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新趋势
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趋势
通观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九个特征。
1. 组织机构集团化。90 年代初,特别是近几年来,不仅中小银行纷纷合并结盟组成紧密型银行集团与大银行竞争抗衡,大银行也主动合并构成超级大行称雄国内国际金融市场,以取得经营中的主动权,增强抗风险能力。
2.分支网络全球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商业银行向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兴于60 年代,70~80 年代在和南亚国家发展很快。我国改革之初和东欧苏联变革之前,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互设网点基本形成格局。
3. 业务经营综合化。70 年代以前,各国对商业银行管制较严格,在业务范围上有明确的限制,大多采用“分业式”管理。从70 年代始,在金融法规比较健全和商业银行经营较为规范的前提下,各国相继放宽了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不仅允许经营债券和有条件地参与股票业务,而且还开办了信托、保险、租赁、保管、代理、外汇、咨询等多种新业务。可以说,凡是与货币信用有关的业务,银行都开始办理。
4. 收益渠道多元化。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是存贷款,从存贷利差中获取利润是银行主要收入来源。但90 年代以来,银行利差在激烈的竞争中进一步缩小,以便吸引存贷客户。为了保持稳定的收入,银行把注意力转向中间业务和其他业务。在金融创新中出现的大量新型交易工具,已成为投资获利的重要来源。据统计,现有金融衍生工具已多达上千种,经营有方的银行从中获利甚丰,所以,银行在保持表内业务稳定收入的同时,十分重视表外业务的开拓。
5. 同业竞争激烈化。当今的银行业竞争已不受国界的限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必须相互金融市场,不得设置障碍,银行将面对来自国内和国外的竞争。
6. 对外服务周到化。信誉是银行生存的基础,信誉主要来自服
务,服务质量关键取决于效率。虽然微笑服务和规范用语必不可少,但现代化的业务处理设备、及时准确的信息更受客户欢迎。
7. 内部管理科学化。现代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科学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从经验型管理转向知识经验型管理。。第二,从权威型管理转向民主权威型管理。第三,从领导型管理转向制度领导型管理。第四,从惩罚型管理转向激励惩罚型管理。以调动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将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雇佣契约与以行为家相结合,严格监督与自觉检查相结合,上下级关系与相互关心相结合建立起一套既有严密管理制度又有和谐宽松人际关系的氛围。第五,从目标管理型转向量化目标管理型。
8. 经营规则国际化。在金融业国际化的同时,各种国际惯例和协议成为各国共同遵守的规则。在资本金管理上按《巴塞尔协议》衡量,以确定抵御风险的能力;在票据结算中按《日内瓦公约》实施,以减少纠纷和误会;在债务清理中参照《象牙海岸公约》处置,以使双方接受;等等。
9.资产风险隐匿化。银行业国际化发展使风险因素不仅出自国内,而且来自国外;既受经济周期、银根变化、企业经营、市场消费、国际贸易等经济性因素影响,也受政局变动、自然气候、国际对抗等非经济因素干扰;不但要慎重处理表内资产流动性与安全性的关系,还必须准确透视表外业务可能带来的损失;除了避免重大决策造成被动外,还要防止个别经办人员操作失误或内外勾结带来的重大损失。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在短短20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成为整个金融改革的首要组成部分。进入21 世纪后,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影响下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尤其在金融开放之后,各个商业银行纷纷求变,受世界商业银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此,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和改革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业界的关注。)研究对象代表的选择本文选取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三家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代表对其历史绩效和现状进行分析:
1、 上述三家银行均是已上市银行并且上市时间不同。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和国际商业银行的状况,以及近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政策明显偏向IPO 融资,因此就有理由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上市融资会成为所有商业银行融资的最优选择。
2、上述三家银行基本覆盖中国主要金融中心城市。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来自北京,招商银行来自深圳。
结论
根据以上对于三家银行的历史绩效和现状分析,加上合理的预测,综合是起来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发展趋势:
1 、资产规模稳步扩张,并且会选择IPO 为主要融资方式,但是在两个市场上市需要谨慎论证,但是目前来看大多上市银行会选择这条路线。
2、信贷规模稳健增长,但是目前还没有完善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加上关联交易等原因,使信贷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存在隐患。
3、资产质量继续提高,但是短时间不会完全解决不良贷款问题,这是大部分归因于历史和体制的问题,尤其国有商业银行解决的周期会更慢。
4、净息差逐渐回升,并且这一利润来源在中短期内仍然为各个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混业经营只是初露端倪,但是要求并不急迫,分业经营体制仍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5、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加快,这一部分收入尤其在中小银行发展迅速,但是与国际银行相比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以上对于商业银行的分析,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的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1、深化商业银行体系改革,加强内生性调整,争取平稳迅速过渡到商业化经营。各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在稳步扩张,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些资产,防止流通性过剩。
2、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对于商业银行首先应当注意防范信用风险,严格贷款审批,防止问题贷款产生。其次,也应当注意潜在的风险,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另外,要提高抗风险能力。
