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空间的开拓-《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改尝试思路之一
2020-07-27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7卷第4期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V01.17.No.4 2002年l2月 JOURNALOFXIN ̄AI S踟0RTEACHERSCOLLEGE Dec.2oO2 思维空间的开拓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改尝试思路之一 任慧群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摘 要:从对中国现代文学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入手,吸纳了最新学术、科研成果,总结了从事教学改革‘ 名,师生 在思维方式的改变、“实践智慧”的养成等方面取得的一些进步。 关键词:历史;文学;现代;实践;教改;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83(2002 J04—0021—03 笔者自1998年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以来, 读 史应该取一种怎样的当代惑谚 ?难道它已 勺“古典”,不 了大量不同版本的教材以及相应的教辅材料,在“三备”的 需要我们的参与了吗?在这里,我想,是 罗齐的话语给 基础上,理解了不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可以承认的基础上 了我一・个惊醒:“任何历史都足当代史”、存 种意义上来 的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可接受性,同时一些以众多的先定 说,历史从来都是当代人抱着当代意识写的过去的人的事 前提为结论的成果也带来了我对文学特质的理解困惑.但 情,是活着的人为活着的人写的死去了的人的季情。后 同时也如加达默尔所说:“因为理解了某物足这样而束的、 来,又有了对于语言的新的规角的认识: 史仃在f语言 从而理解了某物是这样的。”…新时期以来,“重写文学支”、 当中。而不象原来人们所认为的那样,语言只是一个表达 “名著重读”、“新方法热”等都为现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提 的辅助:[具,它本身就是一种本休存在,正足在“通向语言 供了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并且随着新版教材(如钱理群 的途c: ,我们r解了由它写成的历史。而可能 足因为 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朱栋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在某种意义上说的语言的有限性和人的有限性才导致了 (上册)等)陆续出版,一些最新的学术科研成果的吸纳又 如同 迅接受尼采的思想时的一句话:“…… 进 的链 迫使自己在逐“流”的同时求“源”。另外,在教学实践『{1, 子上,一切都是中问物。……但仍应该币¨光阴偕逝,逐渐 教材等的规定性又与当下学生生活中的接受心态和话语 消亡,至多不过是桥梁的一木一石,并非什么前途的目标, 语境存在着隔膜,所有这些都迫使自己在体味、感受、理性 范本 ” 1 因此,“效果史”的启示在于,侄J了 世化论的指 思索历史的同时,把眼光放于当下,在现实意义上走・一条 导下,它给了我们文本解读的无限可能性、歧义性、丰富 以科研促教学的路子。在此次教改的探索和尝试中.我 性。蹦而,不管是从20年代胡适的新文学史、3O年代的朱 想,自己和学生是沿着这条路而有所收获的。 自清的文学史,50年代的各 版本的以及“史革”剑80年 一、历史的“中间物” 代初的文学史和9o年代教材的编写,这其实已经构成了关 也许是对前辈生活的关注,学者学路的好奇,对历史 于现代文学的一部学术研究史, 此I1】电I『见刊不同时期 的存在的兴趣,使我在对教材的流变史进行考察时,同时 的知识分子的心灵的演化史,又可以为我们理解”效果历 也体味了其中对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文学思潮和运动、作 史”提供见证,如加达默尔所说:“只要理解了,就会有不 家、作品等属于文学史主要范畴的对象在不同的编者和文 同”,j{三如蓝棣之所说:“时代挺供了什么条件,找ff』的认识 学史家的不同评价、理解中呈现的不同光芒,并在他们对 就达到什么程度。” j所以,虽然复元历史也许永远足一个 历史的描述和叙写中对历史逐步恢复了记忆,在不同理论 神话,但如果没有当代人意识的加入、参与,也湃我们就没 预设支配下的想象和体验扩充和丰富了存在本身,历史线 有可能从这种隔膜中产生出历史的存在的体味, 此,“当 性发展逻辑在一次次反思下,失去了它诱人的光环。因 下性”既使我思路和视野开阔,同时也成为激活教学的重 此,这种“效果史”的实际存在都给我带来了对“历史”的沉 要因素之一。 