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课标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标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0-04-13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新课标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问题

及对策

摘要:在新课标对于学生们的习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作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及学生们的关注重点。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无从下笔,即使有话可写,也语无伦次,表达不清楚;教师指导方法不得要领,只是空洞地说教,或者找一些与题目类似的下水文去引导,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加之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限,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因此本文针对当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习作教学的对策,为教师的习作教学助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备受关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1新课标中提高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习作的目的:“为了自我表达与他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①习作教学以习作课程为载体,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巩固小学生在中、低年级积累的习作技能,为进入初中提升习作能力做充足准备,因此习作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如何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习作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2新课标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问题

2.1缺乏习作兴趣

当前,在习作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仍然沿袭老旧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即侧重于习作的指导和形式,却忽视了对学生文化氛围的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环境下思维僵化,导致举“一”有余,反“三”不足,最终对习作提不起兴趣。习作也成了无源之水,成文缺乏文化底蕴。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面对习作时有畏难情绪,原因在于平时没有对习作素材和习作技巧的积累,模式化的教学只会写出流水线一样的文章,所以,在遇到命题作文时,很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没有自己鞭辟入里的角度和行文脉络,最终也会导致学生失去习作兴趣。

2.2习作教学方法单一

大部分语文教师既承担教学工作,又担任班主任一职,为了迅速达到教学目的,经常采用无实物教学,导致教学内容抽象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缺乏创新;再者,习作课堂中教师不停讲解技巧方法,学生只顾记笔记,依赖于教师讲解的习作模板,学生对习作思路不清晰,习作时频繁记流水账,产生习作“千篇一律”的现象。

3新课标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对策 3.1创设生活化情境,激活习作兴趣

一个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叙文习作兴趣,为此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校园“文化节”活动,开设“习作兴趣课堂”,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让学生得到文化的浸润,从生活中找寻灵感,从轻松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真正的成长。这样一来,久而久之,校园内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崇尚习作的风气,学生从被动应付作业逐渐变得对习作产生兴趣。总之,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在形式上要喜闻乐见,在内容上要丰富多彩,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提升习作水平。

3.2采取多样教学方法

(1)运用情境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教学设计可以围绕习作的主题带学生进入情境体验。例如六年级下册习作第三单元“让真情自然流露”的主题中,课前准备真实感人的文章素材、广告或者小片段,进行情感的渲染和熏陶。例如选取央视一则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视频片段,讲述的是一位母亲去给孩子的奶奶端洗脚水洗脚,年幼的孩子看到此景,用一双稚嫩的小手,颤颤巍巍打来一盆洗脚水为母亲洗脚的感人视频。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媒体情境创设情感体验,让学生写自己与家人一起亲身经历的小事,回顾事情的经过与当时的心情,捕捉习作中的小细节,促进学生积极表达。(2)讲授与讨论结合,注重习作交流分享。讲授法是教师明确习作要求,从审题、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安排结构、列提纲等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习作的思路。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围绕一个问题,学生互相探讨进行总结。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主题,讲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让学生课下提前通过书籍或者网络,搜集文化遗产资料,上课前首先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总体的介绍,将涉及到的小故事、传说、寓言讲授给学生听,之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将搜集到的世界文化遗产相关资料相互分享,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习作的交流表达。

3.3课外书籍的阅读

课外书籍的小学高年级作文创新思维培养载体功能,值得教师予以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可在作文教学期间,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主动积累作文创作素材。重视这一载体的原因在于:在考试期间,一些作文题目往往并不会在平时出现,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有可能出现缺少习作思路的问题。在开展以习作思维创新为目的的阅读教学指导期间,教师可以利用课内阅读加课外阅读的模式,突破阅读之间的界限、阅读和习作的界限,以便优化载体功能。例如当讲解到名著的内容时,教师便可在课前给大家设计课内、课外相关;阅读、习作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其从已有阅读经验出发,构思创新型习作思路。

3.4锻炼语言能力,准确表达想象

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充分发挥语言教学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习作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以阅读教学为主,方式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有的教师为了将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会减少课堂

交流时间,课堂氛围并不活跃,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口语表达的机会。表达能力与习作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内容并不多,缺少语言应用不利于有效进行语言交流和习作。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虽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但是缺少语言组织训练,并不能提高习作水平。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教学。学生有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其迁移到习作中就能得心应手了。

3.5借助随堂训练强化习作技巧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时之作,教师投入巨大的精力,学生也付出相应的努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上多开展一些习作小练习,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习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习作水平。随堂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同时也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相关的主题开展随堂练习,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阅读中的某一方向或者观点,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随堂训练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如缩写、扩写等,多样化的训练模式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练习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对阅读当中习作技巧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习作水平。

结语

从小学语文习作的现状来看,学生的习作一直是为考试而教。文字的表达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因此习作是展现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习作不是为了某个特定阶段服务,更不应该是为了某个功利的目的服务。良好的习作习惯应当伴随学生的终生,它应该为学生的人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谭建邦2014《浅析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师》第7期。

[2]苏红2016《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方式》,《新课程》(上)第10期。

[3]董银苹2019《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的优化策略》,《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第9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