3、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但是在执行时要正确把握其政策内涵,适应世界商业银行综合化的趋势。而在政策上,应当利用在利润构成优化的时间逐步放宽以至解除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分业经营限制。
4、加强商业银行电子技术的改进,适应国际金融发展。
5、逐步和世界接轨,调整利润构成,调整经营管理模式,发展战略合作伙伴。总之,
在中国逐步开放金融业的时候,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应当有正确的认识,进而调整政策以促进其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有着专业性和政策性较强的特点,在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业务的经营管理方面依然普遍效仿中国银行在30 余年外汇专业银行经营中积累的经验,集合客户营销、信贷审批、结算服务等国际业务,建立国际业务部。但是,在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并逐渐开始反省过去“事业部”式经营的国际业务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缺陷,总结经验教训。此后,中国加入WTO ,预示着中国商业银行全面进入了竞争时代,而国际业务更是竞争的焦点,外资银行及企业的进入迫切的要求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与世界接轨。然而,近年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全球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各国经济持续低迷,银行业更是遭受着一场重大的磨难,信用危机、企业生产滞、消费者需求大幅缩减等诸多原因造成银行营业额的大幅缩水。而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在全球贸易急速缩水的直接影响下正处于严重的停滞状况。虽然现实并不乐观,但从长期角度来看,银行的国际业务一直是国际贸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更加完善的国际业务体系将会有助于全球贸易的复苏,并推进贸易的发展。
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内容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从广义上来讲,指涉及到法币或者国外客户的活动,它不仅包括商业银行在国外的业务活动,同时也包括其在国内所从事有关的国际业务。国际业务具体包括: 外币汇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款、国际结算、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远期结汇售汇、发行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代理发行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
券、自营外汇买卖、代客外汇买卖、外汇信用卡发行、代理国外信用卡付款、资信调查、查询、鉴证业务。
3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3. 1 银行之间竞争过于激烈,影响了整个银行体系的有序发展由于我国经济长期依赖于贸易的发展,尤其是进出口国际贸易,银行的国际业务早已成为一个有力的利润增长点。随着全国贸易总额的急速增加,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扩大开展国际业务的经营,这也因此打破了中国银行曾经垄断经营的局面。虽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竞争有利于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国际业务的创新,有利于达到社会总体效用的最大化。然而,随着竞争的不断扩大,利润空间被急速压缩,各大银行甚至采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实现业务方面的增长,而忽略了业务质量的提高。如:某些银行降低信用证的开征条件,或者接受信用担保开征等等。这些行为一方面增加了业务的风险,另一方面助长了市场的投机行为,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发展。
3. 2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管理体系存在不足
首先,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效率有待提高。例如,当前,有些银行的很多二级分行没有信贷审批权限,在有企业拿到信用证申请贷款时,办理行要一步一步通过营业部门人员、领导甚至是主管行长找到公司业务部门的主管行长、主任和审评人员进行沟通,此后便要经过一个漫长的
层层审批过程,非常繁琐,如果一切顺利,那一半也要两周的时间才能审批下贷款。如果稍有错误,那就要耽误更多的时间。其次,内部人才管理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诸多问题。综观近
几年来的人才流动现象,国际业务部门是人才流动最多最快的一个领域,尤其是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几乎成为外资银行人才培育基地。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商业银行在人才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员工进出渠道的不畅,同时内部缺少淘汰制度,缺乏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另一方面,考核并不能为优胜劣汰提供科学依据,由于考核体系本身不够严密,以及考核制度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缺乏,以至削弱了考核对员工的激励约束作用。
3. 3 中国加入WTO 以后面临着来自国外的压力和竞争
自从中国加入WTO ,诸多外资银行纷纷打开中国市场,这对于国内银行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其表现为:一方面,外资银行资金清算以现代金融电子网络技术作为支持,注重采用新技术手段来提高业务操作自动化程度与服务水平,其技术领先,效率高于国内商业银行。另一方面,
国外银行人员的素质较高,服务一流,其“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导致国内商业银行丧失自己的优质顾客。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领先的技术,外资银行在市场份额的抢占中势必对国内商业银行带来不小的冲击。
4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战略
4. 1 认清当前形势,树立发展理念,当前商业银行虽然意识到国际业务的重要地位,但很少意识到这类业务也需要结合营销策略,这就需要银行不仅要分析客观经济形势,也许加强研究客户需求,坚持以客户为核心的方针,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通过有效竞争,以增加银行业务的竞争力。
4. 2 加强制度建设,留住人才
针对人才的流失现象,商业银行必须采用连续合理的激励制度,奖惩分明。同时建立完善全面的招聘制度,向全社会招聘人才,以防止人才的缺乏。此外可增加高级人才国外培训的机会,完善培训制度,以提高人才素质,保证人才的素质与国际接轨。
4. 3 有效调整管理体制,加强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需完善业务流程的管理,尽量简化业务办理过程中申请、审批等过程,从而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另一方面,银行须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严格遵守规则,切忌为增加一时的营业额,放宽贷款审核的标准,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