思。“什么是历史”以及“历史又如何存在”这两个问题始 二、文学的视界 终纠缠于脑中。在当今话语下讲述近百年来的文学的历 正像对“ff么是文学”的追门是一种天问~样,“文学 [收稿日期]2002—03—26 [作者简介]任慧群(197l一),女,河北巨鹿县人,毕业干河北 中文系,讲师,从事现代文学莪学和文学批评工作 ・21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任慧群:思维空间的开拓 怎样存在”也会随着阅读的开放性,视界的广阔和敞开而 会不断走向科学进步的一种理性精神,启蒙精神,就是高 进行重新的思考。以现代文学的线性时间的存在来看,从 度发展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就是一种现代意识精神, 梁启超的“新小说”中衍生的“新民说”、“新政治”、“新道 表现为科学、理性、民主、自由、平等、权利、法制的普遍原 德”等的设想中文学已经提高到无与伦比的地位开始,到 则;汪晖研究员关于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现代性是“反现 后继者的如鲁迅的改造国民的精神的手段,再到民族救亡 代性的现代性”的现代性的研究;钱理群先生的在现代和 时期的呐喊等等,人们都参与了对文学的建构,从某些方 传统二者的矛盾张力中去寻求新的现代文学课题的新的 面来说,人们对文学是什么、文学能做什么、人们需要文学 研究增长点的观点;王富仁先生认为,实际上,历史不是按 来做什么等问题在某一层面获得了一致的认同。又由于 照不好一好一很好一最好的路线发展的,要是那样,我们 理解者对马列文论以及毛泽东理论的僵化理解和运用,致 人类还有什么事可干?历史在动,但动是不得不动。不动 使在特定的社会和历史语境中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意 连原来有的东西也没有了。一动,现在的东西就与古代的 象形态化”的处理,在基于东、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基 不一样了,就有了现代性。基于此原因,生活在其中的人 础上,由历史造成的对其他理论学派的批判和禁锢使得透 便自然人人都有现代性的观点;王确老师的“在现代文学 视文学的视界狭窄达到“只此一家”,别的则无话可说的地 著名作家的个案研究中,寻找儒家传统的因子”_4 的分析 步。正是在对历史的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时期以来西 和论述;逢增玉老师的“两种现代性”的观点,即体现在文 方文论得以译介的思潮,从而为我们探视文学的丰富性提 本之外的有关文学的生产体制(如市场机制、出版、教育、 供了多侧面、多层次、多视角的思索,并突显了文学作为精 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因素)的现代性以及体现在文本之内 神科学的高度的人文性,同时也在召唤着人文素质的培 的在现代化过程中在社会各个领域所出现的与现代化相 养。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中对文学四维的描述和西方 适应的属性,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基于大文化视点下的文化 20世纪人本、科学、社会学三大流派的文学批评方法以及 研究(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 J,所有这些都 9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新历史主义 给我的思维的开阔洞开了天眼。随着90年代和8o年代社 理论、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等,都为我们提供了“知其然而知 会语境与历史语境的不同,知识分子在对“现代”理论继续 其所以然”的依据。文学的视界开阔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研 进行探讨的情势下。又展开了对于“现代性”的反思的反 究正在走向新的开始。(当然,在此过程中,外国的“帽子” 思。对美国在2o世纪6 70年代现代化理论指导下的集 和中国的“头”的关系也应正确处理。)而随着精神科学里 体想象和被时间削去的痕迹的恢复中来寻求“现代”的“本 人文反思的开展。原始资料的不断发现、发掘和利用,一系 源”产生的历史前提。并且试图寻找影响中国近一个世纪 列先在前提的受到质疑并被推翻,一次次历史前提的无限 的几次大的现代化的理论预设的发展轨迹,对本质存在提 打开.当下接受群体的现实存在,尤其是当下时代的发展 出新的质疑,试图在事件化过程中开辟新的研究思路,如 趋向.都要求把人的情感、体验加入到文学这种人的情感、 清末民初思想的探求与当下语境的探求,是否会在预设本 心灵、感受、灵魂、精神的家园中来。我想,在这里所体现 源阐释中提出学术新的增长点等等都会在中国的现代化 出来的深刻、肤浅均有自己的生存之地。正像我们不能要 之路中给与人们无尽的课题,而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 求所有作家都像鲁迅那样深刻一样,这也许都基于一种理 话语形态等的影响。