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中的写景方法
2023-10-16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浅谈作文中的写景方法 彭伟 江苏省淮安市建筑工程学校江苏 淮安市223002 摘要:本文从五个方面例谈了写景的技巧。 看。远观,使人视野开阔,顿觉心旷神怡;而近景则令 关键词:观察特征描写 修辞 写景,是指用文字把人们感觉到的各种自然景物 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并且以此使文章的中心更加 突出,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技巧,则是中学生 人更觉景象真切。这说明,写景的手法,远观近看,都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写景 首先是动用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描写景物。即用 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下面我结合几篇课文谈一 下。 一眼、耳、鼻、舌、身等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 面进行写景。这是描写好景物的前提。如《春》中描绘 的“春风图”,作者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温和,接着 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 、观察 写好作文的基础就是观察,尤其是写景作文,如 果离开细致准确的观察,是绝对写不好的。观察必须 确立好观察点。首先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采用固定立足 的景,最后从听觉方面写春风里和悦的声音。这样,作 者调动多种感官,从不的角度来描写春风,从而把无 点或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即空间方位或移步 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叉 如《海滨仲夏夜》中沙滩“软绵绵的”是从触觉入手写 景;发出“温柔的”刷刷声in,4是从听觉入手写景;空气 中飘荡着“混合的香味”则是从嗅觉入手。 其次是抓住合适的方面描写。一是采用四季的变 化进行景物描写。即春、夏、秋、冬的变化引起的景物 换景 、或远观、或近看、或仰视、或俯视。如《济南的冬 天》,在作者笔下,济南竟然被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 抱的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壮丽景色,只不过是一块 “空灵的蓝水晶”。这就是对景物的远观。再如“水藻真 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 什么样的?’有人会说是草长莺飞、百花齐放;而自居 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 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 都早已传为美谈。如今这样的事例也是俯首皆是,《资 本论》在我国的最早的译者之一、著名的经济学家王 亚男,有一次乘船遇到大风浪,船身摇晃,使人站立不 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稳,别人急于觅座安身,他却让人把自己绑在柱子上, /矿秒必争,继续读书,令乘客敬佩赞叹不已。显而易 见,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地学习,是他们成才的根本原 因。 这里引用了白罟易、苏轼、李白、杜牧等有关吟咏 春天的诗句,反映出考生丰厚的文学素养和深厚的文 学底蕴,再加之文章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和排比的结 构,营造出一种非常深远的意境,给评卷者以极好的 印象。因为该文在语言表达这一发展点非常突出,阅 卷老师毫不犹豫地给了满分。 四、巧用例证增文采 3.假设反推法。例如: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中 有一千多项造福于人类的发明。其中的自炽灯至今仍 在沿用。当初爱迪生为找白炽灯的_盯丝材料,经过了 一千多次实验,淘汰了上千种材料,最后才获得成功。 试想,倘若爱迪生无恒心,能经受这一千多次失败的 考验吗?无独有偶,药品“606”据说也是经历了606次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议论文写作最重要的 就是事例的运用,我们完全可以巧施法使事例呈现别 样的状态,让文章变得灵动起来。 的实验才制成的,故发明者命名为“606”。倘若发明者 缺乏恒心,哪怕是在进行到605次实验的时候,便退 下阵来,还会有“606”的诞生吗? 1.叙议交融法。例如:人才到处都有,问题在于是 否有人去发现他们。追溯历史,要是萧何不与韩信几 天几夜地谈话,他哪里知道韩信是国士无双的奇才? 要是左光斗不到百姓中去,他怎么能发现史可法的超 群之才?要是伯乐不深入马群调查研究,他叉怎么可 能鉴别出日行千里的良马呢?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熟悉的例后评价法及事例对 比法。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事例必须台乎论点的需要。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 龙・情采》中也讲:“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 何?”倘若议论文没有文采,怎么能吸引人看,又怎能 立论千古呢?只要我们不懈追求,巧扮议论文的养眼 2.“画龙点睛”法。例如:众所周知,成才者必好学。 我国古代的欧阳修利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读 书;董遏抓紧“三余”(岁余、日余、时余)学习的故事, 之容,能使文质兼美,增强可读性,我们的文章自然会 “文质彬彬”起来 62 垦舅舅12009年第i0期 的变化;表现各自特征的如写春(《春》),写夏(《海滨仲 夏夜》),写秋(《秋魂》)。写冬(《济南的冬天》),而结合着 描写的则以《三峡》为典型,这里就不具体陈述了。