辛涩,寒,无毒。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心、肝、脾三经。
【功用主治-白花蛇舌草的成效】清热,利湿,解毒。
治肺热喘咳,扁桃体炎。
咽喉炎,阑尾炎,痢疾,尿路感染,黄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肿瘤。
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症。
①《潮州志·物产志》:茎叶榨汁饮服,治盲肠炎,又可治一切肠病。
②《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
外治白泡疮,蛇癞疮。
③《闽南官方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④《泉州本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
治痈疽疮疡,瘰疬。
又能清肺火,泻肺热。
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
⑤《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利尿。
治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小儿疳积。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宜忌】《广西中药志》:孕妇慎用。
【临床使用】用于癌瘤取半枝莲1两,水煎两次,上、下午分服,或代茶。
据36例食管癌、肺癌患者的察看,用药后局部患者有近期症状的改善,但尚未见有根医治效。
另有用半枝莲、白英各1两,水煎服,每日1剂。
用于肺癌,对改善症状亦有一定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