对这些科学研究的关注必将引起中国 论的导引,否则。我们往往不敢只凭自己的感觉;并且我们 现代文学研究整体布局的更大调整。 的研究对象和前辈的丰富和永恒使我们在众多中青年学 四、“实践智慧”的培养 者的外国文艺理论的译介那里找到了文学存在的天地和 正如加达默尔所说:“每一理解都表现为一种对我们 理由之一。 所面临的问题的回答”一样。而“语言是我们理解得以实现 三、“现代”的追寻和反思 的必要条件和经验得以构成的必要基础”。L6 这种基于语 在这一方面,首先引起我的注意力的显然是这样一些 言本体的对“实践智慧”的要求是以上三者思考的共同目 思索:“现代”一词难道仅仅是我们以往所认为的一个单纯 的,也是基于以上三种向度的科研,促成了以培养学生的 的时间概念吗?进一步思索的话,什么是现代化?什么是 此方面知识为重点的教改思路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现代性?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又表现在哪里?随着中 “实践智慧”是加达默尔在释义人文主义概念“共通 国学术界在各个领域里关于中国现代性的反思而引起的 感”时,对区别于掌握一般规律的科学知识有根本不同的 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思考中,影响我的思维方式并改变了 知识的命名,它是针对具体情况的,因此,它必须把握情况 对这一词语的内涵的理解的研究有以下几个。首先启迪 的无限多变化,并通过具体应用来发展一般。这种知识不 我的是严家炎先生的有关现代精神的观点。他说,所谓现 仅意指把个别东西归于一般东西的我们称之为判断力的 代精神,就是尊重人,关心人,把人当作人,既懂得尊重自 能力。而且,其中还有一种积极的道德伦理的考虑在作用, 己。又懂得尊重别人的精神,就是民主的精神。钱中文先 这种知识需要对具体情况的掌握和对社会习俗的适应。它 生理解的“现代性”是指促进社会进入现代发展阶段,使社 需要以某种意向即一种社会伦理存在为前提条件。正是 ・2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OO2年第4期 这种历史精神的本质是与现时生命的思维性沟通,使得我 参考文献: 以上的思考有了授之于学生以“渔”的理论基础,这种思维 [1]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态度的确立,使得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改中,从教学 5. 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突破以往固有模 [2]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式的实践,对主体、自我、人、人性、创造力、自由、人文等方 1981.286. 面的“实践智慧”知识的传授,必将使人文科学精神“走在 [3]蓝橡之.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症侯式分析[M].北京:清华大 理解之途中”。我们不会去克服历史的局限,而是在打破 学出版社,1998.61. [4]王确.儒家传统与中国现代作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传统、批判传统并消解传统中,去正确评价和适应各自的 文学院,1998. 历史局限。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中间物。 [5]逢增玉.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1998. [6]洪汉鼎.理解的真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7. An Inquiry into the Teaching Rearm of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REN Hui—qun (Xing ̄i University,Yans ̄,Hebei,054001) Abstract:By analyzing several basic concepts of modem Chinese literature,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oughts on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changes in the modes ofthinkingofboth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progress— e8 made in the habit forming of“practice intelligence”. Key、】I :history;literature;modern;practice;teaching reform;mode of thmkms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