二 是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对景物进行描写。即从早晨、黄 水,无不生动贴切,神态活现。“小摇篮”喻阳光下的老 城,济南城的形状特点鲜明突出。以“日本看护妇”之 工作帽状,写山上矮松披雪的形象,给人以素净纯洁 之感。“小水墨画”喻“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 房顶上卧着点雪”的形象,自然激起人们的鉴赏热情。 除大量的比喻外,作者还以拟人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 心态与情感。济南城“暖和安适地睡着”,足见其恬静 闲适。小山们“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唾吧,这儿准保暖 和。”’连济南城周围的小山也显得很有温情。夕阳斜 照下的山腰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 昏、夜晚等方面入手,如《海滨仲夏夜》描绘了从夕阳 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浓这段时间内海滨仲夏的景色。随 着月亮的升高,夜已经很深了,沙滩上的人也“变化” 着。三是根据气候的不同进行描绘,即根据晴天、雪 天、雨天等情况描绘。如《济南的冬天》就分别写了阳 光普照下的山、薄雪覆盖的山。最后是根据不同的地 理特征进行描绘。 色”,其娇媚之态宛然可掬!作者正是这样妙用比喻、 拟人修辞,摹形传神,写出了景物的神韵,写出了对济 南的一片深情。 三、注意描写的层次 描写的层次就是描写的顺序。可通过观察的顺序 选择合适的方式,包括三种: 五、情景结合,适当点题 画之所以有题跋,是因为题跋可以使其本身所蕴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游览顺序。其中时间顺序可 按季节时令和一曰的时间变化描写,而后二者的区别 就在于观察点是否固定的问题。如《济南的冬天》就是 按空间顺序,而《海滨仲夏夜》则是按时间顺序来展示 景物。 含的意义更加明显。应该说,题跋是一幅画的组成部 分,虽然它并不是所画的景物本身。同样,对所写的景 物,作者出面直接点题,寥寥数语,往往会有画龙点睛 的效果。比如《济南的冬天》一课,最后一句“这就是冬 天的济南”既能点明主旨,又让人意犹未尽。 不仅文章如此,诗歌也这样。鲁教版六年级上册 《观沧海》一诗就是典型的代表。“东临”点出了诗人的 观察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 景;“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 景,是特写;“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 所见之景,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 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象打下了伏笔。 四、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等手法运用 所谓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色时,不仅要写出 景色的静态,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使之很和谐地呈 现在读者眼前。只有这样、你笔下的景色才能活起来, 才能使读者的印象更深刻。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 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 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这一点在《春》中表现得 则更为明显。为了突出春花的特点,先后写了花朵又 多又艳又甜,从而联想到累累的果实。这就是采用了 虚实结合。 四、运用修辞 同时,“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 四句是虚写,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象出 的景象。采用动静结合与虚实结合,并且运用夸张的 修辞,从而使得本诗成为写景诗中的名篇。 从修辞说,《春》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了语 言的韵味。妙用修辞,摹形传神,文章借助比喻绘山状 (上接65页) 唐人的诗歌中,甚至他们听到关于杨柳的曲词,也会 神伤不已。 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中国文学的特有风貌。从别 离、相思、乡思、时间意识等方面对唐朝诗歌中的柳意 王之涣《凉州词》 象进行审视,可以解读到柳的撼人神魂的美丽。柳和 其他意象一样,为诗人们提供了一种抒情方式,而风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姿秀出的“柳”也道出了诗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对恋人 的喜爱,对友人的祝愿,对亲人的不舍,对生活的感悟 ……羌笛所吹奏的正是《折杨柳》的曲调,听曲之人是 戍守边塞的征人。边塞苦寒,长夜漫漫,寂寥无欢,思 乡之情最为深重。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自然不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丝情”,柳有多少, 情就有多少,柳树数不清,诗中柳蕴,蕴中柳情,又岂 能数得尽呢?柳,唐诗遍种,也曾娇媚无限,也曾黯然 青,征人想折一枝寄情也不能,这比折柳送别更让人 伤心,何况又听到这样的曲调,情何以堪! 销魂,也曾袅娜翩跹,也曾倜傥风流。在花前月下明月 山头柳暗花明,在思妇枕边唏嘘游子耳畔轻吟。柳,诗 的载体,诗人情感的托物。 柳意象的形成发轫于《诗经》,形成于六朝,盛行 于唐宋,是中国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蕴含极丰富的 植物意象,积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体现着 2009 年第 期l10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