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使学生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在建立线段、直线和射线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三线”的基本特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进而发现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借助具体情景,深化“三线”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了解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感悟到两点之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并知道什么是两点间的距离。
3.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操作交流、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不断的积累经验,培养学生归纳、抽象既概括能力。
4.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掌握“三线”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在应用中迁移知识,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生活中的线,找出线在生活中的生活原型。(以画的形式展示) 教师:(1)题纸(2)两根木条、一根钉子(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引导探索“三线”的基本特征。 1.板书“线”字,导语引入,你都知道哪些线?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各种线的信息(实物投影展示)。 ①学生汇报,展示。
②教师指导:说清或表示清物品中的哪儿是什么样的线? a、说出线的名称。 b、整体观察所有同学的线,可以分成几类来看?(弯、直) c、针对学生画的图,引导认识“三线”的特征。
线段:有头有尾,有限长,有两个端点。 射线:有头无尾,无限长,有一个端点。
直线:无头无尾,无限长,没有端点。(把握生活中没有标准的直线,只是“数学”中的直线。 3.根据上边学生的汇报,引导发现“三线”的关系(区别和联系)。 (1) 直线中有线段、射线。 看这条线,你发现了什么?
(2)理解延伸的概念:直线上可以有线段和射线,反过来,从射线和线段可以得到直线吗?(画图)
4.练习:请你认一认,谁是直线、线段、射线?说出你的根据。 二、运用特征解释生活现象,加深理解“三线”的基本特征。 寻找生活中的现象:
举出生活中射线、线段的例子。(不提直线) (1)静止的物体中的线段。 (2)运动物体形成的轨迹---线段。
(课件)锯木头、走路、一步、打本线、汽车运动…… 量身高——体会到线段的长度就是人的身高。
跳远——起点到终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就是跳的距离。(理解“距离”的概念) 三、深化“三线”的特征,探索新的问题情境,发现“三线”新特性。
1.导语:生活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解决。 2.出示问题1:(题卡)
(1)小狗吃骨头的情境,师:小狗要吃到骨头,可以怎样走?(用铅笔画一画) 你觉得小狗会走哪条路,为什么?(做出明显标志) (2)抽象出“点”图: B A
请你任意画出几条连接A、B两点的线? 最短的是哪一条?(指名展示,交流)
(3)概括总结并板书: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出示问题(2):(数学书94页第3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
(2)汇报说理。(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应用)
4.教师:在布置教室时,遇到了问题:固定一根泡沫条时,至少需要几根钉子? (1)猜想用一根钉子: 猜想:
实验:1根钉子产生的问题(可以转动)。
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操作:手扶、松手、转动) 画图:
操作:以一点当钉子,以线当木条,画一画。
一根钉子钉木条,木条会是什么样子?你画了多少条?能画多少条? 交流回报:画了多少种情况? 为什么? 总结结论并板书: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二次猜想:
继续探索,一根钉子不能固定,那么要几根钉子才能固定呢? 第二次猜想: 实验操作:(实物)
验证:过两点画直线,可以画几条?(板书) 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5.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加深理解线的性质。
(1)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特性,可以帮我们固定木条,想一想:生活中、学习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展示:
A、植树 B、摆桌椅 C、打本线 D、出版报打线……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