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
1.子曰: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君子乎? 2.
曾
子
曰
:
“
吾
日
三
省
吾
身: ? ?传不习乎?” 3.子曰:“ ,可以为师矣。” 4.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5.
子
曰
:
“由, ! , ,是知也。”
6.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
子
曰
:
“
三
人
行, 。 ,其不善者而改之。” 8.
曾
子
曰
:“
士
不
可
以
不
弘
毅, 。 ,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 。”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
曰
:
“
其
恕
乎! , 。”
11.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 (唐 杜牧《泊秦淮》)
12. ,去年天气旧亭台。 ?(北宋 晏殊《浣溪沙》) 13.
无
可
奈
何
花
落
去, 。 。(北宋 晏殊《浣溪沙》)
14.莫言下岭便无难, ;正入万山圈子里, 。 (南宋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5.常记溪亭日暮, 。兴尽晚回舟, 。争渡,争渡, 。(宋 李清照《如梦令》) 16.
半
亩
方
塘
一
鉴
开, 。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 朱熹《观书有感》)
1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 , 。
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 。
通过描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并且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
, 。 直
接
表
现
诗
人
无
限
乡
思
的
诗
句
是: , 。
18.《观沧海》一诗中,作者通过想象表现阔大胸怀的诗句是: , ; , 。
19.《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直接描写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 ,
。体现花草茂盛的诗句是: , 。
20.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表现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编著的《 》一书。 2.解释下列字词:
①内集: ②儿女: ③俄而: ④骤:
⑤差: ⑥拟: ⑦未若: ⑧因: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 5.对 “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 7.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
8.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 、
句:①
②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①与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 ③去后乃至
④尊君在不 、 ⑤待君久
不至
⑥相委而去 、 ⑦家君
⑧下车引之 、 ⑨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④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知礼重信和聪明才智,体现这一
点
的
语
言
是
“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诗题中的“次”意为 ,作者 , 代诗人。从体裁上来看,这是一首 ;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 之作。
2.试赏析诗歌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答:
3.前人评价诗歌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答:
4.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 “鸿雁传书”或 “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