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让妙笔生出思辨的花

让妙笔生出思辨的花

2022-01-01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妙笔生出思辨的花

作者:原俊义

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二版》2015年第11期

柏拉图说:理性是灵魂最高贵的因素。人生如此,作文亦然。在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今天,“理性”对写作尤为重要。特级教师肖家芸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作文最缺的是思想和科学的思维。而决定此二者的是思维的方向或角度问题。理性思辨代表思维的最佳角度,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考作文等次的高低。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这一精神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得到了广泛地落实,思辨能力的考查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高考这根教学的指挥棒,却未能使作文教学与时俱进。同学们思辨能力的培养长期踟蹰不前,这在议论文写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议论说理,意在阐明观点;观点表达,旨在中肯准确。然而,大量的议论文不着边际,思维混乱。要么执于一端,说理“偏执”;要么目光短浅,说理“偏狭”;要么认识肤浅,说理“偏颇”。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让同学们笔下生出思辨之花呢?纵观2015年各地高考作文涌现出的拔尖之作,操作路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联系说理不绝对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因此我们看问题时,要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与之有关联的事物。如江苏考生的《智慧三境》就是篇深谙联系说理的佳作:

佛家有智慧三境:一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现在我认为,智慧还能分为三境:山,海,天。

作者用联系的观点审视世界。从佛家的人生三境入手,类推出智慧三境。将智慧和自然紧密联系,用比拟的手法具象演绎智慧三境:山,经验累积,不能变通;海,有容乃大,融会贯通;天,无处不在,趋于化境。乍一看,山、海、天堆砌排列,并无特别,实则由此及彼,步步推进。整篇文章用“联系”谋篇布局,处处闪现思辨的光芒。

要注意的是,事物之间联系错综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拓宽思路,发散思维。倘若我们思维的宽度、发散的力度不够,思辨就会顾此失彼,甚至挂一漏万了。因此联系说理需要思维缜密,考虑周全。思考时,不妨多考虑几个角度;寻因时,不妨多问几个原因;破解时,不妨多想几个方法。如2015年重庆高考作文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下他妈妈,过了几分钟,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埋怨,这时残疾妈妈拖着腿上车了,所有人都沉默了,考生按照这个材料进行发挥。 如果你是考生,你会怎么写?

孩子要求司机等待妈妈上车,乘客由不满、抱怨到沉默,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发散思维,多元思考:宽容精神、平等意识、道德价值、平和心态…… 矛盾分析不片面 1. 一分为二

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说过一句不朽的名言:“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这话强调人有两种相对的本性。的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界是矛盾的,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因此,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这样才能避免议论的片面性。一分为二,要注意的是,人们往往只关注正面的“一”而忽略了反面的“二”。因此,思辨要能在别人认为无法沟通的相反的事物中找到被人忽略的某个角度,从中发现闪光的思想。如福建考生《走的人多了也就没了路》的片段:

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是我要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了路。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大道、捷径、坦途,自然为人们喜欢;小道、险路、绝地,往往被人们排斥。习惯于行通衢大道,贪图于走终南捷径,久而久之,滋长了惰性,消磨了锐气,就可能丧失了开辟新路的热情,断路与失路的危机将随之产生。因此,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才能寻找到别样的风景。

世人往往会先入为主,认同鲁迅先生的话。但作者却从相反的角度标新立异提出观点: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才能寻找到别样的风景。文章充满了思辨的色彩,迸发出发人深省的智慧光芒。

2. 相互转化

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满足一定的条件,积极因素能够转化为消极因素,消极因素也能转化为积极因素。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学会矛盾分析问题,不仅要看到事物的正反两面,而且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比如,温柔是好的,但过分“柔”也不好。如上海考生在作文《追求刚柔相济,成就和谐自我》中的观点: 但内心太过柔软同样不好,因为过分的柔软会让人丧失正确的是非观。当好人与坏人,好事与坏事均被无差别地平等对待,泛滥的爱心与同情心就廉价到无意义,一味的妥协与退让只会促使大罪恶的滋生。 发展析理不孤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诚哉斯言。世界不是静止的,每时每刻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倘若用“刻舟求剑”的思维看待事物,就只能和事物规律渐行渐远。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只能叫眼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才叫眼光。只有“见人之所未见”,才能“发人之所未发”;只有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广东考生《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就用了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诚然,自然虽美,但我们也要珍惜爱护,切勿让伸手可及的美变得可望不可却。柴静的《穹顶之下》唤发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去年的“APEC蓝”也让我们看到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我相信,我们拥抱的,一定是一个纯净无瑕的自然。 深入论证不浅显

道理在“思”中深入,在“辩”中明晰。理性思辨要求议论思想深刻不浅显,可从两方面入手:

1. 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事物有现象和本质之分。现象是本质的反映,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分析问题要学会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涉浅水者见鱼鳖,入深海中擒蛟龙”,只有用思辨的利刃向思想更“深”处砍杀,才可能擒得“蛟龙”。如:2015年山东高考作文题,有位考生在作文《价值观念决定选择》中就透过父子不同行为的表象,揭示了其本质——价值观念不同:

“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杜伽尔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人们带着渴望不断追寻,有的人在物质的享乐中迷失自我,深陷无尽的物质涡流,而有的人乐享精神的富足,走向生命的高贵。人生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了选择的不同。 2. 追本溯源,刨根问底

佛说:有因必有果,无因则无果。事物变化有其自身原因。由果溯因,由原因切入立意更易写出深度。培养思辨能力要求我们追本溯源,刨根问底。只有对事物呈现性状的缘故探得越明,我们对事物逻辑链才能理得越清,议论才更深刻。比如浙江作文《殊途同归》,考生从艺术欣赏的视域探究人品和作品的关联,提出了“作品的格调趣味未必与人品一致,却一定与内心的追求吻合”的新颖观点,并追本溯源分析了原因:

因为追求了共同的自由、真理与美,作品才被称为艺术,而追求,从来不由人品决定,忠实于内心的艺术家当然可以字如其人,言为心声,而被生活的苟且压弯了腰,被人性的阴暗绊住了脚,依然追求着正直与光明,不正是艺术最强烈痛苦的诗意吗?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但是这样的苇草不是一天就能“长”成的,思辨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持不断的强化。倘若方法得当,持之以恒,相信同学们的妙笔下最终会飘起思辨的苇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